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坑

梅坑

上田秋成在国内的名气似乎得益于一部《雨月物语》。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菊花之约》,脱胎于范巨卿鸡黍生死交之故事,讲赤穴和丈部二人情谊深厚,相约于某月某日共赏菊花。赤穴在应约当日被领主困禁在城内,无法成行。为成全许诺,遂剖腹自杀,魂魄千里赴约,一如尾生抱柱信。

享和元年(1801)九月,上田秋成于摄津国西成郡加岛村之加岛稻荷神社内敬奉和歌集一部。是年秋成六十八岁。此集即后来的《献神和歌帖》。秋成幼年孱弱多病,养父在此神社内祈求神灵赐予秋成六十八岁之寿,因此活到六十八岁的秋成在此还愿谢神。和歌集中有一段:

余稚龄罹患恶痘,医云无生路矣。先考不堪悲泣,走此神祠,以丹诚乞助命,还家倏然出九死。而经旬日乃愈。因是诣拜数十载。寿六十八,全赖神之御灵矣。

溯及元文三年(1738),五岁的秋成患痘疮。医曰无治,养父上田茂助深夜步行十余里至此神社祈祷。秋成生于享保十九年(1734),是妓院私生子,并不知其父为谁。据说四岁时母亲不幸过世,被纸油商岛屋的上田茂助收养。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无论上下贵贱,最可怕的病症莫过痘疮,这是江户时代排在首位的夺命疫病。据飞騨国某寺庙记载,其时患痘疮者近七成为幼儿。秋成同时代将军德川家齐有子女五十五人,凡长大者均患痘疮,其中有二人因此而死。小林一茶的长女亦殁于此疾。医家香月牛山著《小儿必要养育草》(元禄十六年,1703)载:“痘色转赤为好也。”因有在痘疮周围涂抹赤色之俗。

秋成虽逃过一死,却留下右手手指短小之残疾。晚年所著《胆大小心录》中有“无力执笔”之句。有推测云秋成身体之残疾很大程度影响其文学创作。京都西福寺藏陶工高桥道八造秋成像,双目圆睁,圆头圆脑。

宽政二年(1790)十二月十六日,秋成给京都的友人画家松村月溪写信,曰:

病夫春来手腕痛楚,至夏略有好转。而突患目疾,至晚夏左目失明,读书写字遂成废人也。由此书信往来甚为辛苦。总之无非久疏音信而已。

又有“岁五十七顿失左明”句。

江户时代日本眼疾甚为普遍,盲人众多,各大眼科亦流派纷呈,竞争激烈。当时常见眼疾除却白内障,有淋菌性脓漏眼,夜盲症,结膜炎,眼睑缘炎,麦粒肿等。多半与营养失调与生活条件恶劣有关。此外痘疮麻疹后遗症导致眼盲亦属不在少数。

其时秋成正与伊势松坂的日本复古国学家本居宣长激辩学术。宣长长子春庭此时亦患眼疾,宽政三年到尾张国海东郡当时最负盛名的眼科医生处治疗眼疾。宽政六年亦失明,遂习针灸、精进国学,著书立说。这位眼科医生后来亦为秋成看过病,亦属奇缘。

宝历十年(1760),阿玉嫁给秋成。第二年秋成养父病逝,秋成继承岛屋。开始学习和歌。三十三岁凭《诸道听耳世间猿》《世间妾形气》等闻名。明和八年(1771),一场大火令秋成家财尽失。永安五年(1776),出版代表作《雨月物语》,被誉为日本怪谈小说顶峰之作。遭遇火灾之后的秋成选择从医谋生,学成后回到大阪行医。

秋成狷介暴躁,多年来妻子一直默默侍奉。宽政元年(1789),阿玉之母与秋成养母双双辞世,秋成归咎自责,认为自己十分不孝。夫妇二人均受重创,阿玉落发、发愿心,法号“瑚琏”。宽政九年(1797)十二月十五日,阿玉突然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是年秋成六十四岁。后于《夏野之露》中写道:

妻廿一岁来归。去年冬以五十八岁之龄先我而去,乃因常年多病之故也。

而今辞世,秋成极为悲恸。文中有曰:

妻已化作野地孤烟。
何以在此悲辛年月弃我而去。
老来畸零,起卧俱伤悲。
起卧独自一人,常有幻觉,思念彼人在眼前,无限悲伤。

妻子死后,秋成难耐寂寥,几欲自尽,徘徊于大阪、河内一带。宽政十年(1798)春,悲剧再来,秋成右眼亦失明,陷入全盲,只能依靠老婢与养女维持日常生活。此种绝望于《麻知文》中曰:

如此四月廿日,另一边光明亦失,无比悲哀。
悲辛忧愁,不知今日之后的年月,如何居留世上。

秋成在大阪寻访名医治疗右眼,不想左眼却意外复明,狂喜曰:

岁五十七顿失左明,六十五又及右眼,侥幸逢神医,得左明。

治好他左眼的是眼科名医谷川良顺(名清茂),秋成在给谷川家兄弟的信里盛赞他们是“神医”,万般感谢。复明的秋成在《山雾记》中描摹夏季夜空月洒清辉,极尽喜悦之情。后来,秋成开始使用眼镜。当时眼镜相当昂贵,同时代的泷泽马琴晚年罹患与秋成相同的眼病,亦配眼镜。

晚年丧妻的秋成甚为凄凉。与人通信中有如下字句可寻:

病中足痛,不堪远行。
老衰已极,记忆浑无。
芋头数块,辱受纳,春宴珍味可致。
海苔并干萝卜皆为好物也。

丧妻之痛与眼疾折磨,秋成求死之心益重。爱妻阿玉葬在京都南禅寺内的西福寺,即今之南禅寺草川町,我曾数番路过。享和二年(1802)春,六十九岁的秋成于西福寺内红梅树下自作坟茔及棺木,在《藤篓册子》中,他这样写道:

仆已不才且不幸,泊然三十年,龄将七旬。心力形骸渐衰,死后无一人之有瘗骨者矣。是以卜寿藏于南禅山中西福清舍之红梅树下,且作棺以托寺僧,优游俟天命已。于是二三名家,以老友之故忝斯文。呜呼,不亦幸哉。

文化五年(1808)三月,秋成写完《春雨物语》全十编。十月二十八日,与友人通信中写:

老夫,去春来,因疝肿苦恼十分,疏于问候。

翌文化六年(1809)六月廿七日,秋成在友人羽仓信美宅中过世,享年七十六岁。如愿葬于七年前于西福寺自作之红梅树下坟茔中,法名是自拟的“三余斋无肠居士”,据说棺盖上写的是七年前就准备好的和歌:若于长夜闻此室,世间应住秋之翁。

今年是上田秋成去世两百年纪念,京都国立博物馆有专题展览,见到高桥道八所作秋成陶制坐像。两百年似乎并不太远,西福寺的红梅至今犹自岁岁开落。

2010年10月31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