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亲人篇

第一篇 亲人篇

1.父亲爱新觉罗·奕譞

载沣的父亲爱新觉罗·奕譞,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第七个儿子,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弟弟,一个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

奕譞生于1840年10月16日,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朝禁止鸦片贸易后,远在欧洲的英国人凭借着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战争。道光皇帝任用林则徐在广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行动,却无力抵御游弋在近海的英国炮舰,一时间从南到北无一处海疆保持安宁。

道光皇帝整天为英国人的嚣张烦闷不已,对沿海疆臣和要塞军将的束手无策感到恼怒。奕譞的出生带来些许喜悦,冲淡着道光皇帝心头的不快。奕譞的母亲,初为人母的乌雅氏,如鲜花一般娇艳的十九岁美人,自然母以子贵,得以晋为琳嫔。

奕譞像

也许是老来得子的缘故,道光皇帝对乌雅氏宠爱有加。不久,乌雅氏频传喜讯,诞下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皇八子奕詥和皇九子奕譓。1850年,道光皇帝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八岁的琳贵妃仅仅享受了十年的宠爱和呵护,便不得不独自照应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奕詝继承了皇位,成为著名的苦命天子。当时的奕譞还是个十多岁的娃娃,估计也能感受到五哥奕詝对六哥奕訢的提防和忌惮。皇室成员之间有太多的隔阂、矛盾与斗争,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生在宫廷的奕譞将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咸丰皇帝在位的前十年,奕譞同六哥奕訢一样悄然地从群臣的视野中消失,仿佛道光皇帝根本不曾有这两个儿子,咸丰皇帝根本不曾有这两个兄弟。

1860年,事情突然起了变化。

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在那里纵情酒色,沉疴不起。奕訢在京城负责跟洋人议和,地位水涨船高。咸丰皇帝去世后,皇太子载淳即位,生母叶赫那拉氏晋为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娶了慈禧太后妹妹的奕譞迅速上位,突然间从一个闲散王公变成了政界要角。

慈禧太后画像

一些事情就在许多人预料之外发生了。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和朝中部分大臣突然发动政变,除掉咸丰皇帝钦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改次年年号为同治,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年轻的奕譞也亲自出手,将贵为八大臣之首的肃顺拿下马。整个朝廷的风向急转,务实友好的领导班子迅速组建。

慈禧太后连同慈安太后掌握大清朝的权柄,奕訢也终于吐了口气,在宏大的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全力打造希冀很久的中兴盛世。领导中枢确立新的国家大政方针,采取重用汉族大臣、同洋人交好、挟洋灭匪的政策。社会恢复了常态,似乎一切血腥都没发生,至于咸丰皇帝的遗命,顾命八大臣的性命,谁在乎呢?

慈禧太后墨迹

慈禧太后画作

奕譞拥有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等一系列头衔和职务,美好时光好像真的开始了。

年仅二十多岁的他整日神清气爽,意气风发。奕譞同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氏的小日子也过得极为和美,次年他们的儿子载瀚诞生。不幸的是这个孩子福气太薄,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王府的美好生活,就悄悄地离开人世。没过几年,叶赫那拉氏再为奕譞诞下一子,这个出生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小公子被命名为载湉,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奕譞像

1864年,朝廷军队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被打下来!洪秀全自杀,洪天贵福、洪仁玕、李秀成都被活捉!江南终于平定了!“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么大的好消息一定要让大清朝的列祖列宗知道!谁来承担告祭祖庙这么光辉伟大的使命,自然是奕譞。逆贼扫平,必须要论功行赏,前线指挥作战的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僧格林沁等人通通加官进爵!至于在中央运筹帷幄的议政王奕訢,当然大大的一个字,“赏”!长子载澄封贝勒,次子载滢封不入八分镇国公。

大清的江山再次稳定下来,新的风波也将要兴起。

1865年,慈禧太后借蔡寿祺弹劾为名,罢免奕訢的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这在朝臣和宗室中掀起轩然大波。

奕譞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不安与悲戚,同肃亲王华丰、通政使王拯、内阁学士殷兆镛、左副都御使潘祖荫等纷纷上疏。无奈之下,慈禧太后只好将此事交给王公大臣讨论。结果可想而知,奕訢继续在内廷行走,管理总理衙门,并恢复军机大臣的职务。

奕訢也不是白给的角色,很快在安德海一案上还以颜色。

安德海是内廷的一个太监,甚得慈禧太后宠信,很是嚣张跋扈。1869年,慈禧太后违背太监不得擅出皇城的祖制,命安德海到南方采办龙衣。倘若安德海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自然什么事也没有。

但真是遗憾,有些人做大人物的奴才太久了,一旦放出去就忘了低调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安德海目空一切,扯虎皮当大旗,沿途肆意骚扰地方。山东巡抚丁宝桢援引国法,发兵追捕安德海,要求朝廷予以严惩。奕訢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会同文祥等主张加以严办。慈禧太后很想解救安德海,但也不敢公然违忤祖宗家法和朝堂公议,只得同意丁宝桢将安德海等人处死。

慈禧太后是个擅权的人,注定容不下奕訢拥有过高的权力。精明干练的奕訢也注定不是引颈受戮的待宰羔羊。两者之间的争斗让奕譞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同父异母的王兄,一边是妻子的亲姐姐、当今的皇太后,真不知如何是好。除了偶尔的帮腔,能做的恐怕只有沉默。

皇室内部、亲兄弟之间,怎么可能有永远的和谐!天津教案让原本亲密的奕譞和奕訢有了纷争。

奕訢像

1870年,天津爆发教案,失去理智的民众在欺骗和怂恿下包围教堂,与教会人员产生殴斗。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在交涉中拔枪伤人,民众激愤之下杀死丰大业及其秘书,焚毁法国领事馆和多处教堂,伤害多名领事馆人员、神职人员、外国侨民,波及英美俄等国在天津的教堂。

天津教案引发轩然大波,一时间外国军舰云集天津,以法国公使为首的公使团齐集总理衙门,提出强烈抗议。朝廷陷入分裂,慈禧太后、同治皇帝、奕譞、李鸿藻、翁同龢、倭仁等为一方,奕訢、曾国藩、李鸿章、文祥、宝鋆、沈桂芬、董恂等为另一方。前者基于安定民心的角度,主张强硬回应,持理力争。后者认为不能对民众的过错视而不见,暴民抢掠与所谓的民意毫不相干。是“抑民奉外”,还是“对外妥协”,见证的不仅仅是大清朝对外交往中的不公和不幸,更见证着这个国家的蹉跎和迷茫。

曾国藩墨迹

咸丰末年,奕譞目睹了英法对畿辅地区的蹂躏,但对这些西方列强到底有多强,到底如何与之相处,还缺乏足够的认知,除了基于义愤的不平和辩驳外,所能做的实属寥寥。被挑出来负责处理此事的只能是熟于洋务的曾国藩和李鸿章。根据调查结果,曾国藩做出对外妥协避免战争的决定。他首先对英美俄等国做出赔偿,然后单独同法国交涉,澄清事实,捉拿凶手后予以严惩并赔偿损失,派遣专使赴法赔礼道歉。曾国藩对教案的处理惹得朝廷内外普遍不满,一时间毁谤加身。

李鸿章像

负责接办教案善后的李鸿章一方面继承了曾国藩的方案,安抚各国;另一方面对法国提出的惩戒要求,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据理相争,争回些许权利,以消弭朝野上下的不满,为大清朝稍稍挽回些颜面。幸而当时法国卷入普法战争无暇东顾,中法之间的这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

奕譞对天津教案的处理极为不满,对奕訢支持曾、李的态度也很是生气。事罢,奕譞立即向朝廷提出辞去差事,并对身居要位的奕訢大加抨击。慈禧太后对奕訢也有不满,出于大局考虑没有立即动手,只是撤去其同党文祥在国子监、理藩院等处的差事。

同治皇帝亲政后,对恭亲王奕訢的不满日益加剧,对奕譞的信任不断提升。奕譞顺势对奕訢展开政治攻击,称以前是军机大臣拟定谕旨,现在皇帝亲政了,一切都要大大的不同。奕訢对此大怒不已,上奏折辩驳。

兄弟阋墙,徒惹内外生笑。

同治皇帝画像

奕譞虽与奕訢两不相让,但在大事上还能放下成见,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

同治皇帝十几岁后想重修圆明园,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并频繁由内务府向户部支借巨款,这引发王公大臣的集体不满。1872年,同治皇帝下旨重修圆明园,御史沈淮请求缓修,奕訢、奕譞,景寿、奕劻、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等人联名上折劝谏。同治皇帝勃然大怒,斥责奕訢“此位让尔如何”,怒称奕譞“离间母子”,与王公大臣产生激烈冲突。

君臣之间剑拔弩张竟到如此地步,实在是骇人听闻。

王公大臣苦谏不已,同治皇帝最终不得不作出妥协,停修圆明园工程。随后,儿戏一样地下旨罢黜所有参与上折劝谏的亲王、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急忙出面劝阻,并强令同治皇帝向群臣道歉。同治皇帝从此与群臣关系冷淡,对读书勤政、不要只顾享乐的劝谏充耳不闻,整日沉迷酒色。1875年1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同治皇帝染病而死。

在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的意见是从近支子弟中过继一个载字辈的孩子给咸丰皇帝,否决同治皇帝由溥字辈继承的遗言,最终选择了载湉。奕譞听后大惊失色,趴在地上磕头不断,失声痛哭昏厥过去。

载湉随后被册立为新君,翌年改年号为光绪,由两宫继续垂帘听政。奕譞也加恩亲王世袭罔替,成为大清朝为数不多的铁帽子王。儿子成了皇帝,给奕譞带来的并非愉悦,而是惶恐和不安。

历朝历代,儿子成为皇帝时,自己还在世,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王公大臣的嫉妒,慈禧太后可以预见的忌惮与提防像一个魔咒困扰着奕譞。

奕譞庆祝五十大寿

醇亲王府成了潜龙藩邸,不能再住下去。载湉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刚从丧失爱子的悲痛中走出,便不得不再次忍受母子分离的悲痛,整日悲戚戚,以泪洗面。

奕譞内心苦楚,上奏折请求免去亲王世袭罔替,没有得到允许,无奈只好再上奏折请求辞去一切差事。1879年,朝廷下旨接受奕譞的请求,准许他回家养疾并解除一切职务。

从那之后,奕譞更加谦卑和恭顺,多次辞谢慈禧太后的赏赐,表示不接受任何职务,只保留了世袭罔替的醇亲王称号。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奕譞从来没有摆出一副皇帝父亲的尊严,甚至连亲王的架子也没有,“谦卑”和“礼让”似乎成了他最突出的美德。

奕譞与光绪皇帝

在醇亲王府内,很多地方都挂着奕譞自己写的治家格言,其中有一段最能表现他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以及在政治漩涡中的恐惧与自警: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子孙祸也小,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奕譞特意请人仿制一只周代的欹器,放在书房内,下面有亲手书写的铭词“满招损,谦受益”。如果把水放入一半,这只欹器便保持平衡不致溢倾;如果把水放满,便倾倒过来全部流掉。奕譞时时刻刻向世人尤其是慈禧太后表示,自己对政治没有任何野心,他只是一个乐天知命虚受爵禄的王爷。

奕譞的举动,慈禧太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也不愿意在王公大臣中落一个小心眼的恶名。

1880年,中俄伊犁交涉事起,时局紧张,奕譞受命复出参与议政,愈发地谨慎小心。然而他越是小心谨慎,慈禧太后的恩宠就越是纷至沓来,躲都躲不开。1881年,慈安太后病情急转直下,而后骤然离世,自此王公和朝臣的性命和前途便完全处在慈禧太后一念之间。1882年,奕譞的儿子载洸被封为奉恩辅国公。1883年,慈禧太后下懿旨命醇亲王奕譞会筹法越事宜。1884年,慈禧太后降懿旨,以因循贻误为由罢免奕訢的军机大臣职务,令其回家养病,并任命新的军机班子,要求军机处今后遇到重大事情同醇亲王商量决定。随后,慈禧太后下懿旨赏奕譞的儿子载沣不入八分镇国公。1885年,慈禧太后接受奕譞的建议,降下懿旨勘修南北海工程,督治北洋水师,命奕譞总理海军事务。

光绪皇帝铜像

光绪皇帝亲政的日子越来越近,奕譞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表面上他是大清皇帝的父亲,慈禧太后的妹婿,为数不多的铁帽子王,参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执掌海军衙门,可以说是风光无两。

实际上这一切都不过是梦幻泡影,秉承慈禧太后的旨意,老老实实、妥妥当当把吩咐的事情办好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只有小心谨慎地做人,才不会留下半分把柄,才能保住身家性命,让儿子稳稳当当地坐在皇位,让醇亲王一脉存续下去。

光绪皇帝的亲政给大清朝带来很多变化,皇帝与太后间的关系,王公大臣的站队以及整个朝政的调整都有很多不同。奕譞能做的只是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充当缓冲,努力地调和两者的关系,避免出现对立。

1886年7月11日,慈禧太后下懿旨要求钦天监于明年正月选择皇帝亲政日期。7月15日,奕譞同王公大臣们一起上奏折请求慈禧太后继续训政,遭到拒绝,皇帝亲政的日期被定在了第二年正月十五日。7月19日,奕譞联合礼亲王等再次上书请求慈禧太后训政。慈禧太后下懿旨勉强同意,命奕譞处理多项事务。

1887年2月5日,朝廷派遣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2月7日,光绪皇帝正式亲政。

奕譞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耗尽心力调和,心力交瘁的他最终还是抗不过天命。

1887年,奕譞病重,直至次年8月病情才好转,光绪皇帝频频陪同慈禧太后到醇亲王府探望。1888年10月1日,奕譞上书提出,皇帝已经亲政一段时间,自己不方便继续主持政事,请求解除职务。慈禧太后下懿旨予以拒绝,让醇亲王奕譞继续管理海军署、神机营事务,今后上书奏事不必列衔。

1889年3月3日,吴大澂请求讨论尊崇醇亲王奕譞的典礼,慈禧太后拿出光绪皇帝继位初,醇亲王请求不为自己加尊号、预防和严惩极端幸进之徒的奏折,狠狠地斥责吴大澂。

1890年12月30日,皇帝陪同慈禧太后前往醇亲王府邸看望病重的奕譞。

1891年1月1日,奕譞去世,光绪皇帝辍朝七日,陪同慈禧太后到醇亲王府邸探看醇亲王的收殓,懿旨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并命载沣即日袭王爵。1月3日,慈禧太后降懿旨赐奕譞谥号曰“贤”,光绪皇帝穿丧服一年尽孝。5月11日,建立醇贤亲王庙。

奕譞墓

奕譞,有人说他是一个懦弱的人,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夹着尾巴做人,拼命地讨好慈禧太后。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不错的王爷,典型的好人,聪明、正直、勇敢而且很仗义。

他在辛酉政变中为两宫和奕訢沟通消息,力擒赞襄政务八大臣之首肃顺;他为天津教案中枉死的国人鸣冤叫屈,并认为处置不公愤而辞职;他支持中国现代事业的推进,扶持李鸿章修建铁路、建设现代海军,让铁路得以在中国不断延伸,让大清朝一度拥有可以保护海疆的力量;他竭力地调和各方,让大清朝的高层不致分裂。如果没有他,也许晚清的和平建设会被政争损害得更为严重。

历史来不得假设,今人能做的除了惋惜,那就是怀着温情与敬意,珍惜和保持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时光。

2.嫡母叶赫那拉氏、生母刘佳氏

载沣的嫡母叶赫那拉·婉贞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另一位叶赫那拉氏,是道员惠徵的次女,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的亲妹妹,奕譞的嫡福晋。

选秀时婉贞未能进入皇宫,却也在众多适龄女子中成为一时翘楚。进入宫中且得到咸丰皇帝喜爱的杏贞为了固宠,积极地向咸丰皇帝吹耳边风,将妹妹赐婚给奕譞。这倒成全了婉贞和奕譞的美好姻缘,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和美。但皇室亲贵的家族成员谁也不能摆脱宫廷的干扰,这一位叶赫那拉氏也被卷了进去。

1865年2月1日,叶赫那拉氏为奕譞诞下一子,取名载瀚。不幸的是载瀚福薄,第二年就离开人世。叶赫那拉氏痛彻心扉,好在奕譞很心疼她,夫妻感情依然很好。过了几年,叶赫那拉氏又为奕譞产下一子,取名载湉。夫妻两个人希望这个孩子能够一生平安,然而现实总是很无奈。同治皇帝驾崩后,载湉被两宫太后相中,成为皇位继承人。醇亲王府对此全然无措,叶赫那拉氏的心仿佛被割了一刀。

载湉年幼不懂事,对空旷幽深而又冰冷的皇宫恐惧不已,整日哭哭闹闹,于是叶赫那拉氏得以入宫暂时照料。母子相见却不能亲亲热热地表达骨肉之情,无疑让做母亲的极为心痛。小皇帝对生母非常亲近,即使叶赫那拉氏偶尔没有入宫照料,也经常念叨“醇王福晋怎么还不来看我,醇王福晋怎么还不来看我?”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慈禧太后原本就痛失爱子,心里十分难受,整日听闻小孩子的喃喃唤母声,无疑更为心痛,对亲妹妹入宫极为介意,致使叶赫那拉氏入宫看望自家孩子的机会越来越少。

骨肉生别离,一在紫禁城,一在醇王府,一为帝国君主,一为醇亲王嫡福晋。相见难,难于上青天!

1875年,叶赫那拉氏再次为醇亲王产下一个男孩,不幸的是这个孩子身体极为孱弱,次日便夭折。过了五年,叶赫那拉氏再为奕譞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载洸,这个孩子无疑是叶赫那拉氏新的寄托。也许老天有意捉弄,这个孩子不到四岁也离开了人世。

亲生骨肉一个个去世,唯一幸存的又被姐姐强行带入宫中,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其中滋味难以形容。

自己的孩子成了帝国皇帝,丈夫位极人臣,但整个人却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天有不测,哪天大祸降临,所以整日小心翼翼紧守规矩,不敢有半分逾越。

与贵为太后的姐姐相比,叶赫那拉氏生性拘谨。她夏天轻易不到花园中走动,生怕一不小心踩死蚂蚁,积下罪过。同治皇帝去世后的一段时间,慈禧太后心情烦闷,于是请妹妹一块儿看戏,叶赫那拉氏却不领情,闭上眼睛说“国丧不能看戏”,惹得姐姐非常不满。

慈禧太后不仅夺走她的孩子,还将秀女颜札氏赐给醇亲王为侧福晋,并不时召入宫中。颜札氏仗着慈禧太后撑腰,时常与叶赫那拉氏针锋相对,搞得醇亲王府鸡犬不宁。颜札氏年轻貌美,很得醇亲王喜爱,后来产下一女,但初为人母的她不幸离世,女儿没过几年也夭折。叶赫那拉氏看到世事变幻,心性更加谨慎,整日在家吃斋念佛,为紫禁城里面的骨肉载湉祈福,希望上苍能保佑他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侧福晋颜札氏的墓碑

1891年1月1日,奕譞病重逝世,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心情异常沉重,身体每况愈下。念子之痛,每日不止,思子之苦,经年不绝,即使终日吃斋念佛也不能减轻分毫。在日复一日对儿子和丈夫的思念中,叶赫那拉氏的身子骨一点点地垮掉。

1896年6月18日,叶赫那拉氏见过儿子载湉最后一面,就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担忧离开了人世。

载沣的生母刘佳氏是奕譞的侧福晋。刘佳氏原本是醇亲王府的一个侍女,偶然得到醇亲王宠幸,那个时候正值叶赫那拉氏因为骨肉分离而心情烦闷,颜札氏刚刚去世。

奕譞侧福晋像,从左至右为颜札氏,李佳氏,载沣生母刘佳氏

1883年2月12日,刘佳氏为奕譞诞下一子,取名载沣。过了两年,刘佳氏又为奕譞诞下一子,取名载洵。又过了两年,刘佳氏再次为奕譞诞下一子,取名载涛。诞下三个儿子的刘佳氏在醇亲王府的地位迅速提升,但却不能带来多少愉悦。自从载湉被带入宫中,醇亲王府就不得不承受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让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沉闷。没过几年,奕譞不幸去世,刘佳氏只得独自抚育三个孩子。

奕譞侧福晋像,左为刘佳氏,右为李佳氏

对慈禧太后这个女强人,刘佳氏望之却步。醇贤亲王奕譞坟上的白果树扰了宫中的心情,慈禧太后不顾光绪皇帝的激烈反对,强行砍掉,这导致刘佳氏痛苦不已。

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去世,慈禧太后亲往醇亲王府哭吊,让刘佳氏苦苦跪在雨中。慈禧太后在醇亲王府翻箱倒柜,命人将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的珠宝全数抖落在地,穿着花盆底鞋踩来踩去。一阵折腾后,下令将完好无损的物品全数充作陪葬品,然后扬长而去。刘佳氏在雨中瑟瑟发抖,着了凉,落下腰腿痛的病。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