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革命”的必要与可能

小说“革命”的必要与可能

当下每年长篇小说出版的数量之多,无疑是创中国小说史之最了。我相信,这个“最”还将被新的“最”超越。另外,来自方方面面对长篇小说的诟病之声,可谓不绝于耳。读者对小说的数量之多不感兴趣,他们期待的是读到能让他们产生震撼或耳目一新的作品。

就在写此文时,我读到某报一篇批评长篇小说现状的文章,该文对长篇小说反映现实生活时的贫乏无力极度不满,认为大量长篇小说写的是“现实的残渣”“伪现实”“歇斯底里的现实”。但对长篇小说如何反映现实,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可探寻的路径。我本人也曾在一次全国性的长篇小说论坛上,谈到了长篇小说面临的困境,大致认为长篇小说存在的问题有“思想的苍白、泛娱乐化倾向、语言的粗鄙化、结构的草率、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和扁平化”。现在我觉得,我当时也没有抓住长篇小说存在的核心症结,而且有些审美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章回小说阶段。

一个很严峻的现状是,当代写小说的名家,他们新作的读者群正在大量流失。他们的读者越来越小众化。“小众化”并不是个问题,而将来纯文学的长篇小说可能就该是“小众化”的。要看看这个“小众化”的读者群是哪些人?如果是当下年轻的知识精英或年轻的人文爱好者,那么这样的“小众”是可持续下去的,证明仍有些长篇小说具有很高的质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问题是一些名家的“小众”是在八九十年代,他们成名时形成的“粉丝”,他们慕名而跟踪阅读,大多是这些作家的同龄人,已垂垂老矣。随着这些作家退出舞台,他们这点可怜的“小众”也就会自然消失。这才是当下长篇小说真正的危机。

当然,如果我们的视角不仅仅局限在通常所说的纯文学领域,从更为广义的小说概念来看小说现状,就会看到另外一种形态的小说正在非常强势地占据读者市场。这就是网络文学中的类型小说,包括玄幻、悬疑、穿越、言情、谍战等,诸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甄嬛传》等是其中拥有读者最多的文本。它们拥有数量惊人的年轻的“粉丝”群。这样一种类型小说,纯从文本特征看,其源头可上溯到唐宋传奇、民国时期的张恨水、周瘦鹃、鸳鸯蝴蝶派……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文体又具有传统的通俗小说不具备的特征,如互动性带来的读者参与——由此而增加的读者的黏合度——海量的储存平台而带来的篇幅无节制地拉长。关于类型小说,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关注和研究,笔者这里不打算就此作更多的分析。我只能很概括地说,类型小说由于它的娱乐性、可读性,以及便于向影视、游戏产业延伸的文本特征,在未来的读者市场上,仍将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而有的研究者则惊呼,类型小说代表着未来小说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小说都会是类型小说,这是我绝对不敢苟同的。未来的高品质的纯文学小说,即使发布在网络上,也绝对不是今天类型小说路数的延续。我希望中国当代小说不会全面沦落到,只有类型小说的境地。我丝毫没有鄙视类型小说的意思,我只是强调代表中国文学精英品质的小说,在未来必须有它的一席之地,而要争取这“一席之地”,纯文学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必然面临着一场文体“革命”。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