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序

在诸位现代文学大师中,我对俞平伯有一种特别的喜欢——说不上为什么,在那一代文化人中,他的性格、行为和作品,甚至包括家世,都让我从情感上向他靠近。

早先,对他作品的了解,是通过上海书店出版的一本《读词偶得》。那是1985年冬天,我住在东海县西双湖边一个偏僻的大院里,有大把的时间读书,毫无目的,只把读书当成消磨时光的手段。后来又买到一本《冬夜》,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的。这两本书都很简朴,是我较早的一批藏书,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在书房里喝茶、闲读,不经意间会看到这两本书,一本谈古词,一本是新诗创作集,抽出来翻翻,依然那么亲切。

真正深入地读俞平伯的作品,始自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的那本《俞平伯散文选集》。那是1992年夏秋之际,我住在新浦后河底一处破旧的小耳房里,把这本散文集读了好几遍,初步认识了俞平伯散文的精致、绵密和细腻,也知道散文还可以这么写。这之后,只要看到俞平伯的书,或关于他的书,我都要买。有的也并非一定要读,只是出于对他的喜欢,对书的喜欢,买来了,也就踏实了。现在,包括十卷本的《俞平伯全集》,我有他的各种作品集三十余种。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到众多现代作家,朋友对他们都不以为然。提到俞平伯时,朋友说,俞平伯是个另类,有真性情,能坚持自我,不容易。后来他知道我喜欢俞平伯,便从他供职的大学图书馆里,给我借来两本书,都出版于1980年代初。他告诉我说,图书馆有个规定,书弄丢了,要以原书三倍的价格赔偿。这两本书的定价一共只有两块多,三倍也才六七块钱,比现在的一本书还便宜十几块,我看可以弄丢的。就这样,这两本书成了我的藏品。这种方式当然不可取,但我喜欢俞平伯,在朋友们中间是人所共知的。

一直以来,读写书评、书话类文章成为我的习惯。十多年前,也尝试写过几篇关于俞平伯的小文章,都是从人家的作品里东拽一块西拼一点,以为得到什么稀罕材料,后来读多了,才知道俞氏那点掌故和轶事,基本上尽人皆知,但这并不影响我敝帚自珍地把这几篇小文收在自编的一本《南窗书灯》书话集里。

在动笔写这篇序文之前,再看那几篇书话时,我惊讶于自己会写这样的文章,它们过于闲适和空洞了,连一点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都没有,完全是对俞平伯作品写作时间、发表时间的罗列和“考证”,再加上所发表的杂志的介绍和同时代作家对他评价的摘录,一篇书话小文就算勾勒完成了。

对于即将写作的这本书,惶恐中有些兴奋。系统地写一本我喜爱的现代文学大师的随笔,这还是第一次。我不知道是否有热情和勇气来挑战自己,试试看吧。

新浦河南庄

2012年12月8日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