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
春夜。
在盘龙河畔,一群女学生正匆匆赶路。她们兴奋地说着、笑着,尽情地小声唱着,乡间静谧的林荫道上,洒满了银铃似的欢声笑语。
这天,当晚霞收敛最后一道余光的时候,某职业学校艺术班的学生,趁潇潇雨歇,乘车奔向盘龙河东岸的一个小山村,为农家慰问演出。归来时,已近子夜,没想到汽车又“抛锚”,她们只得踏着泥泞,安步当车,徒行返校。盘龙河洒满月光,欢腾地流过寂静的村庄。墨绿的田园,散发着抽穗小麦的甜香。朦胧的远山,静静地沉睡着。常年生活在城市学校的年轻人,对此驻足、流连、赞叹,新奇地欣赏眼前的夜景,充满激情地吮吸着大自然的气息。
“同学们赶快走!”文艺宣传队的队长焦急地催促道,“回校太晚,咱们看门的老教工会担心的。”
姑娘们惋惜地收起雅兴,又留恋地踏上归途。她们一边走,一边像考试得了满分,甜蜜地回忆起演出时的一幕幕动人情景……
身姿修长的节目主持人李霞,飘然登上村头的高台子,用清脆、纯正的普通话,深情地向观众问好,激起台下春雷般的掌声。后面的台词,几乎全被“欢迎,热烈欢迎”的声浪淹没了。她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地激动着庄稼人的心,伴随而来的掌声、赞美声,至今还震响在王晓晨的耳畔。她被誉为学校的歌星,在这次演唱中,节奏鲜明,音色甜美,感情饱满,富有感染力。当演唱结束谢幕时,观众以热烈、持续的掌声,鼓励她,挽留她,盼望她再歌一曲。在乡亲殷殷的期待中,她又满怀深情地演唱了《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歌舞《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为乡村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台上轻歌曼舞,台下拍手随和。甜美的歌声,在春天的夜空里荡漾;翩翩的舞影,在乡亲的视野中飞旋,观众都沉浸在歌词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演员们越想越激动,一个个都被陶醉了。
在欢声笑语里,有两个小演员,却像专业课实习不及格似的,带着沉重的负疚感,闷闷不乐地走在宣传队的后面,因为她们在表演中,有的忘了一句台词,有的舞姿与群体不够协调。
最使姑娘们回味无穷的是在农家做客,他们争相叙说乡亲们热情的接待……
“村支书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绿豆汤,俺没喝完,他又给添上,撑得我肚子胀。”
“张爷爷家的辣椒老咸菜,又开胃,又解馋,辣得我直流眼泪。”
“李奶奶的四缨萝卜又脆又甜,临来时,又给俺装了一提包。”
星月沉睡,夜阑人静。这支文艺宣传队,踏泥泞,过小桥,走曲径,入大道,疲惫不堪地走近学校。她们蹑手蹑脚地徘徊在校门口,几次轻轻举手叩门,又悄悄地放下,实在不忍心惊醒老教工的好梦。老人在该校任教20多年了,退休后不愿离开校园和学生,主动要求做看守大门的临时工。
姑娘们正在为叫门犹豫不决时,银灰色的大门“吱”地开了,身体单薄的老教工一声不响地站在大门一侧。这些女孩子默默地伫立原处,既似行注目礼,又像是怯生生地等待“训斥”。
“站着干什么?”老教工平静而严肃地说,“还不赶快去睡觉!”
这群女孩子,像犯了错误却得到老师谅解的小学生,欢快地涌进校门。她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异口同声地问:“老师,您还没休息?”
“睡不着,”老教工凝望着天上西沉的圆月,悠悠地说:“我在欣赏月亮。”
又说又笑的女学生,走进校园深处。她们回望老教工的身影,回味、咀嚼他刚才说的话,不约而同地自言自语道:“老教工当真喜爱这奶黄色的月亮?”……
199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