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基本外科重要奠基人曾宪九教授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组织编写《协和医魂曾宪九》,深切缅怀这位医学大师、医界楷模、外科老主任和老前辈。

曾宪九出生在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中华民族危难时期,从小立志科学报国。他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老协和培养的医学精英的代表。从1956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至1985年逝世,曾宪九教授在近30年的时间里,始终牢记协和先贤在医院创设之初设定的“世界一流的医院必须将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及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的办院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对外科业务发展、制度建设、学科规划及人才培养的整体安排中。在曾宪九教授的领导下,协和外科始终秉承了老主任泰勒、娄克斯等留下的协和要坚守最高质量标准的精神。凭着对国际外科学术前沿及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结合中国的医学实际及协和的定位与优势,曾宪九教授高瞻远瞩地布局学科,呕心沥血地培养人才,使协和始终保持了在新理论、新技术上的引领地位,甚至不遗余力地赶超国际水平。他为协和外科的发展,特别是中国追赶世界医学先进水平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学科布局上,曾宪九教授挑选基本外科中最具挑战性的胰腺外科,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全面探索和艰苦研究,取得了让国际同行钦佩的成就。在他的领导下,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创办了肠外肠内营养、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等新兴学科。直至今天,中国现代基本外科依旧沿着曾宪九教授设计的框架发展前行。曾宪九教授所处的时代艰苦而动荡,但这绝不影响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他抓住上世纪60年代上半叶国家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科学发展的春天”两次大好机遇,带领协和外科两度攀登中国外科领域的学术巅峰。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胆的创业魄力,树立了中国科学家创新思维驱动学科发展的典范。世界著名外科学家、哈佛医学院教授穆尔高度评价曾宪九的工作,“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立即在临床医学与外科领域爆发出广泛而强劲的力量。曾教授是这股力量的领导者。”

曾宪九教授重视外科医生临床思维的养成,强调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研究成果推进临床医学的发展进步,最终让病人获益。这一思路正是当下全球方兴未艾的转化医学研究的要义和精髓。由曾宪九教授倡导和领衔的胰腺疾病协作组,树立了中国开展疑难疾病多学科诊治MDT模式的典范。曾宪九教授一生钟爱教育事业,他从前辈及自身的成长体会到,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和浓厚的学术空气对人才培养是多么弥足珍贵。因而在外科主任的舞台上,他不遗余力地恢复重建老协和的基本制度、传承协和的优良传统,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提供需要的养分、土壤和空气。

提到曾宪九教授,人们最难以忘怀的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以奋发有为的工作,乐观向上的态度,光明磊落的胸襟,淡泊名利、谦虚低调的作风,深深地吸引、教育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以海纳百川、知人善教、扬长避短、扶掖后学的大师风范,悉心栽培能接触到的所有同仁。许多人在回忆曾宪九教授时,都难忘这位善于选定方向并把大家组织凝聚起来成就伟业的师长,永远难忘曾宪九教授在他们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给予的扶持和激励。在大家心目中,曾宪九教授是外科的全才、将才和帅才,是真正的学者,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

当前,医院正处在迎接百年协和、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重回建院之初的学术巅峰地位”成为全体协和人共同的“协和梦”。在曾宪九教授诞辰百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此书,重温曾宪九教授的学术思想、学科建设思路、创新思维与崇高风范,必将使当代协和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相信无论科主任,还是普通医生,无论科研人员,还是教师及管理工作者,医院各级各类人员都能从中受到启发。让我们秉承曾宪九教授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沿着先生的足迹,始终坚持最高质量标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将协和建成世界一流医院、实现百年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