十四

十四

塑造我的造物主,最初用的是孟加拉的泥土。最初捏成的形体,我称之为童年,其中没有一点儿杂质。它的原材料,一部分是我本人的,另一部分是家庭和亲人提供的,塑造的工作时断时续。那些在学习的车间里,经过反复锻锤造成的人,在社会的市场上贴上特殊的商标,价格昂贵。

我幸运地躲过了那车间里塑造的每一道工序。那车间里特意聘用的学问很高的老师,一个个放弃了把我培养成才的希望。甘昌德拉·沃达查尔吉是阿难特·昌德拉·贝檀多巴格斯先生的儿子,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他已经看明白了,不可能带着我这个孩子在死板的学习之路中朝前走。然而,难办的是,必须把学生放在大学毕业的绅士们做的模子里浇铸,可是当时的长辈不曾想到浇铸是多么残酷。

当时,不曾把贫困、富裕家庭的孩子全关进学院里知识的樊笼里。我们的家族没有财富,但有名望,所以秉承家风,学习的压力不大。有一年,我们从没有奖学金的低年级班转入迪格罗兹先生创办的孟加拉研究院。长辈们希望我们无论如何应该养成讲英语的习惯,以维护家庭的尊严。

然而,在学习拉丁语的教室里,我是哑巴和聋子,各种练习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雪白的纸像寡妇穿的素服。看到我不肯学习的古怪的执拗,授课的教师去找迪格罗兹先生,诉说对我的不满。迪格罗兹先生劝他说,我们这些“纨绔子弟”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不是求学,而是每个月按时把学费交给学校。

甘昌德拉·沃达查尔吉先生对我们有同样的看法。不过,他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路。他吩咐我背诵迦梨陀娑的名剧《鸠摩罗出世》,把我关在房间里,叫我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麦克白》。而崇拜罗摩的老师,为我讲解《沙恭达罗》。他们让我在教科书之外的文学园地里漫游,获得了一些成果。那些课外书籍,是塑造我儿时心灵的材料,此外,还有不加选择随便弄来的许多孟加拉书籍。

后来我去了英国,塑造人生开始采用外国工艺,使用化学中称为化合物的材料。我目睹了一场命运的新游戏,我去英国是为了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确实也向这个方向做了努力,但最终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二嫂带着孩子住在英国,我落入了他们的家庭之网。我在英国学校的四周蹀躞;家人专门为我请过家庭教师,可我一味消极地应付,学习并不用功。英语方面我的收获,是与形形色色的人频繁接触的回报。从各个方面吹来的英国社会的交往之风,对我的心灵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塔罗格纳脱·帕里德先生帮我脱离了家庭的溺爱,他鼓励我搬到一位英国医生家里。这家人对我非常热情,使我忘了我来到异国他乡。斯格特太太对我的关爱,是极为真诚的,她每日像母亲一样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

当时我在伦敦大学读书,亨利·姆尔里教我英国文学,他传授给我的,不是教科书里的枯燥内容。英国文学装在他心里,他的喉咙里倾泻的活力,沁入我们的心底,是我们的生命期待的养料。他的教学中,不糟蹋一点儿文学趣味。回到家里,我阅读克拉任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翻来覆去地体味作品的内涵。换句话说,我承担了自己教自己的任务。

斯格特太太常常无端地觉得我的脸瘦了,一脸的焦急,要我一日三餐多吃一些。她不知道,我的身体从小对疾病关闭了大门。每天早晨,我用冰雪化的水洗澡。依照那时的医生的观点,我这种不正常的生活方式,是悖违古训的。

我在大学里只念了三个月书,但我在外国受的教育,几乎充满了人的爱抚。我们的造物主,一有机会,就往他的作品中加添新型材料。在与英国人心心相印的三个月里,我这件作品中也掺入了新材料。我肩负的任务,是每日黄昏至深夜十一点钟,渐次学习诗歌、戏剧和历史。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习的内容很多,那不是课堂里的学习,而是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与人的心灵的交流。

我留学英国,没有成为长辈所期望的律师,我人生底部的结构没有受到足以使之动荡的冲击,在我的身上,实现了东方和西方的握手。我在生命之中找到了我名字的含义。

(1)印度神话中的一对恋人。

(2)印历十二月,公历三月至四月。

(3)印历一月,公历四月至五月。

(4)露兜树的果仁磨成的粉,加水调和,抹在枸酱叶上。

(5)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女主人公。

(6)印度关犯人的岛屿,这儿指作者烦恶的学校。

(7)李文斯顿(1813—1873),苏格兰传教士、非洲探险家。

(8)印历十月,公历一月至二月。

(9)印度神话中财神。

(10)指医生阿达罗摩的女儿阿娜达尔卡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