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续)

唐宋诗词(续)

吴融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擢户部侍郎,后为翰林承旨,卒于官。有《唐英集》。《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

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春郊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这首诗作于昭宗大顺二年(891)二月,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金桥”桥名,唐属潞州,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南。诗中涉及史实为:昭宗大顺元年五月,唐王朝发兵征李克用,三战三败,李克用乘胜占领潞、邢、洺、磁、晋五州。二年正月,主战宰相张濬被罢免,李克用加官晋爵。见《新唐书·昭宗纪》。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句,写太行山春色。首句写太行山戴着积雪的重峦叠嶂,在蓝天白云下视觉印象鲜明。是乐景衬哀。次句诗情转折,“二月春郊尚朔风”,一个“尚”字是表情的语气,是说春寒持续时间太长,应该转暖了。双关作者心境的悲凉。“朔风”是北风,双关政治气候的严酷。

“饮马早闻临渭北”二句用典,写李克用对唐王朝形成的威胁。“饮马”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交战,楚军扬言“将饮马于河(黄河)而归”。这里借指中和三年(883)李克用率军战败黄巢,南下渭水,攻入长安,故云“早闻临渭北”。“射雕”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有射雕手,技艺高超,曾射杀汉军多人。又,北齐名将斛律光曾射落大雕,人称射雕手,见《北齐书》本传,这里借指李克用。“山东”指太行山以东,指李克用蓄谋占领的地区。

“百年徒有伊川叹”二句用典,批评朝廷缺乏政治远见。“伊川”在今河南,《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周平王被犬戎逼迫迁都洛阳后,大夫辛有曾到伊川,见百姓披发野祭,感叹道:“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作者用此典,指唐朝有亡国之忧。“五利宁无魏绛功”,《左传·襄公四年》载:晋大夫魏绛主张和戎,以为有“五利”,并被采纳,晋国从此无戎狄侵扰之患。这是委婉地批判朝廷对李克用的用兵。

“日暮长亭正愁绝”二句,以景结情、表达对时局的忧念。“日暮长亭”为送别场景,象征着作者告别了一个时代;“正愁绝”指满怀忧念。“哀笳”指胡笳,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管乐器,岑参诗云:“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诗在“哀笳一曲戍烟中”结束,如助作者之叹息。

这首诗关注现实,议论正大。作者腹笥甚广,拉杂使事,无不如意。起结情景交融,全诗神完气足,不失为晚唐七律佳作。

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这是一首咏物诗,大约作于唐昭宗时,作者罢官流寓荆南时期。“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前身为蜀王杜宇、号望帝,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二句,从蜀王化鹃传说写起。首句说杜宇失国,“举国繁华”指蜀国拥有的高度物质文明,“委逝川”指历史翻过一页,蜀王杜宇已成过去。“羽毛飘荡一年年”,“羽毛”借代子规,“飘荡一年年”指流荡迁徙年复一年。子规飘荡的经典形象,见于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他山叫处花成血”二句,写子规啼声悲苦。“他山”指别处的山,语出《小雅·鹤鸣》;旧有子规啼血的传说,而花中有杜鹃花,又称映山红,作者综合起来,就成了“叫处花成血”。“旧苑”指故苑、故国,“春来草似烟”是给“叫处花成血”找来的对仗,亦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的寓意。

“雨暗不离浓绿树”二句,写子规鸟形影孤单。子规与燕子、黄鹂等鸟类不同,不是成双成对,而是形单影只的,而且不会筑巢,经常把蛋下在其他鸟类的巢里。首句说阴雨天气,它栖息在“浓绿树”上,不知道是否找到了寄居的地方。“月斜长吊欲明天”,是说残月当空,东方未明的时候,子规就开始悲啼,声如吊丧。

“湘江日暮声凄切”二句,说子规啼声起人归思。因为作者流寓荆南,所以提到“湘江”。旧说子规啼声像“不如归去”(见《蜀王本纪》),所以会对漂泊者产生心理影响,“愁杀行人归去船”就是扣住这一点而言的。

全诗紧扣题面,运用了关于子规的种种传说材料,精心组织;同时打并入作者的身世之感,音节谐雅,所以动人。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所咏对象为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二句,写在墙外见到杏花,一刹那间的感觉。这个开头对两个宋代诗人产生了影响,值得说说。一个是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是咏杏花,又说到墙外墙里,只不过把出墙的红杏,替换成美女的笑声。一个是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是后出转精,但先行者亦功不可没。书归正传,“墙外行人正独愁”,是说作者看到杏花之前,本来是愁绪满怀,见到杏花才有了着处。

“长得看来犹有恨”二句,具体剖析内心感觉。“长得看来”是孜孜不倦地看,可见杏花爱人,“犹有恨”是看出杏花的惆怅,因为春晚的缘故,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可堪”即哪堪、不忍之辞,“逢处更难留”是说刚刚遇到就要分手,因为作者是在“途中”,不可能停下来久看。这话同时双关时序的难留,甚至双关时代的难留。如此缘悭,令人惆怅。

“林空色暝莺先到”二句,写乍暖还寒的气候。“林空色暝”是说枝头叶生未密,暮色苍茫,“莺先到”是说已有黄莺报春;“春浅香寒”是说初春天气料峭,花香却冷,“蝶未游”是说不见蝴蝶采蜜。形容杏花在寂寞中孤芳自赏。宋人林逋《山园小梅》化用其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更用拟人法对诗意做了补充。

“更忆帝乡千万树”二句,点明篇首“正独愁”的内容。原来作者心系故国,杏花触动了他对长安的记忆。“帝乡”指长安,“千万树”指成片的杏林。“澹烟笼日”形容杏花大片开放时,在阳光照耀下就像一片烟霞;“暗神州”指覆盖神州(中国)大地。这是老皇历了,时代变了,记忆还在老地方,刻舟求剑,剑岂可得乎?

全诗借杏花托兴,层层展开,把伤春情绪与伤时念乱的情绪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的家国之恨。而这首诗对宋诗的影响,更奠定了它在晚唐诗中的一席地位。

卖花翁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这虽然是一首七绝,诗题却令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两首古诗,一首是《买花》,一首是《卖炭翁》,作者的用意也大抵相似。

“和烟和露一丛花”二句,写卖花翁担花到皇亲国戚家。首句写卖花翁担子上的鲜花,其新鲜通过“和烟和露”四字表出,是清晨带露开放的鲜花。“一丛花”是只举一丛花而已,其实老人花担上何止一丛花,读诗不能在字面上较劲。可别小看这“一丛花”,白居易诗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指鲜花去向,亦指买得起花的人家——“许史家”本为汉宣帝许皇后家及其祖母史良娣家,许氏封侯者三人,史氏封侯者四人,见《汉书·盖宽饶传》及《外戚传》上。诗中代指外戚。作者通过买花这个窗口,揭示贵戚生活之豪奢。韦庄有《咸通》:“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金张”指西汉金日、张汤家族。)可以参读。

“惆怅东风无处说”二句,写贫富悬殊,社会两极分化。第三句突如其来,令人摸不着头脑,是设置悬念。有道是“东风沉醉百花前”(韩偓),许、史家买花,东风高兴还来不及,惆怅何事?末句揭晓谜底,原来是“不教闲地著春华”。“闲地”指野外,“春华”即春花,这是说豪门胃口很大,恨不得收购一切好花,不留一丛给野外。恰如罗隐《金钱花》所说:“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买花像这样的买法,不但毫无风雅可言,而且是大煞风景。当然,事实上做不到“不教闲地著春华”,但有此心,就非常可恨。

贫富不均到了两极分化,就会出现一方面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一方面是“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宋人张俞诗云:“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而此诗中的卖花翁,是种花的人,却不是养花的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