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何处安身

今宵何处安身

“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却往那里安歇?”

“徒弟,今宵何处安身也?”

“徒弟啊,天色晚矣,往那条路上求宿去?”

西天取经路上,每到天近黄昏的时候,唐僧都会向徒弟们询问这样一个问题。和化缘一样,住宿也是一个取经队伍每天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天天在崇山峻岭、江河湖海间奔波跋涉,其劳顿辛苦可想而知,本来就饱一顿饥一顿的,饮食有缺,如果晚上再休息不好,肯定会影响到第二天的行程。唐僧屡屡发问,对住宿问题如此关切,这也是很正常的。何况他是个凡人,在吃苦耐劳方面远比不得三位神仙级的徒弟,住宿问题对他来说更为重要。也正是为此,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唐僧师徒的求宿过程。通过这些描写,可见西天取经之艰难,同时也可见一路上的人情世态,其中有不少富有戏剧性、较为精彩的小插曲写得耐人寻味。对此,善读《西游记》者不可当作闲文放过。

与单纯的化缘比起来,求宿则要困难一些,这是因为接待者付出的太多。如果答应借宿,除了免费提供师徒四人的住处和拴马的地方外,还要免费供应晚餐乃至第二天的早餐,包括马吃的草料。这对本来就不富裕的一般人家来说,开支不能说大,但也并不算小,是需要下点决心才能答应的,确实让人感觉有些为难。即使主人敬佛礼僧,也不见得就答应得那么爽快,毕竟富贵人家只是人群中的少数。也正是为此,唐僧等人的求宿条件也不高,正如孙悟空对一户人家所说的:“十分你家窄狭,没处睡时,我们在树底下,好道也坐一夜,不打搅你。”十四年的漫漫岁月中,这种没地方住、在树底下坐一夜的日子在西天取经路上想必有不少,这正应了孙悟空的一句话:“出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有人家肯收留,提供住处,还能给顿饭吃,就算比较幸运了。

更为重要的是,唐僧师徒求宿还有一个先天不利的条件,那就是孙悟空等三位徒弟相貌丑陋,而且不是一般的丑陋,可以说达到了骇人的程度,害得人一见就喊妖怪,惊恐万分。在相貌上,孙悟空等人和妖怪确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的差别主要在思想和精神上。相比之下,唐僧就显出了其难得的优势,那就是他相貌清秀,文质彬彬,很容易给人以好感,不像孙悟空、猪八戒等人那样,一露面就给人家一种不安全感。于是,在求宿的过程中,唐僧不时地去打头阵。

这样一来,便经常出现如下一幕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本来人家对唐僧印象挺不错,准备接待,但看到三位徒弟的尊容之后,一下惊慌失措,就产生了拒之门外的想法。本来接待几位僧人吃住就已经费财费力,够麻烦的了,谁愿意再往家里领进几位相貌丑陋的妖怪,招惹是非。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于是,求宿一下子就变得十分困难。唐僧师徒得耐心地去做思想工作,让人家相信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妖怪。经过这么一番惊吓,主人会产生一种捡条性命的感觉,本来以为碰到妖怪,性命不保的,现在没有生命威胁,只是接待一下师徒几人而已,何况也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对那些胆子稍大的人家来说,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也就答应留宿了。

不过,唐僧师徒也曾遇到坚决不肯留宿的。到了这个份上,怎么做说服工作都没有用,于是只好用武力进行胁迫了。以孙悟空等人的手段,对付一个凡人是不成问题的。但作为出家人,以这样的方式到人家里强吃强住,着实有些不光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孙悟空是不会采取这个手段的,好在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

对唐僧师徒来说,最为理想的是到寺庙中求宿,毕竟寺庙地方大,僧人又都是同道,负有接待之责,饮食起居上也方便些。这正如唐僧所说的:“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且唐僧还可以借此实现逢庙烧香拜佛的心愿。但事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相比一般人家,有些僧人更会算计,也更为功利,因而对唐僧师徒也往往拒绝得更为坚决。这在唐僧到宝林寺求宿那段描写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本来唐僧这次是想露露脸,给徒弟们做个表率的。他去借宿之前,曾颇有信心地告诉徒弟:“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没想到刚进门就碰了一鼻子灰,因为人家僧官看人下菜,只接待“城上来的士夫降香”,像唐僧这种不能带来好处的远游僧人自然不受欢迎。他不仅不肯接待,而且还把唐僧嘲讽了一顿,“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这句话是很伤人的,不是一位僧人该对同道说的话。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至此,唐僧的相貌优势一点也没派上用场,而且还被人家贬了一通。但既然在徒弟们面前夸了海口,就只能厚着脸皮继续向人家求助,否则也不好交代。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在极为势利的僧官面前,靠唤起同情心的方法根本没有用。求宿不成,相貌和人格也被那位僧官说得很不堪,被斥为“油嘴油舌”。碰到这种比商人还刻薄的僧人,对唐僧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难怪他眼泪都流出来了。

对付这样极端势利的冒牌僧人,还是孙悟空的办法好,一顿打骂,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谓用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说这位僧人是冒牌僧人也不是冤枉他,从他后面安排饮食时问唐僧师徒是吃荤吃素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显然这位僧官平日有吃肉的嫌疑,而且这个寺庙能置办荤食,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不过,孙悟空的震慑效果也是有限的,那些僧人的势利心态在武力胁迫下稍有收敛,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后来,唐僧按孙悟空的安排,向太子说明其父亲受害的原委。看到唐僧师徒与太子拉上了关系,那些僧人的表现如何呢?作品是这样描写的:“那本寺中的和尚,见他们与太子这样绸缪,怎不恭敬?却又安排斋供,管待了唐僧,依然还歇在禅堂里。”可见,他们的势利观念已经深入骨髓,无法改变了。

唐僧师徒取经的目的就是拯救人类,但他们实际上连自己身边的僧人都拯救不了,取得经文能有什么效果,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怀疑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