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桥

练桥

瘦卧西堤美似练,
俏伏远黛靓如簪。
春时桃梨同争艳,
夏至莲荷共漫天。
水月相携总入诗,
丝绦互扯偶成弦。
骚人欣赏倾情易,
墨客摹描下笔难。

注释

①远黛(yuǎn dài):指颐和园西部的香山和玉泉山。

②簪(zān):旧时用来别住头发的一种饰物,用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此处比喻练桥形态。

③丝绦(sī tāo):此处指柳条。

练桥是西堤六桥中较小的一座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建。桥的名字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昆明湖的水面犹如巨匹白练,裹绕在桥身上,由此生意,便把柳桥与镜桥之间这座小巧玲珑的桥取名为练桥。

练桥前后一段的西堤相对狭窄了些,而桥身也完全孤悬于湖水之中,其附近的水域宽阔,岸景远退,有烟波浩渺无垠、碧波荡漾无际之感觉。清漪园时期练桥的西侧荷花最盛,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赏荷诗作。其中,他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写下的《昆明湖观荷》给人的印象较深:“练桥过去镜桥来,来去都欣净植陪。吩咐篙师须慢着,众香国里得徘徊。”

乾隆还就西堤的“六桥烟柳”景状吟诵诗句:“面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西。”而练桥之南沿堤就遍植桃柳,春天一到柳绿花红,着实养眼,也正应了乾隆诗中的“花柳六桥堤”之说。

练桥是一座单孔洞桥,显得十分单薄瘦小,而它上面所建的重檐桥亭也与邻桥有别。镜桥是六角重檐,练桥却是四角重檐。走上练桥的小亭四处远望,总有一种视野开阔、一望无遮的感觉。南湖岛、十七孔桥、佛香阁中轴线建筑群、治镜阁、藻鉴堂等环桥景致尽收眼底,而从桥亭向西远望,亦可尽览香山和玉泉山的秀美风光。走上练桥,会有一种张开双臂,尽揽天地缤纷的冲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