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阅读中走入哲学

第三章 在阅读中走入哲学

1.在昆明的最后岁月

1945年1月2日,怀着失去大妹的悲痛和对父母的思念,汤一介从重庆回到了昆明。两年的时间,一个不谙世事的中学生已长成了英俊的18岁青年。看见已经背上书包的小弟弟汤一玄,汤一介立刻想起了两年前纯真懂事的大妹。母亲的目光中还透着一丝忧郁,父亲则一直沉默寡言。汤一介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再给父母增添痛苦。

只是这时的汤一介无学可上,于是他先进入了父亲为他联系的西南联大先修班。紧接着汤用彤教授又为汤一介安排了中国文史和英文课程的补习。因为他担心只上到高一的儿子学不好先修班高三的课程。

汤教授找来了《史记》和《汉书》,他要求汤一介必须坐下来静心阅读,而且要读懂读透。同时,他又请来了钱学熙教授为汤一介补习英语。父亲的关心和周到安排,让汤一介深深感到父亲对他发自内心的关爱。

在父亲的关心下,18岁的汤一介开始认真阅读中国文史。而在钱学熙教授的指导下,他的英文也有了很大长进。特别是钱学熙教授的文学理论、文学主张以及亲自领着他朗读原文版的英文小说的做法,都对汤一介当时的学习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年,是战争年代汤一介和家人在云南度过的最后时光,也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后时刻,此时的汤用彤教授和夫人失去爱女的悲痛心情随着时局的变化正在一天天好转,学习渐入佳境的汤一介也开始走出悲观和迷茫。

这年的12月1日,昆明发生了国民党政府屠杀学生的惨案,西南联大的教师员工罢工,学生罢课,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国民党政府的暴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二·一”运动。

受父亲的影响,汤一介没有参加这次运动,但他和父亲都看到了学生流出的鲜血。由于时局的动乱,此时的汤一介和父亲一样,仍然看不到国家的前途,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担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