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傲然独立,自信的男人更容易成功

4.傲然独立,自信的男人更容易成功

自信的男人,在任何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对万分之一可能性的执着,都会让人吃惊。正是这种不放弃一点点机会的秉性,才使他们傲视群雄、成为强者。对于一个有志于成就大事的男人来说,不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立之年的曹操因平定黄巾有功,升任相当于郡守的济南相。这位青年才俊的仕途可以说是峰回路转,一跃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大员,好不得意。初到济南的曹操踌躇满志,决心把这块刚刚经过黄巾兵祸的地方治理成为人人安居的乐土。

正当曹操要在济南这个地方大展拳脚的时候,他这才惊奇地发现:事实上他根本无从施展!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两汉的地方官制说起。汉承秦制,两汉继续沿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郡县制,郡直属中央,长官叫作郡守;郡下设县,长官叫作县令或县长。但是,高祖刘邦在完成西进灭秦和战胜项羽这两件建国大业时,其他一些诸侯和韩信、彭越等大将战功卓著、裂土封王,建立国中之国。西汉初年,刘邦利用各种手段,先后削平各诸侯王,但这些原本为诸侯领地很难重新设立郡县,只得分封刘姓子侄继续为王。大汉王朝事实上形成了“一国两制”的地方官制—封国制和郡县制并行。虽经汉武帝“推恩令”,诸侯王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他们内为皇室宗亲,外为地方大员,势力仍然很大。

曹操供职的济南正是过去的封国所在,在这里身为济南相的曹大人实际上并不处在权力的中心,世居此地的城阳景王刘章,才是这里大权独揽的“土皇帝”。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初到济南的曹操对此是深有体会。济南是个大郡,所属之下有十余个县,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但腐败的政治却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各县大小官吏多趋炎附势、依附权贵,一面贪赃枉法,另一面唯刘章之命是从。之前几任国相或置若罔闻,或同流合污,搞得济南全郡上下乌烟瘴气。

千头万绪,从哪下手,这是一个问题。兵法上历来有擒贼擒王之说,曹操把目光对准了幕后真正的老大—刘章。而此次的“斩首”行动,曹操决定从拆除“违章搭建”开始。

所谓的“违建”,是指刘章倚仗自己既是皇亲国戚,又有功于国,在济南境内大兴建祠之风。数年间,济南一地的祠堂达到六百多座。而这些祠堂,又为当地邪教——“天龙教”所用,成为他们散布异端邪说、敲诈百姓钱财的“根据地”,而天龙教的背后,仍然是在济南一手遮天的皇亲刘章。

这次,曹操并没有耍更多的手腕,而是快刀斩乱麻,直入主题,以一套令刘章眼花缭乱的组合拳闪电式地完成了移风易俗的“运动”:

(1)颁布禁令,取缔一切与天龙教有关的邪教活动。

(2)鉴于天龙教诸人并未遵行第1条禁令,缉拿主犯,当众斩首。

(3)拆毁焚烧“违建”祠堂,将天龙教不法所得物归原主。

(4)有求情者是为同谋,斩首。

以上四条彻底打懵了原本趾高气昂的刘章,尊贵的王爷不禁冷汗直流—他仿佛看到了在首都棒杀蹇叔的那个“酷吏”,又仿佛看到了在长社斩杀黄巾军的那个“人屠”。软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我刘章最多也就算个横的,这曹操肯定是那不要命的啊,算了,他不要命我要命,还是不跟他斗了。

这次的“战斗”和许多人估计的不同,可能也出乎曹操本人的意料,出奇得顺利,轻而易举地打了个“大胜仗”。很快,嚣张的刘章哑巴了,学着夹起尾巴当他的王爷了;如麻的贪官老实了,彻底认清济南谁才是“老大”了;横行的暴徒跑了,知道济南今后就不是咱爷们儿待的地方了。新任济南相曹操接任不久,济南从官风到民风都骤然一变、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众口齐夸曹孟德。

与曹操治下济南的清平盛世正相反,此时的朝廷中央是一塌糊涂。黄巾起义的烽烟刚刚平息,汉灵帝却更变本加厉地荒疏朝政,纵情声色。在这种情况下,谁接近不安心“工作”的皇帝,谁就能代替他发号施令。于是,朝政又重归宦官集团手中。许多正直的大臣实在看不得群丑横行、肆虐大汉,纷纷想起了“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的古训,纷纷辞官,退而“独善其身”去了。

正在这政治“退”潮成为主流的时候,身在济南的曹操再次接到任职命令,还是升官。这次是真正独当一面的东郡太守,但历经十余载宦海漂泊的曹操已经不是那个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了,这次他称病回乡,以退为进。

做人最可贵的品质是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智慧,遇到强手不气馁、不怯阵、不手软,而是敢于对敌、敢于出手,从气势上震慑对手,从狠劲上占据优势,才可以获得生机,取得最后的胜利。

成功之道

正者无敌

毛泽东主席曾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有时,邪恶的力量看似占据上风,正义的一方看似无计可施,而一旦真正的交锋开始,形势往往会发生雪崩似的逆转。因为从原始动物的搏斗,到人类的战争,举凡一切争斗,斗争的对象其实都是自己。如果你代表不义的一方,那么你很难战胜自己,其时,你很脆弱。而如果你代表正义,那么你只需做一件事:战而胜之!其时,你很强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