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堆里的土财主——说太上老君

神仙堆里的土财主——说太上老君

按照《西游记》一书对神仙谱系的设计和安排,太上老君在天庭的地位似乎有些微妙。这位老先生资格特别老,从开天辟地之初就开始走江湖,趁人烟稀少的机会在昆仑山之类的地方捡了不少宝贝,捞足了倚老卖老的本钱。在神仙堆里混,武功、宝贝、法术固然重要,资历也同样不可缺少。正是因为资格老、道行深,太上老君在神仙社会中的地位也就十分尊崇。

问题在于,太上老君在神仙社会的地位到底尊崇到什么程度?他与另一位资历同样很老、担任神仙首领的玉皇大帝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上下的臣属关系,还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这些问题说起来在道教史上也是一段公案,一时恐怕难以说清。这里不去考证其间的错综关系,只以《西游记》一书为据,做点分析。

从作品的描写来看,太上老君既是道教的创始人,也是该教的教主,住在三十三天之上的兜率宫里。玉皇大帝是道教之神,整个天庭政府的组织结构也是按照道教的思想理念建立和运作的。这样一来,天庭众神都应该尊太上老君为老大,玉皇大帝身在教门,自然也不例外。

但另一方面,玉皇大帝又是天庭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太上老君住在玉皇大帝的地盘上,按理说应该受他的节制。

看来天庭政府实行的不是政教合一制度,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到底是什么关系还真有些说不清,作者对此基本上是含糊其辞。既然如此,我们这些做读者的也只好跟着含糊。大概只能这样理解:两位同是道教领袖,但分工不同,太上老君是精神领袖,玉皇大帝是实际的统治者,就像车迟国、比丘国里国师与皇帝的关系吧。这两个国家的管理模式估计是跟天庭学的。

好在太上老君与玉皇大帝彼此尊敬,相安无事,并未发生勾心斗角,否则不用孙悟空大闹,天庭自己就会乱作一团。作品对此有所描写。比如孙悟空偷吃金丹,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告状的那一段。先是四大天王一起禀报:“太上道祖来了。”随即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一起出迎,可见礼遇规格之高。见到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先行朝礼后说话,可见他对玉皇大帝也是很给面子的。

太上老君位居教主,身份尊崇,按说应该深居简出、沉默寡言才是。轻易不露山水,也可以给手下一种神秘莫测感,让信徒更加虔诚地膜拜。但在作品中,这位老先生的戏份倒还不少,出头露面的机会远比佛教教主如来多。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孙悟空。在这位机智活泼、促狭顽皮的猴子面前,他根本无法像平时教训弟子那样,摆架子,抖威风。在作者笔下,这位老先生与其说是教主,不如说是一位神仙堆里的土财主。

之所以说太上老君像个土财主,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

一来这位老先生家底颇厚,府中到处都是宝贝。从他这里私自下凡的童子、坐骑,没有一个是空着手跑到下界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两位小童子,一拿就是五件宝贝。那位青牛精虽然只偷了一件,但已足以让孙悟空伤透脑筋。仅此一端,不难想象兜率宫里藏有多少稀世珍宝。且不说这位老先生还开了一个仙丹生产基地,八卦炉日夜开工。如果要列一个“福布斯神仙排行榜”,太上老君肯定会高居榜首。

二来这位老先生虽然十分富有,但出手并不大方,甚至可以说比较吝啬。孙悟空大闹天宫期间,太上老君表现很是积极,并亲自参战。他先是扔下金刚琢,砸了孙悟空一跤,后又主动提出将孙悟空放到八卦炉里煅烧,对孙悟空可谓充满仇恨。

太上老君此举固然有维护天庭统治秩序的堂皇理由,但其中更有说不出口的个人恩怨。原因很简单,孙悟空偷吃了他整整五葫芦的仙药。这些仙药名为九转金丹,本为玉皇大帝丹元大会唯一指定产品,一下被连参加蟠桃会资格都没有的孙悟空全部吃尽,可以想象太上老君的恼火程度。

孙悟空被抓到后,刀砍斧剁,雷打火烧,都一毫无损。见此情景,太上老君赶紧提了一个新奇的主意,把孙悟空放到八卦炉里煅烧,名义上是用酷刑杀死孙悟空,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的那些金丹。从他的话里自不难看出猫腻:“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说来说去,就是为了回收自己的那五葫芦金丹。

当然,结果是太上老君万万不会想到的。孙悟空不仅没有化为灰烬,反而炼出火眼金睛。这还不算,临走前还一脚把八卦炉踢翻,差点砸了老先生的吃饭家伙。有了这层恩怨,太上老君对孙悟空的恼恨程度只会加深,而不可能减少。

让太上老君恼火的还远不止这些。

大闹天宫,一个刚刚出道的野猴竟然将天庭搅得七零八落。太上老君鞍前马后,忙乎了半天,又是金刚琢,又是八卦炉,结果孙悟空不但毫发未伤,反而功力大增。最后玉皇大帝只得厚着脸皮派人到灵山搬取救兵。人家如来出场后,不慌不忙,谈笑间,就将孙悟空牢牢压在五指山下。两位教主的手段高下立判。天庭虽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太上老君的脸上显然是挂不住的。一场战斗下来,财物损失不说,还出尽洋相,今后还怎么和人家佛教竞争?

也正是为此,太上老君对孙悟空的态度一直很不友好,大闹天宫期间如此,西天取经路上也是如此。别说像太白金星那样不时为唐僧通风报信,太上老君根本做不到,能不给取经队伍制造麻烦,就已经很不错了。

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妖魔中,有些直接与太上老君有关,比如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就是他手下两位看炉的童子。虽然太上老君将责任全都推给观音,声称“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但追究起来,他也是负有责任的。唐僧师徒取经本来就不容易,还放纵自己的童子去制造麻烦,这不是一位教主应该做的,正如孙悟空所说的:“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属不严的罪名。”同样,坐骑青牛的私自下凡,太上老君也有管教不严的责任。

不仅不愿意主动提供帮助,就是孙悟空亲自到府上去求,太上老君也同样采取不配合的态度。从孙悟空为救乌鸡国国王讨仙丹之事就可看出这一点。起初,尽管孙悟空说明来意,但他还是很生硬地拒绝了。后来之所以勉强给了一粒,也不是出于人道的考虑,而是担心孙悟空再次来偷。当孙悟空把金丹放在嘴里,开个玩笑时,太上老君竟然骂骂咧咧,动手打人,很不体面。难怪孙悟空嘲笑他:“嘴脸!小家子样!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

对太上老君这种不友好的态度,孙悟空心里很清楚。当然,他也不是好惹的,总是找机会戏弄这位土财主。取经路过车迟国的时候,孙悟空拉着猪八戒、沙僧,三兄弟变成太上老君等三清的模样,不仅将他们的塑像扔到“五谷轮回之所”,还把其门徒们好好嘲弄了一番。

除此之外,太上老君对其手下门徒失于管教,有放纵之嫌。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道教信徒,除五庄观的镇元子等少数几位外,大多数都存在道德缺陷。比如车迟国的几位国师,就被写得极为不堪。至于比丘国的那位国师,更是心狠手辣,作恶多端。这些人都是以道教教徒身份出现的,这无疑有损整个教派的形象。门徒如此,教主太上老君的脸上自然不会好看。

相比之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众和尚,尽管也有败类,比如观音院那位为得到别人袈裟不惜杀人放火的老和尚,但大多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作者的感情倾向由此可见。太上老君如果有机会阅读《西游记》,想必不会太满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