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下坚持到底
1995年9月,有几个从深圳来的生意人找到了马云,提出想当中国黄页深圳地区的总代理,同时开出了相当诱人的价码。马云之前没见过这种大场面,当即表示同意合作。
那几个生意人在与马云谈完合作后,提出想知道中国黄页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马云见这几个生意人很有诚意,也没有设防,就把关于中国黄页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们。随后,马云为了表示自己对此次合作的看重,特地将公司里的骨干人员派到了深圳,让他们帮对方把需要的设备安装好。等这一切都结束后,那几个生意人说三天后会再次回杭州与马云签合同,并承诺投资20万元人民币。马云十分高兴,安安心心地在杭州等消息。
一连几天过去了,可是马云没有接到深圳那几个生意人的答复。马云坐不住了,他不知道深圳方面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有一天,马云突然收到消息:深圳那几个生意人已经成立了一家与中国黄页极为类似的商业网站,并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这个消息对马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马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刚刚摆脱了“骗子”的罪名,却遇到了真正的骗子。这件事让马云感悟颇多,同时让他的中国黄页也备受打击。在这种打压下,马云选择了坚持到底。
成功之路总是艰难的,一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坎坷,只有排除万难走下去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因为害怕挫折,早早放弃的人,注定看不到成功的影子。牛顿说过:“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5分钟的时间中得来的成功。”
果然,到了1996年的时候中国黄页发展得已经相当不错了,也给马云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
马云的黄页虽然有了起色,但因为技术方面的不成熟,他还无法摆脱对美国公司的依赖。在不久之后,马云收到一份简历,他叫这个投简历的人来面试,面试结果还比较满意,马云让他试着研究网页设计。本来马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没想到一个星期之后,这个人真的做出了一个网页,这个人就是李琪,后来在阿里巴巴担任过首席运营官。
看到这个网页,虽然挺简陋,也不美观,但马云还是高兴坏了,毕竟能够自己做网页,这样就不用和美国公司合作了。过了一段时间,马云便解除了与美国公司的合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费用上的考虑,那时候每做成一个网页,美国公司就要收60%的钱,如果自己能够做网页,这么大的一笔钱就能省下来。
虽然能将赚来的钱都放进自己的腰包,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马云决定北上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1995年,马云带了一些文章去了北京,找北京媒体的一些朋友发表,为中国黄页造势。
但那时的媒体并不是很活跃,对于新闻的灵敏度也不高,马云找了很多人,但带去的文章没发表几篇。后来,马云的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马云将文章交给那位司机,说不管这些文章发表在什么媒体上都可以。没过多久,《中国贸易报》的头版便刊登出了其中一篇文章。
没想到那位司机能够有这样的活动能力,更没想到《中国贸易报》的主编能有这么超前的眼光。马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到那位主编,和他谈了互联网。那位主编虽然不懂,但他觉得互联网非常神奇,他帮马云联络了一批媒体朋友,让马云在媒体记者面前做一个小型的演讲。
冬天的北京风总是很大。就在北京很冷的一天,马云耗资3万元在北京外经贸部隔壁的一个俱乐部请来了30多位记者编辑。
那一天可真把马云激动坏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媒体朋友。马云给这些记者们讲了两个小时,谈什么是互联网,谈网络有什么好处。那些记者们虽然听得懵懵懂懂却也热血沸腾,他们说:“好,我们开始宣传互联网。”
努力不会白费,马云对自己的演讲非常自信,他期待着这次演讲之后,媒体的报道会接踵而至。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第二天,大家几乎都收到了一个文件,上头说不要宣传互联网。据说当时的一些工程院院士对网络的前景不是很看好,说对当时的国情来说太先进了。
马云觉得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他觉得气愤透顶,而他也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头一天被马云“洗脑”的媒体老总们,给马云出了新主意:“如果你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让《人民日报》上网?谁有这么大能力啊!这是一个似乎无法攻克的难题。但不服输的马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从不向困难低头,永不退缩的他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要一直坚持到最后!
明末清初诗人申涵光说:“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很镇定果敢,他们把危险看作一次决斗中的敌手,他们计算它的动作,研究它的进攻,他们后退只是为了喘一口气,并不是表示怯懦。他们懂得一切于自己有利的地方,能一举杀死敌人。”他们殊途同归地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应解决心态问题。
马云在自己的创业生涯中正印证了那句“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在中国黄页刚有些起色就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时,他沉着镇定,选择坚持。在面临危局时最能看出一个创业者的心态,马云在中国黄页陷入危局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已是成熟的王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