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勇于创新是四十而惑的新大陆
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越来越集中,竞争也必然越来越残酷,面对四十岁,要想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
不创新,就灭亡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
改变自己从“观念”入手
任何事物的向前发展都源于那些观念超前、勇气可嘉的人的推动。如果所有人都像某些人那样谨小慎微、因循守旧,死抱着老传统、老观念不放,那这个社会就永远都无法进步,甚至还会有灭顶之灾。更新的观念可以带来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会促使社会更快地发展。因此,在谨慎中,更新我们的观念,有意识的摸着石头过河是非常必要的。
更新观念,努力在客观条件可能造成制约之前,提前做出反应,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目光短浅、畏首畏尾极有可能导致失利。因为被动就会挨打。为防止挨打,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某音乐学院的一个高材生,被分配到国营企业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一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耽误,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专业也可能被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去。可是,折腾了很久,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发誓要改变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向高潮发展,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这回他来了精神头,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了规模。一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了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最著名的乐队经理。通过努力,他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有时我们是无力改变客观条件的,可以改变的唯有我们自己。那么,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改变自己?观念对我们的影响有时比客观条件更大,从观念入手解决问题就可以让自己彻底改变。如果不能尽早更新自己的观念,等你被动接受他人的观念时,你已经成了追随者,永远都分不到一杯新鲜的羹。
变则通,通则达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则通,通则达。特别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
创新者通常具有非同寻常的视角,他们会质疑成功背后的假设,挑战旧传统,可能会发现突变的趋势,擅长重组企业的能力与资产用作他途,或善于识别消费者还未表达出来的需求,从而带来增长的机会。创新不是来自天生杰出的个人,而是来自从新奇的视角观察世界—特殊的视角能够发现未曾看到的东西。
1941年的一天,美国洛杉矶的一间摄影棚内,一伙人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刚开拍不一会儿,年轻的导演就叫停。他一边做着暂停动作,一边对摄影师大喊:
“我要的是一个大仰角。‘大仰角’,你明白吗?”
这个镜头已经拍摄了十几次了,大伙儿都累得不行了。就在这时,扛着摄影机正趴在地板上的摄影师终于不耐烦了,他站起来大吼道:
“我趴的已经够低了,难道你还不明白吗?!再低的话,难道你还要我钻到地板里去吗?”
年轻的导演听了摄影师的话,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他转身走到道具房,操来一把斧子,向摄影师快步走了过来。
周围的人不由得惊呼了起来。只见导演走上前来,什么也没说,便半跪在地上抡起斧子,向摄影刚才趴过的木制地板猛地砍砸下去……过了不久,他在地板上咂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窟窿。这时,他指地上对摄影师说:“你趴在这里拍,这才是我想要的最佳角度。”
摄影师按导演的吩咐趴在地板洞中,无限压低镜头,结果拍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仰角。
他们拍的这部电影名叫《公民凯恩》,年轻的导演名叫奥逊·威尔斯。这部电影因大仰拍、大景深、阴影逆光等摄影创新技术及新颖的叙事方式,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它仍是美国电影学院必备的教学片。
事实上,一个要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除了员工素质、企业服务及产品、规模拓展及市场占有率外,“创新”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要求之一。
因此,雇主先要在企业机构内推展创新文化,员工上下一心达成共识,为“创新”作好个人条件准备,配合企业未来的发展。
企业竞争力,可以从员工及企业的创意入手,就算有了创新的企业文化,还要有其它的配合,才可真正提升员工的创新力。
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时,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3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但剩下的两只老猴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过之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上头的热水机关虽然取消了,而热水浇注的“组织惯性”束缚着进入笼子的每一只猴子,使它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这是群体惯性形成的过程。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样,在昨天的教训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机会。
然而,一些把成功归因于富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企业,面对一切以变化为主题的现实,仍高高在上,丝毫不怀疑让自己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价值和适用性,不思更新,固执地运行在“成功经验”的轨道上。结果,由于一成不变,企业昔日的辉煌渐渐蜕变为组织惯性,成为企业生存道路上的羁绊。
打乱你的思维定势
目前,科学家们研究认为人脑是由万亿个脑细胞构成的。平均重量在1300克左右,虽然只占我们体重的2.3%,但却要消耗身体20%能量。在万亿个脑细中,可能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元细胞,目前我们只用其10%,每个神经元细胞可长出多达2万多个树枝状的树突以存储信息并接收从其他细胞输入的信息,每个神经元细胞沿着叫轴突的主要通道通过电脉冲将信息传输到其他神经元细胞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而轴突外层包裹着起绝缘作用的髓磷脂鞘,绝缘性能越好,传输速率越高,速度可高达352千米/小时。
当信息到达另一神经元的连接点时,每个电脉冲会引起化学反应——启动神经传递反应跨越突触传输信息。而所有的轴突又被多达9千亿个将大脑各部分“粘合”起来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包围。所有的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就组成了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上已知的最独一无二天然的电脑。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这样强大的电脑。
概括地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大体由“两个部分、三位一体、六个通道和七个智力”所构成。
“两个部分”——是指大脑可分左右两个部分,中间通过有多达3亿个细胞组成的胼胝体相联。左脑的主要功能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右脑的主要功能是形象、非逻辑和创新思维。
“三位一体”——是指大脑由三个部分组成。小脑也称爬行动物脑,它控制着大脑的本能,如我们的呼吸、心跳、平衡、运动等诸多本能;小脑上面的第二层脑为边缘系统,也称古哺乳动物脑,它控制着吃奶、情感、记忆等等;最上面一层是大脑皮层,也称新哺乳动物脑,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特别发达——有2毫米厚,成熟的皮层有6层,是黑猩猩的4倍——别于其他高等动物,从而使人成为独一无二的种类。它负责我们的观察、交谈、思考、分析、推理、创新等。
“六个通道”——我们的学习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所做这六个基本通道与外界进行双向交流。
“七个智力”——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中心。一是语言智力,即读、写与词语交流的能力。这一能力在作家、诗人身上得到高度发展;二是逻辑智力,即我们的计算与推理能力,这在科学家、数学家、律师和法官身上得到极大发展;三是音乐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和一流的音乐家身上有明显地发展;四是空间智力则表现在建筑师、雕塑家、画家、航海家和飞行员方面;五是运动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体操运动员等身上有很好地体现;六是人际智力即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则是营销员、鼓动家、外交家应有的能力;七是内省智力即洞察能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
有一种鱼叫做狗鱼。狗鱼很富有攻击性,喜欢攻击一些小鱼。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鱼和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缸里,在两者中间隔上一层透明玻璃。狗鱼一开始就试图攻击小鱼,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慢慢地,它放弃了攻击。后来,实验人员拿走了中间的玻璃,这时狗鱼仍没有攻击小鱼的行为——这个现象被叫作狗鱼综合症。狗鱼综合症状的特点是:对差别视而不见——自以为无所不知——滥用经验——墨守陈规——拒绝考虑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在压力下采取行动的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这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形势在不断变化,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啊?”
阿西莫夫只得承认自己回答地很愚蠢。而那位汽车修理工在考问前就认定他肯定答错,因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对传统说“不”
突破性的创新者通常被认为是“唱反调”的人,他们对公司或行业中深信不疑的成功信条提出质疑。家居公司的员工会问:“为什么家具必须定制交货并完全组装?为什么不能提供标准化的组件让消费者选择然后自己组装?”理财公司的员工会问:“为什么证券交易要通过高佣金的经纪人?为什么不能在线进行?”
不要盲从领袖企业设想一下,你所在的行业有一个强大的领袖企业。为了冲击它的地位,你会采取什么策略?不要尝试肉搏战。在食品行业,全食食品超市、Odwalla公司、VitaWater公司和鲜货快递公司都选择了与全球大型食品企业相反的道路。它们的战略不是“便捷与价值”,而是“营养与可靠”。
下面四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是传统”,以及如何“挑战传统”。
展示信条:识别共同假设(例如“价格是关键变量”或“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是主要服务市场”)以及趋同的产业战略(价值陈述、供应链、产品构造、定价、营销策略等方面)。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共同性?如果颠覆这些共同假设和战略会发生什么?消费者将得到什么好处?
发现不合理之处:很多企业都有“不合理”之处—即便是细小的方面,也会显示出创新的机会。例如,为什么在酒店壁橱里安装警报器防止衣架失窃,为什么不可以向拿走衣架的消费者收取费用?这样甚至能将壁橱变成一个利润中心。为什么即使半夜入住,仍然必须在第二天中午前退房?为什么不按24小时付费?这种思考能够使你认识不合理的地方并寻求解决方案。
走极端:产生持续性破坏的创新者倾向于走极端。以亚马逊为例。当杰夫·贝索斯开创在线业务时,并没有根据传统书店的存书量确定提供17万~30万种出版物,而是打算提供250万种出版物!这就是走极端。
寻求双赢:消费者通常只能两者选其一而不能兼得。想想低糖汽水、低热量食品、无咖啡因的咖啡、无酒精啤酒……所有这些产品都不需要消费者做出妥协或权衡。
除了要挑战传统,利用突发的变化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突变”不是一种简单的趋势、发明或技术,而是趋势的融合,是一些明显不相关的技术、人口、生活方式、地缘等发展的聚合,共同造就了产业剧烈变革的潜力。发现能够改变规则的趋势模型,它们通常是重大创新的导火索。
你能发现更大的故事吗下面是四个看似不相关的趋势,也许在每个发达国家都非常普遍:
工作时间比过去更长。
单亲家庭的数量稳步增加。
晚婚。
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来上网。
如果说社会隔离是各种趋势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那么进一步追问:社会隔离将带来什么机会?其中一个答案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Craigslist网站成为美国非常成功的服务类网站,提供包括本地事件、分类广告、求职招聘、房屋租赁买卖、成人交友及在线约会等各种信息。此外,社会隔离为“网恋”开启了巨大的机遇。从突变的角度看世界,就开启了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如何根据公开信息得出独特见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寻找竞争者不涉足的领域:你无法从商业杂志、市场研究、趋势预测、管理咨询或陈腐的报告中获取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唯一的方式是亲自体验。20世纪90年代早期,诺基亚注意到全球青少年文化的出现,公司决定派遣一批工程师到一些时尚青年热点地区亲自观察这种趋势。他们去了加利福尼亚的威尼斯海滩、伦敦的国王大道、东京六本木地区的俱乐部,而后带着新的见解回到芬兰,快速将公司推向行业的尖端。
加强弱信号:你需要关注“弱信号”,询问它们将走向哪里。玩一个发挥想象的游戏——“扩大”,问问自己如果某个趋势变得越来越重要将会发生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谁将受到这些结果的影响,等等。
了解背景:当你发现一种趋势,如何判断它重要还是不重要?你需要看看这种趋势产生的背景,并问自己,这只是一个随机事件吗?或者它将成为时代潮流?换句话说,这种趋势是肤浅、独立的,还是重大而广泛的变化的一部分?
突破性创新者能将特定的技能和资产从现有业务中分离,将企业作为一组能力和资产的组合,而不是作为特定市场产品/服务的提供者。
很多人将迪斯尼的主题公园看作业务单位,但迪斯尼员工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看到,迪斯尼乐园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娱乐”制造商,拥有独特的布景、服装设计、讲故事和表演的技能。将这些核心能力从主题公园中分离出来会怎样?例如,将迪斯尼的核心能力运用于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将迪斯尼电影变成舞台剧会如何?基于这样的思路,迪斯尼舞台演出成立于1994年,成为重要的盈利来源。
宝洁公司的佳洁士白牙片,就产生于企业内部各种能力和资产的相互作用—从口腔护理部门(齿科产品)到家庭护理部门(基层技术),以及织物与家居护理部门(过氧化氢漂白)。突破性创新者能够将企业的能力和战略资产像搭积木那样联系起来。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重组”的例子。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你会发现网上商家从一家公司购买信贷审批过程,另一家运行其服务器,再一家提供地图服务,还有一家提供搜索网站的软件……来自不同地方的能力经过无缝衔接,向消费者传递特定的价值。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能够迅速降低新业务的成本。
一些重大机遇可能来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能力/资产的捆绑。宝洁与很多外部组织和个人发明者结成联盟,产生了大量产品创新。例如,干净先生魔术橡皮擦这款产品是根据德国巴斯夫公司的创新性泡沫产品设计的。这个战略也可以反过来运用,宝洁将其一部分资产特许其他公司使用于开发革新性新产品——飞利浦电动牙刷就使用了佳洁士专门定制的牙膏。
跳出经验,大胆幻想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并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无独有偶,还有大家都熟悉的一则古老的寓言:
从前,有个卖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帽子。
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累,刚好路边有一颗大树,他就把帽子放着,坐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时,发现身旁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项草帽。他十分惊慌,因为,如果帽子不见了,他将无法养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他就试着举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着他举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
他想机会来了,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帽子纷纷扔在地上。
卖帽子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他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途中,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帽子也同样地被猴子拿走了。
孙子想到爷爷曾经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举起左手,猴子也跟着举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着拍拍手,果然,爷爷说的话真管用。
最后,他摘下帽子丢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是直瞪着眼看他,看个不停。
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把孙子丢在地上的帽子捡起来;还很用力地对着孙子的后脑勺打了一巴掌,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驴子为何死于非命?孙子为何不能像爷爷当年那样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都机械地套用了经验,受了经验偏见思维的影响,他们未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创新。
正是经验使我们昂首否定,还是经验又让我们低头认错,人们总是跳不出经验,它甚至让一切最大胆的幻想都打上了个人经验的偏见,就像一个被作家所津津乐道的某一个农民的最高理想:“我当了国王,全村的粪一个不给拾,全是我的。”这似乎就是人们说的“乡村维纳斯效应”。德波诺在《实用思维》一书中饶有兴味地描述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在偏静的乡村,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会被村民当作世界上最美的人(维纳斯),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里的人难以想象出还有比她更美的人。”在村里,它是真理,在全世界,它就是偏见。
创新不要被位置蒙蔽了眼睛
有一则禅的故事说的是小海浪与大海浪的对话:
小海浪:我常听人说起海,可是海是什么?它在哪里?
大海浪:你周围就是海啊!
小海浪:可是我看不到?
大海浪:海在你里面,也在你外面,你生于海,终归于海,海包围着你,就像你自己的身体。
尼克松总统水门事件被黜后,跌至人生谷底,这时他才得以悟出:“最美的风景不是登上峰顶所看到的,而是下到谷底抬头所体会到的”这句话。这与哈维尔在历经磨灭难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为了在白天观察星辰,我们必须下到井底,为了了解真理,我们必须沉降到痛苦的底层”。这就叫“思不出其位”。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坐标体系中,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其鲜明的烙印,连老黑格尔也不忘说:“同一句格言,出自青年人之口与出自老年人是不同的,对一个老年人来说,也许是他一辈子辛酸经验的总结。”这正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叶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站在什么样的年龄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感情。这与站在什么样的物理位置,就会得出什么样的认知是一样的。
在一些企业里,老板总抱怨员工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员工总抱怨老板发的钱太少、心太黑。这其实就是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才导致双方似乎无法弥合思维差距。
著名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在《美国人与中国人》一书中十分严肃地举了一个例子:“在一部中国电影中,一对青年夫妇发生了争吵,妻子提着衣箱怒冲冲地跑出公寓。这时,镜头中出现了住在楼下的婆婆,她出来安慰儿子:‘你不会孤独的,孩子,有我在这儿呢。’看到这儿,美国观众爆发出一阵哄笑,中国观众却很少会因此发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所透出的文化差异是明显的,在美国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其间的关系是任何别的感情无法替代的。而中国观众却能恰当地理解母亲所说的含义。这正如一些美国留学生在读了《红楼梦》后,总是不解地问中国教授:“为什么宝玉和黛玉不偷些金银财宝然后私奔呢?”中国教师知道这不是一个工具性问题,很难用一两话解释得清。
我们所有的人都受到自己所在地域、国家、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的影响,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宗教、习俗的烙印。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美国人对中国对台湾坚定的态度不可理解,同样,一些中国人对美国为什么老是抓住人权不放也感到不可思议的原因。
在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而后问:你看到了什么?
答案至少有一百种:芝麻、苍蝇、图钉、太阳的黑子、污迹……这些都是常规的联想,有的人的思维就更活跃一些,他可能会回答说:我看到了缺点……我看到了遗憾……我看到了损失……
但是,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其他的?
为什么你的眼睛仅仅盯住那个黑点?而没有看到黑点旁边的那一大片的白纸?而正是这个黑点束缚和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看不到其余更多的更好的更丰富的东西。某些人一件事情没有办好,就垂头丧气——“我真没用,我真窝囊,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透过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件事就给这个人下定义——“他品质有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广阔的存在,而不是那个黑点。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刻板印象固然有省事省力的好处,但不少情况下却会出现耽误大事的判断错误。
300多年前英国伦敦的郊区,有一个人叫霍布森。他养了很多马,高马、矮马、花马、斑马、肥马、瘦马都有。他就对来的人说,你们挑我的马吧,可以选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马、可以买马。你们都可以选呢,人家非常高兴去选东西了,但是整个马圈旁边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很小的门,你再选大的马出不来的,它的门很小。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人叫西蒙,就把这种现象叫做霍布森选择。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思维封闭,结果就是你别无选择。
逆风而翔,飞得更高
孙膑是战国时著名兵家,至俄国求职,魏惠王心胸狭窄,忌其才华,故意刁难,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如你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我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把皇帝拉下马是死罪。怎么办呢?只有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于是,孙膑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己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魏惠王方知上当,只好任用他为将军。
哲学研究表明,任命事物都包括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其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
案例:晶体管的革命
晶体管的发明曾引起了一场世界电子革命。这其中的逆向思维起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错提炼得很纯。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
逆向思维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重要的思维方式。逆向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常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案例:白痴咖喱粉
日本某食品工业公司的浦上董事长对咖喱粉新品种的开发情有独钟。他曾推出跟传统咖喱粉大为不同的“不辣咖喱粉”。当时食品业对浦上大加嘲笑,认为他是“发疯了”。当时,在世界任何地方,咖喱粉的味道都是辣的。但是,出乎意料是,被人们断言卖不出去的“白痴咖喱粉”推出不到一年,竟成为日本最畅销的调料品之一,至今仍然称霸不衰。
天马行空,你会走的更远
在英格兰,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次有许多人参加的午餐上,聘请一个有名的厨师,这厨师做出的饭菜不说是十里飘香,也可谓有滋有味。但实验者别出心裁地对做好的饭菜进行了“颜色加工”。他将牛排制成乳白色,沙拉染成发黑的蓝色,把咖啡泡成混浊的土黄色,芹菜变成了并不高雅的淡红色,牛奶被他弄成血红,而豌豆则染成了粘乎乎的漆黑色。满怀喜悦的人们本来都想大饱口福,但当这些菜肴被端上桌子时,都面对这美餐的模样发起呆来。只见有的迟疑不前,有的怎么也不肯就座,有的狠狠心勉强吃了几口,都恶心地直想呕吐。而另一桌的人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是这样一桌颜色奇特的午餐,却遇到了一些被蒙住眼睛的就餐者,这桌菜肴的命运可就大大地不妙了,很快就被人们吃了个精光,人们意犹未尽,赞不绝口!
这顿午餐的“魔术师”即实验者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联想具有很强的心理作用。眼见食物的人们,由于食物那异常的颜色而产生了种种奇特的联想:牛排形似肥肉,喝牛奶联想到喝猪血,吃豌豆则联想到吞食腐臭了的鱼子酱……是联想妨碍了他们的食欲。另一桌被蒙住眼睛的客人没有这种异样的联想而仍然食欲大增。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地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联想思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苹果——万有引力”,牛顿从自然界最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苹果落地,联想到引力,又从引力联系到质量、速度、空间距离等因素,进而推导出力学三大定律,这就是联想思维。从洗澡池池水放水时经常出现的旋涡现象能联想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运行方向,从豆角蔓的盘旋上升能联想到天体的运行方向,从水面上木头浮,铁块沉这个自然现象联想到浮力到造船业,从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连续性联想到量子,从运动、质量、引力能联想到时空弯曲,从意识的作用能联想到宇宙全息,等等,等等,都属于联想思维。
一位心理学家曾和他的朋友乔打赌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
乔同意打赌。因此心理学家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乔把鸟笼挂在起居室桌子边。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当人们走进来时就问:“乔,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乔立刻回答:“我从未养过一只鸟。”
“那么,你要一只鸟笼干嘛?”
乔无法解释。
后来,只要有人来乔的房子,就会问同样的问题。乔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烦躁,为了不再让人询问,乔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了空鸟笼里。
心理学家后来说,去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他有一只鸟笼要简便得多。人们经常是首先在自己头脑中挂上鸟笼,最后就不得不在鸟笼中装上些什么东西。
原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经上百次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作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因为每个词语可以同将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词语可供选择),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000次机会,第四步就有10000次机会,第五步就有100000次机会。所以联想有广泛的基础,它为我们思维运行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的包围,经常受到敌机的轰炸。在这紧急关头,昆虫学家施万维奇从蝴蝶五彩缤纷的花纹能迷惑人的现象中受到启迪,建议对重要目标进行迷彩伪装。这一招果然有效,大大降低了重要目标的损伤率。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侦察兵发现法军阵地后方的一片坟地上常出现一只有规律活动的家猫。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时,那只猫在坟地上晒太阳,而坟地周围既没有村庄的房舍,也看不到有人活动。这位善于联想的侦察兵从空间位置的接近上,联想到坟地下面可能是个掩蔽部,而且还可能是个高级机关。于是发出通知,德国用6个炮兵营集中攻击这片坟地。事后查明,这里的确是法军的一个高级指挥部,掩蔽在里面的人员几乎全部丧生。
联想就是“点石为金术”
“如果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这是怎么进行联想的呢?当大风吹起来的时候——沙石就会满天飞舞——以致瞎子增加——琵琶师父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以猫的毛替代琵琶弦——因而猫会减少——结果老鼠相对地增加——老鼠会咬破木桶——所以做木桶的店就会赚钱。这就是是西方一个很著名的比喻。
有这么一个让人惊讶的真实故事。
1984年在美国里根当总统的时候,美国一批小学生,在学校读书,读烦了,老师带他们到户外去玩耍。小孩到了户外,什么都新鲜呢。啊!蓝天,啊!白云,啊!蛐蛐、小溪、麻雀,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什么都新鲜。到了一个芦苇丛中,就发现一个蛋。噢!全都围过来,大家都猜猜是什么蛋,有的说是麻雀蛋,不,麻雀的没有这个蛋大,怎么是麻雀蛋呢?有人说是恐龙蛋,恐龙死了好多年,怎么有恐龙蛋呢?鸭蛋、鸡蛋猜不出来,有的小孩说猜它干啥,把这个蛋抱回家,放在孵化箱里面孵化、加温,孵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于是,就把蛋抱回家了,放在孵化箱里面然后加温,眼睛一直对准这个孵化箱看呢,看到底出来是什么。就看啊就等待啊,等待是非常难熬的。终于蛋壳里面在躁动,蛋壳破了,里面的东西出来了,全部惊呆了。哇!是什么?是——里根总统,这个蛋壳里面出了个里根总统。
这是1984年美国全国推荐的一篇优秀小学生作文的梗概,要是在我们这里,我们老师批改的话,肯定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这不是胡闹么?
这是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外形、颜色、声音、结构、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与现象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些联系不仅仅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联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性的联系。
联想通常表现为事项之间的跳跃性连接,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否则思维流程就会被堵塞。联想的能力在我国古典诗词申有着充分的表现。
一个穷人在一本书里发现了寻找“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的金属点化成纯金。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所以,当它摸着石子是冰凉的时候,他就将它们扔到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到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到海里,又去捡起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到海里,又一颗……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的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贝弗里奇在其《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解释了惯性思维:“我们的思想多次采取特定的一种路,下一次采取同样的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一连串的思想中,一个个观念之间形成了联系,这种联系每利用一次,就变得越加牢固,直到最后,这种联系紧紧地建立起来,以致它们的连接很难破坏。这样,正像形成条件反射一样,思考受到了条件的限制。我们很可能具备足够的资料来解决问题,然而,一旦采用了一种不利的思路,问题考虑得越多,采取有利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激发个人创新的方法
要想真正发挥创新潜能,除了要有敢于尝试与创新的勇气,还必须精心地培育你的创造力。这里罗列的,是许多成功人士常用的方法。
及时记录下来一些创新想法
人们在工作、生活、交际和思考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会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人们放弃直至彻底忘却。
其实,在创新领域里,从来就不存在“坏主意”这个词汇。三年前你的某个想法也许不合时宜,而三年后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主意。更何况,那些看来是怪诞的远非成熟的想法,也许更能激发你的创新意识。
如果你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当你需要新主意时,就可以从回顾旧主意着手。而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旧主意以新的机会,更是一种重新思考,重新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新的创新性的思想。
自己提问自己
如果不问许多“为什么”,你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见解。
为了避免这个常犯的错误,成功者总是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去寻找真正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他们也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那些不明确的,看来似乎是一时冲动之中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包含着更多的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经常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你都应当表达出来。如果是独自一人,你就对自己表达一番;如果你身处群体之中,不妨告诉其他人共同进行探讨。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想法,都被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所否决。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将一切离奇的想法都当作“杂草”,巴不得尽快地加以根除。
循规蹈矩的心境里没有“杂草”,但循规蹈矩的心境也没有创造力。你想要有创造力,就必须照料好每一株“杂草”,把它们当作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寻常的离奇想法说出来,把它们从头脑中解放出来。一旦它们进入到交流领域之中,便能够免受无意识领域中自我审查机制的摧残。这样做,使你有机会更仔细更充分地去审视、探索和品味,去发现它们真正的实用价值。
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
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渴望创造。没有乐观的期待,或者因为眼前无法实现而不去追求,都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发明家和普通人其实是一样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系鞋带时,他们希望有更简便的方法,于是便想到了用带扣、按扣、橡皮带和磁铁代替鞋带。煮饭时,他们希望省去擦洗锅底的烦恼,于是便有了不粘锅的涂料。所有这一切,都来源于改进现状的愿望。
换一种新的方法来思考
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新力,也无法使人脱离困境。
有人喜欢用比较分析法来思考问题。面临抉择,他总是坐下来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写在纸上进行分析比较;也有人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法,把没法解决的问题画成图或列成简表。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思考策略呢?试试看。也许,最困难的抉择也会迎刃而解。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实施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实施,再好的想法也会离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却又因为短期内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恒,你也会同成大事者失之交臂。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经验之谈。坚持努力,持之以恒,才会如愿以偿。
发挥我们思维的创造性
我们不是不能改变观念,不是没有创新思维,而是在长期的习惯活动中,忘记了我们还可以主动改变一些东西,让生活变一种状态。前进离不开更新,争不破牢笼就无法直冲云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更新能力,努力发挥我们思维的创造性,在生活中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1)尝试变化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你要想求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尝试着去变化。比如你完全没必要整天守着一条路线,你不妨换条路线回家,换一家餐厅吃饭,过一个同以往完全不同的假期。
如果你在目前的工作中受到了限制,你可以试着去对生产、会计、财务等发生兴趣,这样可以扩展你的能力,为你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进取
悲观的人永远都不会成为成功者,成功者总是充满信心面对未来的发展。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时刻保持创新的心态,积极进取。
(3)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成功者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为自己不断地设定更高的标准,不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或者降低成本以增加效益,或者用比较少的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最大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
某电器公司有一个口号,是这样激励他们的员工的:进步是公司最重要的一项产品。
事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者教给我们做这样一个练习:
每天,在开始工作之前,都花10分钟想:“今天我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呢?”“今天我怎么激励我的员工呢?”“我还能为顾客做点什么呢?”“我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呢?”
要知道你的心理态度决定了你的能力。你觉得你能做多少,你就能做多少。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多,那么你就能创造性地想出各种办法。
(4)不断地学习
成功者为求得更大的发展,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学习有很多种渠道,这里重点说说向别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你的耳朵就是你自己的接收频道,它为你接受很多的资料,然后转变成创造力。我们当然不会从自己说的话里有什么收获,但是却能从“提问题”和“听”中学到不少的东西。
(5)注意把握机会
成功者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发展良机,哪怕这个机会只是偶然的一个灵感,他们都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它,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6)激发灵感
成功者永远都不会满足自己目前的成就,他们擅长于以各种方法激发自己的灵感。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方法,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你可以参加一个本行业人士组建的团体,定期同他们聚会,但是你必须选择一个有朝气的团体。要经常同那些有潜力的人交往,倾听他们的意见,听他们说:“那个会议给我一个灵感”“我在这个聚会中突然有了个好主意”请注意,孤独闭塞的心灵很快就会营养不良,变成贫瘠的土壤,再也没有创造力了。因此经常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灵感,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或者,至少参加一个外行的团体,认识一些从事着不同工作的人,会帮你开扩眼界,看到更遥远的未来。很快你就会知道,这样会对你的本行工作有多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