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原不习水战
孙悟空是《西游记》一书着力描写的主角,作品虽极力突出其武功高强、争强好胜、机智多变等特点,但并没有将其本领过分夸大,分寸把握得比较好。这表现在,它并没有把孙悟空塑造成全能型人物,而是在描写其强项的同时,也点出其缺陷和不足。比如他虽然打遍天庭无敌手,十万天兵不在话下,但在佛祖如来面前不堪一击,连人家的手掌心都翻不出去;他虽然会七十二般变化,经常向人炫耀,但在和二郎神的赌斗中,一点都没有占到上风;他虽然会筋斗云,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人家大鹏金翅雕翅膀稍微扇动两下,就能赶上他。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孙悟空确实是一个高手,但还没有高到无人能及的地步。
这里专门说说孙悟空的水战功夫。
西天取经路上,无论是陆地作战,还是空中斗法,孙悟空无不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不过,本领虽高,还没有高到海陆空通吃的程度。一到水里,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原因很简单,孙悟空水下的功夫不行。平时一贯嘴硬、不肯服输的他曾公开承认这一点。比如他在流沙河就这样告诉猪八戒:“贤弟呀,这桩儿我不敢说嘴。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念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甚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在通天河,他再次对猪八戒说了这件事:“不瞒贤弟说,若是山里妖精,全不用你们费力;水中之事,我去不得。就是下海行江,我须要捻着“避水诀”,或者变化甚么鱼蟹之形,才去得;若是那般捻诀,却抡不得铁棒,使不得神通,打不得妖怪。”
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看来孙悟空的水下工夫确实有所欠缺。西天取经路上,也有好几次水战,情况正如孙悟空所说的,主要是猪八戒和沙僧担任主力,冲锋陷阵,自己虽也下过几次水,但主要是为了探听消息,并没有参与作战。
何以如此?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年菩提祖师传艺时,漏掉了上水战这一课。二是孙悟空的猴子出身和习性。猴子一般在树上或陆地上活动,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下水的。可能正是这一习性影响了孙悟空的作战本领和风格。
不过根据作品的实际描写及其本人的交代,孙悟空也不是完全不能下水,水下的通行对他来说,要么念避水诀,要么变水生动物,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神通而已。
虽然不习水战,但孙悟空与水的缘分还是蛮深的,并从中得了不少便宜。没有水,他也成不了美猴王。正是猴子的生性怕水,才给了孙悟空出生之后第一次表现的机会。他的大胆一跳,不仅发现了一个“天造地设的家当”,而且将自己送上了猴王的宝座。这是孙悟空成长的起点,由此才开始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不光是美猴王的头衔,就连自己须臾不离身的兵器,也是从水下弄到的。学艺下山,孙悟空到东海龙王那里索要宝贝,拿着兵器在水里那么一比划,几下就把龙王给唬住。从此之后,龙王家族成员对孙悟空服服帖帖,随叫随到,帮了不少忙。幸亏老龙王当时没有动武,否则凭孙悟空的水下功夫,金箍棒能不能顺利拿走,还真是个问题。
当年刚出道时,大闹天宫之类的战斗主要在陆地和空中进行,没有进行过水战,孙悟空的这一缺陷也就没有暴露出来。一到西天取经的路上,问题就随之出现。西海龙太子和沙僧无论是武功还是法术,都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起初收服他们的时候,却相当困难,比高老庄收猪八戒时要费劲得多。原因无他,与这两位居住在水下、战场也在水下有关。最后还是观音菩萨亲自出面,才算是把事情摆平。
西海龙太子、沙僧、猪八戒这几员水将的加盟,使取经队伍人员海陆空皆备,武力搭配就变得比较合理了。孙悟空虽然武功高强,但取经光靠他和唐僧两人肯定不行。否则,大家都是旱鸭子,遇到水战可就麻烦了。猪八戒原本就是天蓬元帅,属天庭水军的首领,用他自己的话说,“老猪当年总督天河,掌管八万水兵大众,倒学得些水性”,可见他在水下还是有两手的。沙僧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自从被贬到流沙河,主要在水中讨生活,通过自学和锻炼,水战已成为其强项。白龙马更不用说,本来就是水中一族,在水里活动肯定比陆地上感到自在。这样一来,师兄弟几人就组成了一个覆盖海陆空的立体防护网,保护着唐僧的生命安全。
西天取经路上,除了收服白龙马、沙僧外,主要有三场水战:一场是黑水河之战,一场是通天河之战,一场是碧波潭之战。三场战斗的模式差不多,基本上是沙僧、猪八戒担任先锋,打前站,孙悟空则在水上助战,发挥自己的陆地、空中优势。其间,孙悟空也都到水下探听情况。虽然并未在水下作战,但功劳也不算小。沙僧和猪八戒虽习水性,但武功有限,都无法单独解决问题,最后还是得靠孙悟空出面,请人帮忙,这才得以制伏妖魔。好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水怪不多,而且这些水中的妖魔水平也都不高。否则,孙悟空真得拜个师傅,专门学习一下水下作战功夫。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类如此,神仙也不例外。如果孙悟空是个全能型选手,海陆空通吃,什么都会,战无不胜,没有一点缺憾,就像佛祖如来那样,也就可敬而不可爱了。正是这一缺憾,才让读者感到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