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全家下乡之一

十四 全家下乡之一

王强三次下乡,总计在乡下生活了十年。

第一次下乡时五岁,小孩子不懂什么是三年自然灾害,只欢天喜地来到奶奶家。第二次下乡时十二岁,在特殊时期跟着父母下到乡里,如今回忆起来仍有一股苦涩泛上心头。第三次下乡时十七岁,是作为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地到农村去战天斗地的。

第一次是懵懵无知,第三次是激情满怀,唯有第二次令王强辗转反侧,直到如今。

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的辽南地区。几辆南京产的“嘎斯”卡车向北驶去,顶着凌厉的北风,在堆满积雪的公路上,不停地晃荡着。若是遇上了凹凸不平的沟坎,还会大幅度地上下颠簸。

马上要过春节了,卡车正拉着全家人及全部家当,准备到偏远的山区去“扎根落户”。

阴沉的天,北风狂啸,携带着积雪在空中飞舞,风像刀片似的割着坐在后车厢里的人的脸颊。王强蜷坐在车厢里,不时还要艰难地伸缩一下冻僵的双腿。

几百里的路,司机每行一段就要将车停下,打开前机关盖看看,再用脚踹几下沾满雪的车轮。

“这鬼天气,这差事,这破车,这倒霉的!”几个司机用车身挡着在抽烟,都抱怨诅咒不已。

“快点,快点。送去得了,天黑之前要赶回去呢!”一个年长的司机在风雪中大声喊着。

车抖动了几下后,又上路了,像带着情绪般发出怪异的声响,一止一滑、一扭一歪地行驶在雪地里。消音器不断向外喷着黑烟,将路旁的雪都染成了黑色。

从上车开始,父亲就倚在行李包上,一直未动,也不哼声。他的表情很难形容,好像被冻得僵硬了一般,始终凝固着。他不停地从披在肩上的棉袄兜里掏出旱烟卷着,不知是风大还是手抖,总是还没抽几口烟火就灭了。他就这样重复着卷烟、抽烟的动作。

北风掀起父亲那件已经变成黄白色的旧棉袄,在风中飘舞。那是公家发的制服,纽扣是铜制的,上面还有国徽图案,显示着曾经的荣光。

王强的舅舅很多,今天来帮忙搬家的只有四位。那样的年月中,很多亲朋好友为了划清界限,都不见了踪影。

车上,舅舅们不时安慰父亲几句。几年来,当着个不大不小的干部,父亲却备受辛劳。呼啸的北风将未来得及说出口的话语卷走,散轶在空中,再难聚形。

在苍茫的白色田野里,很难见到人的踪影,偶尔才遇零星的牛车在路上慢腾腾地走着。牛低着头,缓步慢踱,呼出的白雾聚合成团,直到被风吹开,在这灰色的天地间仿若有了生命一般。赶车的人畏缩在反毛的羊皮大衣内,戴着狗皮帽子,用围脖紧紧扎住领口,手抄在袖口里,竟在寒风中打着瞌睡,信“牛”由缰。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