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读书的路途
孤岛
读书研究的生活必须规律,无论在伦敦抑或台北都一样,都是起床、吃饭、工作,然后回家。圣诞也好佛诞也好,都跟我们没有关系,因为研究生的日历每一天都是黑色的:没有假期、没有休息。
做研究的生活规律之余,而且孤独,当台湾的麦当劳最近也可以自助点餐的时候,真的可以一天到晚完全不用开口说一句话。所以“no man is an island”这句说话其实不对,每个研究生都是一座孤岛。
难怪久不久就有报道说,要多多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最近美国有研究发现:研究生比一般人感到抑郁焦虑的机会超出六倍。人的情绪就像一个循环,总会有固定时间的潮起潮落。我的专栏一直以来都写读书的生活,读者或多或少应该捕捉得到我最近的情绪状态处于什么位置。
我在台北住古亭,工作的地方在大安,之前气温还在三十度以下,可以穿过大安森林公园慢慢走到办公室,总见到一群大妈聚集晨运,几只松鼠跑来跑去,还有一对又一对的男女、男男或女女在拍拖在亲热。但六月未到,台北已经热得像火炉,看新闻说今年台湾香港都一样,都是破纪录的炎夏。一到室外已经全身湿透、几乎立即溶掉,我差点以为自己是玛利欧(Mario)[1],去了会喷火有熔岩的世界。
因为只在台北待半年左右,可以租住选择的地方都没有太多,最后选了一间小小的劏房,就在一栋老旧的大厦里面。房间楼底很高,台湾朋友说这些是“楼中楼”,床就在阁楼上面。对于常常在家工作的人来说,书台跟床的距离还是愈远愈好,分成两层就最好不过。不过劏房没有窗口,外面天晴抑或下雨都不知道;而且没有厨房,一天三餐都要在外面解决,思考“晚餐吃什么”就成为每日最大的难题。
读书人容易觉得孤独和失落,不过反过来也一样容易快乐和满足,到书店逛逛然后捧着一堆新书回家就是最好的方法。最近读江勇振教授写的《舍我其谁:胡适》(刚刚出到第四部)读得入神,读胡适先生如何走上留学的路,又如何从修读农学转到哲学。胡适是留学生,我也是留学生,就算永远不可能成为胡适,也要以胡适先生作为目标,奋斗一下。
最近还有一件小事为我的苦闷生活带来一点欢乐。在台湾消费,无论饮食玩乐都总有张发票(即单据),所以在台湾生活的人总会收集这些发票,为的是参加由官方举办、每两个月一次的发票号码大抽奖,特别大奖的奖金是1000万新台币。
去过我的劏房的朋友都笑我像独居老人,因为我有个装满发票的信封。而且每晚回家之后,总会将当日的发票资料输入手机的“云端发票”App,方便“对奖”。最近终于开奖,在我一共百多张发票之中,有两张中了“六奖”,共得400元整,真是可喜可贺,对吗?
[1]编注:又译作马里奥。又,本书有粤语特色,其用语遵照“名从主人”原则不改,对相应的粤语用词则另加编注,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