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险为夷

第二章 化险为夷


现在,我们应该能在芬兰和爱沙尼亚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了。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俄国的侵入或许都能被防范。

——古斯塔夫二世(1617年8月)


第一节 卡尔马战争

眼下丹麦战事是燃眉之急。克里斯蒂安四世的计划是进攻瑞典东南部港口卡尔马,再夺取其南方省份斯莫兰,进而征服瑞典全境。5月6日,他亲率6000人越过边界,两日后到达卡尔马城下。另有斯滕·塞赫斯泰德率领的一路兵马,奔袭埃尔夫斯堡。27日,卡尔马(城堡除外)落入敌手,遭到洗劫。瑞典应战迟缓,至6月11日,卡尔九世终于率领一支1.2万人的军队前来救援。两周后,古斯塔夫率领从东约特兰招募的军队,攻陷并摧毁了丹麦斯堪尼亚(斯科讷)的城镇克里斯蒂安堡。据记载,古斯塔夫截获了丹麦守军的求援信,将自己的部队打扮成丹麦骑兵的模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接近了敌堡。守军不辨真假,兴奋地打开大门迎接“援军”。等瑞典人举起枪口,胜负便自见分晓。这是古斯塔夫立下的第一个战功。若干年前,他曾因父王不让他参与俄国战事而闷闷不乐。如今,机会来了,雄狮终于脱出樊笼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故事的演义色彩浓厚,以至于一些历史学家怀疑其真实性。与此战相关的另一则轶事的真实性可能更大:在瑞军入城洗劫时,城镇牧师请求古斯塔夫让他和他的家人安全离开。年轻的王子狠狠揪住牧师的衣领,严厉地训斥了丹麦人为了丑化他的父王而散播流言的行为。牧师吓得瑟瑟发抖,以为自己在劫难逃,谁知古斯塔夫骂完了之后,又大度地允许牧师及其家人逃离。

7月17日,卡尔九世试图以数量取胜,与卡尔马守军合力夹击丹军,可惜功败垂成。8月4日,卡尔马城堡的指挥官投降了。之后,与卡尔马隔海相望的厄兰岛也效仿此举。卡尔激愤不已,扬言要与克里斯蒂安进行个人决斗。

10月30日,卡尔阖然长逝,留下了一边在俄国步履维艰,一边在利沃尼亚前途未卜,一边又被丹麦步步紧逼的国家。如果不能渡过这三大难关,瑞典很可能是死路一条。但他并不绝望,因为古斯塔夫就在身边。病榻上的他欣慰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坚定地向群臣说道:“他会做到的。”就这样,在重重危机中,古斯塔夫毅然接过了父亲的权杖。

卡尔马战争的场景克里斯蒂安欣喜若狂,征服整个瑞典仿佛指日可待。但是,他忽视了古斯塔夫——这个跟他一样雄心勃勃,但比他优秀、比他年轻的瑞典人。10月初,厄兰岛已经被这位瑞典王子收复,这是他在听闻父亲噩耗前的最后一次重大行动。而此时的克里斯蒂安自以为一切顺利,已经回到西兰岛过冬了。

由于一些程序问题,古斯塔夫等了两个月才正式登基。为了赢得贵族的支持,古斯塔夫也有所让步。新年1月,他颁布了保障臣民自由和财产的宪章,确认了贵族的特权,提升了枢密院的政治影响力。未经枢密院和等级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宣战、媾和、修改旧法和制订新法。征税和决定议会何时召开的权力交给了枢密院。由于古斯塔夫足够优秀,奥克森谢尔纳这样的大贵族在国家大义前也会忠心翼戴国王,所以此时的瑞典还不至于形成像“大北方战争”之后那种贵族专权的局面。

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生于1583年,成为首相时尚不满30岁。他的家族历史能追溯到中世纪晚期,与瑞典和丹麦的王室都有过联姻。1602年,他的才华传到了卡尔九世的耳中,国王将他从德意志的大学召回,后来让他负责了一系列外交任务。1609年,他被提拔为枢密院成员。古斯塔夫继位后,他就成了首相。国王与首相的性格相反,不仅没有引起权力斗争,反而形成了有趣的互补。有一次,古斯塔夫对首相的谨慎感到不耐烦,抱怨道:“如果我不拿出一些热量驱散你的冰冷,我们都要被冻僵了。”奥克森谢尔纳则回复道:“如果我的冰冷不能减弱你的热量,我们都要被烧化了。”国王忍俊不禁,承认自己确实容易冲动。君臣之间的完美合作,成了瑞典史上的一段佳话。

虽然古斯塔夫热衷于军事,但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还是要尝试和平的可能性。他主动放弃了“北方拉普人之王”的名号,开出的和平条件是交还卡尔马。但克里斯蒂安哪看得起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果断回绝了提议。

1612年,古斯塔夫对斯堪尼亚展开报复式袭击。由于这是在敌国的土地上作战,古斯塔夫并不想与丹军发生大规模的正面交锋。2月11日,为了躲避敌人的打击,瑞军经过了维特斯约。由于天寒,古斯塔夫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进。哪知冰层断裂,只听“扑通”一声,国王连人带马落入水中,幸有马夫相救,方能大难不死。可见,作为一名军人,古斯塔夫的性格中也有暴虎冯河的一面。当他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时,人们仿佛再一次看到了中世纪尚武的维京人。他相信,在大限来临前,上帝始终会守护他——这种人生哲学有点“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味道。这种敢于战斗、热衷冒险的精神既能带他走向一个个辉煌的胜利,也会将他拖入不测之渊。

战争仍然在进行着。5月13日,埃尔夫斯堡沦陷;6月初,厄兰岛再度落入敌手。接下来,克里斯蒂安希望两路军在延雪平会师,将这座城市作为进入瑞典中部的“钥匙”(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进攻延雪平是为了掩盖真实的目标——斯德哥尔摩)。同时,古斯塔夫积极调动民众的爱国热情。丹军由于游击战的骚扰以及补给的困难,始终难以有所作为,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瑞典的方向发展。为了维持攻势,古斯塔夫准备开辟挪威战线,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丹麦又有了新的动向——克里斯蒂安筹划直接从海上进攻斯德哥尔摩。

3

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到达了斯曼兰,将军队布置在延雪平附近。得知敌舰的相关动向后,他立刻判断出了丹麦的真实意图,迅速带着1200名雇佣兵驰援首都。约90年前,克里斯蒂安的先辈曾经耀武扬威地闯入这座城市,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血案;而古斯塔夫的祖父揭竿而起,带领人民摆脱了丹麦的桎梏,为瑞典迎来了脱胎换骨般的新生。那么,这一次历史会按照谁的剧本上演呢?如今,面对着丹麦舰队的入侵,瑞军众志成城,令敌人束手无策。9月,克里斯蒂安承认技穷,悻悻而归。

战争严重干扰了欧洲海上强国的贸易。早在1611年夏,荷兰就向交战国派出了使者,但无功而返。一位大使责备克里斯蒂安对同奉新教的国家动手,他如此回应:“非为宗教,只为国家。”虽然这句话本身倒是没有什么错,但是到了最后,连克里斯蒂安自己也承认再打下去毫无意义。当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出面调停时,两个交战国便接受了。1613年1月,《克纳雷德条约》签订:瑞典放弃了对芬马克和奥塞尔岛的诉求,并从挪威的耶姆特兰和海里耶达伦两省撤军;丹麦归还了卡尔马和厄兰岛;但埃尔夫斯堡、哥德堡仍由丹麦暂据,瑞典应当在6年内以100万塔勒将之赎回,若无力赎回,则转入丹麦之手;两国国王都可以在纹章中继续使用三顶王冠的图案,但不能对另一国提出主权诉求。

坦率地讲,对瑞典而言,这份条约并不十分体面;对古斯塔夫个人而言,这也算不上一份完美的答卷。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古斯塔夫都做出了妥协。如果当初在芬马克问题上更加强硬的话,说不定瑞典就能获得北极的出海口。从敌人手中赎回自己的堡垒,这更是一种耻辱。但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必要的和平,也是一个有利的开端。当时,瑞典的敌手太多,能摆脱一个是一个,更何况这些让步并未伤及国本。克里斯蒂安没有特别丰厚的收获,只是勉强保住了北欧霸主的地位,并且已经意识到了瑞典的潜力。迟早有一天,瑞典会让丹麦加倍奉还。且看17世纪的北欧,究竟是谁家之天下!


第二节 东征俄国

俄国战事是卡尔九世丢下的另一个烂摊子。1611年,瑞典陆军元帅雅各布·德拉加迪占领了大诺夫哥罗德,强迫当地人接受卡尔·菲利普为君。但卡尔·菲利普由于种种原因久不赴任,到了1613年,俄国人选出了合法的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瑞典的伪沙皇不会再有任何容身之地。俄军集中兵力,德拉加迪在诺夫哥罗德的地位岌岌可危,焦急地呼吁自己的学生兼上司古斯塔夫御驾亲征。

1614年夏,国王开赴前线。9月10日,格多夫被夺取,对英格利亚的征服基本完成。但对普斯科夫的进攻却失败了,鉴于凛冬将至,遂将该城留待来年解决。次年7月8日,古斯塔夫第二次出海亲征,30日兵临普斯科夫城下。可是,尽管瑞军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俄国人的顽强抵抗终使其没能占到便宜。10月中旬,古斯塔夫取消了围攻。

征俄期间,古斯塔夫的一些风流韵事给后世的小说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艾芭·布拉赫是一名贵族少女,曾在宫中侍奉古斯塔夫的母后,结识了年轻的国王之后,两人感情急速升温。但太后反对这桩姻缘,更希望儿子缔结一场能够带来政治利益的婚姻。而古斯塔夫在爱情方面并不是那么坚定,出征俄国后,这段初恋也就渐渐被淡忘了。后来,艾芭嫁给了雅各布·德拉加迪。古斯塔夫尽管放弃了自己的意中人,却又多了一桩风情月债。围攻普斯科夫期间,古斯塔夫寂寞之时,又爱上了玛格丽塔·斯罗茨,她是一位战死的荷兰籍工兵军官的遗孀。尽管相处时间不长,她仍然给古斯塔夫生了一个儿子。

4

古斯塔夫与艾芭·布拉赫

我们再次回到战场。1615年的战果平平无奇,瑞典人已然对俄国失去了兴趣,倾向于和谈。但和谈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如奥克森谢尔纳所说:“俄国是一个虚伪而强大的邻居,无信义可言……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它的很多邻居,这个国家的力量都是可怕的。”因此,若有削弱俄国的机会,那就尽可能地削弱之。

经过漫长的谈判,1617年2月,两国签订了《斯托尔波瓦条约》,俄国割让了卡累利阿西南、英格利亚、诺特堡,放弃了对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的诉求,赔款2万卢布,瑞典归还诺夫哥罗德,承认米哈伊尔的皇位。这份条约大大有利于瑞典,卡累利阿和英格利亚将芬兰与爱沙尼亚连为一体,使瑞典控制了整个芬兰湾沿岸,并且阻断了俄国与波罗的海的地理联系,这给瑞典带来的战略价值绝不亚于将来在三十年战争中的斩获。因此,古斯塔夫凯旋后,曾自豪地对等级议会宣布:“现在没有我们的允许,这个敌人片板不得下海。宽阔的拉多加湖和楚德湖、30英里的沼泽、若干大堡垒,这足以使俄国远离我们。以上帝的名义,我希望俄国难越雷池一步。”

其实,古斯塔夫并没有天真地认为仅凭一纸条约就能世代无忧。跟瑞典的先王一样,他对东边的“蛮邻”始终抱有一种深深的警惕。彼时,俄国经过长年战争,国力疲软,又面临着瑞典、波兰、克里米亚汗国的多方压力,其内外形势与古斯塔夫即位之初非常类似,所以也做出了忍气吞声的让步,正如古斯塔夫对丹麦的让步。瑞典的胜利,不是靠自身的军力,而是靠俄国的虚弱。谁敢保证俄国以后不会一鸣惊人呢?所以,古斯塔夫是清醒的,他说过:“如果俄国在什么时候夺回失地,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那它不仅能够从两线进攻芬兰,还能派遣舰队进入波罗的海,威胁我们的祖国。”但是,我们不能据此指责古斯塔夫明知俄国是个隐患却不下死手。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瑞典能得到的基本上都得到了(比如领土的收获),不能得到的再纠缠下去也没有太大希望(比如争夺俄国皇位就是一场临时起意的政治投机)。即便俄国未来崛起了,也应当由未来的瑞典国王去应对。况且,古斯塔夫能把俄国“屏蔽”在波罗的海舞台之外将近一个世纪,这已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