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丁受张光宇等先生的影响,常常在剧院把戏曲表演者作为写生的对象,他“抓拍镜头”的洞察力不弱,眼、心、手三样“武器”的协调能力也日渐和谐深厚,绘画的笔力也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无形而自然地练就了。换言之,小丁原本就酷爱并熟稔京戏,又在张光宇、叶浅予等的启发下开始以动态的京剧表演者作为模特进行写生练习,难度当然可想而知,但却实实在在地帮他打下了深厚的素描功底。
如果说,这种学习习惯依靠的是丁聪的自觉和绘画的喜爱,那么对京剧的兴趣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丁悚。丁悚貌似极具新锐精神,接触的都是摩登的玩意儿,但事实上,他的骨子里却饱含着极深的古典内蕴。他很喜欢也熟悉古代文化,其早期画作就属于鸳鸯蝴蝶派的风格。
丁悚爱好京戏,收藏了很多戏曲唱片,在丁家京腔京韵常常从一台老式手摇唱机中流淌出来,弥漫到房间的各个缝隙之中。有时,他也从唱片公司借回京剧唱片,听后再还。当然这得益于他广泛的交游,当时著名的“百代”、“高亭”等唱片公司里都有他的朋友。不过,最过瘾的还是去剧场看戏。沪上的名角丁悚大多相识,就连北京的“角儿”到上海演出时,也常到丁家登门拜访,比如马连良、荀慧生、程砚秋等名角都是丁府的熟客。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不喜爱京戏是不太可能的。小丁受父亲的影响,对京戏也是欲罢不能。
父亲和他的朋友们常常为捧某个角儿而去剧场订贵宾座。丁聪是长子,深受大家喜爱,总是被带着前去看,结果自然是越看越痴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丁聪上小学的时候,上海的综合游乐场“大世界”里有很多剧场,经常上演不同剧种的戏码,其中的“乾坤大剧场”专门上演京剧,每逢周日午后,丁聪总是雷打不动地步行前往看戏,直到散场,也就是傍晚五六点钟的光景,再步行回家。
可是看戏得买戏票啊,小丁哪来的钱呢?他看的是蹭戏——这孩子的脑瓜儿灵光得很,和一位售票员混熟后,就总是乘着他当班的时候免费溜进去享受视听盛宴。
童年时代的小丁,家中是书香门第,经济上还算富裕,平日里除了读书就是看戏听戏。但后来随着弟妹的陆续出生,经济状况大不如前,看戏慢慢也成了奢侈的事情。北京的著名武生杨小楼来沪上演出,这对小丁充满了诱惑力。丁聪开口向父亲要钱,但在看到父亲为难的神色时,懂事的他望着父亲疲惫的脸,最终还是怏怏地走开了。父亲看了看失望的儿子,也不由得朝墙头悬挂的自己与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合影望了一眼。儿子的心理父亲很明白,毕竟他也是个嗜戏之人。终于,他不忍儿子失望,也为了激励儿子,最后还是叫住丁聪,向他承诺,如果这次丁聪考试拿到全班第一,就请他看杨小楼。于是,动力十足的丁聪硬是一连开了几个夜车,最终得偿夙愿。
看戏对丁聪的影响是融入骨子里的东西,那些戏曲作品里的人物、情节、精神以及戏曲这一古典艺术形式的文化内蕴和艺术感染力都熏染着他的心灵,并且直接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如果我们将丁聪所有的绘画作品进行分类,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京剧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