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怀抱·明朝有意抱琴来

别有怀抱·明朝有意抱琴来

长干行[1]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3]。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4],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5],岂上望夫台[6]。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7]。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8]。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台。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9],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10]

[注释]

[1]长干行:乐府杂曲旧题。长干,即长干里,六朝建康城南秦淮河两岸吏民杂居之处。位置约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与花露冈南。

[2]门前剧:在门前嬉戏。

[3]“郎骑”四句:谓男女儿时天真纯洁,无所嫌疑。后之“青梅竹马”成语,即源于此。竹马,儿童嬉戏以竹竿代马,称“竹马”。语本《后汉书·郭汲传》:“始至行郡,到河西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4]展眉:展开眉头,形容心情舒坦与喜悦。

[5]抱柱信:语出《古诗》:“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6]望夫台:古时夫妇离别,思妇望夫心切,因而编出许多望夫故事与遗迹,如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所在多有,不必确指。

[7]瞿塘:峡名,又称夔峡,在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下。滟滪堆:又作淫预堆,是瞿塘峡中突起于长江的巨大礁石,为舟行险阻。谚云:“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夏雨水涨,尤险,故下文云:“五月不可触。”

[8]猿声:古时三峡多猿,啼声凄厉。

[9]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长江一带。

[10]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长江边。陆游《入蜀记》:“盖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而室家来迎其夫,甚言其远也。”

[点评]

本题集中二首,另一首前人考定为赝作。此写长干里夫妻远别,少妇思夫,情意缠绵,其率真处近似六朝民歌。太白之师承乐府,非但寻汉乐府之古朴,亦得南朝乐府之天真也。

杨叛儿[1]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2]。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3]。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4]

[注释]

[1]杨叛儿:又作杨伴儿,乐府清商曲旧题。相传南齐隆昌时,女巫之子杨旻随母入内宫,长大后为何后所宠爱。时童谣云:“杨婆儿,共戏来所欢。”讹传杨伴儿。见《旧唐书·乐志》。

[2]新丰酒:南北新丰均产美酒。北新丰,在今陕西临潼。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指此。南新丰,在今江苏丹徒新丰镇。陆游《入蜀记》云:六月十六日,早发云阳,过夹冈,过新丰小憩。李太白诗云“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谓此,非长安之新丰也。

[3]“乌啼”句:意本《杨叛儿》古辞:“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白门,六朝建康城西门。西属金,金气白,故称白门。后作为金陵别称。

[4]“博山”二句:意亦本《杨叛儿》古辞,喻男女欢爱。博山炉,古香炉,形制似山重叠。沉香,沉水香,古代著名香料,黑色,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产于南方。

[点评]

本篇当是游白门而仿乐府古题,以咏金陵酒肆。意颇潇洒,诗亦深得六朝乐府神髓。

静夜思[1]

床前看月光[2],疑是地上霜[3]。举头望山月[4],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太白自制新题乐府之辞,宋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卷九十“新乐府辞”。

[2]床:坐卧之具。《释名》释床:“人所坐卧曰床。”看月光:一作“明月光”。

[3]“疑是”句:梁简文帝《玄圃纳凉》:“夜月似秋霜。”

[4]山月:一作“明月”。

[点评]

本篇写思乡之情,即景即情,自然神妙。千载之下,犹能引发游子共鸣,故仍播在人口,真乃不朽之诗篇也。

山中问答[1]

问余何意栖碧山[2],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3],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1]山中:当指安陆白兆山中。白兆寺中曾有镌刻太白此诗碑石。元人贯云石题白兆山桃花岩诗云:“神游八极栖此山,流水窅然心自闲。解剑长歌一壶外,知有洞府无人间。”亦定此诗作于此山。

[2]碧山:白兆山唐以前亦名白赵,唐以后又名碧山。太白诗中称碧山者多属泛指。此则或因有此名而有此称,或因有此诗而有此名。然皆以碧山指白兆山。

[3]桃花流水:语本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窅然:深远貌。

[点评]

题一作《答问》,亦作《答俗人问》,又作《山中答俗人》。诗写山居自适之意,信手拈来,词近而意远,遂成绝调。

山中与幽人对酌[1]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2],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

[1]山中:与《山中问答》之山中,或即一处,当指安陆白兆山。安徽宿松南台山有所谓“对酌亭”遗址,传即太白避地宿松时与闾丘处士对饮处。似未足征信。幽人:隐者。

[2]“我醉”句:语本萧统《陶渊明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点评]

其写山中与隐者对饮以发幽兴,意颇潇洒,然亦颇凄凄。杜甫《不见》云:“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乃深知太白“一杯”之味者也。

乌夜啼[1]

黄云城边乌欲栖[2],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3],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4]

[注释]

[1]乌夜啼:乐府清商曲旧题,多为女子怀人之辞。传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被废,侍妾夜闻乌啼声,因制此曲。今所传歌辞非此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

[2]黄云城:泛指边城。古有所谓黄云戍、黄云塞、黄云陇,皆指边塞。

[3]机中织锦: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秦川女:指苏蕙,以其夫为秦州刺史,故云。庾信《乌夜啼》:“织锦秦川窦氏妻。”

[4]“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远人,指征夫。独宿孤房,一作“独宿空堂”。

[点评]

此写秦川思妇,非一般女子怀人,乃思念边塞征人也,属边塞诗作。《唐宋诗醇》评曰:“语浅而意深,乐府本色。”太白之乐府体,深得六朝神髓。

子夜吴歌四首[1]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2]。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3]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4]。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5]。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7]。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9]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10]。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11]

[注释]

[1]子夜吴歌:即《子夜歌》,世传晋女子名子夜者所制。见《宋书·乐志》。《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太白四首亦写四时,然非行乐词,是《子夜四时歌》之变调。

[2]“秦地”二句:写罗敷采桑。出汉乐府《陌上桑》。惟乐府所云罗敷为秦氏,而太白诗中之罗敷则指为秦地女。

[3]“五马”句:《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五马,太守的代称。或说太守出则御五马,因用以指代。留连,不忍离开。

[4]“镜湖”二句:写镜湖荷花。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所筑,周回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顷。见《元和郡县图志》。菡萏,荷花的别称。

[5]“五月”二句:据《方舆胜览》载,西施曾采莲于若耶溪。若耶,若耶溪,又作“若邪溪”,亦名五云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6]越王:指勾践。越王勾践为吴所败,用美人计,命范蠡选西施进于吴王夫差,以求和。后因得以反攻灭吴。见《吴越春秋》、《越绝书》等。

[7]“长安”二句:写帝都秋夜捣衣事。捣衣,寒衣制作前对面料加工的一种程序。将面料置于砧上捶捣。或说于衣料上捣入面粉之类,使之密不透风,且便于换季洗濯。今内蒙古犹有此俗。作者另有《捣衣篇》。

[8]玉关: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此泛言边塞。

[9]“何日”二句:盼边患平息,夫妻团圆。胡虏,泛指北方敌人。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民族称为胡人。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10]“明朝”二句:谓赶制征衣。驿使,驿站传送文书的使者。此驿使或兼送衣物。征袍,出征战士的衣服。

[11]临洮:唐属陇右道,更名岷州,治所在今甘肃岷县。

[点评]

四首所写非一时一地一事,其一为春歌,写秦地罗敷采桑;其二为夏歌,写越女采莲;其三为秋歌,写思妇捣衣;其四为冬歌,写思妇絮袍。虽写四时,却非四时行乐之词,然其语调韵味,仍保留六朝乐府风神。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2]。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3],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4]。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5]

[注释]

[1]终南山:又称太乙山,为秦岭主峰之一。在长安之南,故又称南山。今陕西西安南。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者。或疑为杜甫《过斛斯校书庄二首》所写酒伴斛斯融。

[2]翠微:轻淡青苍的山色,亦借指青山。

[3]幽径:一本作“幽楦”。

[4]挥:此指干杯。《礼记·曲礼》:“饮玉爵者弗挥。”注:“振去余酒曰挥。”

[5]忘机:忘却机巧之心,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点评]

本篇为初入长安隐居终南时所作。写终南山下农村景色与情趣,深得陶潜余韵。屯蹇之时,得山人农夫关照,自亦感激不尽,真乃“陶然共忘机”。王夫之评曰:“清旷中无英气,不可效陶,以此作视孟浩然,真山人诗尔。”(《唐诗评选》)盖善于会心者也。

长相思[1]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2],微霜凄凄簟色寒[3]。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4]。上有青冥之高天[5],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6],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1]长相思:乐府杂曲歌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六十九:“古诗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李陵诗曰:‘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长者久远之辞,言行人久戍,寄书以遗所思也。”

[2]“络纬”句:梁吴均《杂绝句诗》:“蜘蛛檐下挂,络纬井边帝。”络纬,蟋蟀,俗称纺织娘。秋夜啼声凄切。金井阑,井口装饰金属的围阑。

[3]簟:竹席。

[4]“美人”句:《古诗·兰若生阳春》:“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

[5]青冥:青天。此指青天之色。屈原《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撼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6]天长路远:《南史·孙玚传》载,玚卒,尚书令江总为之铭志,陈后主又题铭后四十字,有曰:“天长路远,地久灵多。功臣未勒,此意如何。”时论以为荣。

[点评]

《长相思》乐府旧题多写家人情人离别相思之苦,太白此作借以寓君臣遇合之意。盖承屈赋香草美人之传统也。其中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为点睛之笔。疑是初入长安,北阙上书,天路阻隔,不得门径,因失意而作此。不可以男女之情视之。

把酒问月[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2],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3],嫦娥孤栖与谁邻[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5],月光长照金樽里[6]

[注释]

[1]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贾淳,事迹未详。

[2]飞镜:指月。太白好以镜喻月,如“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又疑瑶台镜,飞上碧云端”(《古朗月行》)。丹阙:赤色的宫门。指宫殿。

[3]白兔捣药: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月兔传说,早在屈原时代即已流行。屈原《天问》:“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注:“言月中有兔。”

[4]嫦娥孤栖:《搜神记》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5]当歌对酒: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金樽:金属酒器,犹酒杯。

[点评]

太白一生于月情有独钟,其咏月之诗,非但艺之高,情亦深。惟其如此,故其仙去,有入采石水中捉月之说。说虽无据,情有可原。此诗咏月之出没、月之古今、月之虚实——其传说为虚,其照人为实,意在引发人生之感慨。盖亦失意时以咏月聊自排解而已。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2],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3]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4]。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5]。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6]。但得醉中趣[7],勿为醒者传。

[注释]

[1]“举杯”二句:谓招月与影为友。益见其孤独无可亲者。陶潜有《形影神三首》,与释慧远辩“形尽神不灭论”,写三者如三人,各抒己见。太白亦借月与影而成三人,旨虽异而趣同。

[2]月将影:月与影。将,连词,表示并列,犹与、共。

[3]“永结”二句:谓永与无知无情之物(月与影)交游,并相约游于太空(月行于天,故发此奇想)。

[4]“天若”四句:孔融《难曹公表制酒禁书》:“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已也。故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酒星,酒旗星。“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晋书·天文志》)酒泉,汉置郡,以城有金泉,味如酒,故名。今属甘肃。

[5]“已闻”二句:《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6]“三杯”二句:语本《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醉中趣: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嘉)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桓)温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点评]

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作《月下对影独酌》合前二首为一首,阙其三、四。此选前二首,诗写饮酒以解孤寂愁怀,邀月对影,饮酒歌舞,以热闹场面写寂寞心境,真乃千古奇趣。其写饮酒之趣,脱口而出,率尔成章,纯任自然,不假雕琢,至有疑其伪作。殊不知太白之诗类皆道其心中之所感,以才为诗,出口成章,下焉者流于浅率,高焉者如同天籁。沈德潜谓“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唐诗别裁集》),可谓知言。

春夜洛城闻笛[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2],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2]折柳:古曲有《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内容多为伤别。

[点评]

本篇写因闻笛而思乡。笛中闻折柳之曲,因忆伤别之地,从而发思乡之情。然非黯然销魂,而是清朗可诵,正合太白之情性,亦盛唐之有别于六朝也。

赠内[1]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2]

[注释]

[1]内:指内人,即妻子。

[2]太常:指周泽。《后汉书·周泽传》载,周泽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尝卧寝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治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做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注谓《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点评]

本篇写醉酒,用后汉周泽事,戏赠其妻。以谐谑语写愁情,弥见其愁。

客中作[1]

兰陵美酒郁金香[2],玉碗盛来琥珀光[3]。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1]客:旅居他乡。

[2]兰陵:唐之丞县,隋为兰陵县。故址在今山东枣庄南。郁金:香草名。亦名郁金香。

[3]琥珀光:谓酒色如琥珀之光。

[点评]

题一作《客中行》。诗谢主人,只是平平道来,却别有情味。非以情景胜,而以情理胜。

春思[1]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2]。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注释]

[1]春思:犹春情、春心。春,兼指春日与春情。《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女诱之。”思,读去声,心绪,情思。

[2]“燕草”二句:以燕草秦桑点明时地,写男女两地相思。细味燕草秦桑,似写征人思妇之情,近边塞诗一类。

[点评]

从齐梁化出,秀色之中含有刚健之气,自是盛唐风味。王夫之谓“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唐诗评选》),而情景俱在其中。太白另有《春怨》诗云:“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与《春思》意旨略同,《春怨》则点明征人思妇矣。

玉阶怨[1]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2]。却下水精帘[3],玲珑望秋月[4]

[注释]

[1]玉阶怨:乐府相和歌旧题,始自谢脁,此为拟作。

[2]“玉阶”二句:言秋夜久立玉阶,乃至白露侵罗袜。

[3]却下:谓退入房中下帘。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色泽晶莹的帘子。萧士赟注曰:“水精帘以水精为之,如今之琉璃帘也。”

[4]玲珑:空明貌。形容秋月。

[点评]

二十字画出一幅凄清冷艳的秋闺图,不写人,而人自在;不言怨,而怨自生。真乃圣于诗者也。《唐宋诗醇》谓“妙写幽情,于无字处得之”,可谓知言。

怨情[1]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2]。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

[1]怨情:似从乐府旧题《怨歌》、《怨诗》之类化出,有六朝乐府风味。

[2]颦蛾眉:皱眉头。形容美人之美态与愁态。

[点评]

本篇写闺情,妙于形容,亦当有所寄托。或因见疏而生怨悱之情。

访贺监不遇[1]

欲向江东去[2],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3],却棹酒船回。

[注释]

[1]贺监:指贺知章。曾官正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故称贺监。

[2]江东:会稽属江东之地。

[3]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点评]

题原作《重忆一首》。唐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云:“予尝过当涂,访翰林旧宅。又于浮屠寺化城之僧,得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东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味之不足,重之为宝,用献知者。”据诗意,题以裴说为是,当作于《对酒忆贺监二首》之前,盖其时尚未知贺老亡故。今依裴文改题。“定将谁举杯”,即定与谁对酌,拟与贺老一饮;然不见贺老而棹回酒船,其怅惘可知,其思念情深亦可知。

对酒忆贺监二首[1]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2]。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3]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4]。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5]。人亡余故宅[6],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注释]

[1]贺监:即贺知章。曾官正授秘书监,故称。

[2]“四明”二句:写贺知章之风流狂放。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宁波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余姚、上虞、嵊县诸县境。狂客,贺知章晚年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见《旧唐书》本传。季真,贺知章字季真。善谭说,其族姑子陆象先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见《新唐书》本传。

[3]“长安”六句:本题有《序》云:“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杯中物,指酒。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金龟,佩饰。王琦《李太白全集》注:“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4]山阴道士:山阴有一道士善养鹅,王羲之求购。道士求王为书《道德经》(当作《黄庭经》),并许以群鹅赠。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见《晋书·王羲之传》。此以山阴道士喻贺监在山阴之道友。亦因贺监善书,故有此喻。

[5]“敕赐”二句:《新唐书·贺知章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6]故宅:施宿《会稽志》谓贺监宅在县东北三里,后为天长观。

[点评]

其作《访贺监不遇》(集中题作《重忆一首》)时,尚不知贺监亡故。及闻贺监端的物故,对酒怀旧,因复作此二首追悼亡友之诗,其情凄然,哀婉欲绝。可知贺监于太白心目中有何等分量。太白声价之高下,宦海之浮沉,无不系于贺监。无贺监太白声价未必高,有贺监太白宦海未必沉,其思念贺老之深,固其宜也。

渌水曲[1]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3]

[注释]

[1]渌水曲:琴曲。为古曲遗音。马融《长笛赋》:“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

[2]白草。水草,多生于南方湖泽,五月开白花,故称白

[3]荡舟人:指划船采之女子。

[点评]

本篇写采女之妒花,其风神情韵,远胜南朝小乐府。

越女词[1]

耶溪采莲女[2],见客棹歌回[3]。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镜湖水如月[4],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注释]

[1]越女:越中女子。西施出越中,越中多美女。

[2]耶溪:即若耶溪,又名五云溪。在今浙江绍兴若耶山下。

[3]棹歌:船歌。

[4]镜湖:又称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点评]

本题五首,此选其三、其五两首,均写越女采莲泛舟,清新自然,极尽越女之娇态,饶有南朝乐府风味。

采莲曲[1]

若耶溪旁采莲女[2],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3],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4],见此蜘蹰空断肠。

[注释]

[1]采莲曲:乐府清商曲旧题。《古今乐录》谓梁武帝制《江南弄》七曲,其三即《采莲曲》。

[2]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若耶山下。

[3]游冶郎:游荡娱乐的青年男子。

[4]紫骝:又名枣骝,良马名。

[点评]

本篇写若耶溪采莲女,绘声绘色,复以游冶郎相映衬,更觉一片神行,天然可爱。诗亦清新自然,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太白句)。

劳劳亭[1]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2]

[注释]

[1]劳劳亭:又名临沧观,在劳劳山上,为古时送别之所。故址在今江苏南京西南。劳劳,忧伤貌。

[2]“春风”二句:意谓倘若春风知离别之苦,必不使柳条变青。

[点评]

本篇为游金陵时所作,写送别之苦,情致委婉,语短意长。前人谓“其妙在‘知’字、‘不遣’字,奇警无伦”(李锳《诗法易简录》),盖以无知之物而欲其知,必然之事而欲其不使然,故发痴语,因得奇趣。

寄东鲁二稚子[1]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2]。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3]?春事已不及[4],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5]。楼前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6]。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7],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8]

[注释]

[1]东鲁: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二稚子:指女平阳、子伯禽。

[2]“吴地”二句:点明时地。吴地,此指东吴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三眠,蚕自初生至成蛹,三蜕其皮,其状如眠,称三眠。时在夏月。

[3]龟阴田:语本《左传·定公十一年》:“齐人来归郓龟阴之田。”即龟山北面之田。此指诗人在鲁郡沙丘之田。

[4]春事:农事,春季农田耕种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5]酒楼:旧说任城有太白酒楼。《本事诗》云:“白自幼好酒,于兖州习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搆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时。”见《太平广记》二〇一。此似指家居之酒楼。故下文有楼前自种之桃子叙写。

[6]“泪下”句:用刘琨成句。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7]失次第:指心绪烦乱。次第,头绪。

[8]“裂素”二句:言以诗代简远寄家中。裂素,裁素以作书。古以丝织品素帛为书写材料。汶阳川,春秋时为鲁国地。《左传·成公二年》载“齐人归我汶阳之田”。此指兖州。

[点评]

题下原注:“在金陵作。”其时别家已三年,故思家心切,尤系情于二稚子,因作诗以寄。以平常语写平常情,可见其为具平常心之平常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沈德潜谓:“家常语,琐琐屑屑,弥见其真。”(《唐诗别裁集》)太白诗得力于风骚乐府,此诗最具汉乐府本色,质直真切,语言亦明白如话,恰似与二稚子话家常。

听蜀僧濬弹琴[1]

蜀僧抱绿绮[2],西下峨眉峰[3]。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4],遗响入霜钟[5]。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1]蜀僧濬:当是《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之仲濬。然则,诗当作于宣城。

[2]绿绮:琴名,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见晋傅玄《琴赋序》。

[3]峨眉峰:即峨眉山。在今四川。

[4]流水:《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5]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点评]

写听琴,一气挥洒,自然入妙。琴声与景色,两相融合,隐含一种清愁。

哭晁卿衡[1]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2]。明月不归沉碧海[3],白云愁色满苍梧[4]

[注释]

[1]晁卿衡:晁衡,又作朝衡,即阿倍仲麻吕,唐时译作仲满。开元初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请儒士授经,历仕左补阙、仪王友、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冬随遣唐使归国,至琉球遇风,漂流安南,后复至长安。时误传溺死海中。

[2]蓬壶:即蓬莱。海中仙山。

[3]明月:指明月珠。释氏称明月摩尼,以为月之精。此喻晁衡。

[4]苍梧:指云出处。《艺文类聚》一引《归藏》:“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此以苍梧云喻愁。

[点评]

本篇为虚闻日本晁衡归国于海上遇难所作悼诗,情深意挚,千载之下,犹足感人。

秋浦歌[1]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2]。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3]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4]。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5]。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6]。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江祖一片石[7],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8]。赧郎明月夜[9],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10]

[注释]

[1]秋浦:唐县名,属宣州,后属池州,今安徽贵池。

[2]大楼:大楼山。在今贵池城南四十里。嘉靖《池州府志》谓其山“孤撑碧落,若空中楼阁之象”。

[3]扬州:今属江苏。奚禄诒曰:“望长安矣,而结云达扬州者,盖长安之途所经也。”(见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按,唐代水路有自扬州由江转淮入河而西上长安者。

[4]黄山:指秋浦河边之黄山岭。在今贵池之南七十里,近虾湖。

[5]“青溪”二句: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此反用其意。青溪,此指秋浦河。陇水,陇头流水。

[6]薄游:暂游。

[7]江祖:指江祖石。在今贵池清溪秋浦河边,隔溪对万罗山。即作者《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诗所说“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之江祖石。

[8]“炉火”二句:写冶炼场景。王琦注:“琦考《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者,正是开矿处冶铸之火乃足当之。”其否定丹火之说甚是。

[9]赧郎:指冶炼工人。炉火映红其脸如含羞然,故称。

[10]秋霜:喻白发。王琦云:“起句奇甚,得下文一解,字字皆成妙义。洵非仙才,那能作此。”

[点评]

本题十七首,尽写流落秋浦时生活情景。此选其一、其二、其四、其九、其十四、其十五,计六首,多写愁情,惟“炉火”一首写铜坑冶炼,情调较高。然其艺术颇高,饶有风味,如似民歌,体小乐府,俗而能雅,故放翁叹其“高妙乃尔”(陆游《入蜀记》)。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1]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凋胡饭[2],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3],三谢不能餐。

[注释]

[1]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荀媪:荀家老妇人。

[2]凋胡:菰米。可食。《西京杂记》一:“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周彡胡。”

[3]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少时落拓,钓于城下,漂母见其饥,与饭食。后信为楚王,赐千金。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点评]

本篇写其宿农家,受农妇款待,不胜感激。其时太白采炼于铜陵矿坑,住宿于五松山,与田家为邻为友,境遇可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于农家充满同情,若非沦落至此境地,焉得有此感情。

铜官山醉后绝句[1]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2]

[注释]

[1]铜官山:又名利国山,有铜坑,在铜陵界。唐属南陵。

[2]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或说山之基址为今铜陵天井湖宾馆。

[点评]

铜官山矿坑醉后口占之作,似真醉后忘其忧愁者,此中原非久留之处(见《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却道“千年未拟还”。故作旷达语,莫以为真“爱铜官乐”。

哭宣城善酿纪叟[1]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2]。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3]

[注释]

[1]宣城:今属安徽。纪叟:纪姓老人,善酿酒。余未详。

[2]老春:指酒。唐人多称酒为“春”,如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见李肇《国史补》下。

[3]“夜台”句:杨慎《杨升庵外集》:“予家古本作‘夜台无李白’,此句绝妙,岂但齐一生死,又且雄视幽明矣。”夜台,指坟墓。晓日,与下句“何人”了不相涉,且既称“夜台”,自无“晓日”,五字岂非成不消说之废话,故应以另本为是。

[点评]

题下旧注曰:“一作《题戴老酒店》,云:戴老黄泉下,还应酿大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或一诗两本;或一诗分赠纪、戴两酒家,略加改动,以切其姓。谐而能庄,真而有趣,读来感人。白与酒结缘,亦与酒家结缘,持仙心,亦持平常心。人之所最难者,在能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人。太白不惟平视公侯,且亦平视庶民,其于山人、老媪、赧郎、酒叟,无不情见乎辞。惟其如此,益见此诗之妙之贵。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1]

一为迁客去长沙[2],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3]

[注释]

[1]史郎中钦:郎中史钦,事迹不详。与《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中之史郎中,或即一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

[2]迁客去长沙:用汉贾谊事。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迁客,被贬谪之人。自指。

[3]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点评]

本篇当是流放夜郎经过江夏时所作,无限羁情,发于笛声,不胜凄切,余意不尽。太白以绝句胜,且其绝句多不拘于声律,而求入于古调。此诗既切声律,又含古调,故读来悠扬而有韵致。

南流夜郎寄内[1]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2]。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3]

[注释]

[1]夜郎:今贵州正安。寄内:诗寄其妻室宗氏。

[2]“夜郎”二句:谓离居夜郎之后音信稀少。音信,指家书。

[3]“北雁”二句:谓盼得家书。北雁,北飞之雁。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典出苏武,见《汉书·苏建传》。南来,流夜郎水路自江西上,复溯乌江而南,故曰“南来”。豫章,白妻宗氏寄居庐山五老峰下,其地汉属扬州豫章郡,故称“豫章”。非指唐朝豫章郡治,即今之江西南昌。

[点评]

论者多以为太白流放“半道赦还”,未至夜郎,此说几为定论。然自太白诗考之,颇有几首诗应是作于夜郎,此即其一。倘在“半道”江中,但曰“西上”,即所谓“西上令人老”,必得溯乌江(涪陵江)始可曰“南来”。故此诗可为白至夜郎之证。

流夜郎闻酺不预[1]

北阙圣人歌太康[2],南冠君子窜遐荒[3]。汉酺闻奏钧天乐[4],愿得风吹到夜郎[5]

[注释]

[1]夜郎:今贵州正安。酺:相聚欢饮。以古有禁聚饮之律,故有赐酺之事。唐无聚饮之禁,仍用赐酺之称。不预:不曾参与。

[2]北阙圣人:指宫中皇帝。北阙,宫城北门之阙,此指京都皇宫。太康:安乐。魏明帝曹叡《野田黄雀行》佚句:“百姓讴吟咏太康。”

[3]南冠君子:囚徒。此自指。典出《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见钟仪南冠作楚囚事。遐荒:荒远之地。指夜郎。

[4]汉酺:借汉喻唐。指唐肃宗赐酺五日。钧天乐:指仙乐。喻唐赐酺时乐伎所奏音乐。

[5]“愿得”句:谓愿风吹“钧天乐”至夜郎。倘其人未至夜郎,必不出此言。

[点评]

《旧唐书·肃宗纪》载,至德二载十二月,下制大赦,赐酺五日。消息辗转传至夜郎,太白闻之,以未预赐酺为憾,因作此诗。诗虽怨,而不怒。太白擅长七绝,音韵流畅,节奏轻快,似此诗虽写怨情,亦仍具流畅轻快之特色。

九日龙山饮[1]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2]。醉看风落帽[3],舞爱月留人。

[注释]

[1]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龙山:在当涂之南十里。《元和郡县图志》宣州当涂:“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太白初殡于此。

[2]黄花:菊花。古重阳节饮菊花酒以避邪。逐臣:作者自指。以其曾流夜郎。

[3]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九月九日预温龙山之集,风吹落帽,嘉不之觉,孙盛为文嘲之,嘉答之,文甚美,四座嗟叹。见《晋书·桓温传》。

[点评]

本篇系晚年作于当涂龙山。其醉舞之态颇似孟嘉之风流潇洒,实则黯然神伤。次日作《九月十日即事》诗:“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则直吐真情矣。

临终歌[1]

大鹏飞兮振八裔[2],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3]。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4]

[注释]

[1]临终歌:太白集作“临路歌”。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云:“赋《临终歌》而卒。”似即此篇,然则,“路”当是“终”之误,故改。

[2]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由鲲变化而成。典出《庄子·逍遥游》。八裔:八方。

[3]扶桑:神话谓日出处,在汤谷之上。见《山海经·海外东经》。石袂:当作“左袂”,楚辞严忌《哀时命》:“左袂持于榑桑。”王逸注:“袂,袖也。”

[4]仲尼:孔子字仲尼。句意谓仲尼已亡,无人为大鹏之中摧而出涕,如其见获麟而流涕。足见其寄慨之深。

[点评]

本篇当为临终时所作,叹壮志未酬,如大鹏之摧于中天。太白一生好以大鹏自喻,青年时有《大鹏遇希有鸟赋》,中年时有“大鹏一日同风起”(《上李邕》),终以大鹏中摧寄慨。大鹏为传说中之大鸟,世未见其禽,太白之奇才,亦世所罕见,宜其以大鹏自喻也。

李白简明年谱

[武周长安元年(701)] 1岁

〇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家世难以确考,一说汉将军李广之后,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先世曾流徙西域碎叶。出生于碎叶。(一说出生于蜀。)

〇贺知章四十二岁,孟浩然十三岁,王昌龄约十二岁,王维生。

〇武周大足元年,十月改元长安。

[长安二年(702)] 2岁

〇卢藏用约于是年召授左拾遗。

〇陈子昂被诬下狱,卒。

[长安三年(703)] 3岁

〇张说忤旨,流钦州。

[长安四年(704)] 4岁

〇夏官侍郎宗楚客、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〇崔颢约生于此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 5岁

〇李白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发蒙诵六甲。见《上安州裴长史书》。

〇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崔玄玮发动宫廷政变,唐中宗李显复辟。改元神龙。十二月,武后卒,遗制去帝号。

[神龙二年(706)] 6岁

〇韦后、武三思用事,诬张柬之谋逆,贬新州卒。

〇高适生。

[唐景龙元年(707)] 7岁

〇七月,皇太子重俊等率羽林千骑诛武三思、武崇训,未遂,被杀。九月改元景龙。

[景龙二年(708)] 8岁

〇四月,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以善为文者充之。宗楚客为大学士,卢藏用为学士,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等为直学士。杜审言卒。

[景龙三年(709)] 9岁

〇中宗送朔方总管张仁亶、至兵部尚书韦嗣立庄,均制序赋诗。

〇刘长卿约生于此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10岁

〇李白十岁前后诵读《诗》《书》及百家之书。见《上安州裴长史书》及《新唐书》本传。

〇六月,中宗卒于神龙殿,立太子重茂为帝,改元唐隆,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临淄王李隆基举兵诛韦氏,李旦即帝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为太子。七月改元景云。

〇李邕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

〇宗楚客以附韦太后,伏诛。

[景云二年(711)] 11岁

〇三月,睿宗女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有制各造一观。

〇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被征至京师。及还,朝士赋诗赠行,徐彦伯编为《白云记》。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 12岁

〇正月,改元太极。五月,改元延和。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改元先天。

〇杜甫正月出生于巩县(今巩义市)瑶弯。

[唐开元元年(713)] 13岁

〇七月,太平公主阴谋废帝,帝先发平叛,赐公主死。宦官高力士有功,破格命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宦官揽权自此始。

〇十一月,帝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十二月,改元开元。

〇卢藏用坐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未行,卒于始兴。

〇张说为中书令,旋罢为相州刺史,坐累徙岳州。

[开元二年(714)] 14岁

〇七月,刘知几刊定《姓氏系录》二百卷。

〇九月,作兴庆宫。

〇置翰林院,招艺文术数之士以为待诏,又称翰林供奉。

[开元三年(715)] 15岁

〇李白观奇书,作诗赋,学剑术,学神仙,干诸侯。见《赠张相镐》诗、《上韩荆州书》、《感兴》诗其五。按,诗文中自言“十五”,盖泛指少年时代。《拟恨赋》、《明堂赋》、《大猎赋》似均为青少年时期所作。

〇李华出生。

〇岑参约生于是年。

[开元四年(716)] 16岁

〇睿宗李旦卒。

〇姚崇辞相位,荐宋璟自代。许国公苏颋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居相位。

[开元五年(717)] 17岁

〇改紫微省为中书省,黄门省为门下省,黄门监为侍中。

〇七月,诏改明堂为乾元殿。

〇日本晁衡(阿陪仲麻吕)随遣唐使来长安,在太学留学卒业,为司经局校书。

〇杜甫六岁,寄居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

[开元六年(718)] 18岁

〇李白读书于大匡山(亦名戴天山),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往来旁郡,依潼江(梓州)赵征君蕤习纵横术,从学岁余。赵佳侠负气,著《长短经》,太白深受影响。

〇礼币征嵩山隐士卢鸿。

〇宋璟奏李邕、郑勉有才略文词,请为渝、峡刺史,从之。

〇贾至生。

[开元七年(719)] 19岁

〇李白往游成都,击剑为任侠,性倜傥,轻财好施。

〇张说为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大使、摄御史大夫、兼修国史。

[开元八年(720)] 20岁

〇李白游锦城,登散花楼,作《登锦城散花楼》诗。干谒益州长史苏颋,颋赞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见《上安州裴长史书》。其《白头吟》亦当此时作于成都。夏游峨眉山。有游峨眉山诗。

〇正月,苏颋为礼部尚书,罢知政事,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开元九年(721)] 21岁

〇李白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一说青城山,一说匡山),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之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见《上安州裴长史书》。

〇四月,玄宗亲自策试举人于含元殿。

〇九月,姚崇卒于东都。

〇是年,玄宗诏司马承祯制《玄真曲》、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置石柱于景龙观,命司马承祯依蔡邕石柱三体书写老子《道德经》。

[开元十年(722)] 22岁

〇李白仍巢居岷山之阳。

〇十月,乾元殿依旧题为明堂。

〇是年,张说兼任丽正殿修书使,奏请贺知章、徐坚、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文纂》等。

〇道士司马承祯请还天台,玄宗赋诗送行。

[开元十一年(723)] 23岁

〇李白仍巢居岷山之阳。

〇正月,张说兼中书令,四月正除中书令。

〇五月,贺知章入丽正书院,修撰《六典》及《文纂》。

[开元十二年(724)] 24岁

〇李白以为士生则桑孤蓬矢射于四方,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见《上安州裴长史书》。于是再游成都、峨眉,而后乘舟东下至渝州。作《峨眉山月歌》。

〇是年,杜甫在洛阳,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宅,曾听李龟年唱歌。

[开元十三年(725)] 25岁

〇李白出夔门,下三峡。作《早发白帝城》诗。经荆门,至江陵,作《渡荆门送别》。在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承祯谓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白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后修定更名为《大鹏赋》)。又作《荆州歌》。复南游洞庭,为友人吴指南殡葬。

〇四月,改丽正殿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张说为学士,知院事。

〇十一月,玄宗东封泰山,张说为中书令,陪登泰山。

〇是岁,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开元十四年(726)] 26岁

〇李白游襄汉,上庐山。东下金陵,往游扬州,更客汝海。见《上安州李长史书》与《上安州裴长史书》。作《望庐山瀑布二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秋日登西灵塔》诸诗。

〇四月,张说罢相。

[开元十五年(727)] 27岁

〇李白由汝海还郧城(即安陆),居寿山。作《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故相许圉师以孙女妻之,移居安陆白兆山。

〇是年,苏颋卒。

〇王昌龄登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〇徐坚等纂《初学记》成。

[开元十六年(728)] 28岁

〇李白在安陆。游江夏、送孟浩然之扬州。作《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〇八月,张说上新修《开元大衍历》,诏命有司颁行之。

〇是年,孟浩然北上长安求仕。

[开元十七年(729)] 29岁

〇李白在安陆。安州都督马公礼遇之,并许为奇才。此前结识之友人丹丘,时亦在安陆,亲聆马公褒扬太白之语。见《上安州裴长史书》。其《上安州李长史书》或作于此时。

〇三月,张守珪等击吐蕃,大破之。

〇是年,孟浩然在京与张九龄、王维等结交,未几离长安出关。

[开元十八年(730)] 30岁

〇李白因遭谗谤,上书自白,作《上安州裴长史书》,末云“西入秦海,一观国风”。裴长史未为缓颊,白乃于春夏之交取道南阳赴长安,居终南山之松龙。在长安谒张说,识张垍(说之次子,为驸马都尉,时为卫尉卿)。又结识贺知章、崔宗之、玉真公主等。曾寓居终南山北麓古楼观玉真公主别馆。北游邠州、坊州。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玉真仙人词》、《邠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赠新平少年》、《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等诗。

〇八月,玄宗庆千秋节,花萼相辉楼百官献贺,作八韵诗,又作《秋景诗》。

〇十二月,张说卒,年六十四。

[开元十九年(731)] 31岁

〇李白于春日离坊州,返长安,仍寓居终南山南之松龙。作《留别王司马嵩》、《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诗。浪游长安,曾有北门之厄。为五陵恶少所困,幸遇友人陆调,告宪台援救。见《叙旧游赠江阳宰陆调》诗。在长安送友人王炎入蜀,赠以诗赋,即《送友人入蜀》诗、《剑阁赋》,其《蜀道难》亦作于此时。夏离长安,泛舟由黄河东下,寄居梁园。作《梁园吟》。秋至嵩山,憩元丹丘颍阳山居。有诗并序。暮秋到洛阳,宿龙门香山寺。作《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冬夜宿龙门觉起言志》等诗。

〇正月,宦官高力士谮死倖臣霍国公王毛仲,宦官势力自此盛。

〇五月,五岳各置老君庙。

〇十月,玄宗赴东都。

[开元二十年(732)] 32岁

〇李白在洛阳,结识元演、崔成甫。作《春夜洛城闻笛》诗。秋别元演返安陆。冬元演到安陆,同游随州仙城山。夏返安陆。作《题随州紫阳先生壁》、《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等。

〇正月,信安王李祎为河东、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以代奚、契丹。三月,大破之。

〇是年,高适作《信安王幕府诗》。

[开元二十一年(733)] 33岁

〇李白居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〇正月,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贡举加《老子》策。

〇是年,刘长卿登进士第。

[开元二十二年(734)] 34岁

〇李白游襄阳,谒荆州长史韩朝宗,作《上韩荆州书》。诗有《襄阳歌》、《襄阳曲》、《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漫游江汉,复返安陆。

〇正月,玄宗赴东都。

〇二月,张果为银青光禄大夫,玄宗问以神仙事。

〇是年,高适自东北边陲南返宋州。

[开元二十三年(735)] 35岁

〇李白应元演之邀,偕游太原。携妓泛舟晋祠。秋日于太原南栅送人赴京应举,作《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诗有《太原早秋》、《赠郭季鹰》等。

〇正月,玄宗在东都耕藉田,大赦天下;又令官吏荐举有霸王之略的人才。

〇五月,玄宗长子李琮请于兴庆宫建龙池。

〇杜甫游吴归洛,赴京贡举,不第。

〇玄宗注《老子》。

[开元二十四年(736)] 36岁

〇李白在太原,思归南返,至洛阳逢元丹丘,因偕往嵩山丹丘居处。回归安陆。

〇七月,李林甫为兵部尚书,十一月兼中书令,张九龄罢知政事。

[开元二十五年(737)] 37岁

〇李白移居东鲁,家于瑕丘。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嘲鲁儒》等诗。

〇张九龄为李林甫所谗,贬为荆州长史。孟浩然被辟为从事。

〇玄宗爱郑虔之才,特置广文馆,授为博士。

[开元二十六年(738)] 38岁

〇李白居东鲁,游于鲁郡各县,干谒地方官吏。作《赠范金乡》、《大庭库》、《赠瑕丘王少府》、《鲁东门泛州》、《赠任城卢主簿潜》等诗。冬,结交韩準、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偕隐于徂徕山,时号“竹溪六逸”。

〇六月,立忠王李玙(改名亨)为皇太子,贺知章为太子宾客。

〇是年,润州刺史齐澣开伊娄河于扬州南瓜洲浦。

[开元二十七年(739)] 39岁

〇李白在鲁中,时或躬耕于沙丘,时或栖隐于竹溪,时或漫游于山东各地。其游丞县(兰陵)时,有《客中行》诗。

〇二月,玄宗加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大赦。

〇四月,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

〇八月,追赠孔子为文宣王。盖嘉运袭破突骑施于碎叶城,威震西陲。

〇十月,将改作明堂。

[开元二十八年(740)] 40岁

〇李白躬耕于沙丘南陵。与张姓友人(或说张谓,或说张叔明)有诗酒之交。作《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诗。

〇是年,张九龄、韩休卒。

〇王昌龄北归,重游襄阳,访孟浩然。浩然卒。

〇杜甫游齐赵,至兖州省亲,父为州司马。

[开元二十九年(741)] 41岁

〇李白居东鲁,来往于沙丘与徂徕山之间。

〇正月,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令习老、庄。

[天宝元年(742)] 42岁

〇李白居东鲁,孟夏登泰山,作《游太山六首》。以玉真公主、贺知章之荐,秋应诏启程赴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及至长安,召见于金銮殿,供奉翰林。

〇二月,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改东都为东京,北都为北京。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

〇十月,改骊山为会昌山,新成长生殿名曰集灵台,以祀天神。

[天宝二年(743)] 43岁

〇李白待诏翰林。春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八首、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咏《清平调三首》。夏,玄宗泛白莲池,召白作序。与贺知章等人游,号称“饮中八仙”。十月,侍从玄宗幸温泉宫。作《侍从游宿温泉宫作》、《温泉侍从归逢故人》、《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〇正月,安禄山入朝,上宠待甚厚,谒见无时。

〇李林甫领吏部尚书。

〇十月,上幸骊山温泉,十一月还宫,留温泉三十八日。

〇十二月,贺知章因病辞官,请度为道士还乡。诏许之,以其宅为千秋观,赐镜湖剡川一曲。

[天宝三载(744)] 44岁

〇李白正月送贺知章归越,赋《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送贺宾客归越》诗。贺监归越,太白失依倚,谗毁交至,世人欲杀,不复怜才。因作《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于阗采花》、《妾薄命》、《怨歌行》等诗加以辩白并借以抒愤。自知为张垍诸人所谮,不为所容,于三月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临行作《还山留别金门知己》、《初出金门咏壁上鹦鹉》、《灞陵行送别》等诗。四月过秦岭,经商州,出武关,至洛阳。作《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过四皓墓》。在洛阳与杜甫相会,旋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兄,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秋,与杜甫、高适游于梁宋,入酒垆,登吹台,游梁园,猎孟诸。作《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秋冬之际,北往安陵乞盖寰为造真箓;由高尊师如贵授道箓于济南紫极宫。作《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奉饯高尊师如贵传道箓毕归北海》、《草创大还赠柳官迪》等诗。

〇正月,改年为载。玄宗遣左右相以下于长乐坡为贺知章饯行,御诗赠行,百官奉和。

〇秋末,高适离梁宋东下,杜甫北上王屋。高、李、杜三人分手。

〇是年,贺知章卒。

[天宝四载(745)] 45岁

〇李白归鲁郡沙丘家中。秋初,杜甫自济南至鲁郡,与太白同游甚密,曾偕往鲁城北访范居士。秋末于鲁郡石门饯别杜甫。甫回东京,赴长安。此后二人再未会面。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诗。

〇八月,玄宗册杨太真为贵妃,三姊皆赐宅于京师。

〇九月,奚、契丹各杀唐公主以叛,由安禄山数侵之也。

〇秋,裴敦复由刑部尚书贬官淄川,岑参作诗送行。王昌龄再贬龙标尉。

[天宝五载(746)] 46岁

〇李白卧病鲁郡家中,扶病于尧祠送明府窦薄华还西京,作《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病中怀念杜甫,作《沙丘城下寄杜甫》。秋,往访中都李明府,作《鲁中都东楼醉起作》、《别中都明府兄》诗。有南游之意,秋末启程,临行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南行途经下邳,作《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〇是年,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兼知朔方、河东节度使,与吐蕃战于青海、积石,皆大捷。

〇宰相李林甫专权,数兴大狱,陷胜己者。

[天宝六载(747)] 47岁

〇李白南下扬州,作《题瓜洲新河饯族舍人贲》,赞齐澣之凿新河。离扬州时作《留别广陵诸公》。旋到金陵,作《登金陵凤凰台》、《金陵歌送别范宣》、《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复游吴越,作《苏台览古》、《越中览古》、《访贺监不遇》、《对酒忆贺监二首》、《越女词》、《采莲曲》。过剡中,登天台山。作《天台晓望》、《早望海霞边》、《登高丘而望远海》等诗。又返金陵。

〇正月,李林甫使人杖杀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令通一艺者皆送诣京师,以广求贤才,李林甫遏之,上表贺“野无遗贤”。

〇十月,玄宗赴骊山温泉宫,改名华清宫。

〇十一月,王忠嗣因屡奏安禄山必反,为李林甫所诬,贬为汉阳太守。

[天宝七载(748)] 48岁

〇李白寓居金陵。作《醉后赠从甥高镇》、《赠别从甥高五》等诗。秋,西游霍山,过庐江谒吴王李祗。作《寄上吴王祗》、《口号吴王美人半醉》诗。

〇四月,以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

〇六月,赐安禄山铁券。

〇十月,封杨贵妃姊二人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以杨钊(后改名国忠)判度支。

[天宝八载(749)] 49岁

〇李白还金陵。作《送杨燕之东鲁》、《寄东鲁二稚子》、《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诗。

〇六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唐士卒死者数万,哥舒翰加摄御史大夫。王忠嗣死。

〇是年,于逖在封丘。李颀往封丘访高适,作《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逖)》诗。

[天宝九载(750)] 50岁

〇李白在金陵,夏秋之间往寻阳庐山。有《留别金陵诸公》、《寻阳紫极宫感秋作》等诗。

〇五月,安禄山进封东平郡王,唐将帅封王自此始。杨钊赐名国忠。

〇七月,置广文馆,以郑虔为博士,虔献诗、书、画,玄宗为题“郑虔三绝”。

〇十月,安禄山入朝,献奚俘八千,杨国忠兄弟姊妹往迎于戏水。

〇秋冬间高适去封丘尉职,送兵请夷往蓟北。

[天宝十载(751)] 51岁

〇李白自金陵回东鲁家中。应鲁郡崇明寺僧人之请,作《崇明寺陀罗尼幢颂并序》。时有弃文就武之意,作《赠何七判官昌诰》诗,谓“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因拟北上幽燕,由鲁郡经泗水,入济水,至封丘。其时高适已离封丘北上,高之友人于逖接待。作《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由封丘首途北上。经相州,作《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幽居》。

〇正月,李林甫兼安北副大都护、朔方节度使。

〇二月,安禄山兼云中太守,河东节度使。

〇三月,高适离蓟州,南返封丘。

〇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发兵六万与南诏战于泸水,大败。

〇八月,安禄山与契丹战于吐护真河,大败。

[天宝十一载(752)] 52岁

〇李白北上经洺州、邯郸,稍事访游。作《清漳明府侄聿》、《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邯郸南亭观妓》、《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赠临洺县令皓弟》等诗。十月抵达幽州。于幽蓟无所作为,知此非儒生用武之地。作《幽州胡马客歌》、《北风行》、《行行且游猎篇》等诗。

〇四月,李林甫罢安北副大都护,十一月死。杨国忠兼京兆尹,五月加御史大夫,李林甫死后,复为右相兼文部尚书。

〇十二月,以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北平太守,充卢龙军使。

[天宝十二载(753)] 53岁

〇李白离幽州南下,经魏郡,访贵乡、昌乐,受韦良宰接待。作《魏郡别苏明府西北游》诗。南下经梁宋,至宣城。寓居于敬亭山下。作《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题宛溪馆》、《过崔八丈水亭》等诗。

〇杨国忠与安禄山有隙,厚结哥舒翰以为援,奏请封王。九月,哥舒翰以凉国公晋封西平郡王。

〇殷璠《河岳英灵集》书成。

[天宝十三载(754)] 54岁

〇李白春游金陵,夏至扬州。魏万千里相访,于广陵相遇。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同舟自秦淮入金陵,受江宁宰杨利物接待。此期诗作尚有《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宿白鹭洲寄杨江宁》,另有《江宁杨利物画赞》一文。离开金陵即游秋浦,与大楼山矿工为伍,参与伐木冶炼,其间曾游青阳,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诗作有《赠崔秋浦三首》、《赠秋浦柳少府》、《秋浦清溪雪夜对酒》、《清溪夜半闻留》、《清溪行》、《游秋浦白笴陂二首》、《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秋浦歌十七首》、《宿清溪主人》、《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九华山联句》等。

〇正月,安禄山入朝,太子及杨国忠皆言禄山必反,玄宗不听,加安禄山尚书左仆射。

〇二月,右相兼文部尚书杨国忠为司空。

〇夏,高适为哥舒翰左骁卫兵曹,充掌书记,随哥舒翰入朝。

〇秋,玄宗在勤政务本楼殿试四科举人,策外加诗赋各一首。制举加诗赋自此始。

[天宝十四载(755)] 55岁

〇李白由秋浦大楼山转移至宣州南陵铜官山(即利国山),宿五松山,仍与采矿工人为伍。诗作有《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纪南陵题五松山》、《铜官山醉后绝句》、《五松山送殷淑》等诗。新任宣州刺史赵悦于夏月莅任,太白作《赠宣城赵太守悦》诗以求助,即所谓“愿借羲和景,为人照覆盆”。赵悦引见,并假其笔作《赵公西侯新亭颂》及《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

〇二月,安禄山请以番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玄宗拒谏,竟许之。六月召安禄山进京,辞疾不至。十一月,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于范阳起兵,爆发“安史之乱”。十二月陷东都。

〇十二月,高适任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 56岁

〇李白于春间离开宣城,北上当涂、溧阳,拟避地剡中。作《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猛虎行》、《扶风豪士歌》、《赠溧阳宋少府陟》等诗,及《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一文。然似不曾东入剡中,转溯江至寻阳庐山,隐于屏风叠。有《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诗。冬,永王李璘派使者三次征召,因随行至永王军中,沿江东下。作《别内赴征三首》等诗。

〇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燕。

〇六月,哥舒翰兵败,潼关失守,玄宗仓皇奔蜀,马嵬兵变,杨贵妃缢杀,太子北走灵武,翌月即帝位,是为肃宗。玄宗次普安时,以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永王领四道节度都帅,控制长江下游。

〇十二月,永王镇江陵,麾师东下。高适以谏议大夫出任广陵长史、淮南节度兼采访使,讨伐永王。

[至德二载(757)] 57岁

〇李白随永王水军东行至丹阳,作《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等诗。永王兵败,太白自丹阳南奔,避地舒州太湖司空原。旋入寻阳狱,上书求援,江南宣慰使崔涣及御史中丞宋若思为之雪冤,秋间获释。宋若思辟为参谋,并上书荐之。作《为宋中丞祭九江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之文与诗。秋病于宿松,作《赠张相镐》诗,向张求援,未果。冬定罪长流夜郎。

〇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〇二月,永王李璘兵败于丹阳,南奔被杀。

〇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遣韦见素入蜀迎玄宗;十二月,玄宗还至长安。改郡为州,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长安为中京。

[乾元元年(758)] 58岁

〇李白流夜郎,自寻阳首途。其妻弟宗璟送至乌江。春夏之交经西塞驿,夏至江夏,秋后上三峡,南溯涪陵江至夜郎。作《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题江夏修静寺》、《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赠郑判官》、《留别龚处士》、《流夜郎题葵叶》、《放后遇恩不沾》等诗。

〇二月,改元为乾元,复以载为年。

〇五月,张镐罢相,出为荆州长史。

〇十月,册立太子俶,更名豫。

[乾元二年(759)] 59岁

〇李白在夜郎。春,作《南流夜郎寄内》,有“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又作《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诗。三月,遇赦,由涪陵江顺流北行入江出夔门,经巫峡,登巫山古阳台,宿江边。作《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宿巫山下》、《我行巫山渚》(古风其五十八)等诗。夏,至江夏,流连至秋,往游洞庭,与李晔、贾至同泛舟洞庭。荆州乱后,曾赴零陵。在零陵遇怀素。作《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尅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草书歌行》等诗。

〇正月,史思明自称大圣燕王于魏州。四月自称皇帝。

〇九月,康楚元、张嘉延作乱,袭破荆州。

[上元元年(760)] 60岁

〇李白春返洞庭,旋赴江夏。作《江夏赠韦南陵冰》、《鹦鹉洲》、《天马歌》等诗。秋间至寻阳,登庐山,宿东林寺。有《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冬在建昌。作《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诗。

〇闰四月,改元上元。史思明入东京。

〇七月,高力士配流巫州。

〇十一月,李光弼拔怀州。

[上元二年(761)] 61岁

〇李白流落江南,在金陵一带艰难度日。李光弼出镇临淮,白请缨入幕,因病半道而还。冬间往依当涂令李阳冰。作《江南春怀》、《赠升州王使君忠臣》、《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等诗。

〇三月,史朝义杀其父思明,即帝位。

〇五月,李光弼拜太尉兼侍中,充河南副元帅,出镇临淮。

〇九月,李光弼破史朝义于许州。去“上元”年号,但称元年。以十一月为岁首。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 62岁

〇李白在当涂养病,临终前将平生著作手集尽付李阳冰,求为作序。即所谓《草堂集》。十一月,病逝于当涂,殡于龙山,后范传正移葬青山。有绝笔诗《临终歌》。

〇四月,玄宗卒,肃宗卒,太子即位,是为代宗。改元宝应,以建寅为正月,如旧。

〇八月,台州人袁晁起义,陷浙东诸州县。

〇十二月,李光弼败袁晁于衢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