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办乐益

爸爸办乐益

(一)接受五四新思想办乐益女中

“五四”运动时,爸爸接受了新思想,深知教育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极少,真正的男女平等很难实现。因此蓄志创办女子中学,发展女权。

1919年爸爸离开上海定居苏州时,就和前一师附小主事吴研因、二女师附小主事杨卫玉、景海女师教务主任周勖成详细商榷,于1921年决定独资创办乐益女子中学,“以适应社会之需要,而为求高等教育之阶梯”。定名“乐益”,取“乐观进取,裨益社会”之意。爸爸和吴研因、杨卫玉、周勖成、李萼楼、王美、杨萼联等为发起人。又征得教育界先进廖茂如、郑晓沧、俞子夷、施仁夫、王饮鹤、陶行知、杨达权等为赞助人。发表宣言、叙述缘起。校址先设在憩桥巷,1922年迁入皇废基自建新校舍,有课堂、宿舍两座大楼,平房三十二间,雨中操场一所。占地二十余亩,广植白梅,并筑长廊茅亭,为师生教学提供幽美安静的环境。爸爸自撰校歌阐明办学宗旨:

乐土是吴中,开化早,文明隆。泰伯虞仲,化俗久成风。

宅校斯土,讲肄弦咏,多士乐融融。愿吾同校,与世进大同。

先由张季让谱曲,抗战胜利复校时,由三哥定和另谱新曲。

同年,又聘张仲仁(张一麐)、钱强斋、费仲深、汪鼎丞、刘北禾、王企华、王季昭、王季玉、蒋青嵚、张光彝、潘振霄、龚赓禹和原发起人为校董,组织校董会。

爸爸自己虽然不谙近代女子教育,但是虚心礼贤,经常求教于国内教育界耆宿。30年代我在上海读书时,就跟爸爸去过中央研究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访问过蔡元培和马相伯。爸爸要我替蔡元培和他在中央研究院门口拍一张照片。这张珍贵照片至今我还保留在身边。

爸爸还办过平林(男子)中学,但不久即停办。

(二)侯绍裘应聘来校任教并建立苏州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为了办好乐益,爸爸聘请的教师中,有不少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进步人士。如侯绍裘、张闻天、叶天底、徐镜平、王芝九、胡山源、匡亚明、韦布、郁文哉、顾诗灵、李平心等。

1924年江浙战争时,乐益女中迁沪上课。当时侯绍裘任淞江景贤女中教务主任,也因战事迁沪,暂借上海乐益女中上课。爸爸看到侯绍裘办学异于一般,不但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新思想,并且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在1925年亲自去淞江聘请侯绍裘兼任苏州乐益女中和平林中学的教务主任。同年侯绍裘在乐益女中建立了中共独立支部,是苏州第一个中共组织,于是乐益女中成了苏州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据点。1985年9月,苏州中共独立支部建立六十周年,苏州市委在乐益女中旧址勒石纪念。

20年代,乐益女中的共产党员活动甚烈,因此遭到当局的注意,指责乐益女中“赤化”,多次派人威胁爸爸,让从速解聘侯绍裘等,否则要对他们采取行动,还要将乐益女中封门。爸爸无可奈何,乃藉口经费困难,解聘了他们,暗地里送他们一些安家费。

匡亚明在1928年任教乐益时,当局认为匡是共产党员,欲加逮捕。爸爸闻讯,嘱匡暂避。匡乃避居盘门姚家珍家,但是仍遭逮捕。爸爸嘱韦布四处奔走,证明匡是乐益教师,匡始被释放。韦布小舅后来也曾被捕。小舅曾经说爸爸:“他请共产党人办学校,不仅在习惯根深蒂固的苏州,就是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突出的。试问,当时有谁有如此胆识和魄力,敢把一个辛辛苦苦私人办的学校和反动王朝唱反调呢?他完全知道他们是何等样人,照样相处得亲密无间。”(韦布小舅已在1996年7月3日去世,编者注)

(三)独出巨资殚精竭智办乐益

为了办好乐益,爸爸非常重视学校的基本建设,以及教学设备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些方面,他花费了家产的极大部分,为此,受到家乡部分族人的不满和责难。他们斥责爸爸是张家的败家子,挥霍家乡的资财培养外乡人。根据王芝九在《谈谈乐益和平林》一文中所述:“张冀牖办乐益女中,花费二万余元建新校舍,购置设备。对教职员工亦从丰付酬。高中教师每时一元,初中教师每时五角到七角。一年教职员薪金达五千余元,其他校工伙食、办公费等每年需两千余元,合计年需七千余元。但是学费收入不多,每学期还设减免费额十名,予品学兼优、家境清寒学生。年收不到两千元,收支相抵要贴五千元。平林中学租民房办理,每年租金需三千余元。张冀牖先生生活朴素,自奉甚俭,但是凡学校之所需,无不竭力予以满足。每学期开学前,就将本学期经费筹足,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我记得有时姐姐哥哥们开学时拿不到学费和路费,一定要等乐益学期经费筹足后,有多余的钱才能成行。韦布小舅在《二一级毕业纪念刊》中谈到:“乐益自创办至今,每年的经费和创办费等等,一股脑儿在内,当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其间始终没有一丝一毫是受惠于校主以外的第三者。”

(四)积极投入“五卅”爱国运动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苏州各界纷纷声援,乐益女中全体师生在侯绍裘等人的领导下停课十天,广泛开展宣传和募捐活动,支持上海罢工工人。爸爸也积极参加了这一爱国运动。乐益女中除在苏州街头和去无锡的火车上进行宣传募捐外,还在学校搭台演戏三天。京剧名伶马连良和戏剧家于伶也从上海赶来参加演出。在爸爸支持下,元和大姐、允和二姐、兆和三姐、宗和大哥、寅和二哥、定和三哥参加演出了《昭君出塞》《风尘三侠》《红拂传》和《空城计》等戏。当时在苏州,女学生演戏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轰动一时。三天演出,场场客满。三天演戏的全部支出由爸爸负担。

据上海《申报》报道,苏州先后捐款达六千余元,“苏州乐益女中募捐最多”。上海罢工结束后,上海总工会把苏州工人和学生捐款未用完的退回苏州。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和苏州人民反帝的决心,乐益女中和工人学生一起,用这笔钱去填平了乐益东边的小路,开成大路,取名“五卅路”。立碑两块,以资纪念。

(五)张一麐、叶圣陶等对爸爸的评价

张一麐:“合肥张冀牖,为督部靖达公之孙,余同年霭青观察之子。侨苏日久,斥巨资建女子中学,曰‘乐益’。靖达公曩抚苏,有遗爱,冀牖克竟厥施。”

叶圣陶:“许多早期的共产党员,如侯绍裘、叶天底,还有张闻天等同志,他们把乐益作为开展革命的据点。有的在乐益教书,有的暂住乐益隐蔽。张老先生很了不起,他自己出钱办学校,把许多外地的青年请到苏州来教书。他大概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只觉得他们年轻有为,就把他们请来了,共产党从此在苏州有了立足的地方。”

黄慧珠:“乐益女中的创办人是开明人士张冀牖,为使受压迫的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以毕生的精力和全部资财办了这个学校,从未接受过国民党一分钱的资助。人称他是一位具有蔡元培先生风度的人士。他的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面临着极需要加快开发妇女智力和人力资源,以适应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新形势下,更值得学习和纪念。”

余心正:“西欧的启蒙主义,一开始就和政治结盟;中国的启蒙主义,是和教育结缘。他以传播科学文化为己任,发展女权,创办女子中学是重要的一环。张老先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事,不愧为吴中教育界的一位启蒙先贤。”

寰和写于1996年9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