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上“早”字自勉
鲁迅12岁时离开家,到绍兴城里最著名也是最严厉的三味书屋学习,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他的老师是有名的正直博学的老秀才寿镜吾先生。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书房正中上方悬挂匾额,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书屋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都坐在窗前壁下。鲁迅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虽然小,但在那里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小园子给鲁迅和同学们带来了不少乐趣。
寿镜吾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教育方法还是封建的老一套,除了背书、听书、习字、对课,不让学别的,甚至不让看有图画的本子,但活泼的孩子们往往背地里不听那一套。
那时鲁迅爱画画儿,用一种叫“荆门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孔孟的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最成功的是《荡寇态》和《西游记》的绣像。
小鲁迅用压岁钱为自己买书,特别是他心爱的画谱、画册。他最开始在皇甫庄见到《毛诗品物图考》时,喜爱极了。
后来他积攒了钱到书店去买到一部,爱不释手,偶尔发现有点墨污或别的小毛病,就觉得不满意,赶快拿到书店里去换,有时换了好几回。最后惹怒了书店的伙什,人家嘲弄地说:“这比你姐姐的面孔还白呢,何必换掉?”
这种刻薄的话曾使鲁迅很生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少年对书的痴迷程度。当鲁迅买不起书的时候,就自己动手抄,他从小就有抄书和描画的习惯,三卷《茶经》、《五木经》他都亲手抄过。
鲁迅对什么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酷爱自然科学。他最喜欢的是一本上面带有许多图的《花镜》书,这是他花了200多文钱买来的,里面有许多宝贵的栽培知识,还强调通过人工培育可以改变植物的特性,宣传“人力可以回天”的思想。
鲁迅不喜欢死记硬背,他更注重理解。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五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
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上书签。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于是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3寸长、2寸宽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做事非常认真,他深恶痛绝那种夸夸其谈,一知半解的浮夸学风,做事总爱搞得明白透彻。这是鲁迅幼年时就养成的习惯。
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听说汉朝的东方朔认识一种叫“怪哉”的虫,此虫系冤气所化,用酒一浇,虫便消失了。鲁迅觉得很奇怪,怎么也琢磨不明白。
有一次,听寿镜吾老先生讲完课,鲁迅赶紧向老师问这一问题。
老先生脸上充满怒气地答道:“不知道。”
鲁迅明白这是老先生不愿多讲课外的知识,于是他就去自己查询。他攒下钱来,购买了《毛诗品物图考》和《花镜》,并时时留心实物,将书籍上的记载与实物相比较。
鲁迅13岁时,祖父周介孚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赂,事情败露之后被关进了杭州监狱。周家开始家道中落。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由于与这场案子有牵连,不仅不允许考试,连原来的秀才身份也被革掉了。
周伯宜本来就不善于持家,这回为了营救老父亲,家里生活的重担又压在他身上,眼睁睁地看着家里的财产和土地都没了,他心里十分焦急,于是脾气更坏了,酒也喝得更凶了,终于得了严重的肺病。此后几经波折,病情时缓时急。
父亲长期患病,使得家里越来越穷。身为长子,鲁迅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营救祖父和为父亲治病,都需要钱。山穷水尽的他只好每天都去当铺,把衣服或首饰送上当铺的柜台,在诬蔑声中接过一点可怜的钱,然后再到药房里,站在和自己一样高的柜台前,给久病的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鲁迅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鲁迅早早地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那书桌是鲁迅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从此那上面的“早”字就成了鞭策鲁迅的记号。而老师得知鲁迅迟到的原因时,深深地自责起来。从此,他就更喜爱鲁迅,而且经常帮助他。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为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鲁迅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
直至晚年,鲁迅还清楚地记得这件事,并且在一次闲谈中告诉自己的亲人。这生动地表现了鲁迅自幼严格要求自己和认真学习的精神。
鲁迅的课本上全都是红圈圈,就是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认为写得好的。这是由于鲁迅思维敏捷,学习勤奋,读书多的缘故。
在鲁迅15岁那年,父亲周伯宜留下妻子和4个孩子,撒手归天,周家开始急剧陷入贫困。虽然如此,但是母亲坚持让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
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给鲁迅留下深刻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