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遣兴·永夜角声悲自语

书怀遣兴·永夜角声悲自语

夜宴左氏庄[1]

风林纤月落[2],衣露静琴张[3]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4]

检书烧烛短[5],看剑引杯长[6]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7]

[注释]

[1]此诗大约是杜甫三十岁居河南时所作。此时诗人结束了吴越、东鲁之游,在洛阳东首阳山下建起陆浑庄。左氏庄当与陆浑庄邻近。

[2]纤月:细而弯的新月。

[3]衣露:露湿衣裳。静琴张:言夜深人静,弹奏雅琴。

[4]“暗水”二句:上句写听觉,下句写视觉。一“带”字反映出星星初现的景象。

[5]检书:翻阅书籍。烧烛短:意在写“检书”时间之长。

[6]“看剑”句:言把酒看剑。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都写到剑,看来唐代文人也是佩剑的。

[7]吴咏:吴歌。吴地的歌曲。两句谓闻吴歌而忆起东游吴越的情景。

[点评]

诗写夜宴情景。虽尚未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描绘细腻而不见痕迹,是风韵佳妙的成功之作。中间两联是历来称道的佳句。“饮杯看剑”之举在诗中已成为一种意象,象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政治抱负。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2]。丈人试静听[3],贱子请具陈[4]: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6]。李邕求识面[7],王翰愿卜邻[8]。自谓颇挺出[9],立登要路津[10]。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11]。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12]。骑驴三十载[13],旅食京华春[14]。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15],欻然欲求伸[16]。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17]。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18]。窃效贡公喜[19],难甘原宪贫[20]。焉能心怏怏[21],只是走踆踆[22]?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23]。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24]。常拟报一饭[25],况怀辞大臣[26]。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27]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长安应试下第之后。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天下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京应试,但主持考试的奸相李林甫对布衣一个不取,并上表称贺“野无遗贤”。杜甫、元结等布衣皆在这次考试中落第。韦左丞,韦济,他于748年由河南尹入朝任尚书左丞,对杜甫的诗很称赏。杜甫向他奉赠此诗,感谢知遇之恩,并陈述自己的才能抱负及困顿处境,流露出对仕途经济的依违之情。

[2]纨袴:指一无所长的富家子弟。纨,丝织细绢。袴,同裤。此以服饰代人。两句为愤激语,写世道之黑暗不公。

[3]丈人:对韦左丞的尊称。

[4]贱子:杜甫自指。

[5]观国宾:王者之宾客。《周易·观》:“观国之光,尚宾也。”杜甫二十四岁时曾在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故有此自谓。

[6]“赋料”二句:自诩文才。扬雄,西汉辞赋大家。敌,匹敌。杜甫三年后以“三大礼赋”博得玄宗赏识,故知赋敌扬雄之说不虚。子建,三国时大诗人曹植。谢灵运曾有“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之说。

[7]李邕求识面:《新唐书·杜甫传》:“甫少贫,不自振。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8]王翰:当时的著名诗人,杜甫的前辈。卜邻:择以为邻。

[9]挺出:突出,出类拔萃。

[10]要路津:指居于要职。语出《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11]“至君”二句:自言抱负,要成为伊尹那样的贤相。《孟子》:“伊尹使是君为尧舜之君。”晋应璩《与弟书》:“伊尹辍耕,郅恽牧羊,思致君于唐虞,济斯民于涂炭。”

[12]萧条:言壮志不遂。行歌:行歌于路,此为隐士之举。隐沦:隐士之流。两句言自己因壮志未酬而行歌于市,并非隐遁者流。

[13]三十载:当是“十三载”之误。杜甫自开元二十三年赴京兆之贡,至天宝六载长安应试,计为十三载。

[14]旅食:于羁旅中求食。

[15]“主上”句:指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贤事。

[16]欻(xū虚)然:忽然。

[17]青冥:青天。蹭蹬:海水近陆处水势渐次削弱貌。两句以鸟、鱼失势比况自己“求伸”未果。

[18]猥(wěi委)诵:犹言“谬诵”。猥,自谦之词,如今之所言“有辱”“谬承”“错蒙”等。

[19]贡公喜:典出《汉书·王吉传》。王吉与贡禹友善,王吉贵显,贡禹喜而弹冠。此以王吉比韦济,以贡禹自况,有期待援引之意。

[20]原宪:孔子学生。所居蓬枢瓮牖,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然安贫而不改其乐。后以为贫士的代表。

[21]怏怏:不服气,愤愤不平貌。

[22]踆踆:且进且退貌。

[23]“今欲”二句:言打算离开长安,或东下,或西上。去,离开。秦,代指长安。

[24]“尚怜”二句:言于长安欲去而又不忍,尚有所眷顾。终南山、清渭滨,皆为长安代指,以其地理相近。

[25]报一饭:汉代成语。《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恩必偿。”

[26]大臣:指韦济。

[27]“白鸥”二句:以白鸥自拟,表示不为环境所屈服。

[点评]

杜甫人在盛年而仕途蹭蹬,故投诗韦左丞,以求援引。诗中自矜自重、自怨自艾、自悲自怜之情缱绻道来,颇达款曲。其“致君尧舜”之理想,“欻然求伸”之热望俱勃勃“挺出”,故直言“行歌非隐沦”“难甘原宪贫”,汲汲于功名之态,虽难令人嘉许,然篇中命意曲折,布置严谨,下笔有神,却颇为可观。而“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前人多从诗之雄俊处着眼,元董养性曰:“篇中皆陈情告诉之语,而无干望请谒之私,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采,未尝少挫也。”此说亦不谬。

乐游园歌[1]

乐游古园崒森爽[2],烟绵碧草萋萋长。公子华筵势最高[3],秦川对酒平如掌[4]。长生木瓢示真率[5],更调鞍马狂欢赏。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6]。阊阖晴开荡荡[7],曲江翠幕排银牓[8]。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数茎白发那抛得[9]?百罚深杯亦不辞[10]!圣朝已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11]。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注释]

[1]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751)。《文苑英华》版此诗题下有自注曰“晦日贺兰扬长史筵醉歌”。晦日即正月晦日,也就是正月三十日,唐时以为节庆,有在水边湔裳、饮酒的习俗。乐游园,即乐游原,汉宣帝所建,在长安东南郊。其地四望宽敞,唐时为游赏胜地。节日里幄幕云布,车马填塞,馨香满路。朝士诗人赋诗,翌日传于京城。

[2]崒:高貌。森爽:森疏而爽豁。

[3]公子:指杨长史。

[4]“秦川”句:据《长安志》称: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

[5]长生木瓢:以长生木制成的酒瓢。晋人嵇含有《长生木赋》。

[6]青春:即春。芙蓉园:在乐游原西南,参《哀江头》注[3]、注[4]。玄宗开元二十年曾自大明宫筑夹城通芙蓉园和曲江。白日雷霆:指玄宗出游的车声。仗:仪仗。两句写于乐游园华筵遥瞰芙蓉园情况。

[7]阊阖:天门。此代指皇家宫殿门。(dié 迭)荡荡:阔大之意。句由汉乐府《天门歌》化出:“天门开,荡荡。”

[8]曲江:见《哀江头》注[3]。翠幕:游宴时搭建的临时帐幕。银牓:宫殿门端所悬匾额。

[9]那抛得:即难以释怀之意。

[10]深杯:满杯。

[11]“圣朝”二句:感愤之语。已知贱士丑:玄宗于天宝十载正月初八朝献太清宫,九日朝飨太庙,十日有事于南郊,祭天祭祖祭地,杜甫因此献三篇大赋赞颂三大礼祭,称“三大礼赋”。玄宗奇其才,召试文章,结果竟不了了之。此时杜甫已知仕进无望,故言“贱士丑”。然一草一木都能得到皇天恩惠,何况人乎?已,一作“亦”。

[点评]

华筵欢赏、轻歌曼舞之下,竟是诗人“圣朝已知贱士丑”“此身饮罢无归处”的悲叹与迷茫,丽辞壮语间,别是一番苍凉。清王夫之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此即乐景写哀之一证也。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1]

自断此生休问天[2],杜曲幸有桑麻田[3],故将移住南山边[4]。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5]

[注释]

[1]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献赋不遇后,参《乐游园歌》注[11]。曲江:见《哀江头》注[3]。章五句:连章之每篇均由五句组成,系杜甫创体。

[2]自断此生:杜甫已自感前途无望。

[3]杜曲:地名,在曲江池西南杜陵原之西,为杜甫祖籍。

[4]南山:终南山。杜曲近终南。

[5]“短衣”二句:以失意之李广自慰。李广,西汉名将。曾因与匈奴作战失利被废为庶人,屏居蓝田,他常于南山中射虎。一次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而没箭羽。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点评]

《曲江三章》气脉相属,犹以第三章最是情辞激切。仇兆鳌评曰:“穷达休问于天,首句陡然截住。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殆有不能自掩者矣。”然也是杜甫善于骑射,故而有此联想。

醉时歌[1]

诸公衮衮登台省[2],广文先生官独冷[3]。甲第纷纷厌粱肉[4],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5],先生有才过屈宋[6]。德尊一代常坎坷[7],名垂万古知何用[8]!杜陵野客人更嗤[9],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10],时赴郑老同襟期[11]。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12],痛饮真吾师[13]。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14],焉知饿死填沟壑[15]?相如逸才亲涤器[16],子云识字终投阁[17]。先生早赋归去来[18],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19]?孔丘盗跖俱尘埃[20]。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21]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春杜甫困守长安之时。

[2]衮衮:连续众多貌。台省:台,御史台;省,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此以代指高官要职。

[3]广文先生:指郑虔。杜甫之友,能诗善画。玄宗爱其才,为置国子监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在官贫约,惟以著书为乐,时号郑广文。

[4]甲第:头等住宅。汉时列侯居邑皆赐宅,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厌:同“餍”。餍足,饱食。

[5]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帝王。彼时之人以淡泊俭朴为尚。

[6]屈宋:战国时辞赋家屈原、宋玉。

[7]德尊:犹言“德高”。

[8]“名垂”句:意同晋张翰所谓“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见《世说新语·任诞》)。

[9]杜陵野客:杜甫自称。参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2]。

[10]籴(dí敌):购入(粮食)。太仓:官仓,国家粮库。天宝十二载(753)秋,长安霖雨,米贵。朝廷出太仓存米十万石,低价售之。

[11]同襟期:知己朋友的约会。

[12]忘形:不拘形迹。尔汝:称谓上不讲客套。

[13]“痛饮”句:言以善饮者为师。《北史》载李元忠语曰:“宁无食,不可使我无酒。阮步兵吾师也。”

[14]高歌有鬼神:即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诗成泣鬼神”。

[15]“焉知”句:言不以困穷为虑。

[16]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亲涤器: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与文君婚后困窘,故令文君当垆卖酒,自着犊鼻裤,涤器市中。

[17]子云:扬雄,字子云。王莽时,刘棻因献符命获罪,而扬雄尝教刘棻作奇字,故受牵连。使者来收捕时,扬雄正在天禄阁上校书,自料不免,故投阁拟自尽,然未死,并为王莽所赦。句谓因才而获罪。

[18]赋归去来:即归隐。晋陶渊明弃彭泽令归隐时曾作有《归去来兮辞》。

[19]何有:何用、有何干系。古《击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见《艺文类聚》所引《帝王世纪》)或为此句所本。

[20]盗跖:即柳下跖,春秋时人,以造反被诬为“盗”,旧以为恶人的代表。句谓贤人恶人最终并无两样。句意与《庄子·骈拇》所谓“盗跖亦伯夷已”相通。

[21]衔杯:指饮酒。此句与上文“名垂万古知何用”相呼应,参该句注[8]。

[点评]

此杜公使酒骂座之文也。与“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同一风致,故当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相参读。惟彼篇尚有仰仗之意,此篇则全与落寞之人相“尔汝”,故更见真率与放逸。王嗣奭曰:“此篇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可移作此诗之解。”王氏虽是知杜者,然亦不必如此开脱,此一时,彼一时,盛年之杜甫,自与步入老境后不同。

秋雨叹三首[1](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2]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3]

堂上书生空白头[4],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秋,时“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污潦”(见《唐书·韦见素传》)。

[2]决明:药性植物,有明目功效。决明分石决明和草决明。有注家以为杜甫所指是甘菊,一名石决,与石决明同功。以决明叶疏而甘菊叶茂,能与下文之“翠羽盖”相关合。

[3]后时:日后天寒岁暮之时。

[4]堂上书生:杜甫自指。

[点评]

咏决明生不逢时,佳色难久,实寓自家身世之慨,故“临风三嗅馨香”而“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曰:“子美《秋雨叹》有三篇,第一篇尤感慨。”明陆时雍《唐诗镜》亦称此篇“托意深厚可味”。阴暗背景下,黄色最为醒目,故“颜色鲜”与“无数黄金钱”呼应,创造出出人意表的俏丽之美。老杜笔法,确是教人叹服。

独酌成诗[1]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2]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3]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4]

苦被微官缚[5],低头愧野人。

[注释]

[1]此诗作于由凤翔返鄜州探家途中,背景情况详《北征》注[1]。

[2]“灯花”二句:言得酒而有吉兆。《西京杂记》记瑞应曰:“目得酒食,灯花得钱财。”灯花,灯芯结花。

[3]觉有神:觉有神助。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亦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儒术”句:愤激语,意同汉越壹《刺世疾邪诗》所谓“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5]微官:时任左拾遗。

[点评]

叹儒术难以谋身,苦身被微官束缚,然犹不肯改弦易辙,故唯有低头自愧。杜甫缱绻于仕途之情,由此可见。

曲江对酒[1]

苑外江头坐不归[2],水精宫殿转霏微[3]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4],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5],老大徒伤未拂衣[6]

[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去年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肃宗大驾返长安。杜甫十一月携家由鄜州返京,继续任左拾遗,然早已不受信任。诗即写“吏情”之落寞。曲江,见《哀江头》注[3]。

[2]苑外:芙蓉苑外。苑在曲江。

[3]水精宫殿:借言宫殿近水。霏微:春光掩映之貌。

[4]久判(pān攀):早已不再顾忌。判,俗作“拚”,豁出去之意。

[5]沧洲:指隐居之所。

[6]拂衣:指辞官。

[点评]

江头纵饮,懒于朝参,足见心中抑郁,仕途多艰。《杜诗镜铨》曰:“观数诗,公在谏垣必有不得其志者,所以不久即出。”诗中“桃花”一联,最得佳评。据《漫叟诗话》载,老杜墨迹初作“桃花欲共杨花语”“自以淡墨改三字”。诗写桃花坠落之缓慢、飘忽,故以杨花为衬。然杨花可漫天飞舞,桃花则无飞起之势,“共杨花语”,便嫌雕琢而失真,“细逐”而“落”,取杨花之轻飘而去其“起”势,最得状物之细腻。“杨花”,有本作“梨花”,如此便与老杜“自以淡墨改三字”无着,故不取。此联以“桃花”对“杨花”,以“黄鸟”对“白鸟”,正句中自对也。有如此细致之观察,足见江头兀坐之时久。《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评语曰:“磊磊落落,自成一调。小纵绳墨而首尾圆活,生意自然,是能倾倒。律诗不受律缚。”此得老杜之用笔者。

遣兴五首[1](其四、其五)

贺公雅吴语[2],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3]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4],江海日清凉[5]

吾怜孟浩然[6],裋褐即长夜[7]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8]

清江空旧鱼[9],春雨余甘蔗[10]

每望东南云[11],令人几悲吒。

[注释]

[1]此诗旧注编在乾元二年(759)秦州诗中。诗共五首,前三首怀古人,后二首写当世。其四咏贺知章,其五怀孟浩然。

[2]贺公:贺知章。

[3]“上疏”二句:写贺知章还乡事。《旧唐书》本传载:“天宝三载,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黄冠,道士冠。

[4]山阴:即会稽,今之浙江绍兴。以在会稽山北,故名。山阴是贺知章故里。

[5]江海:山阴西有浙江,东有曹娥江,两江近海,随潮出入,故有江海清凉之说。清,一作“凄”。

[6]孟浩然: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开元间游长安,应进士试不第,漫游江、淮、吴、越等地,后归襄阳。张九龄出为荆州长史,曾署为从事。王昌龄自岭南北归,游襄阳,相聚甚欢,寻病卒,时在开元二十八年(740)。

[7]裋褐(shù hè束鹤):粗陋的衣服。孟浩然以布衣终生。即长夜: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8]鲍谢:指刘宋诗人鲍照、谢灵运,及谢朓、谢惠连。凌鲍谢,《魏书·温子昇传》载王晖业之语曰:“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温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

[9]空旧鱼:孟浩然多垂钓之作,如《岘山作》“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西山寻辛谔》“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又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羡鱼”求援引:“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以鱼在喻人亡。

[10]余甘蔗:与上句“空旧鱼”义同。惟知孟浩然“植果盈千树”,见《田园作》,篇末曰:“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甘蔗事未见。

[11]东南:指孟浩然故里襄阳。时杜甫在秦州,故作东南望。

[点评]

李白入长安时,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并解金龟换酒,与李白欢饮尽日。杜甫入长安时,贺知章已病卒于故里,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无日不希人援引;安史乱中,受命为左拾遗,不久即外贬为华州掾,且遇关辅大饥之荒年,弃官入秦,又孑然一布衣耳,故念及终身布衣之孟浩然,怜孟正以自怜也。五首皆为不得志而发。

空囊[1]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2]

世人共鲁莽[3],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4],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释]

[1]此诗当作于乾元二年(759)冬。此时杜甫弃华州(今陕西华县)掾之职,举家徙居秦州(今甘肃天水)。

[2]“翠柏”二句:以仙人之食柏餐霞喻自家之无食果腹。《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

[3]鲁莽:粗疏,指不分是非。

[4]爨(cuàn篡):举火炊饭。

[点评]

以诙谐之笔,写困苦之况,实老杜之黑色幽默。无食可炊,则不须举火,亦不须上井打水,故而井冻;御寒早无被褥,更乏衣服,和衣而卧犹不能安枕,所以才有“无衣”而“床夜寒”之说。明明饿着肚子,却说“食”了柏子、“餐”了“明霞”,把自己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而最后两句方道出实情:“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要维持寒酸中的体面,真乃“儒冠多误身”也。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1]

有客有客字子美[2],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3],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4],手脚冻皲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5]

[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十月至十二月间。时杜甫由秦州徙居同谷。同谷,县名,治所在今甘肃成县。七首俱写苦况,此为其一。

[2]子美:杜甫字。

[3]橡栗:见《北征》注[16]。狙(jū居)公:畜狙之人。狙,猿猴类兽名。

[4]中原无书:其“第三歌”曰:“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此即不得归中原之因由。

[5]一歌:指七首中序列第一。其他六歌分别是:“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毛泽东1930年7月作、1962年发表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结句曰:“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当由杜甫此二句生发。

[点评]

乾元二年,是杜甫生活中的最低谷。此年他先由洛阳回华州任所,七月以关辅饥馑弃官度陇客秦州,十月由秦州往同谷,十二月由同谷入蜀至成都,所谓“一岁四行役”。以衣食无着而四处漂流,令人不得不为之洒一掬同情之泪。诗,真穷而后工耶?然既是“一岁四行役”,“岁拾橡栗”之“岁”字便无着落。清施鸿保《读杜诗说》曰:“‘岁’字疑误。公自秦州来同谷,未及一月,何以云‘岁’?云‘岁’,且若累岁矣。或云他本作‘饥’,当是。”此所言极是。

狂夫[1]

万里桥西一草堂[2],百花潭水即沧浪[3]

风含翠筱娟娟净[4],雨浥红蕖冉冉香[5]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1]此诗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夏。时杜甫至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狂夫,杜甫自指。

[2]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为诸葛亮送费祎处。草堂:杜甫所建茅屋,以地近草堂寺,故以“草堂”名之。

[3]百花潭:即浣花溪。在成都西南。沧浪:水名。指汉水下游及其与江水连通的支脉,位于楚云梦泽地区。句取古《孺子歌》之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楚辞·渔父》)表示顺应环境。

[4]翠筱(xiǎo小):绿竹。

[5]浥(yì义):濡湿。红蕖:红色的荷花。

[点评]

仇兆鳌评曰:“上四,言草堂之景,聊堪自适;下因客况艰难,而托为笑傲之词。”然能将上四之自适与下四之疏放并作一诗者,方见其“狂”也。惟是狂夫,才能在“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的艰难世道中,见出“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的明丽风景,此狂夫之癫狂处,亦狂夫之高迈旷远处。

江村[1]

清江一曲抱村流[2],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3],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1]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余详《狂夫》注[1]。诗写草堂落成后一种怡然自足的生活情态。

[2]清江:指浣花溪,杜甫草堂近之。以溪近锦江,故有此称。

[3]故人:指高适。高适时任彭州(今四川彭州市)刺史,与杜甫时有往来。杜甫《酬高使君相赠》诗曰:“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点评]

道眼前景,叙口边事,清纯自然,开宋诗生面。清黄生曰:“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江亭[1]

坦腹江亭暖[2],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3],云在意俱迟[4]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5]

故林归未得[6],排闷强裁诗。

[注释]

[1]此诗旧注编在上元二年(761),杜甫时在成都浣花草堂。

[2]坦腹:指坦腹而卧。用晋王羲之在择婿人面前坦腹东床典事,表示潇洒。

[3]心不竞:无争胜之心。

[4]“云在”句:言云停而不动,意与云同。由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句变化而出。

[5]欣欣:草木繁荣貌。物自私:自然万物各自有各自之生涯。

[6]故林:故园,家乡。

[点评]

有潇洒闲逸之致。江亭卧闲吟望,景与心会,正有此情趣。古来评家最看重“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一联,只因此联最能体现此情趣。明王嗣奭《杜臆》曰:“景与心融,神与景会,居然有道之言。当闲适时道机自露,非公说不得如此通透。”可谓深得其旨。结联突然宕开,与前不合,即所谓“跳结法”。身处乱世,终未能真闲逸,故一跳而以“排闷”收也。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2],春来花鸟莫深愁[3]

新添水槛供垂钓[4],故著浮槎替入舟[5]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6]

[注释]

[1]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江:锦江,见《登楼》注[3]。

[2]漫与:有本作“漫兴”,即随意弄笔之意。

[3]花鸟莫深愁:言诗中形容刻露,花鸟亦应愁怕。

[4]水槛:浅水处木栏。杜甫另有《水槛遣心》诗作。

[5]浮槎:木筏。

[6]陶谢:陶渊明、谢灵运。晋宋时期著名诗人,分别为田园诗派、山水诗派鼻祖,工于自然景物描写。渠:他们。两句言只有找到陶、谢那般高手,方能对“江上值水如海势”情况传神写貌,自己只能追步其后。

[点评]

老杜自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然见“江上值水如海势”奇景,亦有不能长吟之叹。此恰如李白对黄鹤楼而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偶有诗思笔力不到处,并不妨其为大家。从“语不惊人死不休”,到“老去诗篇浑漫与”,正杜甫创作风格之转关,于此篇中见之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2],下者飘转沉塘坳[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5]。自经丧乱少睡眠[6],长夜霑湿何由彻[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此诗约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时在成都浣花草堂。

[2]挂罥(juān绢):挂结。

[3]塘坳:水塘及低洼地。

[4]“娇儿”句:写娇儿睡觉不老实,把被里都蹬破了。

[5]雨脚:指可见到的雨丝的末端。脚,残剩的滓末,引申为末端,如日脚、雨脚等。

[6]丧乱:指安史之乱。

[7]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彻晓。

[点评]

“长夜霑湿”中,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之良愿,宁自苦以利人,犹见老杜之仁者心也。此后诗人白居易亦受杜甫感召,写出了“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安得万里裘,盖裹四周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新制布裘》)的仁者之诗。宋代王安石题杜甫画像时,更把“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为杜甫精神的集中体现。诗中的仁爱精神,早已在笔法之诙谐老健外,成为本篇打动人心的最核心之点。

百忧集行[1]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2],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3],老妻睹我颜色同[4]。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5]

[注释]

[1]此诗当作于上元二年(761),杜甫时年五十岁。篇题为“即事名篇”之新题乐府,取南朝梁王筠《行路难》“百忧俱集断人肠”诗意。

[2]主人:指杜甫作客他乡所依附之人。

[3]四壁空:指一贫如洗。暗用司马相如典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与文君夜奔还成都时,“家徒四壁立”。

[4]颜色同:二人俱面带忧色。

[5]门东:指庖厨方向。古时厨房在宅室之东。

[点评]

诗写昔日之乐,今日之忧;孩提之乐,老大之忧。杜甫向被尊为“老杜”,亦以诗笔之老健著称,然看到篇中“健如黄犊走复来”“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孩童形象,读者亦不得不生出抚今追昔之叹。

旧注考订,上元二年三月,崔光远为成都尹,与高适共讨段子璋。时花惊定掠东蜀,上以高适代光远。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严武任成都尹。诗言“百忧集”,当作于崔光远治成都时。因高适、严武与杜公友善。而崔光远无学任气,自不会与公相合。“强将笑语供主人”,或因崔光远而发亦未可知。

野望[1]

西山白雪三城戍[2],南浦清江万里桥[3]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4]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

[1]此诗或作于宝应元年(762),此是杜甫入蜀的第三个年头。

[2]西山:在成都西,一名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戍:指成都西松、维、保三城之戍,以防吐蕃侵扰。

[3]万里桥:在今四川华阳县南。古时自蜀入吴必经之处。三国费祎使吴,诸葛亮送之,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取万里为名。

[4]涓埃:细流与微尘。用以喻微小的贡献。

[点评]

写跨马出郊野望,远见西山,近临南浦。触目伤怀,沉郁凄恻。见南浦而伤别,忆弟思家;望西山而感时,叹世忧国。此皆“不堪”之“人事”也。一番心事全由首二句领起,“跨马出郊”则首二句之由来。全篇结构紧密,可咏可歌。元方回《瀛奎津髓》曰:“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曰:“此诗起势写‘望’而寓感慨;中四句题情,三、四远,五、六近;收点题出场,创格。此变律创格,与‘支离东北’同。”又曰:“读此深悟山谷之旨。”指出此诗格律之创变,实开宋人之别调,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剑外忽传收蓟北[2],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3]

白日放歌须纵酒[4],青春作伴好还乡[5]

即从巴峡穿巫峡[6],便下襄阳向洛阳[7]

[注释]

[1]此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时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河南河北:指洛阳与河阳。官军收复两河,安史叛军败走蓟北老巢。叛将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在广阳自缢,叛将纷纷献州以降,安史之乱结束在即,杜甫喜而作是诗。

[2]剑外:剑门关之外,指蜀地。蓟北:指今河北省北部。

[3]漫卷:胡乱、随便地卷起。句中指收拾起文稿书本,作归乡之计。

[4]放歌:纵情高歌。

[5]青春:春天。

[6]巴峡:嘉陵江峡谷。嘉陵江又称巴江。巫峡:长江三峡之中峡。此句拟想出川走水路之路线。

[7]襄阳:今湖北襄樊。洛阳:今属河南。作者原注:“余田园在东都。”东都即洛阳。此句拟想由襄阳改陆路前往洛阳。

[点评]

官军平定叛乱,闻之喜出望外,雀跃无似,即欲自剑南急返东都。快人快意快语,脱口而出,自然成章,故人称为杜公“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宿府[1]

清秋幕府井梧寒[2],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3],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4],关塞萧条行路难[5]

已忍伶俜十年事[6],强移栖息一枝安[7]

[注释]

[1]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秋。时杜甫重返成都,入严武幕府为节度参谋,宿府,在幕府中值夜。

[2]井梧:即梧桐。以桐叶有黄圈文如井,故曰“金井梧桐”。井,与“井栏”无涉。

[3]永夜:长夜。

[4]荏苒:指时间推移。

[5]“关塞”句:用《胡笳十八拍》句意:“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

[6]伶俜:漂泊之意。十年:自安史乱起迄今恰是十年。

[7]栖息一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点评]

情调悲惋,句法顿挫。为杜律中名篇。颔联最为人所称道,《岘佣说诗》曰:“‘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字、‘好’字,作一顿挫,实七律奇调,令人读之烂不觉耳。”角声悲,惟自悲自泣;月色好,惟自照自明,世界已落寞到无人应合的地步,诗人亦落寞到无心与世界应合的地步,正可见老杜与官场无缘,即使在老友严武幕中,亦有无限凄怆,这便是他于第二年(765)正月即辞幕归草堂的原因。句中之“角”为军幕号角,然角亦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将号角之“角”借作“角宿”之“角”,而与“月”相对,别有一番趣味,此亦老杜之过人处。

春日江村五首[1](其一、其二、其三、其四)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2]

茅屋还堪赋[3],桃源自可寻[4]

艰难昧生理,飘泊到如今。

迢递来三蜀[5],蹉跎有六年[6]

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

过懒从衣结[7],频游任履穿[8]

藩篱颇无限,恣意向江天。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熳红。

经心石镜月[9],到面雪山风[10]

赤管随王命[11],银章付老翁[12]

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13]

扶病垂朱绂[14],归休步紫苔。

郊扉存晚计,幕府愧群材[15]

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

[注释]

[1]此诗作于永泰元年(765)春辞幕府职初归草堂之时。

[2]“乾坤”二句:用鲍照《行乐至城东桥》诗句式:“争先万里途,各事百年身。”

[3]“茅屋”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此即茅屋堪赋所本。

[4]“桃源”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言江村可以隐居。

[5]三蜀:指蜀地。《文选》晋左思《蜀都赋》注曰:“三蜀,蜀郡、广汉,犍为也。本一蜀国,汉高祖分置广汉,汉武帝分置犍为。”

[6]六年:杜甫乾元二年(759)冬入蜀,至此已六年。

[7]衣结:即百结衣。《北堂书钞》引王隐《晋书》曰:“董威辇忽见洛阳,止宿白社中,得残碎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衣。”后以指衣多补缀。

[8]履穿:《庄子·山木》:“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又《史记·滑稽列传》载,东郭先生家贫,履有上无下,行雪中,着地处皆足迹。

[9]石镜:成都一景观。《华阳国志》载,武都一丈夫化为女子,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妾,无几物故。蜀王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表其门,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寰宇记》称:“冢上有一石,厚五寸,径五尺,莹彻,号曰石镜。”

[10]雪山:又名云岭,即今之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南。

[11]赤管:仇注引《汉官仪》:“尚书令仆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椽题曰‘北宫著作’。”

[12]银章:即银印。背龟纽,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者皆银印青绶。唐无赐印之制,时杜甫授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服鱼袋,故以“银章”代指。

[13]“名玷”句:指为严武所荐,授郎官事。

[14]朱绂:红色丝带。此指系鱼袋的绶带。

[15]“郊扉”二句:指辞幕府之职归草堂事。

[点评]

明王嗣奭《杜臆》曰:“此五首如一篇文字,前四首一气连环不断,至末首总发心事作结。”清仇兆鳌《杜诗详注》细绎之曰:“首章,叙春日江村,有躬耕自给之意。次章,归蜀而依严武。上四承漂泊来,下截仍抱江村。故交复镇,便堪发兴,且未讲到幕府事。下两章,方层次叙出。三章,言荐授郎官之事。上四,承江天,写村前近远之景;下四,承发兴,叙老年锡命之缘。四章,言辞还幕僚之故。上四承荐贤来,下四又应江村。郊扉顶归休,幕府顶扶病。燕外以下,言景物堪娱而人情相习,所谓归休晚计也。公不耐拘束而辞幕职,曰扶病,托词也;曰愧群材,谦词也。末章,借古人以自况,是江村感怀。”按:末章已入“览古”类中,可对读。

旅夜书怀[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3]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4]

[注释]

[1]此诗作于永泰元年(765)五六月间。此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顿失依靠,决定离蜀东下。此诗约作于舟经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途中。

[2]危:高貌。樯:桅杆。

[3]“名岂”二句:反话,乃愤激语。

[4]沙鸥:鸥鸟。杜甫漂泊于水路,故自比鸥鸟。

[点评]

前半写江边夜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星垂”一联壮阔而凄冷。“垂”字“涌”字,极富动感,为画面增添雄奇悲壮气氛,后半叙情,气骨傲岸而情感悲伤。纪昀评曰:“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瀛奎律髓汇评》)

李白《渡荆门送别》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之句,杜甫“星垂”一联,立意、句式颇与之相通,有人因以较二人之短长。明胡应麟《诗薮》曰:“‘山随平野阔(有版本异同),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清王琦于《李太白全集》注中辨曰:“予谓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清翁方纲《石洲诗话》曰:“此等句皆适与手会,无意相合,固不必谓相为倚傍,亦不容区分优劣也。”翁说是。

壮游[1]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2]。斯文崔魏徒[3],以我似班扬[4]。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5]。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6]。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7]。东下姑苏台[8],已具浮海航[9]。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10]。王谢风流远[11],阖闾丘墓荒[12]。剑池石壁仄[13],长洲芰荷香[14]。嵯峨阊门北[15],清庙映回塘[16]。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17]。蒸鱼闻匕首[18],除道哂要章[19]。枕戈忆勾践[20],渡浙想秦皇[21]。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22]。剡溪蕴秀异[23],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24],中岁贡旧乡[25]。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26]。忤下考功第[27],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28],裘马颇清狂[29]。春歌丛台上[30],冬猎青丘旁[31]。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32]。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33]。苏侯据鞍喜[34],忽如携葛强[35]。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36]。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37]。曳裾置醴地[38],奏赋入明光[39]。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40]。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41]。黑貂宁免敝[42]?斑鬓兀称觞。杜曲换耆旧[43],四郊多白杨。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朱门务倾夺,赤族迭罹殃。国马竭粟豆[44],官鸡输稻粱[45]。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46]。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47]。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48]。禹功亦命子[49],涿鹿亲戎行[50]。翠华拥吴岳,螭虎啖豺狼[51]。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52]。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53]。备员窃补衮[54],忧愤心飞扬。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55]。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56]。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57]。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58]。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59]。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60]。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61]。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62]。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63]。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64]。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65]

[注释]

[1]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时杜甫顺长江东下,来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并在此停居。壮游,怀抱壮志而远游。

[2]翰墨场:文场。

[3]崔魏:杜甫自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崔尚,武则天久视二年(701)进士。魏启心,神龙三年(707)才膺管乐科及第。

[4]班扬:班固、扬雄。二人是汉代著名文学家。

[5]“嫉恶”句: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句意:“刚肠疾恶,轻肆直言。”

[6]老苍:年长者。上文言及崔尚、魏启心年长杜甫二三十岁,高适、李白大杜甫十余岁,本书前面所收《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的李邕、王翰,亦长杜甫二三十岁。

[7]多茫茫:意谓不放在眼里。

[8]姑苏台:在苏州灵岩山上。《越绝书》称:阖闾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此以姑苏台代指吴越之游。

[9]航:大船。

[10]扶桑:神话中树名,为日出之所。此代指日本。

[11]王谢: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东晋两大望族。世居建康(今南京)乌衣巷,其中有不少风流人物。

[12]阖闾:吴王夫差之父,死后葬于虎丘。《越绝书》称: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葬以盘郢鱼肠之剑。葬三日,白虎踞其上,号曰虎丘。

[13]剑池:在苏州虎丘山,上有石壁高数丈。池为秦始皇开阖闾墓以寻找鱼肠剑时掘出,故称“剑池”。

[14]长洲:苑名,在苏州。

[15]阊门:古苏州城西门。

[16]清庙:指吴太伯庙。《吴郡志》:“太伯庙,东汉太守糜豹建于阊门外。”

[17]吴太伯:吴之始祖。泪浪浪:泪流不断。太伯让而后世争,故而流泪。

[18]“蒸鱼”句:咏专诸刺王僚事。《史记·刺客列传》载,吴公子光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借献鱼炙之机,以匕首刺王僚。僚立死,专诸亦为卫士所杀。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19]“除道”句:咏朱买臣事。据《汉书·朱买臣传》载,买臣贫时,常就会稽守邸者乞食。贵拜会稽太守后,仍“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见守邸者不改故态,才微露其绶,守邸者引绶视印,方知其今日身份。于是会稽郡发民除道以迎太守。买臣乘高车与除道之前妻、妻夫相见,前妻为自己不耐贫寒,离买臣自去而羞愧。除道,修治道路。哂,嘲笑。要章,即“腰章”。杜甫以为朱买臣之举庸俗势利,故下一“哂”字。

[20]“枕戈”句:咏勾践灭吴事。越王勾践与吴国有杀父破国之仇,他励精图治,尝胆自警,任用范蠡、文种等良臣,历时二十二年,终于一举攻灭吴国。枕戈,以戈为枕,形容警醒,随时准备应敌。晋刘琨有“枕戈待旦”说。杜甫用以形容勾践。至宋代苏轼始以“卧薪”称勾践,从而有了“卧薪尝胆”的成语。

[21]“渡浙”句:秦始皇尝游会稽,渡浙江。

[22]鉴湖:一名镜湖,在浙江绍兴。

[23]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南,附近多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

[24]天姥: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西,近临剡溪。

[25]中岁:杜甫当时二十四岁。贡旧乡:由家乡州县推荐,参加进士考试。《新唐书·选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

[26]劘(mó磨):迫近。屈贾:战国时楚国大政治家、文学家屈原和汉代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目短:小视。曹刘:三国魏曹植和晋代刘桢。两句谓自己的文学创作可以匹敌屈贾而小视曹刘。

[27]“忤下”句:言进士落第。忤,抵触。考功第,即进士第。唐开元二十三年以前进士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28]齐赵:战国时齐都临淄,赵都邯郸,后以齐赵代指山东、河北所属地区。句中所写是杜甫的第二次漫游。

[29]裘马:轻裘肥马。

[30]丛台:在邯郸城东北,相传是赵武灵王为阅兵和观舞而建。

[31]青丘:在山东青州千乘县(治所在今博兴陈户镇),齐景公曾田猎于此。

[32]皂枥林、云雪冈:俱齐地地名。

[33]纵鞚:放辔疾驰。鹙鸧:猎鹰。两句写射猎技艺之高。

[34]苏侯:原注:“监门胄曹苏预。”即苏源明,杜甫老友。

[35]葛强:晋山简的爱将。此为杜甫自况。

[36]咸阳:即长安。此用秦时旧名。

[37]许与:犹称许。词伯:文辞之伯。即文章领袖意。贤王:当指汝阳王李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有述。两句述在京城的交游俱是文伯贵戚之属。

[38]“曳裾”句:言受到王者优礼。《汉书·楚元王传》:“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醴,甜酒。

[39]明光:汉宫殿名。此以代唐宫,述献三大礼赋事,参见《乐游园歌》注[11]。

[40]“天子”二句:写献赋后所引起的反响。当时玄宗奇之,命宰相试文章。轩裳:车服。会轩裳,指乘轩群公来集。其《莫相疑行》曰:“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可与此二句对读。

[41]行藏:指仕与隐。《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42]“黑貂”句:用苏秦事。《战国策·秦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此亦指不被见用而生计困顿。

[43]杜曲:即杜陵。杜甫祖籍在焉。

[44]国马:指舞马、立仗马等御用马。

[45]官鸡:朝廷鸡坊中所养的斗鸡。

[46]河朔:指安禄山起兵的河北。两句写安史乱起,玄宗逃往蜀地。

[47]“两宫”二句:指成都之玄宗与灵武之肃宗。

[48]崆峒:山名,在甘肃。少海:太子的代称。《东宫故事》:“太子比少海。”两句言肃宗平凉收兵兴复及灵武即位事。

[49]“禹功”句:夏禹改传贤为传子,将帝位传给儿子启。此以比玄宗传位给太子肃宗。

[50]涿鹿:地名,今属河北。黄帝曾于此地大战蚩尤,此以蚩尤比安禄山。

[51]翠华:天子之旗。吴岳:凤翔附近山名。螭虎:喻唐朝军队。豺狼:喻叛军。两句言肃宗由灵武移驻凤翔,形成反击之势。

[52]爪牙:指肃宗臣属,如房琯等。旧时此词为中性词,无贬义。不中:击敌不中。陆梁:猖狂。两句写陈陶斜之败,详《悲陈陶》注[1]注[4]。

[53]草草:劳顿貌。瘵(zhài债):痨病。膏肓(gāo huāng高荒):病势沉重。两句言军队调动颇繁,百姓困苦不堪。

[54]备员:忝在官员之列。自谦之词。补衮:补救皇帝缺失。句指自己任左拾遗事。

[55]“斯时”二句以汉史丹自拟,言敢于进谏。《汉书·史丹传》载,元帝欲易太子,丹闻上独寝,“直入卧内,伏青蒲上泣谏”。青蒲,以青蒲草编织的地席。房琯败后罢相,杜甫曾上疏谏阻,未果。

[56]“君辱”二句:言因上疏救房琯而获罪事。详《北征》注[1]。

[57]宇县:指天下。句指局势好转,长安、洛阳先后收复。

[58]未央:汉宫殿名,此借指唐宫殿。至德二载(757)肃宗驾返长安,杜甫亦由鄜州入朝。参《曲江对酒》注[1]。

[59]小臣:杜甫自指。殊方:异地他乡。两句言自己无心于仕宦,故弃官而去。

[60]困低昂:犹言不能奋飞。

[61]“秋风”二句:述野有遗贤意。《淮南子》:“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又东汉郦炎《灵芝生河州》诗:“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杜甫兼取其意。

[62]之推:介之推,春秋时人。从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公子归复即位后,他避不受赏。渔父:楚辞中人物,又见于《孟子·离娄》。作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两句以介之推、渔父自况。

[63]“荣华”二句:言荣华胜于功业,将有危难。此是自慰之词。

[64]鸱夷子:即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他助勾践灭吴后,知勾践可与共忧患,不可共安乐,于是功成身退,泛舟游五湖,自号鸱夷子。

[65]侧伫:侧身伫立。即等待、恭候意。句谓等待有英俊之士挺身而出,平定群凶。

[点评]

这是一首自传式长诗,分述幼咏凤凰、东游吴越、放荡齐赵、困守长安等种种经历及安史乱后的种种遭际与困顿。想当年意态昂藏、裘马轻狂的杜甫,晚年唯以之推、渔父辈人物自宽自慰,岂不痛哉!宋人刘克庄梦亡友方信孺后有《沁园春》词曰:“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观杜甫《壮游》,亦生刘克庄之叹也。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1](其三、其四)

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2]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3]

壮年学书剑[4],他日委泥沙[5]

事主非无禄[6],浮生即有涯。

高斋依药饵[7],绝域改春华[8]

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9]

[注释]

[1]此是大历二年(767)三月在夔州作。时作者刚由赤甲山迁居瀼西。

[2]锦树:春树。树花似锦。

[3]翠屏:指山。春山青翠如画屏。

[4]学书剑,用项羽事。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此以书剑喻文治武功。

[5]委泥沙:言所学无以为用。

[6]事主:自言曾为近臣。

[7]高斋:指草屋。

[8]绝域:指瀼西。

[9]“王臣”句:言藩镇多叛志。

[点评]

五诗曲写身世之悲,三、四二首尤为警拔。“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造语凝练,开阖抑扬之间极具功力:一生事业,只落得一双蓬鬓;天地之间,惟此茅屋属于我。这等笔法,正江西诗派所袭用者。苏东坡所谓“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黄庭坚所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明珠论斗煮鸡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云云,皆在一波三折处得妙趣。“身世”与“蓬鬓”间、“乾坤”与“草亭”间是一个大的滑落,同时也是最为凝练的概括。由此正可见杜甫心中的悲凉与无奈,同时也引出了下面一首学而无以为用的慨叹。“丧乱丹心破”直是道情之语,是诗人执着一生后理想的彻底破灭。他自知,只能在“绝域”间惨淡而度余生了。

登高[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2],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此诗约作于大历二年(767)秋,时杜甫仍滞留夔州。

[2]繁霜鬓:增白发。

[点评]

此是杜诗名篇。明胡应麟评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又曰:“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至于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真旷代之作也。”(《诗薮》)此诗以壮语述悲情,八句四联,皆成对仗。首尾“若未尝有对者”,“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实句中自对;“繁霜鬓”在句中是动宾结构,与下句“浊酒杯”成对仗时又可视为偏正结构,即“繁霜”之“鬓”与“浊酒”之“杯”。“胸腹若无意于对者”,颔联疏朗平畅,意境阔大,腹联凝练紧缩,恰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谓:“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回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这便是前人推此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缘由。

暮归[1]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2]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3]

南渡桂水阙舟楫[4],北归秦川多鼓鼙[5]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6]

[注释]

[1]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暮秋。时杜甫出峡顺长江来到公安(今属湖北),颇有日暮途穷之感。

[2]击柝:打更。柝,巡夜所敲的木梆。

[3]捣练:制寒衣前的一道工序:将织就的白练反复捶捣,使脱去丝胶,易于染色。这相当于机械纺织中的“振捣工艺”。

[4]桂水:在郴州。今湖南南部蓝山一带。阙:同缺。

[5]秦川:渭河平原,以秦之故地,故有此称,包含今陕甘两省之地。多鼓鼙:此年八月,吐蕃十万众寇灵武,尚赞摩二万众寇邠州,京师戒严。

[6]杖藜:拄藜杖。

[点评]

南渡不得,北归不得,百无聊赖中,惟有“看云”一事可做。从末句之一“还”字,知杜甫今日便是看云至暮方归,而明日生涯一同于今日。且“看云”亦需“杖藜”,知诗人已垂垂老矣。然诗之“前半篇高爽鲜新,操胜于人,后半篇质款近情,诙谐有趣”(清卢世语),矫秀而不见悲情,散淡颓放中直入化境也。

清明二首[1](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2]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3]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4]

旅雁上云归紫塞[5],家人钻火用青枫[6]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7]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

[注释]

[1]此诗当是大历四年(769)春初到潭州(今湖南长沙)时所作。

[2]右臂偏枯:时杜甫已患偏瘫症。此疾多发为男左女右,此种情况下为重症,反之则病症轻。半耳聋:指左耳聋。其《复阴》诗曰:“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

[3]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浩)被废,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惟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此用以表示于遭际之不甘心态。

[4]“十年”二句:写清明节俗,亦兼写漂泊之苦。蹴踘:即踢球。旧时清明节有蹴踘、荡秋千等习俗。将雏:携子。杜甫自759年举家入蜀,迄今已是十年。

[5]紫塞:晋崔豹《古今注》曰:“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此以指北方。

[6]钻火:钻木取火。清明前一或二日为寒食,举国禁火。节后钻木取新火。

[7]“秦城”二句:遥想长安春色。

[点评]

此为七言排律。排律为律诗之拓展,即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皆作对仗,此诗仅较律诗增出两联,然已为清人朱瀚所指摘,以为“将雏”与“习俗”不成偶对,“秦城”一联如街市灯联,过于熟烂,“蹴踘”与“秋千”为对,亦大有坊间风味。然此诗妙处不在精严而在风趣与洒脱,即朱瀚所谓:“因右臂偏枯,而以左臂书空,既可喷饭,只点‘左’字,尤为险怪。”(说俱见《杜诗详注》所引)能令朱先生喷饭,即其妙处。

江汉[1]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2]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3]

[注释]

[1]此诗仇兆鳌以为作于大历四年(769)秋,今有注者以为诗言“江汉”,当是漂泊湖北时所作,如此便当系在大历三年(768)。

[2]苏:苏活,康复。

[3]“古来”二句:用《韩非子》典事:“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焉。”

[点评]

此诗以景语作情语。言身与片云共远,心与夜月同孤。片云、孤月,正诗人用以自况。“乾坤一腐儒”,与“乾坤一草亭”“天地一沙鸥”同一机杼,乃杜公之小大之辨耳。

小寒食舟中作[1]

佳辰强饮食犹寒[2],隐几萧条戴鹖冠[3]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4]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5]

[注释]

[1]此是大历五年(770)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作。小寒食,寒食后一日。舟中作,杜甫到潭州后住在船上,故不止一诗标“舟中作”。

[2]食犹寒:寒食节禁火,故酒食俱寒。

[3]鹖冠:隐者之冠。

[4]“春水”二句:由唐沈佺期《钓竿篇》“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化出。

[5]直北:正北。

[点评]

《潜溪诗眼》曰:“古人学问必有师友渊源。汉杨恽一书,迥出当时流辈,则司马迁外孙故也。自杜审言已自工诗,当时沈佺期、宋之问等,同在儒馆为交游,故老杜律诗布置法度全学沈佺期,更推广集大成耳。沈云:‘雪白山青千万里,几时重谒圣明君?’杜云:‘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是皆不免蹈袭前辈,然前后杰句,亦未易优劣也。”查沈佺期诗,《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作“两地江山(一作‘春光’)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雪白山青”云云当是误记。无论杜甫是否有所仿效,“春水船如天上坐”“云白山青万余里”两句,都是篇中秀句,耐人寻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