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碣

章碣

【章碣】(836-905)原籍桐庐(今浙江桐庐县),后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咸通末(874),以诗著名,然累试不第。后竟流落不知所终。《全唐诗》录其诗二十六首,编为一卷。

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这是一首针对内定现象的讽刺诗。本事见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九:“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内定现象在唐代科举中为惯见,事有好歹,好处在不以一试定终身,弊端在不公平公正公开。作者是讽刺其弊端。“东都”指洛阳,“望幸”指宫女望幸,这也是联想思维,借端托喻。全诗明写东都宫女,暗喻举进士的考生。

“懒修珠翠上高台”二句,写内定之事破坏心情。全诗倒叙,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首句也倒叙,省略的主语是东都宫女。“上高台”是盼望皇帝临幸,“懒修珠翠”是懒得装饰打扮(“珠翠”是宫中美女头上佩饰的珍宝);“眉月连娟”指弯弯的眉毛像初月一样美好,“恨不开”是说愁眉不展。整个人是情绪低落、懒心无肠的样子,与“望幸”应有的亢奋、急切的心理状态落差很大。这就引起问题,即是什么事影响了宫人的心情。

“纵使东巡也无益”二句,是揭晓谜底。“东巡”指皇帝幸临东都洛阳,照理说这是东都宫女的一个展示机会。三句却以“纵使”领起,以“也无益”作断案,令人大为不解,这是设置悬念,谜底留到最后一句予以揭示:“君王自领美人来”!对东都宫女来说,“君王自领美人来”是极煞风景之事,也是欺人太甚之事,既然“东巡”,东都岂无美人耶,何须“自领”?既然“自领”,又何须“东巡”,走一个过场?

就事论事,这首诗所表现的不是宫怨,而是士子之怨,反映了举进士者对主考官的怨恨。而其意蕴亦不为事所限。分明又是讽刺任人唯亲,讽刺幕后交易。世间选美、评奖内定名次,外走过场,操纵过程,欺骗舆论者,皆在讽刺之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