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2]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3],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4]

注释

[2]甘子:柑树的果实,又称柑橘。

[3]圃:种植花草菜果的园子。

[4]蹊:小路。ft

赏析

白露为入秋之后的第三个节气,其时天气转凉,秋意渐浓,湿气在夜间凝结,清晨汇成露珠。

一生坎坷的诗圣杜甫对白露节气似乎有着更多的情感共鸣,一首《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尽了白露之夜的深秋情境和自己内心的清寂悲凉。而这首《白露》则用平白字句将白露时节的另一面——秋高气爽描画得情意盎然。

全诗描述的是诗人乘兴秋游,行船走马,赏景观鱼,好不畅然。首联提笔点题,道出时节,交代来意——在柑橘上结出了露珠的清晨,信马出游。

颔联继而铺陈沿途秋景,骑马出园圃一路树木山石相连,转而乘舟缓缓驶入河溪。

颈联由写景转写人,记述出游中的乐趣——在船上倚案玩赏溪水中的鱼群,上岸后回马驰骋惊起了栖息在山林中的飞鸟。此处与上联形成呼应,颔联写静,先陆上再水中;颈联写动,却是先水中再陆上。一水一陆,一静一动,看似字句平常,实则妙趣横生,为全诗的妙处所在。

尾联作收,两个字颇堪玩味:首句先写出游赏足秋色之美,一个“渐”字如同为这幅秋游图景引入了一条时间轴,全诗显得立体饱满,诗人是带着读者一路赏景,一路体会,越走越发现秋色之美;最后一句诗人用一个“恐”字,将此次出游意犹未尽却又不敢为观赏景色而在山中走得太深的那种既不舍又有点担心的“纠结”情绪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末句“幽径恐多蹊”,诗人诗心往往言在诗外,让人仔细品来仿佛诗人还有言外之意,而诗意也就由此被放散出去,余味绵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