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生命个性与教育智慧的诉说

教学风格:生命个性与教育智慧的诉说

陈彦存校长策划主编一部书,书的名字是《教学风格:生命个性与教育智慧的诉说》这部书拟将收录我校各学科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名优工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文稿。以下是我的文稿。

我的教学风格描述

语文是情感的、审美的、直觉的,是有感情的。语文既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器,又是我们精神的某种存在。

语文课应该是美丽的集合体。美的文字、美的语言、美的节奏、美的内涵。合于诗、合于画、合于乐。汉语是会意,是象征,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薪火相传,用爱作帆带领孩子们航行在皇皇的经史子集中,徜徉回味、咀嚼鉴赏。合为时、合为事,顺乎文理、顺乎天然、顺乎真纯。听从语言的召唤,倾听社会人生人情的一切声响。

让孩子们爱上母语、爱上诗句、爱上读书、爱上写作。让课堂洋溢着文学气、书卷气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在语文中升腾出诗意,从而使人完成某种有尊严、有品格的诗意的栖居。

我的个性介绍

董一菲,女。今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作教师,作语文教师,作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教书、写书是我的生存方式:以“职业教师”自居。

喜欢讲台、喜欢课堂、喜欢学生、喜欢语文、喜欢文字,酷爱中国文化

高扬的语文旗帜,上书两个大字“诗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把教师的角色坚持到底,站在讲台上,是我生命最具尊严的时刻。

因为语文,成为“全国中语”各大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

因为语文,成为众多报纸杂志“名师专栏”的约稿作者。

因为语文,应邀在全国四十几个城市授课讲座。

因为语文,结集出版了六部专著。

因为语文,今生充满了幸福感。

我最喜欢的教育箴言

我最喜欢的教育箴言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眼界广阔的程度,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振聋发聩,让我不敢怠慢我的职业,不敢停滞。与读书思考为伴,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涵养自己的精神世界。用一种形而上的力量牵引着生命的向度。

把自己浸泡在书里以期自己“语文”的鲜活。把自己浸泡在书里以期宁静以致远,把自己浸泡在书里以求那份书卷气,以求正大和高远,以求浪漫和诗意。

是伟大教育家的箴言赋予我的职业以意义。让我的心内充满了敬畏,也让我懂得我的成长和我的教育生涯等长。

对我的教学风格影响最大的人或事

我一向以为诗歌是我们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最灿烂、最风华、最典雅凝练的部分。信奉朱光潜先生的“要养成纯正的文学品味,必须从诗歌入手”。“诗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用诗歌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语言文字的圣殿。我最初开设的选修课,也多以诗歌专题课为主。

2000年作为首批骨干教师,我参加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培训。在东北师范大学研修期间聆听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讲哲学,听他诗情与哲理交融的哲学课,既是一番醒悟,也是一番陶冶。

最受震撼的还是荷尔德林的那句“让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一瞬间豁然懂得“诗意”的某种更加宏大的含义和分量。

“诗意”让我们超拔,让我们醒悟,让我们觉解,让我们接近神性。

“诗意”是教育的境界,更是语文的某种境界,让人成为人,成为纯粹的人,让学生拥有浪漫的情怀,拥有精神的向度,让他们懂得仰望星空。

是孙正聿先生的一番讲演点醒了梦中人,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一直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识,有所行,却不曾有所悟,而“诗意的栖居”,在那一刻那一时对于我犹如暮鼓晨钟。

“诗意”就是我语文的杳天明月和隔岸灯火。培训结业后,2001年我的第一篇教育论文《让学生诗意地存在》发表在黑龙江省教育类杂志《教书育人》上这就是我语文教学最原初的愿景吧。

我最崇拜的教育名家

我最崇拜的教育名家是孔夫子,“巍巍乎万世之师表”。

孔夫子的讲坛是杏林,参差杏树不仅是浓荫芬芳,更是天籁,与天地万物相俯仰。

孔夫子的教学是对话式的,更多的时候是倾听,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夫子培养的是“礼乐射御书数”皆通的健硕的君子。

孔夫子的教育更像一种影响和感召。

孔夫子是拥有浪漫情怀,拥有担当,拥有理想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夫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孔夫子的讲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教育家的讲坛都要天然。这里有时代风云,有天下苍生,有自然人性,有大写的“我”。孔夫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此可知,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教育核心价值就是提升人的境界。孔夫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使我们懂得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和终身学习,可以抵达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智”“仁”“勇”的境界。拥有智慧,爱心和勇敢,这是教育足以令人仰望的高度。

尤爱孔夫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将乐学,将终身学习表达的如此纯洁、明亮和美好。

我最宝贵的教育书籍

我最宝贵的教育书籍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夏丏尊翻译的是上品。那种满含着爱和温暖的娓娓的絮语,典雅整洁得让人动容,让人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爱的教育。

全书采用日记体形式,亲切得就像在身边在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切。并且用一种淳朴稚拙的儿童语言。主人公是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描写的是少年的成长过程,在那一百多篇日记里,有一种生命的真实与鲜活。有民族之爱,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人性之美。再现了真实的生命和生命的成长。一个孩子的视角,别致而美好,有着无比动人的魅力。

大道至简,真正的教育也许不是那灰色的理论,而是充满温情的生活,充满温情的那份爱。

夏丏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这对我们的教育有极大的启示。

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播,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人的成长,是爱的传递。一个拥有了爱的人,他给予世界和他人的,才能是无尽的正能量。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爱,是尊严与包容、同情、悲悯、诚实、纯洁、无私、温柔、无畏、智慧。爱是一门学问,而《爱的教育》却用平常的语言,孩童的视角得以呈现,读之如沐三月春风。

我理想的校长、教师、学生

我理想的校长是一个仁厚包容的长者,是学养丰富礼贤下士的学者,是志存高远充满教育理想的师者。

我理想的教师永远拥有诗意,拥有浪漫情怀,充满书卷气。我理想的教师永远拥有激情,热爱课堂,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我理想的教师永远拥有无悔的人生,仰望星空,脚踏大地,无愧于“三才者,天地人”;无愧于春花秋月春华秋实,读破万卷书,行走万里路。有开阔的胸襟,有沸血的肝胆,有高远的目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理想的学生永远十八岁,永远有十八岁的青春气息,十八岁的求索,十八岁的梦想,十八岁的纯情,十八岁的奋斗,十八岁的花季,十八岁的诗心,十八岁的赤子情怀,专注执着,单纯向上。

最能体现我的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语咏雪》教学设计。

1.读《世说新语》“咏雪”。

咏雪

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4]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5]曰:“撒盐空中差可拟[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7],左将军王凝之[8]妻也。

[1] 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礼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 内集,家庭聚会。

[3]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 俄而,不久,一会儿。

[5]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6]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7]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8]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aaaaa

一问:谢安为什么“大笑乐”?猜猜看,什么是“咏絮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人才辈出,个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诗词、歌咏、书法皆流布后世。再读《咏雪》,你看出谢道韫的家庭氛围怎么样?(补充资料一:林黛玉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补充资料二:王谢家族逸事)

二问:这样一个才女,名门闺秀,你想知道她后来的结局吗?通过这段文字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谢道韫?(学生猜想,气氛热烈)。读下列文字,回答(难点: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

《晋书》:“(道韫)及遭孙恩之难,举措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贼稍至,手杀数人,乃被俘。”

三问:谢道韫小时候有文采,长大后风度如何?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现代汉语描述一下。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2.《世说新语》一部有趣的书,共有1133个小故事,分36章,我们读几个小故事怎么样?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世说新语•容止》)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世说新语•言语》)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容止》)

稽中散大夫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世说新语•雅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书至。看书竟,默默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分五个小组读、翻译、评论。每小组选三个代表:一个读、一个翻译、一个陈述简单的读感。

3.《世说新语》里面的人物上自皇帝贵族下至妇女儿童个个我行我素,个个不同凡响,短小精悍的叙述中蕴藏无限的智慧和感动。

《世说新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如:

标新立异 吕安题凤 蒲柳之姿 蒹葭玉树 日月入怀 一往情深

七步之才 代人捉刀 坦腹东床 口若悬河 望梅止渴 东山再起

洛阳纸贵 鹤立鸡群 看杀卫玠 覆巢无完卵

教师选一例解释作示范,其他学生讨论自选成语,当堂查找资料回答。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可以谈谈什么是魏晋名士风度?教师用宗白华的一段话作总结。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宗白华

5.绝版魏晋,遥远的绝响!

对我最有帮助的评课

1989年我大学毕业,在牡丹江市第十中学担任初二两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师,市教研员闫承玉老师在第一时间赶到,“认领了”我这个青年教师,从此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现在我的课堂上。

“板书要端正,不可太随意,板书的设计要有艺术性和美感,不要把黑板当成你的练习簿随便涂抹。”

这是闫先生给我上的第一次“教研课”,对我板书的指导,更是对我课堂态度和教学风格的一次修正,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敬畏,让我的教学从此多了一份严谨和端正。

1992年的夏天,闫先生骑着自行车跨越了城市的大半个街区来听我的课,抽查听课。我是他器重而又着力培养的“苗子”之一,那节课我恰好讲评学生的周记。课后,闫先生温和而不失严厉地对我说:“未经学生本人允许,我们是不应该读他们略带隐私性质的周记的。你没发现吗?那个男孩子,那个小作者,坐在那里是很难堪的。”

是啊,闫先生的这番话让我从此眼中和心中有了学生。开始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感受。

1999年我参加“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的赛课,省语文教研员王丽丽老师说:“董一菲的课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还特别有亲和力。”

我从此关注课堂的“厚度”,关注课堂的容量,从此开发了很多专题教学课程。“亲和力”有时是教师是否成功的关键,瞬间抓住学生的心,贴近学生,贴近文本,彼此相融。

2004年我参加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为自己的“精致”的教学设计,有点小小得意,省语文教研员谢维奇老师温和地说:“一菲,如果你只是对教学模式感兴趣,无所突破,不能不拘一格,那么你永远不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从此我懂得什么是“至法乃无法”,懂得了“随心所欲,不逾矩”才是化境。

我的专业发展的最佳契机

1989年至1993年我在十中教书,主要跟从市教研员闫承玉先生,向十中的任文满老师、沈秀英老师和赵欣秋老师学习教法,这也是我教学的模仿期。在她们悉心的教导下,亦步亦趋。读书、磨课、教研,苦练了一些教学的基本功,由“遭遇”课堂,到在课堂上生长。

1993年至2000年是我语文教学的选择期。这期间我在二中承担高中语文教学。读书的视野开阔了,公开课也上了一些,获得了市教学新秀、省教学能手和市学科带头人。在公开课中也得到了快速地成长。经过一次次备课、读书、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碰撞,完成了一次次痛苦的蝉蜕,却又不能羽化成蝶。有成长却无飞跃,有量变却无质变。“课路”尚窄,理论不足,回顾茫然,这是我教师职业生涯中痛苦的选择期。

2000年至2011年是我教学风格的定向期。逐渐厘清了自己,也逐渐找准了方向。以“诗意”为特色,在语文的世界徜徉。享受教学、享受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关注学生心灵的丰盈,生命的感悟。语文教学从诗歌走向“诗意”,使语文教学挣脱知识的镣铐走向一个更大更高远的语文世界。让学生拥有一颗中国人的心灵,悲天悯人的情怀,扎实的语文知识,深厚的汉语修养,健康向上的心灵世界。

2011年至今,是我的“诗意语文”的创新期。“诗意语文”本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还缺乏一种通透的、理性的思考,缺乏一种深刻的思辨,缺乏一种归于天然自在向度,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感觉和姿态。

这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和调整的过程。有时想,也许穷尽我的教育生涯都不能抵达理想之岸。我在读书教学和写书中不断地丰富和锤炼自己,将教学随笔、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结集出版了《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和《千江有水千江月》。

创新究其实质就是不断完善和走向丰富的过程,哪怕较之昨天的自己有微小的进步也值得欣慰。

我的愿景

在二中度过我的高中时代,又在这里从教至今。20多年,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情感。

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知识分子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这在二中的传统中是一向不缺乏的。一所学校,一所高中不在于它的规模有多大,不在于它的升学率有多高,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想有多高,有多少“独立”和有多少“自由”。

只有不做别人思想奴隶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拥有独立思想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二中的教师和学生幸福感一向很强。强烈的幸福感,来源于自信和社会、他人的认可,来源于对所在团队的归属感和作为教师的成就感。

二中的校园已经足够大,近六十个教学班,近五千名学生;二中的校园已经足够美,月季花从早春到深秋,金娃娃遍地盛放,垂榆多情,垂柳婀娜,葱翠的榆墙,高高的槐树;二中的历任校长足够亲民,二中的管理也足够民主;二中的风气宽松自由,没有那么多的整齐划一,没有那么多的文山会海,也没有那么多的正襟危坐。

但是,还希望并且执拗地奢想,二中有另一番读书的气象:教师个性、渊博,富于教育热情和理想;校园书声琅琅,弦歌不止,书香洋溢;学生自有一番高远才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