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引 子

2011年的夏天,云南澄江抚仙湖畔。

尽管已进入炎热的夏季,这里却丝毫没有燥热的气息,仍旧是蓝天碧水,一派清幽秀丽的风光。但这美丽的风景并没有引起一位徘徊在岸边的老人的注意,他的目光,静静地停留在抚仙湖东北岸的老鹰地。在那里,一座凝聚着众多太阳物理学家心血的建筑伫立着;在那里,一座崭新的太阳观测基地即将投入使用。

太阳观测,是这位老人投入毕生精力的事业。也正是在他的设计和推动下,新中国第一座太阳塔建设成功,我国的太阳观测事业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他,就是南京大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原副主席和国际太阳物理期刊编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

70多年前,他出生在云南的春城昆明,从这里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70多年后,他又再次回到这里,在风景如画的抚仙湖畔,领导建设一座新的太阳观测基地。

20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第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简称太阳塔)研制成功,开辟了中国CCD二维光谱研究的新领域。他所带领的团队,30多年来使用该太阳塔坚持多波段的太阳活动观测,获得了许多高质量的太阳耀斑、黑子、日珥等的二维光谱资料。1991年10月24日,太阳表面出现白光耀斑,他及团队同时获得了它在5个波段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观测资料,创下了时间分辨率最高(仅为5秒钟)的世界纪录。

他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建立了一系列太阳活动体的半经验模型,提出了由光谱诊断耀斑非热高能粒子的新方法,改进了计算耀斑动力学模型的理论,首次提出用色球压缩区解释第Ⅰ类白光耀斑和用太阳大气低层磁重联解释第Ⅱ类白光耀斑及“埃勒曼(Ellerman)炸弹”等新机制。

同时,他笔耕不辍,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90余篇。

方成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并且在研究学术之余,他也不忘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培养接班人,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出自他的门下,继承他的衣钵,在天文领域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他主持研制的太阳塔获1985年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带领团队的“太阳活动22周观测和研究”课题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8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4年,他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他获法国巴黎天文台授予的名誉博士称号。2010年,一颗发现于2007年12月14日、编号为185538号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方成星”。

但是,他并未将这些荣誉放在心上。在他心中,始终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他的太阳观测和研究事业。他就像我们怀着古老梦想的祖先一样,一步步向太阳靠近,希冀揭开它那层神秘的面纱。

“逐日”之梦,永远在路上!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