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痛悼念

二、沉痛悼念

●工人队伍里展开巨幅横幛: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江泽民说:“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

●邓榕哽咽着说:“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各大媒体发布逝世讣告

在邓小平逝世后,北京各大媒体都随即发布了讣告和《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讣告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极其悲痛地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通告:

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1997年2月19日21时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在《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对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孙玉胜后来回忆说:

1997年2月19日,我们台的主要干部都集中在顺义的培训基地开会,作为新闻中心副主任,我也在其中。

晚上9点多钟,新闻中心在家值班的另外一位副主任李挺打电话告诉我,中办通知,要我们马上派两组记者赶到解放军总医院。

当时我们共同判断,小平同志的身体出现了重大情况。那年他老人家已经93岁高龄,对此我们早有思想准备。

李挺派出两组记者之后,又通知了主管新闻的副台长李东生,我则去通知台长杨伟光。

当时晚饭刚过,大家都聚在培训中心一楼的多功能厅休闲。我走进多功能厅时,看到杨台长正在台上唱《东方之珠》。我直接走上前说,中办通知两组记者去三〇一了,可以肯定是小平同志的健康问题。

杨伟光台长很震惊,拿着话筒愣了一下儿,随后立即放下话筒,和我一起驱车往台里赶。

等我们赶回台里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钟了。

孙玉胜说,当时中宣部主管新闻的副部长徐光春,广电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田聪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和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等要员,都匆匆赶到了中央电视台二楼的新闻中心,等着正式新闻稿。

那份稿件首先应该交到中央电视台,然后再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交到国际广播电台。

孙玉胜接着回忆说:

我们边等新闻稿,边把电视调到CNN。午夜12点刚过不久,也就是20日凌晨,CNN发了一个简短的消息,大意是,据尚未证实的消息,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因病逝世。

半夜1点多钟,我拿到了新闻稿,还有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治丧委员会名单和邓小平同志遗像。

此时罗京早已就位了———由谁播发小平同志讣告不是临时决定的,台里有预案,最重大新闻的播发就由罗京承担。

罗京一贯的专业能力、处理重大事件的经验,早就得到了台里的一致认可。而且罗京的播音严肃庄重,很多重要领导人去世之后,讣告都是由他播发的。

罗京虽然就位了,但也是一直在等待。稿子传过来之后,领导先审阅一遍,交到罗京手里时,他已经不可能先浏览一遍了。

1997年2月20日凌晨两点,我们把稿子页码编好交到罗京手上,直播马上就开始了。我们打出的字幕是“重要新闻”,熟悉新闻业务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很罕见。

孙玉胜说,那份讣告和《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的字数在4000字左右,播送的语速大约是每分钟200字,播完需要20多分钟。

孙玉胜回忆说:

当时,我站在导播室旁边,几乎是屏住呼吸,注视着监视器。罗京一气呵成,没出任何差错,连语气上的微小差错都没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令我非常震惊的一件事。

当罗京走出演播室,我右手搂了一下他的腰,左手对他翘起大拇指。

治丧委员会发布公告

在邓小平逝世后,2月19日,以江泽民为主任的459人的治丧委员会,正式成立。治丧委员会没有设副主任。

很快,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发布第一号《公告》:

为了表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现决定:

(一)自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发布之日起到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举行之日止,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和我驻外使领馆、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下半旗志哀。这期间,我驻外使领馆、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设灵堂,接待驻在国和港、澳地区的吊唁。

(二)按照我国惯例,不邀请外国政府、政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参加悼念活动。

特此公告

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

1997年2月19日

接着,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又发布了第二号《公告》:

鉴于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功绩,以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现决定:

(一)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委员(京外委员派代表),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各部门和首都各界代表,生前友好,家乡代表,共一万人参加。

在首都举行的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活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届时将现场转播追悼大会实况,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收听和收看追悼大会的实况转播。

(二)2月25日,全国党政军机关,各边境口岸、海、空港口,企业、事业、学校等单位,我驻外使领馆、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下半旗志哀。

(三)在追悼大会举行时,上午十时整,一切有汽笛的地方,如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三分钟志哀。

(四)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嘱托和亲属的意见,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特此公告。

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

1997年2月20日

在邓小平逝世后,治丧委员会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关事项。

特殊的深深缅怀形式

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一个没有元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那年没有人挂红灯笼,也没有人放焰火。

各地电视台停止播放之前热播的《蜀山奇侠传》等电视剧,转而播放以邓小平为主人公的电视剧。

在刚刚兴起的海外中文论坛上,有人用惠特曼写给遇刺的林肯的诗,缅怀改革开放的“船长”邓小平:

哦,船长,我的船长!

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

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

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

钟声我已听见,

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哦,殷红的血滴流泻,

在甲板上,

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同样,在这个春节,《东方时空》的编导林芳棋,正在离昆明不太远的一个小村子等待元宵节。那里有10多个六、七十岁的小脚老奶奶,舞着一条乌黑的龙。

有一天,在拍摄间隙,林芳棋和同事坐在屋外晒太阳。这时,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起了哀乐,同事说:“是不是小平不行了?”赶去村委会问,果然是。

同事说:“这片子不成了,估计元宵不会办灯会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

老太太们也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了,一时间,她们竟满眼含着泪花。

老太太们说:

感谢毛主席,因为他们解放了妇女,不用裹小脚了;感谢邓主席,因为他让我们穿上了毛涤卡。

林芳棋准备放弃预定的元宵拍摄计划,打道回府。这时,老太太忽然问:“可不可以用送村里老人的方式,送邓大人一程。”

这是她们自己的方式,每逢村里红白喜事,都要请老太太们舞龙助兴。

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在自己门前的泥土地上,插上当地特产的一米长的大香,老太太们穿着蓝色的半长褂,她们的小脚踩着玲珑的绣花鞋,在袅袅香烟中,一条乌黑的龙在金色的云上凌空高蹈,一群村里的孩子在后头跟着撒欢……

“历史和政治其实离百姓很近,这是我以前完全不懂的道理。”林芳棋说。

“老太太可能不知道何谓历史观、何谓政治,但她们心明眼亮,就算居住偏远,历史和政治在她们心里和家里的账本一样清楚。”

林芳棋后来和她的同事调整了拍摄计划,这个节目和胡锦涛陪同小平家属撒骨灰的片断,在同一天播出。

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1997年2月20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早晨。

守候在国旗基座周围,等待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不停地盯着“升旗时间预告牌”,并远远眺望天安门城楼正中的门洞。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今天,他们将是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经历者和目击者。

今日升旗时间:7时01分。

黎明中,护旗兵出现了,人们从官兵异样的脸上,似乎悟出了非同寻常。

脚步沉重,目光沉重,神情沉重。带队警官王金耀,早已持惯了的指挥刀,此刻却在微微发颤。

静默中,国旗护卫队官兵迈过金水桥,跨过长安街,依次列队旗杆下。擎旗手刘跃征,用力将国旗递给升旗手郭毅红。两人目光相遇时,彼此都读懂了一个主题:

记住这个时刻,为着一代伟人邓小平,我们将要以降半旗的形式,来亲手哀悼昨晚21时8分病逝的敬爱的领袖。

“敬礼”,中队长王金耀略带沙哑的嗓音,在7时1分,准时下达了升旗口令。

国歌激越,国旗如往常一样升高、再升高,直至旗杆顶端。

降———半———旗

突然,一声低沉而又庄重的口令,石破天惊般砸在观众们的心里。旗,就在这一瞬间,在万众瞩目中,开始缓缓地下降。

王金耀流泪了,刘跃征流泪了,郭毅红流泪了,在场的所有人员的眼睛都湿润了。多年了,护旗兵们习惯的是升旗,降半旗难以接受。

霎时,哀思、降旗,中外记者频频亮起的镁光灯,凝成了一个悲壮的氛围。

此刻,还有一位人们看不到的护旗兵在流泪。他就是亲手摇动降旗设备的老战士刘静。

听到“降半旗”的口令后,刘静正在基座的地下室里,一圈一圈,以逆时针的方向,缓缓地摇动手柄降旗。

在泪光依稀中,刘静默默地数着1圈、2圈、3圈……40秒后,他一共摇动了40圈,准确按《国旗法》要求,把国旗降到三分之一处。天安门广场国旗杆30米高,共折算手摇120圈。

在庄严、肃穆、悲壮的历史时刻,在刘静的缓缓摇动中,延续着、完成着。

于是,一个定格的历史画面:1997年2月20日晨,天安门首次为邓小平逝世降半旗志哀,迅速进入各报的头版和电视新闻中。

国旗护卫队指导员王建华表示:

国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我们要坚决听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恪尽职守,高标准地完成好升降国旗的神圣使命,以实际行动缅怀邓小平同志。

中队长王金耀心情沉重地说:“接到电话,我就到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开紧急会。北京市有关领导同志说,小平同志逝世了,上级通知自20日晨到举行追悼会那天,天安门广场等处降半旗志哀,你们护卫队千万要完成好这一政治任务。”

随即,王金耀他们连夜测算、演练,终于使一个肃穆、庄严、规范、悲壮的降半旗仪式,展示在世人面前。

而那一刻,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还不知道一代伟人邓小平,刚刚离开了我们。

国旗卫士将永远铭记:2月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北京天安门前,每天降半旗的那一个个难忘的早晨。

挥泪护送遗体到八宝山

2月24日,邓小平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火化。

邓小平的灵车从解放军总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路途两旁,肃立着首都各界人士和从各地赶来的人民群众10多万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为邓小平送别,并护送邓小平的遗体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小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洁白的花朵、黑色的挽幛,表达着人们深深的哀思。

黑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横幅下方正中,是邓小平的大幅彩色遗像。

邓小平的遗体静卧在鲜花和常青松柏中,面容安祥,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人民解放军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两旁。

在邓小平的遗体前,摆放着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率子女敬献的花篮。花篮的缎带上写着:

我们永远爱你

送别室内,摆放着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首都各界群众敬献的花圈。

9时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等,胸佩白花、臂戴黑纱缓步来到送别室,在邓小平同志遗体前肃立。

哀乐声中,他们向邓小平的遗体三鞠躬,表达对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的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之情。

随后,江泽民等同志,与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及子女—一握手,向他们表示深切慰问。

9时28分,合着哀乐的节奏,8名人民解放军礼兵,抬起安放着邓小平遗体的灵柩,缓缓走出送别室。

江泽民等同志,护送邓小平的遗体上灵车。

9时31分,在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同志,邓小平的亲属和治丧办公室成员的护送下,灵车徐徐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

当灵车启动时,在场送别的同志悲痛肃立,向邓小平同志的灵车行注目礼。

长街恸哭,万众同悲。

从解放军总医院到八宝山,短短两公里半的路途两旁,挤满了首都各界人士和各地赶来的人民群众10多万人。

他们带着一幅幅反映各族人民共同心声的横幅,表达对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深深的哀思,悲痛地挥泪为邓小平同志送别。

9时51分,灵车驶进八宝山革命公墓。

在第二告别室,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同志和邓小平的亲属,向小平同志作最后的诀别。

护送邓小平遗体到八宝山火化的还有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张万年、任建新、罗干和于永波、王瑞林等。

十里长街洒泪送小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就是邓小平坦白的襟怀。

千花堆雪,万头攒动。10多万首都人民涌向十里长街,把对小平同志的爱,化作热泪飞扬,化作挽歌默唱,在春天的早晨送他老人家上路。

这个早晨,十里长街是松枝和白花的海洋,是哀思和深情的海洋……

北京西郊,从五棵松到八宝山2500米的路段,悲泣之声相闻,大街上洒满动天撼地的悲痛之情。

大路两旁,站满了哭泣的人群。从白发老人,到稚气儿童,各族群众在凄冷的寒风中仁立,深情送别亲人邓小平。

一直晴朗的天空,忽然变得阴沉。向来喧闹的长街,寂静得仿佛能听到人们心中悲伤的心跳。

凌晨4时,环卫女工张彦芳就和她的小组,开始一遍遍地清扫这段马路。她们边哭边扫,边扫边哭,仔细得如同擦拭玻璃,生怕遗落一点尘埃。

有许多人不知道邓小平起灵的日子,怕赶不上送行,几天来多次到这里等候。

一位82岁的老八路,已在这里守候了半天,这天早晨7时,老人又站在了五棵松路口。

“我今天一定要送送小平同志。”他一边抹泪一边说:“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都是功比天高。”

北大的师生们举起横幅: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中央民族大学几位学生为赶制“各族儿女永远怀念您”的横幅,一直忙到凌晨。

4岁的小女孩说:“邓爷爷,我想您”;

一位老教授说:“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我们知识分子的今天”;

……

2月24日,天刚放亮,北京市民和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们,就迈着沉重的步伐,陆续聚集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的五棵松一带,来为敬爱的邓小平送行。

这天早晨,壮丽的首都蒙上沉沉灰雾,天公也在为邓小平的离去而哀伤。

7时许,指挥交通、执行任务的公安、武警战士,各就各位。

解放军总医院西门外,在对过的路旁,早已守候着10多名神色凝重的摄影、摄像记者。

不到8时,千余名医护人员身穿白大褂,分立于解放军总医院西门内道路两旁。

西门外大路两侧,也陆续站满了上班路过的人们、附近的居民和从火车站赶来送行的外地人。

家住五棵松十字路口南侧一幢高层居民楼的周美城,早早就站在了路口的铁栏杆旁。问他为什么不在楼上家里看?

周美城说:“我想离得近些,再看他老人家最后一眼。”

一位年轻的女士手捧一大簇鲜花,在晨雾中显得格外令人注目。她姓许,东四一家个体花店的主人。她说:“我跟朋友相约,起大早赶来为小平同志送行。没有邓小平,哪会有我们个体户的今天啊?!”

她不无遗憾地说,她本来想赶制一个大花圈的,但因路途太远,不便携带,只好选出几十枝菊花、百合、蓬莱松和冬青,扎成一束,以表心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来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来了,清华、北大、人大的师生来了……不到8时,首都20所高校的4000名师生,就站满了从五棵松到永定路口一带的道路两旁。

清华大学的72岁的“863”高科技专家吴佑寿教授,满怀深情地说:“我一夜难眠,5点钟就起床了,生怕赶不上看他最后一眼。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我们知识分子的今天、”

清华大学汽车系93级的杜汇良、热能系92级的赵莫辉说:“这个事实我们不想接受,不愿意接受。”

杜汇良眼含热泪地说:“我们总希望小平同志能看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哪怕是坐着轮椅、我们抬着他去也好啊!我今年8月份,将随清华大学考察参观团到香港去。我和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当我们踏上香港土地的时候,一定先为小平同志默哀。”

8时30分,伴随着手提录音机中传出的低回的哀乐声,一小队人群出现在五棵松路口,立刻吸引了中外记者的注意。

人群中,走在前面的是爱心酒家经理胡自永,他胸佩白花,手捧邓小平的遗像。他的身后是4岁的女儿。小姑娘手捧小小的花圈,脸上写满了悲伤。花圈的挽联上写着:

邓爷爷我想您。

几个年轻人举着花圈和写有“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紧随着这父女二人。一问才知,他们都是胡自永的邻居。

他们相约要从这里步行到八宝山,为小平同志送行。胡自永说:“邓小平为我们国家、我们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我们老百姓热爱他,永远怀念他!”

9时34分,哀乐响处,披着黑纱的灵车,在警车的护卫下,缓缓驶出解放军总医院西门,等候多时的送行人群中,响起一阵阵悲泣之声……

身穿白衣的医护人员,泪流满面。戎装整齐的战士,致以庄严的军礼。

带领全家8口人,早早等在医院门口的葛姓老人,怀抱几个月的孙子追灵车跑出好远。他说:“要让孩子们送送邓爷爷,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一天。”

孩子骑上大人肩头,大人登上就近的高处,有的人搬出板凳,有的人站到三轮车上,为的是看看灵车,最后再看看敬爱的邓小平。

过来了,简朴的白色灵车,四周披着黑黄相间的挽幛;过来了,哀乐从灵车中低低地传出,如凝重的铅水,和着人们的泪水,在徐徐地流淌。

两旁送行的人们站直了身体,用深情的目光迎接灵车走来,目送灵车驶去。

两分钟后,灵车到达五棵松路口。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8个大字迎着灵车飘拂而来。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手捧邓小平遗像,站在横幅下,敬送他们日夜想念的伟人。

1984年,北京大学生物系师生在国庆游行队伍里,打出了他们自制的横幅“小平您好”,亲切的问候表达了各族人民朴素的感情。

今天,他们再向邓小平道一声您好,更多了几分崇敬和凝重。

清华大学的同学举起他们连夜赶制的横幅:

洒热泪,送别小平同志

继遗志,实现四化宏图

北师大的同志也举起在白纸上写好的4个大字:小平走好。

9时45分,邓小平的灵车缓缓通过玉泉路口。

人群中一位中年妇女追随着灵车一路小跑,她使劲地擦着眼泪,却仍然泪眼模糊。

送行的人群中,有陈景润的妻子由昆。

今天一早,由昆请了假后,直奔送行的长街。快到玉泉路时,灵车过来了,她挤进人群拼命地想多看两眼,可是眼泪却止不住地往外流。

她不停地擦呀、擦呀,小声念着:小平同志,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要是景润在世,他知道你去世的噩耗,一定会随你而去了。

她看见,那辆缓缓驶来的灵车的车牌号和景润去世时灵车的牌号一样,她再也无法按捺悲痛,大哭失声:

没有他老人家,就没有景润后来的安定生活,就没有我们这个家。

邓小平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让多少科技、教育工作者欢欣鼓舞。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马基茂,和他所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200多位研究人员,一早就来到了玉泉路口。

来自邓小平家乡的谢明孝、任庆英夫妇,抱着两岁的孙女久久站立街头。“让我们替家乡人民送他一程吧!”

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人群里传出低声的哭泣,路旁有人举起了“小平同志您走好”的横幅,不少人举起了邓小平同志的画像和刊有邓小平同志遗像的报纸,执勤的武警列队向邓小平同志的灵车行注目礼……

灵车渐渐向西远去,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一位中年妇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她说:“太遗憾了,他老人家没能看到香港回归。”然后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刚下夜班就赶来的首钢炉前工张金锁,摸着身上穿的皮夹克说:“过去,这哪是我们钢铁工人穿得起的衣服。”

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牧民,不善言辞,只是赶来表达一种心意。

工人队伍里展开巨幅横幛: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灵车于9时47分,抵达八宝山革命公墓南门。

悲痛的人群不断向前涌动。两位70多岁的老太太互相搀扶,含泪低唤:“车怎么开得这么快,慢点,慢点啊……”

送别亲人,依依不舍。灵车队伍驶过,路边的人流却久久不肯散去。不少人把戴在胸前的白花轻轻摘下,系在路旁的松柏树上。一丛丛常青树,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花圈。

松柏簇拥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今天格外肃穆,凝重,这里全神贯注地在迎候着一位伟人。

10时25分,送行的群众渐渐散去。

来自山西的退休干部王兰英动情地说:“我已送走过3位伟人,小平同志走了,这对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送行了。”

早春,挺拔如铁的银杏树,挂满白花的松柏,低垂半降的国旗……

二月,把一个哀伤的日子留给了中国。

春风,送走了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

天若有情,大地当哭。再次负载一位伟人最后的行程和万众无尽的哀思,十里长街将永远记下这一幕,记下亿万人民对邓小平的无限深情。

中央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1997年2月25日10时,数十架摄像机对着人民大会堂大礼堂。这一天,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这里隆重举行邓小平追悼大会。大会实况同时向全国转播。

邓小平逝世以后,全国下半旗志哀。追悼会这一天,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辽阔的中国大地,举国上下,12亿各族人民,沉痛悼念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

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会场庄严肃穆,主席台以银灰色为底色,台口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横幅:

邓小平追悼大会

主席台正中矗立着5米多高、黑色镶框的邓小平彩色巨幅遗像,两旁是大型花环、16棵常青树和冬青。

邓小平的骨灰盒安放在遗像前的白兰花和常青松柏中,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率子女敬献的花圈,摆放在邓小平的骨灰盒前。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两旁。

主席台两侧摆放着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敬献的花圈。

大礼堂二楼眺台悬挂的黑底黄边白字横幅上写着: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永垂不朽!

三楼眺台悬挂的黑底黄边白字横幅上写着: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邓小平的遗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大礼堂主席台下两侧和大礼堂外的中央大厅,摆放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中共中央各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及各部门、各人民团体、首都各界群众,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全军各大单位、各大军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以及邓小平家乡等,捐献的300多个花圈。

一大早,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和首都各族各界代表,邓小平生前友好、家乡代表,就怀着悲痛的心情,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追悼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和子女等亲属,以及首都各界人士等一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

10时整,李鹏宣布追悼大会开始。全场肃立,默哀3分钟。由500人组成的军乐团奏起悲壮的哀乐。

现场转播的广播和电视,把悲壮的哀乐声传到祖国城乡,传到北国南疆,传到辽阔疆域各个地方的工厂、农村、商店、学校、连队、机关、街道。

神州大地在静默,亿万人民含泪肃立,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寄托哀思。

与此同时,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江河湖海的轮船和军舰上,在祖国各地的工厂和矿山,在一切有汽笛的地方,笛声长鸣,震彻云霄。

默哀后,人民大会堂奏起了庄严的国歌。雄壮的旋律,表达着亿万人民共同的心愿:

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坚定不移,满怀信心,把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坚持下去,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参加追悼大会并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同志,原中顾委常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知名人士,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曾经和邓小平同志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老部下,他们是:丁关根、田纪云、李岚清、李铁映、杨白冰、吴邦国、邹家华、姜春云、钱其琛、黄菊、尉健行、谢非、温家宝、王汉斌、杨尚昆、万里、宋平、薄一波、宋任穷、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任建新、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程思远、卢嘉锡、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宋健、李贵鲜、陈俊生、司马义·艾买提、彭珮云、罗干、张思卿、叶选平、吴学谦、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洪学智、赵朴初、钱伟长、钱正英、丁光训、董寅初、孙孚凌、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何鲁丽、刘澜涛、李德生、肖克、张劲夫、陈锡联、段君毅、姬鹏飞、黄华、彭冲、叶飞、廖汉生、王芳、谷牧、马文瑞、王恩茂、吕正操、汪锋、郑天翔、刘复之、王鹤寿等。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老同志代表,首都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参加了追悼大会。

向追悼大会送花圈的还有:彭真、倪志福、孙起孟、杨静仁、邓兆祥、巴金、钱学森、胡绳、苏步青、王平、伍修权、江华、余秋里、张爱萍、耿飚、黄火青、习仲勋、方毅、杨成武、杨易辰等。

江泽民追悼会上致悼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江泽民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光辉、战斗的一生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江泽民说:

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

江泽民指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随后又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这次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同时,江泽民还指出: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它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江泽民还说:

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

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江泽民说到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复出时的交待:

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就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是我一种交心的话。

念到这里时,江泽民不禁哽咽。

江泽民还强调:

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坚定不移,满怀信心,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

江泽民致悼词后,全场向邓小平深深三鞠躬。

10时58分,追悼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

随后,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与邓小平的亲属—一握手,表示亲切慰问。

199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分别发表题为《深切悼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缅怀功绩继承遗志共创伟业》和《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把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社论。

在2月26日,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发表第三号《公告》:

在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承蒙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议会、政府部门,政党,友好团体,各界友好人士,一些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许多国家的驻华使节,在华的外国友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发来了大量唁电、唁函,发表声明、谈话,参加吊唁活动,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慰问。

对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心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特此公告。

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

1997年2月26日

家乡人民的深切悼念

2月25日,天沉沉的,四川省广安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深切哀悼最崇敬和怀念的亲人邓小平。

邓小平的故居,凌晨3时就有群众赶来悼念。上午,自发从重庆和各地赶来的群众近万人。

牌坊村村民邓型弟和爱国村石工艺人李正常师徒俩,用1.4米的大青石,刻制了一块石碑,清晨立在故居的大门前,用隶书工工整整地刻着7个大字:

邓小平永垂不朽

落款是:协兴乡亲。

李正常说:“小平的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村民为他立一块碑,使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瓦店乡村民,从30多公里外的华蒙山上移来一棵青松,栽在小平故居前,以寄托对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

广安地区各单位都组织干部群众,收看邓小平追悼大会的电视实况转播。

地委办公大楼,这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几百米长的青纱上,悬挂着故乡人民送给邓小平的挽联:

日星隐耀青山垂泪九州儿女恸悼世纪巨掌风月潜形碧水无言十亿尧舜矢志千秋勋业广安县人民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新华书店的同志说,近两天,他们抢运回来的4800张邓小平彩色画像,在这里被群众争购一空。

在邓小平的母校广安一中,全校师生前一晚赶制了2315颗小白花,代表全校2315名师生的心,在10米长的祭幛上,镶嵌着洁白的字体:

母校师生挥泪送小平

广安的街头,一队年轻人捧着邓小平的遗像,举着花圈和横幅,在人们的注目中静静走过。

邓小平旧居前,夹道的松柏苍翠,挂满如雪的白絮。广安人民自发组成的悼念队伍不断涌来。他们送来的花圈多得在偌大的庭院中无处可放,不得不成捆地转移。

不时有些行色匆匆风尘仆仆的人赶来。他们有的是专程来拜祭的外地人,有的是外地来的记者。

牌坊村,早已是世界瞩目的一个焦点。从深圳赶来的邱先生,向邓小平遗像默哀时,久久不肯抬头。

广安人民的感情是深沉而理智的。虽然悼念活动人海如潮,即始终秩序井然。

在邓小平旧居管理办公室,一位干警大头皮靴没脱,就倒在床上,右手还紧攥着武装带。县里的同志告诉人们说:“他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

城南新区,地委机关前的大草坪上,坐着许多老人和孩子。73岁的老人田金秀说:“我们要让孙子在这里照张相片,让他永远记住是谁带来了改革开放!”

连续几天,隆重的悼念活动就这样持续着。无数感人的故事俏悄发生着。

邓小平的表弟淡文全说:“小平同志从来不询私情,广安县都没能沾上光,我也不能去破坏他的形象。”

曾有人对他说,去北京吧,肯定可以安排个好工作,淡文全知道该怎么做,他甘心情愿当个农民。

的确,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广安的农民之家。淡文全4个孩子,有3个在外打工,经济并不宽裕。

很多媒体报道了邓小平夫人卓琳多年前写给淡文全父亲淡以兴的一封关于寄生活费的信,却没能看到这封乡情味浓浓的短信背后的含义。

那意思是说:生活有困难亲戚间可以适当帮助,而破坏原则的特殊关照是不行的。淡文全明白这一点。

追悼会期间,广安山水一直烟雾弥漫,阴云低垂。

广安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是巨大的,正如在广安城内随处可见的标语:

继承小平同志遗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把骨灰撒向广阔大海

1997年3月2日上午,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机舱内,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的骨灰。

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在骨灰盒上。

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93岁的老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和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等亲属一起,以最朴素、最庄严的方式,完成邓小平生前的这一嘱托。

穿云破雾,专机向大海上空飞去,飞向这位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最迷恋的地方。

也许是苍天为之动容,当专机飞临大海时,天空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

强忍着悲痛,81岁的卓琳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

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小平同志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地撒向大海。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1939年8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卓琳,与邓小平相识相爱,并结为革命伴侣。那年,邓小平35岁,卓琳23岁。两人共同走过了58年的人生历程。

如今,面对着自己深爱的丈夫的骨灰,她怎能不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胡锦涛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

随后,邓小平的子女邓林、邓朴方、邓楠、邓榕、邓质方,和孙辈眠子、萌子、羊羊、小弟,悲痛地跪在机舱里,撒放骨灰与花瓣,完成他们敬爱的父亲、爷爷的遗愿。

邓榕哽咽着说:

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跟随邓小平多年的卫士孙勇、张宝忠,一身戎装,忠实地守卫在小平同志的骨灰盒前。

泪水涟涟,哀思绵绵。

第一次见到海洋,邓小平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那是1920年,他远渡重洋,到欧洲大陆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在那些日子里,美丽而苦难的祖国时常越过海洋,沉入他的梦中……

大海,是邓小平革命生涯的起点。1922年,18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大海,磨炼了邓小平坚强的意志。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至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

大海,坚定了邓小平革命的信念。

早在莫斯科学习时,邓小平就“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60多年后,邓小平在退休之前,依然深情地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鸣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不解之缘。一下海,他就舒展双臂,游向深处。无论海多深,风多急,浪多大,他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大海的无垠,开阔了他博大的胸襟;潮涨潮落,大海沉浮,就像他人生的三落三起。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虽历经风险,但邓小平始终百折不挠,总是能一次次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在沧海横流中,显示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历史不会忘记,1978年12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揭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邓小平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正如一首歌颂邓小平的诗所写:

于是才有凤阳花鼓,敲响农民走向市场的节拍;才有了深圳神话,10年完成一个世纪的跨越……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海边,像一位舵手,又一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程。

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

被称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他大海般的气魄,又一次在中国大地掀起改革开放的巨澜。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历史不会忘记,1979年大年初一,邓小平最后一次越洋过海访问美国。这次出国,距他少年时飘洋过海勤工俭学,整整59年。

风风雨雨,沧海桑田。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砺,太多的坎坷,太多的苦难。闭关自守,必然带来停滞、贫穷、愚昧和落后。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邓小平以巨人之手,将封闭的国门打开。

位于南海边的深圳、珠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道风景线。

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了兴办经济特区的大胆设想,鼓励创业者“杀出一条血路来”。国门打开了!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已经形成,古老的中国终于向世界敞开了博大的胸怀。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海天相接,碧波相连。

邓小平心系各族人民,心系港澳台同胞,心系海外侨胞……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回眸应笑慰。

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邓小平:“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邓小平的影响超时代、超国界”……

邓小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11时50分,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

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又听到了震撼过无数人心灵的声音: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民的事业是永恒的。

如同一朵浪花,他从故乡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长江,然后穿云雾,过三峡,奔腾而下,经过九曲十八折,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漫长的征程,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邓———小———平

邓小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他在大海中得到永生!

邓小平将永远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