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2)

11 耶稣基督公元10年—公元40年

施洗者约翰和加利利之狐

约翰的双亲,圣殿祭司撒迦利亚和伊丽莎白,住在城外的安凯伦村。撒迦利亚可能是地位低下的祭司之一,在殿中的职责是通过抽签确立的,地位与圣殿显贵有着天壤之别。然而,约翰孩童时经常造访圣殿。成为一个好犹太人有许多种方法,约翰选择像以赛亚规劝的那样,在荒野里过苦行生活,“在沙漠里为耶和华开路”。

公元1世纪20年代晚期,约翰开始在离耶路撒冷不远的沙漠里赢得第一批追随者——“所有人都在心里揣测约翰是不是救世主”。后来,他的影响扩展到希律·安提帕统治下的加利利,他的家人就住在这里。马利亚是约翰母亲的表亲,她怀儿子耶稣时曾与约翰的双亲待在一起。耶稣从拿撒勒过来倾听表兄约翰布道,而约翰则在约旦河为耶稣施洗。表兄弟二人开始一块儿布道,提出洗礼免罪说,他们的新仪式从在浸礼池中洗净自己的犹太教传统演变而来。与此同时,约翰开始谴责希律·安提帕。

加利利小王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为他的奢侈提供资金的是人们普遍憎恨的收税员。安提帕不断游说新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忧郁、孤僻的继子提比略——把他父亲大希律的王国赐给他。他以奥古斯都的寡妇、提比略的母亲、希律家族之友的名字给他的首都起名为“利维娅”。接着,公元18年,安提帕在加利利海岸建了一座名叫“太巴列”的新城市。耶稣和约翰一样鄙视安提帕,视他为贪财浪子、罗马人的走狗,“那只狐狸”是耶稣对他的称呼。

安提帕娶了纳巴泰阿拉伯国王阿雷塔斯四世的女儿,从而建立了一个旨在保证犹太人和阿拉伯之间和平的联盟。在位三十年后,已是中年人的安提帕不幸地爱上了自己的侄女希罗底。希罗底是大希律被处死的儿子阿里斯托布鲁斯的女儿,已经嫁给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现在,她要安提帕同他的阿拉伯妻子离婚。安提帕傻傻地同意了,但纳巴泰公主并没有安静地离开。施洗者约翰当着一大群人的面嘲笑安提帕和希罗底,称他们是当代的亚哈和耶洗别,直到安提帕下令逮捕他。先知约翰被关押在大希律位于约旦对面、死海上方约700米处的马卡鲁斯要塞。被关在这些牢房里的不光有约翰,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囚犯——安提帕的阿拉伯妻子。

安提帕和侍臣设宴庆贺他的生日,作陪的还有希罗底和她的女儿、嫁给小王腓力的撒罗米。(马卡鲁斯宴会厅的马赛克地板仍有部分留存至今,地板下面的一些牢房亦是如此。)撒罗米“进来跳舞,取悦希律”,可能还表演了有七层遮蔽物的脱衣舞。她跳得如此优美,安提帕情不自禁地说:“随你向我求什么,我必给你。”撒罗米在母亲的教唆下回答说:“我要施洗者约翰的头。”过了一会儿,约翰的头被从地牢里呈上来,“放进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

耶稣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逃到了沙漠,但他经常拜访耶路撒冷——他是三大亚伯拉罕宗教创始人中唯一在耶路撒冷街上漫步过的。耶路撒冷和圣殿是耶稣自我展望的核心。犹太人的生活是以研究先知、遵守律法和去耶路撒冷朝圣为基础的,耶稣称耶路撒冷是“伟大国王的京城”。尽管耶稣前三十年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他沉湎于对犹太《圣经》的学习,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一丝不苟地实现《圣经》的预言。耶稣是犹太人,圣殿于他并不陌生。耶稣非常关注耶路撒冷的命运,他十二岁时,父母曾带他到圣殿过逾越节。据路加说,在他们离开的时候,耶稣与父母走散,经过三天的焦虑寻找之后,父母“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耶稣受魔鬼诱惑,站到殿顶上。当耶稣向信徒公开他的使命时,他强调他的命运将在耶路撒冷展开,“从此耶稣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而耶路撒冷会为此付出代价:“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包围,就可知道它成荒场的日子近了……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

在十二门徒(包括他的弟弟雅各)的支持下,耶稣再次出现在加利利老家,一边用他巧妙的、朴素的方式(经常使用寓言)宣扬“好消息”,一边向南行走。他传播的信息是直接而激动人心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忏悔。”耶稣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教义被人们没完没了地分析,但四部福音书揭示,他传道生涯的精髓在于对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最后审判——和天国的预言。

在这个在一部分人看来可怕而激进的愿景中,耶稣本人作为神秘的半弥赛亚性质的“人子”将起到核心作用。“人子”是《以赛亚书》和《但以理书》中的一个词:“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他预见到所有人类关系的毁灭:“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这不是一场社会或民族主义革命:耶稣最关心的是末日后的世界;他所宣扬的社会正义更多的是在来世而非此世。“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妓女和收税人会在权贵和祭司之前进入上帝之国。当耶稣说旧的律法将不再重要时,他令人震惊地召唤世界末日:“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当世界终结时,“人子将坐在他的荣耀宝座上”,所有的民族聚集在他面前,听候审判。恶人得永罚,义人得永生。

然而,耶稣在大部分情况下谨遵犹太律法。事实上,他在整个传道生涯中都强调自己在实现《圣经》的预言:“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与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但死守犹太律法是不够的:“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入天国。”耶稣并未鲁莽地直接挑战罗马皇帝,也不轻易冒犯希律。如果说《启示录》主导他的传教,那么他为自己的神圣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据:他是一名医师,使瘸子正常行走,使死人复生,成群的人聚集在他身边。

据约翰所言,耶稣在最后一次访问耶路撒冷之前,至少在逾越节和其他节日曾三次拜访耶路撒冷,其中两次侥幸逃脱。住棚节期间,他在圣殿布道时,被一些人称为“先知”,被另一些人称为“救世主”——尽管势利的耶路撒冷人讥笑说:“救世主岂会从加利利出来?”当他同权威辩论时,群众驳斥他,“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耶稣回来过哈努卡节(净殿节),但是,当他声称“与父原为一,犹太人又拿起石头要打他……他却逃出了”。他知道拜访耶路撒冷意味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加利利,被安提帕抛弃的阿拉伯妻子从马卡鲁斯的监牢逃到父亲阿雷塔斯四世的王宫。阿雷塔斯四世是纳巴泰最富有的国王,著名的卡兹尼神殿和“玫瑰红”城市佩特拉的皇家陵墓就是他建造的。阿雷塔斯四世对此等侮辱极为震怒,武装入侵了安提帕的公国。希罗底先是害死一名先知,现在又引发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争。安提帕在这场战争中败北。罗马盟国间是不允许发动私人战争的:在卡普里岛享受晚年放荡生活的提比略皇帝虽然被安提帕的愚蠢行径激怒,却仍然支持他。

如今,希律·安提帕已经对耶稣有所耳闻,人们也想知道耶稣到底是谁。一些人认为他是“施洗者约翰,一些人说他是伊利亚斯,另外一些人说他是一位先知”,而他的使徒彼得相信他就是弥赛亚。耶稣在女人中特别受欢迎,其中一些妇女是希律家族的——希律管家的妻子就是耶稣的信徒。安提帕知道耶稣与施洗者约翰有关:“是我所斩首的约翰,他复活了。”他威胁要逮捕耶稣。但有意思的是,一些对耶稣友好的法利赛人警告耶稣:“离开这里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

耶稣不仅没有离去,反而向安提帕发起挑战:“你们走吧,告诉那只狐狸。”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将继续治病、传教,第三天,他会到一个犹太人子实现命运的唯一地方:“一个先知不可能在耶路撒冷之外消逝。”他给建造圣殿的国王之子捎去崇高而有诗意的信息,其中充满他对这座注定被毁的城市的爱:“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就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拿撒勒的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三天

公元33年的逾越节,耶稣和希律·安提帕几乎同时抵达耶路撒冷。耶稣领着一群人前往橄榄山上的伯大尼,从那里可以看到圣殿山上闪闪发光的壮丽雪景。他派使徒进城,带回一头驴——不是我们一般用的驴子,而是国王的健壮坐骑。我们的所知都是来自福音书,而福音书对接下来三天发生之事的记述有些许出入。“这事成就,”马太解释说,“是要应验先知的话。”

预言中说,弥赛亚将骑驴进入这座城市,而当耶稣走近时,他的信徒为他沿途铺下棕榈树叶,称他为“大卫之子”“以色列的王”。他可能和众多参观者一样,从西罗亚池附近的南大门入城,然后经由罗宾逊拱门的巨大楼梯爬上圣殿。他的使徒,从未到过这座城市的加利利乡下人为圣殿的富丽堂皇所倾倒:“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经常拜访圣殿的耶稣回答说:“你们不是看到这些殿宇了吗?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耶稣表达了对耶路撒冷的爱与失望,但也预见那些行毁坏可憎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预言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福音书是在提图斯摧毁圣殿之后书写的。耶路撒冷之前确实被摧毁并重建过,耶稣也在思考当时流行的反圣殿传统。“我要拆毁这人手所造的殿,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耶稣这句话应和了给他带来灵感的先知以赛亚的说法。两人的视线都越过现实中的城市,投向天上的耶路撒冷,天上的耶路撒冷将撼动世界。而耶稣承诺在三天内重建圣殿,可能是为了表明他反对的是腐败,而不是圣所本身。

白天,耶稣传教,在圣殿北部的毕士大池、圣殿南部的西罗亚池治疗病人,两个水池边都挤满了为进圣所而净身的犹太香客。夜晚的时候,他回到伯大尼的友人家。星期一早上,他再次入城,但这次他走进了圣殿的皇家柱廊。

逾越节是耶路撒冷最拥挤、最危险的时候。权力是建立在金钱、地位和与罗马的关系之上的。但是,犹太人不认同罗马对军事荣耀和冷冰冰的金钱的尊重。在耶路撒冷,尊重是以家族(圣殿权贵和希律王子们)、学识(法利赛教师们)和神圣灵感的天然名片为基础的。在与圣殿隔谷相对的上城,权贵们住在具有犹太特征的希腊—罗马式豪宅里,后人在那里发掘的宫殿似的住宅有宽敞的接待室和浸礼池。安提帕和大祭司约瑟·该亚法的宫殿就坐落在这里。但耶路撒冷的真正权威是总督庞修斯·彼拉多,他一般在沿海城市凯撒里亚发号施令,但经常在逾越节来耶路撒冷视察。他视察时就住在希律的城堡里。

安提帕不是耶路撒冷唯一的犹太王族。位于今伊拉克北部的小王国阿迪亚波纳的女王海伦娜改信了犹太教,并搬到耶路撒冷,她在大卫之城建造了一座王宫,为圣殿圣所的门廊捐赠黄金烛台,并在农业歉收时购买食物用以赈灾。海伦娜女王也在那儿过逾越节,她可能佩戴了最近在耶路撒冷发现的一件珠宝:一颗大珍珠镶嵌在带有两个坠片的黄金里,每个坠片上都镶着翡翠。

约瑟夫斯猜测可能有二百五十万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这个数字确实有夸张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各邦”都有犹太人过来,从帕提亚和巴比伦到克里特和利比亚。想象这样一群人的唯一方法就是看看朝圣期间的麦加。逾越节时,每个家庭都要奉献一只羊,所以这座城市挤满了咩咩叫的绵羊——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只羔羊被奉献出去。朝圣者有许多事要做:每次靠近圣殿并在皇家柱廊购买献祭用的羔羊前,都必须在浸礼池沐浴。不是每个人都能待在城里,成千上万的人像耶稣一样,住在附近的农村,或者在城墙周围露营。当烧肉味和令人沉醉的焚香味飘来时,宣告祈祷和祭祀开始的号角声便在城市回荡。一切都以圣殿为中心,从安东尼亚要塞过来的罗马士兵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切。

现在耶稣走进高耸的、柱廊林立的皇家柱廊,这里拥挤、忙乱、热闹非凡,是所有生活的中心,朝圣者聚集在这里安营扎寨,会见朋友,兑换推罗银币,以购买祭祀用的羔羊、鸽子——富人的祭品则是公牛。这里不是圣殿,也不是圣殿的某个内院,而是整个建筑群中最易自由出入的公共部分,旨在充当集会的场所、交流的平台。在皇家柱廊里面,耶稣抨击圣殿建制:“这个以你的名字命名的殿岂不成了贼窝吗?”他一边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一边引述、转达耶利米、撒迦利亚和以赛亚的预言。他的抗议引起了一定的注意,但还不足以引发圣殿卫队或罗马士兵的介入。

耶稣又在伯大尼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回到圣殿,同他的批评者辩论。福音书把法利赛人界定为耶稣的敌人,这可能反映了十五年后福音书作者们写书时的情况。法利赛人更加灵活、更加平民化,他们的一些教义可能与耶稣的教义类似。耶稣的真正敌人是圣殿贵族。现在希律王朝斥责耶稣,让他给罗马交税,而耶稣则巧妙地回答:“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然而,耶稣并没有称自己是弥赛亚,他强调犹太人对唯一上帝的基本祈祷“示玛”(Shema)和同胞之爱:他绝对是一个犹太人。但是,他警告激动的人群即将莅临耶路撒冷的世界末日:“你们离神的国不远了。”尽管犹太人对弥赛亚的降临各持己见,但大部分人同意上帝将负责终结这个世界,然后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弥赛亚的王国的说法。“锡安山上响起召唤圣徒的号角声,”在耶稣死后不久出现的《所罗门诗篇》中说,“带来好消息的那个人的声音在耶路撒冷响起,因为以色列的上帝是仁慈的。”于是他的追随者请求他:“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日,有什么预兆?”“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到来。”耶稣回答说。但他接着预言了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瘟疫和地震”,而后他们才会看见“有能力和大荣耀的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耶稣的话语令罗马总督和大祭司惊恐不安。耶稣警告说,这些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将得不到宽恕:“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逾越节时的耶路撒冷一如既往地紧张、忙乱,但当权者比平时更惶惶不安。《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在几句很少有人留意的诗节中说,当时的耶路撒冷刚刚爆发了加利利人的叛乱,该叛乱后来被彼拉多镇压,他在圣殿南面的西罗亚塔附近杀了十八名加利利人,其中一个活下来的造反者就是耶稣很快就会遇到的“在起义中犯了谋杀罪”的巴拉巴。大祭司们决定对又一个预言他们将在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中遭到毁灭的加利利人保持警惕,该亚法和颇具影响的前大祭司亚那讨论该怎么办才好,该亚法在《约翰福音》中说:“一个人为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他们订下了计划。

第二天,耶稣在上房为逾越节做准备——上房即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房间,在耶路撒冷的西山上(后来以“锡安山”著称)。晚宴上,耶稣不知如何得知他的使徒加略人犹大为了三十块银币背叛了他,但他并没有改变从圣殿出发,绕城一圈到汲沦谷对面客西马尼花园宁静的橄榄树林的计划。犹大悄悄溜走。我们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原因背叛基督的,因为太过激进或不够激进,还是因为贪婪或嫉妒?

犹大带着一群高级祭司、圣殿警卫和罗马军团士兵归来。黑暗中,耶稣并没有被立刻认出来,于是犹大通过亲吻来指认耶稣,泄露他的身份。在一场仅有火把照明的混乱中,使徒们拔出剑,彼得砍掉了大祭司一个仆人的耳朵,一个无名小儿一丝不挂地跑进夜色里,其行为怪异却真实。耶稣被逮捕,使徒们作鸟兽散,只有两人远远跟随。

此时差不多已近午夜。耶稣在罗马士兵的押送下绕过南城墙,穿过西罗亚门(Siloam Gate),进入幕后智囊亚那在上城的豪宅。亚那统治着耶路撒冷,他是死板僵硬、狭隘排外的圣殿家族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是前任大祭司,还是现任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而他的儿子中成为大祭司的多达五人。但大部分犹太人看不起亚那和该亚法,视他们为贪赃枉法、野蛮凶狠的通敌者。犹太人的一段文字抱怨说,他们的仆人“用棍子打我们”,他们的“正义”是腐败的赚钱骗局。另一方面,耶稣拨动了民众的心弦,甚至在犹太教公会中拥有崇拜者。所以,对这个受欢迎的、大胆的传道者的审判不得不在夜间秘密进行。

午夜过后的某个时刻,当卫兵在院子里生火时(耶稣的使徒彼得三次否认认识他的主),亚那和他的女婿找来犹太教公会中忠诚的成员——不是所有人,因为至少有一个人,也就是亚利马太的约瑟,是耶稣的崇拜者,他从未同意逮捕耶稣。耶稣被大祭司仔细盘问。他威胁要摧毁圣殿并在三天后重建吗?他声称是弥赛亚吗?耶稣一言不发但最终承认:“你们要看到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他说了僭妄的话。”该亚法说。

“他是该死的。”夜深时仍聚集在圣殿的人群回答说。耶稣被蒙住眼睛,在奚落声中度过了这一夜——直到黎明时分。重头戏开始了,彼拉多正等着他。

庞修斯·彼拉多:对耶稣的审判

罗马总督在辅助部队的保护下,在紧张的人群的注视下,在今雅法门(Jaffa Gate)附近的罗马司令部,希律城堡外高耸的总督府平台上,开庭审判耶稣。庞修斯·彼拉多是一个行事大胆但缺乏策略的人,完全不了解犹地亚的情况。他已经在耶路撒冷备受憎恶,因“贪赃枉法、暴力、偷窃、殴打他人、滥用职权、大肆处决和野蛮凶残”而臭名昭著,就连希律家族的一个王子都说他报复心强、脾气暴躁。

彼拉多令军队举着画有皇帝肖像的盾牌挺进耶路撒冷,此举激怒了犹太人。希律·安提帕率代表团前来请求他移去这些肖像,但“顽固而残忍”的彼拉多拒绝了。当更多的犹太人提出抗议时,他把自己的卫兵派出去,但表达抗议的代表们躺在地上,亮出脖子。彼拉多不得不移去得罪犹太人的肖像。这之前不久,彼拉多还处死了加利利反叛者,并且“使加利利人的血掺杂在他们的祭物中”。

“你是犹太人的王吗?”彼拉多问耶稣——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时,追随者曾拥立他为王。耶稣回答“你说的是”后便一言不发。彼拉多知道他是加利利人。“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彼拉多立刻把他送到希律·安提帕那里,以示对这位加利利统治者的尊重;而且安提帕对耶稣有特殊的兴趣。到安提帕王宫的路不长。《路加福音》说,希律·安提帕“很欢喜”,因为他早就想会见施洗者约翰的继承人,“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但耶稣异常鄙视杀死约翰的“狐狸”,根本就不屑于同他说话。

安提帕戏弄耶稣,要他表演戏法,给他奉上王袍,并称呼他为“国王”。这个小诸侯王不可能放过施洗者约翰的继承人,但他珍视同耶稣见面的机会。彼拉多和安提帕长期为敌,但现在“成了朋友”。然而,耶稣是罗马人的事情,希律·安提帕又把他送回总督府。彼拉多在那里审判了耶稣、两个所谓的盗贼以及巴拉巴。《马可福音》说:“巴拉巴和作乱的人被捆绑在一起。”这表明有一群叛乱分子(可能包括两个盗贼)和耶稣一起接受了审判。

彼拉多动了释放其中一个囚犯的念头。有些群众呼吁释放巴拉巴。据福音书说,巴拉巴被释放了。这个故事听起来不太真实,因为罗马人通常会处死杀人的叛乱分子。耶稣被判处钉死在十字架上,而《马太福音》说,彼拉多“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

“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众人说。

彼拉多绝不是一个说话拐弯抹角、做事犹豫不决的人,暴力而顽固的他此前从未觉得有必要在杀人前净手。之前同犹太人发生纠纷时,他派士兵着便衣混入和平的耶路撒冷人当中——彼拉多一声令下,这些人便抽出刀剑,清理街道,杀了许多人。如今,面对的是当周才发生的巴拉巴叛乱,彼拉多明显害怕自希律去世以来一直给犹地亚制造麻烦的“国王”和“假先知”卷土重来。耶稣在想方设法地鼓动群众,而他无疑是受欢迎的。即使在许多年后,身为法利赛人的约瑟夫斯仍说耶稣是一位聪明的老师。

因此,传说中的判决场景听起来并不真实。福音书称,祭司说他们没有权力判处死刑,但我们并不清楚这真实与否。约瑟夫斯在著述中说:“倘若有争议,大祭司将做出裁决,惩罚被判有罪之人。”公元70年圣殿被毁后,经书写或修订而成的福音书把罪归到犹太人身上,而为罗马人开脱罪责,显然是为了向帝国效忠。然而,对耶稣的指控以及惩罚本身证明,是罗马人主持的审判。

耶稣和大部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一样,被用顶端缠着骨头或金属的皮鞭抽打。这种刑罚非常残忍,经常将受刑者活活抽死。遭鞭刑后,鲜血淋漓的耶稣戴着罗马士兵(许多人来自叙利亚或希腊的辅助部队)准备的“犹太人的王”的牌子,在尼散月14日或公元33年4月3日(星期五)早上被带走。他和其他两名受害者一起,扛着用来钉死自己的横木,走出希律城堡监狱,穿过上城大街。他的追随者劝说昔兰尼人西门来帮他扛横木,他的女性崇拜者悲痛不已。“耶路撒冷的女子,”耶稣说,“不要为我哭,当为你们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为末日已经临近——“日子到了。”

耶稣最后一次离开耶路撒冷,向左转穿过花园门,进入一个由丘陵花园、岩窟墓和耶路撒冷的死刑山组成的区域,它被贴切地命名为“髑髅地”(Place of the Skull),又叫“各各他”(Golgotha)。

耶稣基督:受难

一群人跟着耶稣走出城市,观看恐怖的、技术性的处决,他们中既有敌人也有朋友,而处决犯人一直是吸引人的表演。当耶稣到达处决地时,太阳已经升起,直立的柱子正等着他:柱子在他之前就被用过,在他之后还会被继续使用。士兵拿传统的掺着没药的酒给他喝,帮助他镇定,但他拒绝了。接着,他被绑到横木上,被抬上刑柱。

约瑟夫斯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最痛苦的死法”,旨在公开羞辱受害者。彼拉多下令将“犹太人之王”的牌子系在耶稣的十字架上。受刑者可以被捆绑或钉住。这样操作是为了保证受害者不会流血至死。钉子通常打穿小臂——而不是手掌——和脚踝。在耶路撒冷北部的一个墓室里发现了一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犹太人的尸骨,一根约11.4厘米长的铁钉还留在其脚踝的骸骨里。从受害人身上取下的铁钉一般会被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当作饰品挂在脖子上,用作抵挡疾病。后来基督徒对十字架纪念品的痴迷实际上是这一悠久传统的延续。受害者通常赤身裸体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男人面朝外,女人面朝里。

行刑者在延长受刑者的痛苦还是快速终止其痛苦方面是专家。行刑的目的不是快速杀死耶稣,而是证明反抗罗马权威是无用的。耶稣很有可能是像基督教艺术中展示的那样,手臂伸开,靠屁股下的一小块楔形物和脚下的一个突出物支撑着,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安排意味着他可以活几小时,甚至几天。让受刑者快速死亡的方法是打断他的腿,让他身体的重量由手臂来承担,这样,他将在十分钟内窒息。

几个小时过去了,敌人嘲弄他,路人取笑他。他的朋友抹大拉的马利亚,还有他的母亲马利亚,以及名字未知的‘他所爱的那门徒’(或许是他的弟弟雅各)一直守候着他。他的支持者亚利马太的约瑟也来看望他。天气越来越热,耶稣说“我渴了”,他的女门徒拿海绵蘸满醋,绑在牛膝草上,举到他的唇边,使他能够吸到。有时他似乎绝望了:“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他大声呼喊,引用《诗篇》第22章中的经文。耶稣说上帝离弃他是什么意思呢?他在期待上帝带来末日吗?

耶稣越来越虚弱,看到他的母亲。“看你的儿子。”耶稣说。他还请求他心爱的门徒照顾她。如果这个门徒是他弟弟,就相当合理了,因为这个门徒陪着马利亚离开,去休息了。人群想必散开了,因为夜幕已经降临。

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一种由中暑、饥饿、窒息、休克或脱水共同导致的慢性死亡。耶稣可能因鞭刑而流血不止。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成了”,然后就失去了意识。考虑到耶路撒冷的紧张局势和即将到来的安息日及逾越节,彼拉多想必命令行刑者加快了步伐。于是士兵们打断两个强盗或造反者的腿,让他们窒息身亡。轮到耶稣时,他似乎已经咽了气,一个士兵用长矛刺穿他的肋骨,血水立刻流了出来。真正杀死耶稣的可能就是那根长矛。

亚利马太的约瑟赶到总督府,向彼拉多求取耶稣的尸体。受害者通常被丢在十字架上腐烂变质,供鹰啄食,但犹太人讲求快速安葬。彼拉多同意了。

公元1世纪时,犹太死者不是葬在土里,而是被缠上裹尸布放进岩墓里,家人总要核查一下岩墓,以确认死者确实去世,而不是昏迷不醒——发现“死者”第二天早上醒来的事尽管少见,但并非闻所未闻。接着,尸体被留在岩墓一年以脱水干燥,然后放进岩墓中的骨罐里,骨罐外面通常刻有死者的名字。

约瑟和耶稣的家人、追随者将耶稣的尸体抬下来,他们很快就在附近的花园里发现了一座未曾动用的坟墓,便把耶稣放进去。他们用昂贵的香料给尸体熏香并裹上裹尸布——城南“血田”(Field of Blood)的一座坟墓里出土了1世纪的裹尸布,上面还有一丛发丝(但它和著名的都灵裹尸布不一样,如今都灵裹尸布已经被鉴定为1260—1390年间的物品)。现在将耶稣受难地和埋葬地囊括在内的圣墓大教堂可能是真正的遗址所在地,因为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当地基督徒一直在讲述关于这两个地方的传说。应该亚法之请,彼拉多在耶稣墓的周围安置了警卫,“以防他的信徒夜间过来将他偷走,并对群众说他会复活”。

到此刻为止,关于耶稣受难(“Passion”一词出自拉丁语“patior”,是“受难”的意思)唯一的资料来源就是福音书,但相信一个犹太先知和魔术师的生与死并不需要信仰。然而,据路加说,在耶稣遇难三天后,即星期日早上,耶稣的一些女性家人和信徒(包括他的母亲和希律·安提帕管家的妻子约亚拿)来到他的坟墓,“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上滚开了,她们就进去,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正在猜疑之间,突然有两个人站在他们旁边,衣服放光。妇女们惊怕……那两个人对她们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心惊胆战的信徒在逾越节当周藏在橄榄山上,而耶稣几次在他们和他的母亲面前显现,并对他们说:“不要害怕。”当托马斯怀疑耶稣的复活时,耶稣向他展示了手上和身侧的伤口。几天后,耶稣领着信徒登上橄榄山,他在那里升了天。悲惨的死亡转变成生战胜死的复活,这是基督教信仰的决定性时刻,从此人们便开始在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庆祝耶稣的复活。

对于那些不信基督教的人而言,这些故事是无法证实的。马太讲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直到今日仍在犹太人中广泛传播的版本”——大祭司们立即贿赂守卫坟墓的士兵,并嘱咐他们告诉每一个人:“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去了。”

考古学家倾向于耶稣的尸体只是被他的家人和朋友挪走,并安葬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个岩墓里。考古学家已经发掘出骨灰盒上刻着“耶稣的弟弟雅各”“约瑟的儿子耶稣”之类字样的坟墓,这些都成为媒体关注的头条新闻。其中一些坟墓已经被曝光是伪造的,但大部分是真实的——确实是公元1世纪有着非常普通的犹太名字的坟墓,只是与耶稣没有半点关系。

耶路撒冷在庆祝逾越节。犹大将他的银钱投资在地产行业——城市南部阿克尔达玛的窑户的一块田,正好就在地狱谷。随后,他“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门徒们从躲藏地走出来过五旬节,在锡安山上耶稣享用最后晚餐的上房会面,“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圣灵允许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对在耶路撒冷居住的众多民族讲话,并以耶稣的名义治病救人。彼得和约翰经美门进入圣殿祈祷,这时一个腿脚不便的人向他们乞讨,他们说:“叫你起来行走。”跛脚人应声而立。

门徒们推举耶稣的弟弟雅各担任“耶路撒冷的监督者”以及以“拿撒勒派”著称的犹太门徒的领导人。耶稣死后不久,“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而雅各的领导势必使拿撒勒派有所壮大。耶稣说希腊语的门徒司提反谴责圣殿,他说:“至高者不住人手建的圣殿。”司提反经犹太教公会审判后,在城墙外面(可能是今大马士革门的北部)被乱石砸死,这证明大祭司能够判人死刑。他是基督教第一个“殉道者”(martyr)——该词源自希腊语中的“目击者”。而雅各和他的拿撒勒派依然信奉犹太教,忠于耶稣,但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继续在圣殿教学、祈祷。作为一个犹太圣人,雅各在那里广受崇拜。很明显,耶稣的犹太教并不比他之前和之后出现的其他传道士的犹太教更特殊。

耶稣的敌人并没有发迹。在他受难后不久,彼拉多就被一个撒马利亚伪先知拉下马。此人向心潮澎湃的人群宣扬他在基利心山上发现了摩西的骨灰瓮,彼拉多派骑兵过来杀了他的许多追随者。总督彼拉多已经将耶路撒冷逼上公开反叛的边缘,撒马利亚人也指责他残酷无情。

叙利亚总督不得不在耶路撒冷恢复秩序。他罢免了该亚法和彼拉多,将两人遣送回罗马。这项举动大受欢迎,耶路撒冷人欢欣鼓舞地欢迎这位罗马总督。彼拉多就此从历史上消失了。与此同时,提比略厌倦了希律·安提帕,但他的王朝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希律家族即将迎来非同寻常的复辟,而这要感谢犹太王子中最冒险的一位,是他同精神错乱的罗马皇帝结交,并重新夺回了耶路撒冷。

圣殿山,希伯来文为“Har haBayit”,阿拉伯文为“Haram al-Sharif”,《圣经》中称之为“摩利亚山”,是耶路撒冷的中心。西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是希律所建休憩广场西段护墙的一部分,该广场上矗立着伊斯兰教的圣地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对很多人来说,这块约14万平方米的土地仍是世界的中心。

两队工匠从两端相向而行,开凿500米长的西罗亚隧道,为城市提供水源。当他们在中间相会时刻碑庆祝。1891年,一个还在上学的男孩发现了这段铭文。

在返回耶路撒冷前,贪婪的亚述帝国国王西拿基立猛攻希西家的第二大城市拉吉。西拿基立尼尼微宫殿上的浮雕描绘了这一血腥的围城战以及城内居民所受到的惩罚。图中的犹地亚家庭被一个亚述人押送着。

大流士在他的波斯波利斯皇宫里。他是统治耶路撒冷两个多世纪的波斯帝国的真正建立者。大流士允许犹太祭司实行自治,甚至发行了图中所示的耶胡德(犹地亚)钱币。

圣殿中的希腊碑文警示说,异教徒若进入内殿,将受死刑。

圣殿山南边和西边的墙多为希律时期所建,包括圣殿和西墙。坚固的东南角是尖塔,耶稣就是在这里受到了撒旦的诱惑。从墙上的裂缝(在图中最右边可看到)似乎可以看出左边是希律时代的巨大的方石堆,右边是年代更久远的马加比时代的、小一点的石头。

耶稣受难图。几乎可以肯定,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罗马人所为,并得到圣殿精英支持,以消除对现状构成的所谓的弥赛亚威胁。

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上描绘了对他个人胜利的庆祝活动。拱门上,马加比王朝的标志——犹太人的七星烛台——被展示出来。而右边的钱币上镌刻着“占领犹地亚”的文字,以纪念这次胜利。

焦躁、暴戾而又胸怀雄才大略的哈德良皇帝查禁了犹太教,还将耶路撒冷重建为罗马人的城镇,名叫“埃利亚·卡皮托利纳”,由此引发了由巴尔·科赫巴领导的犹太人起义。巴尔·科赫巴发行了如图所示的钱币,其上描绘了重建后的圣殿。

1978年,亚美尼亚人在圣墓大教堂底下发现该涂鸦(其上文字意为“上帝,我们来了”)。该涂鸦的年代或许可追溯至公元300年左右,这是否说明,当时的基督徒朝圣者是在哈德良的异教神庙下祈祷?

君士坦丁大帝并非圣徒,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但他信奉基督教,还改造了耶路撒冷,将圣墓大教堂交给自己的母亲海伦娜管理。

皇帝和哲学家尤里安推翻基督教,恢复了异教信仰,并将圣殿山交还给了犹太人,后来他在与波斯人的战斗中身亡。

马达巴地图展示了拜占庭时期耶路撒冷的壮丽景象,而圣殿山作为象征犹太教的“垃圾堆”并未在其中体现。在东方落入波斯之手后,希拉克略皇帝于630年经金门进入耶路撒冷,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认为这是大灾难降临的场景。

阿拉伯的征服:该图出自尼扎姆写的诗Khamza,它描绘了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场景。穆罕默德骑着人面飞马布拉克来到耶路撒冷,然后行至天堂,与耶稣、摩西和亚伯拉罕交谈。

阿卜杜拉·马利克修建的岩石圆顶清真寺显示了伊斯兰教和他的倭马亚帝国的至高无上。岩石圆顶清真寺挑战了基督教,超越了圣墓大教堂,强调穆斯林在犹太圣殿的基石上修建清真寺,由此成为犹太人的继承者。

萨拉丁时而残酷无情,时而富有耐心又宽宏大量,他建立的帝国包括了叙利亚和埃及,在消灭了耶路撒冷的军队后,萨拉丁占领该城。

在阿拉伯人眼中,苏莱曼大帝是苏丹;而对基督徒来说,他则是恺撒。苏莱曼从未到过耶路撒冷,但他把自己看作是“第二个所罗门”,我们今天看到的耶路撒冷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都是他重建的。

1831年,长着红胡子的阿尔巴尼亚军队统帅易卜拉欣征服叙利亚,并代表其父穆罕默德·阿里差点攻下伊斯坦布尔。他残酷镇压耶路撒冷的农民起义,并将该城向欧洲人开放。

大富豪及犹太慈善家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七次访问耶路撒冷,他是最早在耶路撒冷老城外修建住宅的人之一。1860年,蒙蒂菲奥里开始修建风车磨坊和房舍。蒙蒂菲奥里符合维多利亚时代对一个“理想的犹太人”的定义,但他也有隐秘丑闻存在:在八十多岁时,他与自己十几岁的女佣生了一个孩子。

从19世纪30年代起,从俄国来的说意第绪语的犹太人和从阿拉伯世界来的塞法尔迪犹太人不断加入耶路撒冷说阿拉伯语的塞法尔迪犹太人群体。欧洲来访者对也门犹太人和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不讲卫生和异域风情既惊骇又深深着迷。

耶路撒冷占人口多数的是俄国东正教农民,而雅法门和大卫街是欧式耶路撒冷的中心。

哈伊姆·魏茨曼出生在俄国的一个犹太小镇,他与王公贵族非常熟络。在魏茨曼的热情和魅力感染下,英国上层权贵劳合·乔治、丘吉尔(左图)和贝尔福开始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而阿拉伯的劳伦斯(右图)则致力于推动阿拉伯民族事业。

1917年,耶路撒冷市长侯赛因·侯赛尼(中间持手杖者)用扫帚系着床单,六次尝试向英国人投降。

1921年,阿拉伯的劳伦斯和埃米尔阿卜杜拉跟随温斯顿·丘吉尔经过奥古斯塔·维多利亚花园。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为哈希姆家族的阿卜杜拉建立了新的外约旦王国。

谢里夫从未原谅他野心勃勃的儿子们,包括先为叙利亚国王、后为伊拉克国王的费萨尔以及后来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因为这二人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1948年的阿拉伯胜利者、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的人群挥手,而他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暗杀阿卜杜拉的刺客死在阿克萨清真寺。

(从圣墓大教堂的穹顶鸟瞰)一年一度的复活节圣火仪式人头攒动,热情洋溢,常发生伤亡事件。

危机中的以色列政府:以色列总参谋长伊扎克·拉宾(左)在压力下崩溃,不得不服用镇定剂;摩西·达扬(右)出任国防部长。该图所示为1967年危机加剧时,达扬与拉宾在一次内阁会议上的交谈。达扬曾三次警告侯赛因,不要发动攻击,保持克制,直到叙利亚和埃及战败。

1967年,以色列夺得耶路撒冷全城控制权。很快,以色列士兵便聚集在西墙祈祷。“尊贵的禁地”(穆斯林对圣殿山的称呼)的一位谢赫在窗内张望。

12 希律家族的终曲公元40年—公元66年

希律·亚基帕一世:卡利古拉的朋友

年轻的希律·亚基帕一世在罗马皇室中长大,并成为提比略皇帝之子德鲁苏斯最好的朋友。这个充满魅力、生活奢侈、性格外向的男子——希律大帝和米利暗的孙子、被他们处死的儿子阿里斯托布鲁斯之子——为了与皇帝的儿子和忠实可靠的人结交而债台高筑。

公元23年,德鲁苏斯英年早逝,悲痛欲绝的皇帝不愿见到儿子的朋友,于是,身无分文的希律·亚基帕一世回到安提帕的统治地加利利,安提帕娶了他的姐姐希罗底。安提帕在太巴列给他找了个单调乏味的差事,但单调乏味不是亚基帕一世的风格,他跑到希律家族的故乡以土买,盘算着在那里自杀。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机会总是出现在这个无赖浪子的面前。

在耶稣受难前后,希律家族北部土地上的分封王腓力去世了。安提帕请求皇帝扩大他的公国面积,但提比略一直喜欢希律·亚基帕一世,所以亚基帕赶到皇帝在卡普里岛的行宫,希望皇帝将家族的北部土地分给他,而不是他的姐夫。亚基帕一世发现提比略闷闷不乐地待在朱庇特别墅。(据历史学家苏维托尼乌斯记载)皇帝被一群被称作“小鲤鱼”的男孩喂得食欲不振,这群男孩经过培训,在皇帝游泳时吸吮他的私处。

提比略原本是欢迎亚基帕一世的,但他听说此人在地中海各处欠下债务,就改变了态度。但天生的赌徒亚基帕一世说服母亲的朋友安东尼娅借钱给他,并向皇帝说情。马克·安东尼的女儿安东尼娅朴实纯真,被提比略奉为理想的罗马贵族。提比略听从她的劝告,原谅了犹太无赖亚基帕一世。亚基帕一世没有拿安东尼娅的钱还债,而是大方地把它们送给了另一位破产的王子卡利古拉,此人与亚基帕一世故友德鲁苏斯的儿子盖米鲁斯同是提比略的继承人。皇帝请希律族人照顾还是个孩子的盖米鲁斯。

机会主义者亚基帕一世成了卡利古拉最好的朋友。卡利古拉是受人爱戴的将军格尔曼尼库斯的儿子,因此受到民众的喜爱。他小时候身穿迷你军服,随父亲阅兵,足蹬军靴,他的名字就有“小军靴”的意思。如今二十五岁、秃顶、高瘦而笨拙的卡利古拉放荡不羁,被人宠坏了,并且很有可能已精神错乱,但仍然是人民的宠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继承皇位。卡利古拉可能和希律·亚基帕一世一起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后者在耶路撒冷的虔诚同胞相隔十万八千里。他们绕卡普里岛旅行,畅想着提比略的死亡,而他们的话被马车夫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当亚基帕一世以盗窃之名逮捕这个马车夫时,马车夫向皇帝告了密。于是亚基帕被投入监狱,绑上锁链,不过,在朋友卡利古拉的保护下,他被允许沐浴、会见朋友并享用最喜爱的食物。

提比略终于在公元37年3月去世,卡利古拉在杀了年幼的盖米鲁斯后继承皇位。他立刻释放了朋友亚基帕一世,赐给他金脚镣,以纪念他戴脚镣的岁月,并擢升他为国王,赐他腓力的北部领地。真是时来运转啊!与此同时,亚基帕一世的姐姐希罗底和令耶稣讨厌的“狐狸”安提帕赶赴罗马,试图动摇皇帝的决定并赢得自己的王国。但亚基帕一世陷害他们,说他们意图谋反。卡利古拉废黜了杀害施洗者约翰的凶手安提帕——安提帕后来死在里昂——并把他的所有土地赐给希律·亚基帕。

新国王很少去他的王国,他更喜欢待在卡利古拉身边,但卡利古拉嗜杀成性,很快便从罗马的宠儿变成罗马的暴君。由于缺乏前任们的军功,卡利古拉试图通过下令在帝国范围内——甚至包括圣殿的至圣之所——供奉自己的肖像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耶路撒冷公然抗命。犹太人准备造反,他们派代表团告诉叙利亚总督:除非“先灭了所有犹太人”,他们不可能容忍此等渎神行为。在亚历山大里亚,希腊人和犹太人爆发了民族冲突。当双方派代表团面见卡利古拉时,希腊人说犹太人是唯一一个不尊奉卡利古拉雕像的民族。

幸好国王亚基帕一世还在罗马,同日益古怪的卡利古拉的关系越发亲密。当皇帝远征高卢时,犹太国王是他的随从之一。但是,卡利古拉并没有打仗,而是宣称征服了海洋,并为他的凯旋搜集贝壳。

卡利古拉下令叙利亚总督彼得罗纽斯执行他的命令,踏平耶路撒冷。希律王子率领犹太代表团请求彼得罗纽斯改变主意。彼得罗纽斯犹豫了,他知道,前进的话,等待他的是战争,回绝的话,等待他的是死亡。但是希律·亚基帕一世这个趋炎附势的浪子,出人意料地表明自己是犹太人的卫士,勇敢地代表耶路撒冷在一封令人惊讶的信中给卡利古拉写下如下文字:

您知道,我生来就是犹太人,我的故乡是耶路撒冷,那里坐落着至高神的圣殿。这个圣殿,我的盖乌斯大人,从一开始就没让手工制造的雕像进去过,因为它是真神的圣所。您的祖父马库斯·阿格里帕拜访过圣殿,并向圣殿致敬,奥古斯都亦如此。(接着他感谢卡利古拉给予他的恩惠,但是)我愿用所有一切(那些好处)换取一样东西——我祖先的场所不被打扰。我要么被视为卖国贼,要么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您当作朋友;没有其他选择。

即便这种“不自由毋宁死”的姿态仅仅是夸大的逞强之举,这仍然是一封冒险的信。然而,正是国王的介入拯救了耶路撒冷。

在宴会上,皇帝感谢国王亚基帕一世在他登基前给予他帮助,表示会满足亚基帕一世的任何请求。亚基帕一世请求皇帝不要把他的肖像放进圣殿,卡利古拉同意了。

希律·亚基帕一世和国王克劳狄:暗杀、荣耀和蠕虫

卡利古拉从公元37年年末的一场怪病中康复后,变得愈加失控。有资料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和他的三个姐妹乱伦,并把她们介绍给其他男人,还任命一匹马为执政官。后人难以判断这些丑闻的真实性,但他的行为想必吓坏了许多罗马精英,并使得他们疏远他。卡利古拉娶了自己的姐姐,据说在她怀孕的时候,他硬生生地将婴儿拽出她的子宫。他在亲吻情妇时低沉地说:“我只要高兴,随时会割破这漂亮的喉咙。”他还告诉执政官:“我只要点下头,你们的脑袋就会当场落地。”卡利古拉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罗马有脖子就好了”,他还喜欢愚蠢地用“普里阿普斯”(男性生殖神)这样粗俗的口令戏弄勇猛的禁卫军。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公元41年1月24日中午,卡利古拉在希律·亚基帕一世的陪同下经过一个有顶通道,离开剧院。此时,一个禁卫军护民官抽出剑大声呼喊:“看剑!”剑落到卡利古拉的肩膀上,几乎将他劈成两半,但他不停地呼喊:“我还活着!”反叛者大声说:“再砍!”卡利古拉被杀死了。他的日耳曼侍卫沿街劫掠,禁卫军洗劫了帕拉蒂诺山上的皇宫,杀死了卡利古拉的妻子,挖出他的婴儿的脑浆。与此同时,元老院试图将罗马恢复为共和国,结束皇帝专制。

希律·亚基帕一世控制了卡利古拉的尸体,对外宣布皇帝仍活着,但受伤了,借此争取时间。与此同时,他把一支禁卫军领进宫里。卫兵们注意到窗帘后面的动静,发现原来是瘸腿口吃的学者、卡利古拉的叔叔,也是亚基帕家族之友安东尼亚的儿子克劳狄。亚基帕一世和禁卫军一起拥戴克劳狄为皇帝,用盾牌把他护送到营地。克劳狄是一个拥护共和政体的人,试图拒绝这一荣誉,但犹太国王建议他接受皇冠,并劝说元老院把皇冠交给他。即使在现代,也没有一个信奉犹太教的人有过如此的影响力——亚基帕一世是空前绝后的。事实证明,新皇克劳狄是一个镇定、理智的统治者。作为回报,克劳狄赐给朋友亚基帕一世耶路撒冷和希律大帝的整个王国,还授予他执政官的头衔,就连亚基帕一世的哥哥也得到一个王国。

希律·亚基帕一世离开耶路撒冷时身无分文,回来时却摇身一变,成为犹地亚的国王。亚基帕一世在圣殿献祭,尽职尽责地在聚集的人群面前诵读《申命记》。当他为自己的混合血统哭泣并将卡利古拉的金脚镣——他好运的象征——献给圣殿时,犹太人被深深打动了。在亚基帕一世看来,圣城不仅是犹地亚的母亲城,还是欧亚两洲犹太人的母亲城。该城被这个新希律争取过来,他下令铸造的钱币上有“皇帝之友,亚基帕大王”字样。在耶路撒冷之外,亚基帕一世活得像罗马—希腊国王;但在耶路撒冷时,他却谨守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每天到圣殿献祭。他美化、加固了扩张中的耶路撒冷,增设第三道城墙,将新的贝泽萨郊区囊括在内——该墙北部现已被发掘。

亚基帕一世想方设法应对耶路撒冷的紧张局势:他在两年的时间里接连任命三名大祭司,并对犹太基督徒展开反击。这可能与克劳狄在罗马镇压犹太基督徒不谋而合——克劳狄的理由是这些人“奉基督之名制造混乱”。“那时,”《使徒行传》中说,“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而且将雅各斩首(不是耶稣的弟弟,而是那个叫“雅各”的门徒)。亚基帕一世还逮捕了彼得,计划在逾越节后处死他。彼得千方百计地活了下来:基督徒称之为奇迹,但其他资料表明,是国王主动放了他,可能只是为了向他的信众示好。

扶立罗马皇帝,这一功勋冲昏了亚基帕一世的头脑,他未征求罗马的同意,便擅自召集地方诸王到太巴列开会。罗马人警醒了,命令诸王们自行离去。克劳狄禁止在耶路撒冷修筑更多的防御工事。之后,亚基帕一世仿效希腊神王,穿着镶金的袍子在凯撒里亚广场处理政事,但他突发胃病,《使徒行传》中说:“他被虫所咬。”犹太人身着麻布,坐下为他的康复祈祷,但终归徒劳。亚基帕一世有着过人的机敏和魅力,能够安抚犹太温和派、犹太狂热分子和罗马人,可能是当时唯一能够拯救耶路撒冷的人,但这个人终究去世了。

希律·亚基帕二世:尼禄的朋友

国王亚基帕一世的死引发了骚乱。他的儿子、与他同名的亚基帕二世只有十七岁,克劳狄想把王国交给这个少年,可是有人说这个孩子太小,接不了这个烫手山芋。于是,皇帝恢复了罗马总督的直接统治,赋予亚基帕一世的哥哥、卡尔息斯的希律王任命大祭司和掌管圣殿的权力。在接下来的二十五年里,耶路撒冷由罗马总督和希律家族的国王们共同管制,双方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合作关系。但是,他们都无法平息接二连三的伪先知制造的事端,希腊人、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之间的民族冲突,以及富裕的、亲罗马的犹太显贵和贫穷的、笃信宗教的犹太人之间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所引发的骚乱。

耶稣的弟弟雅各领导下的犹太基督徒拿撒勒派和他们的长老在耶路撒冷生存下来,仍遵守原初的教义,并以犹太人的身份在圣殿中礼拜。耶稣不是最后一个挑战罗马秩序的,在他之后接连出现的伪先知,其中大部分被罗马人处死——约瑟夫斯列出了他们的名字。

罗马总督的统治也无济于事。和庞修斯·彼拉多一样,历任总督面对先知遍地开花的局面,只会屠杀他们的信徒,与此同时,不断榨干耶路撒冷的财富。有一年的逾越节,一个罗马士兵在耶路撒冷冲着犹太人亮出臀部,因此而引发骚乱。罗马总督派士兵过来镇压,人群逃窜,数千人在狭窄的街道上身亡。几年后,当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之间爆发争斗时,罗马人将许多犹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双方都向罗马申诉。撒马利亚人原本会成功的,但正在罗马接受教育的年轻的希律·亚基帕二世赢得了克劳狄颇具影响力的妻子阿格里皮娜的支持:皇帝不仅支持犹太人,还让犯错的罗马护民官在耶路撒冷当众受辱并被处决。就和他的父亲一样,亚基帕二世不仅为克劳狄青睐,还深受克劳狄的继承人尼禄喜爱。当亚基帕二世的伯父卡尔息斯的希律去世时,亚基帕二世成为希律黎巴嫩封地的国王,并掌握对耶路撒冷圣殿的特殊权力。

在罗马,年事已高的克劳狄被阿格里皮娜毒杀,据说用的是一盘毒蘑菇。少年皇帝尼禄将加利利、叙利亚和黎巴嫩疆域内更多的领土赐给亚基帕二世。亚基帕二世心怀感激,把他的首都凯撒里亚菲利皮改名为“尼禄尼亚斯”(Neronias),将同尼禄的友好关系以“菲洛—恺撒”(Philo-Caesar)的方式刻在钱币上,广为宣扬。然而,尼禄的总督们大多腐败笨拙,其中最糟糕的是贪赃枉法的希腊自由民安东尼乌斯·腓力斯,历史学家塔西佗在著述中称这个人“残忍而多欲,手持国王的权柄,本性却低贱如奴隶”。当腓力斯的哥哥担任克劳狄和尼禄的文书时,犹太人不能向罗马申诉。亚基帕二世丑闻缠身的姐妹们是上层腐败的典型。“美貌绝伦”的德鲁茜拉嫁给了埃米萨的阿拉伯国王亚兹素,但腓力斯对她魂牵梦绕。德鲁茜拉郁郁寡欢,想要逃脱姐姐贝勒妮斯的怨恨,于是与腓力斯私奔。贝勒妮斯曾是卡尔息斯王后(嫁给了她的叔叔),之后又离开新任丈夫奇里乞亚的国王,与弟弟同居。罗马谣传二人乱伦。腓力斯为金钱剥削犹地亚。与此同时,一种以“匕首党”[sicarii,以他们的罗马短剑命名——“镰刀”(sickle)这个词就起源于此]之名著称的新型强盗开始于节日期间在耶路撒冷中心地区暗杀犹太显贵——他们第一次得手是杀了一名前任大祭司。面对民族屠杀和反复出现的伪先知,腓力斯努力维持和平,同时不断地搜刮财富。

在这场如同末日的混乱中,耶稣这个小教派在耶路撒冷的犹太领导人和广大罗马世界的非犹太信徒之间出现分裂。现在,耶稣的所有信徒中最有活力的激进分子,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有可能缔造一个全新的宗教,他们返回耶路撒冷,规划基督教的未来。

大数城的保罗:基督教的缔造者

耶路撒冷正从最近一次末世暴力的痉挛中恢复。一位埃及犹太人刚刚领着一群暴徒登上橄榄山,效仿耶稣,宣布他将推倒城墙,占领耶路撒冷。伪先知试图袭击这座城市,但耶路撒冷人联合罗马人,赶走了伪先知及其追随者。接着,腓力斯的军团歼灭了其中的大部分人。保罗到达这座城市时,得知这里正在追捕“巫师”(sorcerer)。

保罗的父亲是法利赛人,他赚的钱足以使他成为罗马公民。他把儿子——几乎和耶稣同时出生,但出生地是奇里乞亚(位于今土耳其)——送进耶路撒冷的圣殿学习。当耶稣受难时,扫罗(保罗当时的名字)支持“恐吓和屠杀”:他继承了那些砸死司提反的人的衣钵,“并赞成处死他”。这个制作帐篷、说希腊语的罗马法利赛人充当大祭司的代理人,直到公元37年前后,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经历了“神启”。“突然,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听见一个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复活的基督委任他为第十三名使徒,将福音传播给非犹太人。

可以理解,在耶路撒冷的雅各和基督徒纷纷对这个新皈依者表示怀疑,但保罗感觉不得不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传播他的信息:“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最后,“主的弟弟雅各”接受了这个新伙伴。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里,这个朝气蓬勃的煽动者跑到东方,固执己见地传播坚决抵制犹太排外性的个人版的耶稣福音。这个外邦使徒相信神是“因为我们的缘故”,使耶稣成为“赎罪的供物,耶稣不知罪为何物,所以通过他,我们能够成为上帝的义”。保罗将重点放在复活上,在他看来,复活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保罗的“耶路撒冷”是天国,而不是现实中的圣殿;他的“以色列”是耶稣的任何一个信徒,而不是犹太民族。他在某些方面出奇地新潮,与古代世界的残酷特质不同,他信奉爱、平等和包容:希腊人和犹太人,女人和男人,所有人都是一体的,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信仰基督获得救赎。保罗的书信在《新约》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几乎占了整个篇幅的四分之一。保罗的愿景是无限的,因为他想让所有人都皈依基督教。

耶稣生前已经赢得了一些非犹太信徒,但保罗在非犹太人和所谓的敬畏上帝者,就是那些接受犹太教的各个方面但没有行割礼的非犹太人中间,尤为成功。保罗在安条克的叙利亚皈依者是首批称作“基督徒”的人。公元50年前后,保罗返回耶路撒冷,劝说雅各和彼得允许非犹太人加入这个教派。雅各同意让步,但在几年后得知保罗正引导犹太人不再遵守摩西律法。

作为一个未婚、清教徒式的独行僧,保罗在旅行期间历经海难、抢劫、殴打和石砸,但是没有任何困难使他忘记自己的使命——将土气的加利利犹太人改造成耶稣基督,这个全人类的救世主,将在第二次降临时回归——而天国也即将到来。保罗本人是个犹太人,他回耶路撒冷的次数可能达五次之多,但他有时视犹太教为新的敌人。在最早的基督教文本中,保罗在给帕萨罗尼迦人(已皈依基督教的希腊非犹太人)的第一封信中对犹太人大放厥词,说他们杀了耶稣和他们自己的先知。保罗认为犹太人同上帝立约的标志(割礼)是犹太人应尽的义务,而与非犹太人无关:“应当防范犬类,防范妄自行割的,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耶稣基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人。”他对考虑行割礼的非犹太基督徒大发雷霆。

截至此时,雅各和耶路撒冷的长老们并不赞同保罗的做法。他们了解真正的耶稣,而保罗却坚持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他宣称:“我身上带着耶稣的印记。”受人尊敬的圣人雅各,指责保罗违背了犹太教。即便是保罗也不能忽视耶稣的亲弟弟,公元58年,他前来与耶稣王朝握手言和。

义人雅各之死:耶稣王朝

保罗以犹太人的身份陪同雅各到圣殿净身、祈祷,但是被一些犹太人认出,这些人见过保罗在旅行中传道。负责维持圣殿秩序的罗马百夫长不得不把保罗从私刑中救出。当保罗再次传道时,罗马人认为他就是在逃的埃及“巫师”,于是给他戴上镣铐,把他押到安东尼亚城堡接受鞭打。“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保罗问道。百夫长目瞪口呆地发现这个激进的空想家是罗马公民,有权向尼禄申诉并请求审判。罗马人允许大祭司和犹太教公会在愤怒人群的围观下质问保罗,而保罗的回答是如此无礼,以至于差点再次被处以私刑。为安抚民众,罗马百夫长把保罗遣送到凯撒里亚。

保罗的行为可能败坏了犹太基督徒的名声。公元62年,大祭司阿那努斯——曾审判过耶稣的大祭司亚那的儿子——逮捕了雅各,在犹太教公会面前审判他,并将他从圣殿的墙上扔下去,可能就是从魔鬼诱惑耶稣的那个“山巅”扔下的。接着,雅各被扔石块,给他致命一击的是一个木槌。住在耶路撒冷的约瑟夫斯指责阿那努斯是“野蛮人”,还说大部分犹太人对他的行为惊骇不已,因为耶稣的弟弟雅各广受尊重。国王亚基帕二世立即罢免了阿那努斯。而基督徒仍受一个王朝的统治:继承耶稣和雅各领导地位的是他们的表兄或同母异父的兄弟西门。

与此同时,保罗以罪犯之身抵达凯撒里亚。总督腓力斯和他出身希律家族的妻子、前王后德鲁茜拉一同接见保罗,给保罗用贿赂换取自由的选择。保罗拒绝了。腓力斯此时有更紧迫的烦恼:犹太人和叙利亚人爆发争斗。腓力斯屠杀了许多犹太人,因而被召回罗马,但他把保罗留在凯撒里亚的监狱。希律·亚基帕二世和他的姐姐——卡尔息斯和奇里乞亚的前王后贝勒妮斯——拜访凯撒里亚,迎接新的总督。正如彼拉多曾将耶稣交给安提帕处置,新总督将基督徒保罗的案件交由国王亚基帕二世处理。

保罗向这对“大张威势”而来的王室夫妇传播基督教福音,聪明地调整自己的使命,以适应温和稳健的国王:“你熟悉犹太人的规矩,亚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吗?我知道你是信的。”

“你这样劝我,几乎叫我做基督徒了,”国王回答说,“这人若没有上告于恺撒,就可以释放了。”然而,保罗已经向尼禄提出上诉,因此他必须去见尼禄。

约瑟夫斯:革命倒计时

保罗不是唯一一个等待尼禄审判的犹太人,腓力斯还将一些不幸的圣殿祭司送来接受皇帝的审判。祭司们的朋友,年仅二十六岁的约瑟夫·本·马提亚斯(Joseph ben Matthias)决定乘船去罗马,去拯救同仁。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约瑟夫斯”,他将扮演多种角色:叛军指挥官、希律家的门徒、帝国廷臣,但最重要的是,他将成为耶路撒冷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约瑟夫斯是马加比家族一个祭司的儿子,他是一个犹地亚地主,在耶路撒冷长大,在这里,他的学识和才智得到赏识。约瑟夫斯十几岁时先后在三个主要的犹太教派中待过,在回耶路撒冷之前,他还体验过在沙漠里苦行的生活。

到达罗马后,约瑟夫斯同一个受皇帝眷顾的犹太演员取得联系。皇帝尼禄用心险恶但命运可悲,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爱上了长着红色头发和苍白皮肤的已婚美人波贝娅。波贝娅成为皇后后立即给尼禄壮胆,怂恿他杀死他恶毒的母亲阿格里皮娜。波贝娅也成为一个半犹太的“敬畏上帝者”。约瑟夫斯通过演员朋友接触到皇后,皇后帮忙释放了他的祭司朋友。约瑟夫斯的救援行动相当成功,但他与朋友返国时,发现耶路撒冷正在酝酿一场反罗马人的起义。起义不是不可避免的,约瑟夫斯与波贝娅的相识显示,罗马和耶路撒冷之间的沟通渠道并没有关闭。耶路撒冷每年都要迎来大量的犹太朝圣者,尽管有一支罗马辅助军(六百至一千二百人)驻守安东尼亚,但这里几乎没有出现麻烦。这座富裕的圣殿城市在犹太国王任命的犹太大祭司的管理下,“处于和平和繁荣的状态之中”。现在,圣殿峻工了,一万八千名建筑工人随之失业,于是,国王亚基帕二世下令修建新街道,为他们创造工作机会。

无论何时,只要有勤勉治国的皇帝与公正审判的总督,那么就算犹太人中间出现派系纠纷,秩序都能很快恢复。当帝国由尼禄手下能干的希腊自由民治理时,尼禄喜欢担任演员和运动员的癖好,甚至他的血腥清洗,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当经济衰退时,尼禄的无能便蔓延到犹地亚,他在这里的总督都是些无恶不作的恶棍。在耶路撒冷,新一任官员经营着一个勒索保护费的组织,他们从权贵那里收取贿赂,而这些权贵的蛮横随从和匕首党竞相给这座城市带来恐惧。难怪另一位先知(也叫“耶稣”)在圣殿里大声疾呼:“耶路撒冷有祸了!”这位先知被判精神失常后遭到鞭笞,但没有被杀死。奇怪的是,约瑟夫斯对这时期民众的反罗马情绪没有太多记述。

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一场火灾。尼禄当时可能在监督救火,他把自己的花园打开,收留失去家园的人。但是阴谋论者说,火是尼禄放的,因为他想给自己建造一座更大的宫殿。阴谋论者还说,尼禄因弹奏七弦竖琴而疏于救火。尼禄则将火灾责任推到快速传播的半犹太教派基督徒身上,许多基督徒因此被活活烧死,被野兽撕成碎片或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害者当中有两个是前些年在耶路撒冷被捕的:彼得与保罗。据说,彼得头朝下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保罗则被斩首。尼禄的反基督徒大屠杀为他在基督教典籍《启示录》中“赢得一席之地”。《启示录》是新约圣典的最后一部,它称罗马皇帝是撒旦的“兽”,兽的数目是666,这可能是尼禄的一个代码。

尼禄为基督徒设计的“精致折磨”没有挽救他自己的命运。在宫廷中,尼禄踢到身怀六甲的皇后波贝娅的腹部,无意中杀死了她。正当皇帝在现实中杀害敌人或在戏剧里杀害想象中的敌人时,他派到犹地亚的新任总督格西乌斯·弗洛鲁斯也“肆无忌惮地向犹太人施加暴行”。灾难是从凯撒里亚开始的:叙利亚裔希腊人在犹太会堂外面拿一只小公鸡献祭,犹太人表示抗议。被收买的弗洛鲁斯支持非犹太人,率兵南下进逼耶路撒冷,向圣殿索要17塔兰特的税。当他于66年春天出现在总督府时,犹太年轻人纷纷收集硬币砸他。弗洛鲁斯的希腊裔和叙利亚裔军队攻击人群。弗洛鲁斯要求圣殿权贵交出用硬币砸他的年轻人,但遭到拒绝。他的罗马军团杀气腾腾地横冲直撞,“闯进每一户人家,屠杀那里的居民”。弗洛鲁斯鞭打囚犯,并将他们钉死在十字架上,其中包括身为罗马公民的犹太权贵。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圣殿贵族再也不能依赖罗马人的保护了。弗洛鲁斯地方辅助部队的野蛮行径激发了犹太人的反抗情绪。他的骑兵在街上胡作非为,甚至袭击了国王亚基帕二世的姐姐贝勒妮斯王后。王后的卫兵急忙把她送回马加比宫,她决定拯救耶路撒冷。

13 犹太战争:耶路撒冷之死公元66年—公元70年

赤脚王后贝勒妮斯:革命

贝勒妮斯一个人赤脚走到总督府——与三十年前耶稣从希律·安提帕处返回彼拉多处所走的路线相同。美丽的贝勒妮斯——先王的女儿、今王的姐姐,曾两次为后——前往耶路撒冷朝圣,感谢上帝让她从疾病中康复,为此斋戒三十天,还剃去头发(这一举动令人吃惊,因为她是罗马化希律后裔)。现在她把自己献给弗洛鲁斯,请求他停止暴行,但弗洛鲁斯想要的是复仇和战利品。当他的增援部队逼近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分化为两派:一派想与罗马人和解,另一派则是为战争做准备的激进分子。主战派大概是希望通过战争赢得罗马统治下的有限独立。

圣殿的祭司们展示神圣的器皿,像举办葬礼那样在年轻的造反者的头发上挥洒尘土,以此约束他们。犹太人平静地走出来迎接罗马军队,但骑兵遵照弗洛鲁斯的指令,把他们踩在脚下。人群冲向大门,许多人在奔逃中窒息。接着,弗洛鲁斯向圣殿山进发,希望占领居高临下的安东尼亚要塞。犹太人的反应是爬上屋顶,用长矛袭击罗马人,占领安东尼亚,砍断通往圣殿的桥梁,把圣殿变成自己的要塞。

弗洛鲁斯正要离开时,希律·亚基帕二世从亚历山大里亚赶了过来。国王在他宫殿下面的上城召集耶路撒冷人。而贝勒妮斯则在屋顶的安全处倾听亚基帕二世恳求犹太人停止造反:“不要冒险跟整个罗马帝国对抗。战争一旦开始,就很难结束。罗马人的力量在世上所有可居住的地方都是无敌的。就算不在乎你的妻儿,也可怜可怜这座城市,保全这座圣殿吧!”亚基帕二世和他的姐姐当众哭泣。耶路撒冷人呼喊说他们只想殴打弗洛鲁斯。亚基帕二世让耶路撒冷人进贡,人们表示同意,于是亚基帕二世带领他们来到圣殿求和。但是,到了圣殿山上,亚基帕二世要求犹太人在新总督到达前必须服从弗洛鲁斯,民众再次被激怒。

包括约瑟夫斯在内的祭司们在殿中开会,讨论是否停止每天向罗马皇帝献祭——献祭是对罗马忠诚的象征。结果,决定性的反叛行动(停止献祭)得到众人一致同意——“这是向罗马宣战的基础。”约瑟夫斯写道。他本人也参加了这场抵抗。当叛军占领圣殿,温和派权贵占领上城时,犹太各派开始用弹弓和长矛互相攻击。

亚基帕二世和贝勒妮斯离开耶路撒冷。他们派三千名骑兵支援温和派权贵,但取得胜利的是极端主义者。受民众支持的狂热派和挥舞短剑的匕首党以圣殿四周为据点,快速占领上城,将国王亚基帕二世的军队赶了出去。他们烧了大祭司和马加比家族的豪宅,还烧了记录债务的档案。他们的首领,一个“野蛮、残忍”的军阀,在短时间内统治着耶路撒冷,直到祭司们将他暗杀。此后,匕首党逃到死海附近的马萨达要塞,直到耶路撒冷陷落,他们也没有发挥更多的作用。

祭司们恢复了名义上的控制权。但从那时开始,耶路撒冷的教派和他们的军阀式领袖——通常是外省机会主义者和当地冒险家,还有宗教狂热分子——开始了残酷、混乱的内战。就连我们的主要消息来源约瑟夫斯也弄不清到底是谁组建了这些教派、他们都信仰什么。不过,他将宗教领域的反罗马狂热追溯到大希律死后的加利利叛乱:“他们对自由有着强烈的感情,这几乎是无法克制的,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上帝才是他们的领导者。”他们“播下了生命的种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约瑟夫斯说,犹太人“战乱不断,互相残杀”。

罗马六百人规模的卫戍部队仍然控制着希律城堡,他们同意在安全出城的前提下放下武器。可是,这些叙利亚人和希腊人此前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犹太人,因此遭到“野蛮屠杀”。国王亚基帕二世放弃调解,承认失败。公元66年11月,罗马驻叙利亚总督在亚基帕二世和盟国国王的支持下,从安条克城南下,一路打到耶路撒冷。可是,不知为何,他突然撤退了,可能是被收买了。在犹太人的猛攻下,他的撤退导致五千名罗马士兵命丧黄泉,一个军团的鹰旗不知所踪。

耶路撒冷的命运已成定局。骄傲的罗马要求复仇雪耻。造反者推举前任大祭司阿那努斯当独立以色列的领袖。阿那努斯加固了城墙;与此同时,锤打、锻造盔甲和武器的声音在这个城市回响。他还沙场点将,其中一个被他任命的将领就是后来的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约瑟夫斯作为加利利的指挥官离开耶路撒冷,他到达加利利后,与军阀吉斯卡拉的约翰交恶,认为此人比他们要对抗的罗马人更加邪恶。

新的犹太钱币颂扬“锡安的自由”和“圣城耶路撒冷”——然而这个自由似乎不是许多人想要的自由,这座城市就像“一个注定要毁灭的地方”,等待着自己的死亡。尼禄听说以色列反叛时,正在希腊演奏歌曲、参加奥运会的战车比赛(尽管他跌出马车,但仍赢了比赛)。

约瑟夫斯的预言:赶骡人做皇帝

尼禄畏惧声名赫赫的将军们,所以从自己的随从中选出一位顽强的老兵充当犹太战争的指挥官。提图斯·弗拉维乌斯·韦斯巴芗已经年近六旬,经常因为在皇帝的舞台表演中打瞌睡而触怒皇帝,不过,他在对不列颠的征服中成就了自己的名声。从韦斯巴芗的绰号“赶骡人”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毫不张扬、忠实可靠,还可以看出他是靠把骡子卖给军队而发财致富的。

韦斯巴芗把他的儿子提图斯派到亚历山大里亚召集增援部队,他自己则集结了一支六万人的部队,包括四个罗马军团加上叙利亚投石兵、阿拉伯弓箭手和国王希律·亚基帕的骑兵。接着,他沿海岸线南下,向仆托肋买进发。公元67年年初,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夺回加利利,在这里,他遭遇了约瑟夫斯和加利利人的疯狂抵抗。最后,韦斯巴芗包围约瑟夫斯的约塔帕塔要塞,将他围困其中。同年7月29日,提图斯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破损的城墙,占领了约塔帕塔。犹太人拼死抵抗,许多人自杀身亡。

约瑟夫斯和其他一些幸存者藏在一个山洞里。当罗马人抓捕他们时,他们决定自杀,并抽签决定谁来杀死谁。靠天意(或者说是作弊),约瑟夫斯最后才抽到,活着走出了山洞。韦斯巴芗决定把他当作战利品送给尼禄,那样的话,他势必死得很惨。这时,约瑟夫斯要求跟将军会谈。他站在韦斯巴芗和提图斯面前时说:“韦斯巴芗,我是以带着重要消息的信使身份来到你面前的,你要把我送给尼禄吗?为什么?韦斯巴芗,即将成为皇帝的是你和你的儿子。”阴沉的韦斯巴芗被恭维了,虽然把约瑟夫斯关进监狱,却时不时地送礼物给他,而几乎和约瑟夫斯一般大的提图斯则把约瑟夫斯视为朋友。

当韦斯巴芗和提图斯向犹地亚进发时,约瑟夫斯的对手,吉斯卡拉的约翰逃到耶路撒冷——“一座没有总督的城市”,已陷入自毁的屠杀狂热之中。

妓院耶路撒冷——暴君约翰和西门

耶路撒冷的大门仍然对犹太朝圣者开放,于是宗教狂热分子、饱经战乱的亡命之徒和成千上万的难民涌进这座城市,这里的造反者在帮派战争、寻欢作乐和搜捕叛徒的狂热中消耗着自己的能量。

此时,年轻、自负的强盗开始挑战祭司的统治。他们占领圣殿,推翻大祭司,通过抽签选出一个“卑微的乡下人”来取代他。阿那努斯召集耶路撒冷人对圣殿发动进攻,但他不愿袭击内院和至圣之所。吉斯卡拉的约翰和他的战士发现了占领整座城市的机会。约翰邀请以土买人,来自耶路撒冷南部的“最野蛮、最血腥的民族”过来。以土买人冲进这座城市,袭击圣殿,让这里血流成河。他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杀了一万二千人。他们杀死了阿那努斯和他的祭司,把他们扔到墙外喂狗,剥去他们的衣服,踩踏他们赤裸的尸体。“阿那努斯之死,”约瑟夫斯说,“是城市毁灭的开始。”最后,满载战利品、厌腻了鲜血的以土买人把耶路撒冷留给新的强人:吉斯卡拉的约翰。

尽管罗马人就在附近,但约翰仍让他的加利利人和狂热派尽情享受战利品。圣殿成了妓院。约翰的一些支持者很快就对这个暴君失去信心,转而投靠正在城外崛起的力量,一个名叫“西门·本·乔拉”的年轻军阀,“此人没有约翰狡猾,但拥有胜过约翰的力量和勇气”。对民众来说,西门“比罗马人更令人讨厌”。希望摆脱暴君统治的耶路撒冷人迎来另一个暴君——西门·本·乔拉,他很快占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但约翰仍然控制着圣殿,狂热派起而反对约翰,占领了圣殿内院。于是,“有三个将军、三支军队为争夺一座城市而互相攻打,尽管罗马人正在逼近”。(塔西佗记载)当附近的耶利哥落到韦斯巴芗手里时,三个犹太教派停止战斗,努力为耶路撒冷筑防、挖壕沟,加固希律·亚基帕一世在北边修建的第三道城墙。韦斯巴芗准备围攻耶路撒冷,但突然停下脚步。

罗马已经失去元首。公元68年6月9日,尼禄在叛乱的折磨下自杀,留下一句话:“我死了,世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当三个假尼禄相继在各省崛起并倒台时——似乎一个真尼禄还不够——罗马相继拥立又推翻了三个皇帝。最后,犹地亚和埃及的军团拥立韦斯巴芗为他们的皇帝。这时,赶骡人想起约瑟夫斯之前的预言,于是释放了他,授予他公民权,并任命他为自己的参谋。在韦斯巴芗先征服犹地亚再征服世界的过程中,约瑟夫斯几乎成了他的吉祥物。贝勒妮斯典当了自己的珠宝,资助韦斯巴芗夺取罗马皇位,赶骡人很感激她。新皇帝取道亚历山大里亚前往罗马,他的儿子提图斯则率领六万名士兵向圣城进发。提图斯知道,耶路撒冷的命运将成就或毁灭他的王朝。

 

  1. 舞者撒罗米是冷血善变、女性堕落的象征,《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从未赋予她名字。约瑟夫斯在别的文章中用希律女儿的名字命名她,但他只说安提帕下令处死约翰,并没有说安提帕受哪个舞者怂恿。七纱舞的传说是很久以后经过加工的阐述。希律家有许多人叫撒罗米(耶稣的妹妹也叫撒罗米)。但这个舞者最有可能是特拉克尼的小王腓力(希律大帝与第五位妻子的儿子)的妻子。腓力死后,她嫁给另一位表兄,她的这位表兄后来被任命为小亚美尼亚的国王,她最终成为王后。后来,约翰之首成为最珍贵的基督教圣物之一。至少有五个圣地声称保有约翰之首的原件,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里面的约翰之首神龛还受到穆斯林的尊崇。
  2. 没有人知道耶稣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来到耶路撒冷的。路加认为耶稣的传道生涯始于约翰为他施洗,大约是在公元28年到29年前后。路加说耶稣大约三十岁,暗示他死于公元29年到公元33年间。约翰说耶稣的传道生涯持续了一年;马太、马可和路加说它持续了三年。耶稣可能是在公元30年、公元33年或公元36年被杀死的。他在历史中的存在不仅在福音书中,还在塔西佗的著述中得到印证,约瑟夫斯也提到过施洗者约翰。至少,我们知道耶稣是在提比略(公元37年去世)、安提帕(公元39年之前去世)和大祭司该亚法(约公元前14年—约公元46年)统治期间的某个逾越节来到耶路撒冷的,此间,彼拉多作为罗马总督到来(公元26年)又离开(公元36年)。因此,耶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29年—公元33年间来到耶路撒冷的。彼拉多的性格也在约瑟夫斯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尤迪厄斯那里得到证实,他的存在由在凯撒里亚发现的碑文证实。
  3. 比如那些艾赛尼人,他们可能是最初支持马加比的虔诚的哈西德信徒的一个分支。约瑟夫斯解释说,他们是公元1世纪犹太教的三个教派之一,但我们从1947年—1956年在死海附近库姆兰地区的十一个洞穴里发现的《死海古卷》中得知了更多。《死海古卷》包括《圣经》中一些书卷的最早的希伯来语版本。基督徒和犹太人长期争论《七十子圣经》译本(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世纪间,以基督教《旧约》为基础,从一种消失的希伯来语原文翻译而成的希腊文文本)和现存最早的希伯来语《圣经》(公元7世纪—10世纪的马索拉抄本。阿勒颇抄本是最古老的,但不完整;圣彼得堡抄本的完成日期是1008年,是完整的)的不同。《死海古卷》揭示了二者的不同,但证明马索拉抄本是相当准确的。然而,《死海古卷》也证明,截至耶稣时代,仍有许多版本的《圣经》书卷流传。艾赛尼人是生活清苦的犹太人,发展了耶利米和但以理的末日观念,视这个世界为善与恶的斗争,以战争和审判告终。他们的领袖是神秘的“正义之师”,他们的敌人是“邪恶的祭司”——一个马加比。他们在许多关于基督教起源的荒诞理论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只能说,施洗者约翰可能曾和这些人一起住在沙漠里,而他们对圣殿的敌意以及对末日启示的想象可能影响了耶稣。
  4. 这个伊拉克王国直到下一个世纪仍然保持着犹太特征。海伦娜女王和她的儿子们就葬在耶路撒冷旧城外的三座金字塔下面,华丽的王陵位于大马士革门北部的纳布卢斯路上,该路经过美利坚社群饭店。19世纪,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对该遗址进行挖掘后,宣布它曾是大卫王的陵墓。阿迪亚波纳不是该地区唯一的犹太封地:两个反抗帕提亚的犹太造反者阿西那乌斯和亚利流在巴比伦附近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王国,该犹太王国存在了将近十五年。
  5. 金门(Golden Gate)是传说中耶稣进入圣殿的大门。在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的说法中,弥赛亚将通过此门进入耶路撒冷。但耶稣可能不是从这儿进入的:此门始建于六百年后,而附近的书珊门不对公众开放,只偶尔供大祭司使用。在另一则基督教传说中,耶稣是通过另一侧的美门(Beautiful Gate)进入圣殿的,美门可能挨着今天城西面的巴布·希尔西拉(链门,Gate of Chain)。这种可能性更大。美门也是彼得和约翰在耶稣死后行神迹的地方。“金门”这个名字可能就是“美门”的一种讹传,因为拉丁语中的金(aurea)和希腊语中的美(oreia)非常相似。耶路撒冷的圣洁就是与这些误解交织在一起的,信徒们总是用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多个传说来加强、渲染它的神圣性。
  6. 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在耶路撒冷发展了对应的地理方位,尽管故事中的一些地点与史实不符。锡安山上的上房是传说中最后晚餐的地点;而真正的地点可能离西罗亚池附近的廉价房子比较近,因为马可提到那里“有人提着一罐水”。后来,最后晚餐的传说在5世纪时得到发展,并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一则更具说服力的传说暗示,最后的晚餐的地点是圣灵在耶稣死后的逾越节造访使徒们的地方:这当然是基督教最古老的圣地之一。最后的晚餐发生地的神圣性使后来的犹太人和穆斯林都尊奉它。传说中的亚那豪宅貌似可信的地点是在亚美尼亚区圣天使教堂的下面。一块用亚兰语刻着“该亚法家之物”字样的石头在耶路撒冷被发掘出来。1990年,建筑工人还发现了一个密封的墓椁,里面装着一个刻着“该亚法之子约瑟”字样的骨灰瓮——所以墓椁里可能是大祭司的尸骨。而拥有古橄榄树林的客西马尼花园被认为是亚那豪宅的准确地点。
  7. 这是一条跟经外传说中的苦路完全不同的路径。约瑟夫斯提到的花园门(Gennath Gate)被以色列考古学家纳曼·阿维加德在犹太区北部第一城墙的一部分中找到。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基督徒错误地认为安东尼亚要塞就是总督府,是彼拉多做出判决的地方。中世纪的方济各会修士发展了在苦路上确定十字架站的传统,从安东尼亚遗址到圣墓大教堂——几乎可以肯定是错误的路线。“各各他”来自亚兰语中的“头骨”,“髑髅地”出自拉丁语中指代“头骨”的词“calva”。
  8. 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起源于东方——大流士将巴比伦叛军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做法后来被希腊人采用。正如我们已知的,亚历山大大帝将推罗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神显者安条克和犹太国王亚历山大·詹尼亚斯将反叛的耶路撒冷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迦太基人将谋逆将领钉死在十字架上。公元前71年,罗马对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的镇压是以将囚犯大规模钉死在十字架上告终的。据说,十字架的木材取自11世纪防卫森严的十字架修道院的所在地,即今以色列议会附近。该修道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格鲁吉亚正教驻耶路撒冷总部。
  9. 《彼得福音》,一部始于公元2或3世纪的诺斯替抄本,19世纪时在埃及被发现,里面有一则关于迁移尸体的神秘故事。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是在耶稣受难约四十年后,即公元70年左右书写的,它以耶稣被放进坟墓里结束,从未提到耶稣复活。可见马可对复活的记述是后人添加的。《马太福音》是在公元80年左右书写的,而《路加福音》是以《马可福音》和另外一些未知材料为基础。因此,这三本福音书是以“对观福音书”(Synoptics,源自希腊语,意思是“一起看”)著称。路加把耶稣家人在耶稣受难中的作用最小化,但马可提到雅各的母亲马利亚、约西和耶稣的妹妹。《约翰福音》是最后出现的福音书,可能成书于1世纪末,该福音书描绘的耶稣比其他福音书中的更具有神性,但该福音书参考了其他资料来源,对耶稣早年造访耶路撒冷之事记述得更加详细。
  10. 《使徒行传》讲述了这则故事,但《马太福音》有另一种说法:懊悔不已的犹大在圣殿里扔了银币,圣殿里的大祭司(他不能将银币放进圣殿金库,因为这是带血的钱)将银币投资到窑户的一块田,“以埋葬外乡人”。尔后,犹大上吊自杀。阿克尔达玛,即“血田”,直到中世纪仍然是一个坟地。
  11. 亚基帕一世以马加比人和希律人的身份写道:“我这样做是为了我的祖父母和祖先们、国王们,他们大部分人都拥有大祭司的头衔,且认为王权低于教权,执掌大祭司之位比执掌王位优越,因为上帝高于人。因为一个位置是尊奉上帝,另一个位置是管理人。由于我的命运是在这样一个民族、城市和圣殿中展开的,所以我代表他们所有人请求您。”
  12. 克劳狄的四次婚姻都很不幸,特别是后两次婚姻:他杀了一个妻子,而另一个妻子杀了他。他以叛国罪处死了对他不忠的少妻梅萨丽纳,然后娶了自己的侄女、卡利古拉的妹妹尤利亚·阿格里皮娜,后者把她前次婚姻所生之子尼禄推上了继承人的位置。克劳狄使尼禄和他的亲生儿子布列塔尼库斯——为庆祝他征服不列颠而取的名字——并列为继承人。尼禄即位后立刻杀了布列塔尼库斯。
  13. 雅各的头和另一个同名的雅各的头(被亚基帕一世杀死的圣雅各)葬在一起,就在后来成为亚美尼亚区大教堂的地方,因此这座教堂的名字是复数的圣雅各大教堂(St Jameses’ Cathedral)。
  14. 腓力斯和德鲁茜拉有个儿子住在庞贝。公元79年,当这个城镇被火山摧毁时,这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德鲁茜拉一起葬身于火山灰中。
  15. 西墙旁边保留至今的那条街道就是亚基帕二世的杰作,一条能在锡安山上看到的人行道也是他下令修建的。
  16. 如果将希腊语的“尼禄皇帝”用希伯来辅音字母拼写出来,并将这些辅音字母用其对应的数字代替,得出的数字加起来刚好等于666。《启示录》可能是在皇帝图密善迫害基督徒期间,即81—96年间创作的。2009年,教廷的考古学家在罗马城墙外一直被称为保罗埋葬地的圣保罗大教堂下面发现一座坟墓。碳元素检测表明,该坟墓中的尸骨属于公元1—3世纪——可能是保罗的遗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