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该露锋芒的时候,别隐藏

2.该露锋芒的时候,别隐藏

该藏则藏,该露则露,一直以来被世人认为是处世的最高境界。做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一旦你施展才华、大露锋芒就能够一举成名时,千万不要吝啬,应把所有的技能展现出来,使自己脱颖而出,此时他人再生嫉妒心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少年曹操因为顽劣异常,不治学业,因而“世人未之奇也”,没有太多人看好他,大家都认为这小子是曹家新上市的“垃圾股”。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样一个聪明异常的孩子一旦上道,将会是一支前途远大的“潜力股”。持这种观点的有两人,他们应该算是最早看出曹操具有千里马潜质的伯乐。

一个是当时有侠名的党锢中人何顒,估计他是看中了少年曹操身上那股不羁的气质引为同道。另一个则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桥玄,也有人称作乔玄,此人就是《三国演义》中大乔、小乔的父亲,也就是孙策、周瑜的岳丈乔国老的原型。青年时代籍籍无名的曹操曾经拜望过这位老前辈。交谈过后,桥公对眼前的这位年轻人颇为赞赏,对他说,天下就要大乱了,今后能够让人民重归安乐的人,非你曹孟德莫属啊!得到有“知人”之名的桥玄的称赞,曹操顿时身价倍增。而桥玄对青年曹操的帮助,也并不仅仅限于“背书”一途,更要把这个被自己视为未来大汉擎天柱、栋梁才进行一番精美包装,隆重推荐给朝廷。

因此,桥玄推荐曹操这个忘年交小朋友去见另一个人,一个在当时以品评人物而知名于天下的人—许劭,他同从兄许靖主持了一档在当时影响极大的“节目”,叫作“月旦评”,即在每个月对当时朝廷内外的人物进行品评,而“月旦评”的意见常能达于天听,被当政者采纳。桥玄的目的正在于此,力图以许劭的点评为曹操铺就一条通往政坛的高速公路。

于是,踌躇满志的曹操沐浴熏香,备上厚礼,拿着桥大人的推荐信,兴冲冲地前去拜望鼎鼎大名的许劭。不料,这许先生不知什么原因,就是不愿给桥大人面子,曹操在许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吃闭门羹。这可是让正在弱冠之年、血气方刚的曹操恼火非常,不禁又使出他原本就擅长的“非常手段”,找个机会抓住了惜字如金的许先生,硬是逼出来他一句考语,而此语一出,却让两个人全都名声大噪。这句考语的原话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而让许劭名垂后世的却是原话的“改编版”—“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本想借着许劭出名的曹操,却阴差阳错地让许劭出了一回大名。许先生当年这句被“逼”出来的考语,成为后世史书评价曹操的不二之辞。

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分析在曹操流氓手段的威逼下,曹操得到的这句点评有多少是出自许劭的真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原本十年“玩闹”无人问的曹操,靠着这句评语尽人皆知了。有了桥玄、许劭这样“舆论领袖”的引导,一些原本“唱衰”曹操的人也加入了为曹操摇旗呐喊的队伍。这时的曹操,火了,而且是炙手可热。

历史证明,舆论的力量总是不可忽视的。很快,大汉朝廷向曹操抛出了橄榄枝。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相当于皇帝秘书的郎官,之后又出任洛阳北部都尉(公安局长),负责京畿的治安工作。在当时看来,初入仕途的曹操就已经走上了通往权力中心的康庄大道,但就在这时,曹操惹事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再加上年轻的“曹局长”本就要大展宏图地干一番事业,决定在他主管的一亩三分地大力整治一番。具体措施包括:严格审查出入京城的人员物品,施行“宵禁令”,晚间不得夜行等等。不只立法严格,而且要严厉执法。曹操发明制作了五色大棒,悬挂官府,明告所有人,违令者立毙杖下,逢亲不避,遇功无赦,一副铁面无私的青天架势。

后人们往往崇拜青天,其实不只因为他们可敬,更因为他们可贵。就拿这时候的曹操来讲吧,说是制作了五色棒要棒打一切犯禁者,其实这太难了。想想看曹操的官职是什么,洛阳北部都尉,京城的公安局长(或者说主管治安的副县长),这官职有什么地位呢?它是朝廷中的地方官,这种官其实是最难做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曹操要管的人都比他官大!京畿之地,即便是老百姓,也指不定跟哪个衙门沾着亲,和哪个王府带着故呢,都惹不起啊。初入官场,万一得罪了哪府的大员,误了前途,也犯不上啊!当然,这是我们在替曹操担忧,而很快曹操就证明我们是杞人忧天了:他,并没有这种担忧。

一日,灵帝宠信的大宦官,有的史书记载是祸乱天下的十常侍之一的蹇硕的叔叔喝醉了酒,想要夜间出城,正巧犯了曹操新颁布的“宵禁令”,被正在带队巡查的“曹局长”逮了个正着,押送官府。其间蹇叔进行了激烈的申诉,用雄辩的口才讲述着这样一个事实:我是中常侍(宦官名)蹇硕的亲叔叔,有蹇硕在,你不能罚我。而公诉方“曹局长”也不遑多让,唇枪舌剑中也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你是蹇硕的亲叔叔,王法也一定要杀你。

最后的结果:公诉方驳回被告申诉,依法判处“棒刑”,立即执行。第二日,蹇叔被拉到热闹的洛阳北门,在众人注视之下被打死在五色棒下。

仔细研究本次死刑的执行,其实是有些蹊跷的。为什么偏偏把行刑日选在第二天呢?看似不寻常的背后总有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当晚公诉方曹操心中真实的想法和对蹇叔所述观点之间那段主客观感情色彩间的微妙距离。

当日曹操所讲的是:即使你是蹇硕的亲叔叔,王法也一定要杀你。行为主体—王法,客观。

当日曹操所想的是:正因你是蹇硕的亲叔叔,我曹操才(退一步讲也是“更”)一定要杀你。行为主体—曹操,主观。

长大后的曹操,仍保留着儿时偷新娘的心计权术,这次又拿出来涮了蹇硕一把。抓了蹇叔,一定要杀,还一定要当众杀,不当众杀不足以立威;而且一定要赶快当众杀,不能给蹇硕以活动运作的时间。从多方面考虑,行刑时间被确定在了逮捕蹇叔的第二天。这一天,蹇硕救叔鞭长莫及;这一天,“曹青天”誉满京都。

一个初入仕途的毛头小子,玩了一个久经沉浮的当红宦官,结果是宦官集团很生气:太监的孙子打死了太监的叔叔,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怎么曹腾(曹操养祖父,大宦官)家竟出了叛逆!曹操后果很严重:调令来了,曹局长要放外任了。

有些时候展露一下自己的才能,通过合适的机会向人展示并不是一件坏事。成功的人往往擅长的就是审时度势,锋芒该露时绝不含糊,能够勇敢地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目标,做自己认为可行的决定,并付诸行动,这样不至于处于被动,也能够掌控局面,做自己的主人。

成功之道

出名要趁早

孔子的弟子常常感叹“不吾知也”,今天的年轻人也经常慨叹“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总是幻想着明主的“三顾茅庐”,然后直接“书生拜大将”,这基本近乎天方夜谭。要知道,刘备的三顾茅庐也是事先经过司马徽、徐元直等人的推荐,而你如果不搞出点动静,做出点名气,明主就是想访贤也无处寻觅的。年纪轻轻的就世故老成、藏拙自保,最后只能把中庸诠释为平庸。要成功,就要学曹操,露锋芒、别隐藏,出名要趁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