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名将杨大眼

第一节 名将材料来源

一、《杨大眼造像记》

1.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游击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成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

[解意]杨大眼“出一技”成功后,当了军主,有了领兵打仗的权利,凡在指挥作战的战斗中,都取得了胜利,升迁为辅国将军直阁将军。希望把跑过的长绳悬挂在房梁的正中,把作战使用过的兵器摆放在房子中,干什么用呢?

2.降及后王,兹功厥作

[解意]把以上的事情,说给后来的君王,仍要做辅国将军,保卫朝廷,辅佐皇帝。并表示要更加努力,多打胜仗。杨大眼说过的这些话,做到了吗?

3.震英勇则九宇咸□

[解意]杨大眼靠自己快速、灵活、勇敢的素质,发挥指挥才能,与官兵同心同德,奋力作战,取得战斗胜利,名声很大,影响广泛。

4.南秽既澄

[解意]杨大眼跟随孝文帝征战多年,深知先皇改革(迁都、改姓、易服等)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加速了鲜卑及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于我国多民族的形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南朝没有征服,先皇耿耿于怀。孝文帝逝世后,熙平元年杨大眼从淮堰前线凯旋过龙门为孝文皇帝造像中写有“南秽既澄”一句,并告慰先皇您生前的愿望实现了。

5.震依归阙

[解意]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走近路来到先皇的陵墓高台前,看到您的石像,就记住了您的功劳。当夜晚回忆起您的功劳,而我彻夜流泪。按照您的意愿,依照您的嘱托,宣传您的功劳,造一石像。

6.武

[解意]杨大眼从参军,被破格录用做军主,率军打仗,屡战屡胜,成为北魏保卫朝廷的辅国将军,大半生戎马倥偬。靠勇敢、身先士卒,在战场上快速、灵活,为北魏立下了无数战功,所从事的军旅之事,应该永远地继承、发扬。

二、《杨大眼传》

1.……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未几,迁为统军。从高祖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

[解意]杨大眼为改变吃不饱、穿不暖的处境求生存,前去投军,典选官李冲开始不要,杨大眼自奋不屈,再三恳求,便拿出三丈长的麻绳,系在发髻上跑起来表演达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李冲惊讶,破格录用。跟随孝文帝征战现在的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的战斗中都取得胜利。

2.世宗初,裴叔业以寿春内附,大眼与奚康生等率众先入,以功封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除直阁将军,寻加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解意]杨大眼忠于朝廷,效敬先皇。“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世宗为奖赏杨大眼,派重臣裴叔业,功封杨大眼等人。杨大眼以功封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并授以著名将军称号:直阁将军、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3.……世宗以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持节,都督统军曹敬、邴虬、樊鲁等诸军讨茂先等,大破之,斩衍辅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俘馘七千有余,衍又遣其舅张惠绍总率众军,窃据宿豫……

[解意]孝文帝驾崩后,世宗追其前勋,起用大眼,并委以重任。萧衍派遗王茂先率众军数万次于樊雍,招诱蛮夏,规立宛州,又令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眼、军主曹仲宗等领众二万偷据河南城。世宗以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持节,都督统军曹敬、邴虬、樊鲁等诸军讨王茂先,大破之。……

萧衍又遣其舅张惠绍总率众军,窃据宿豫。世宗又委大眼为平东将军,与都督邢蛮共同讨伐,取得胜利。

4.“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讨平之。”……

[解意]杨大眼从朝廷转到地方任荆州刺史,为荆州:(1)召蛮首以箭射布,警告不要扰乱荆州边防;(2)亲自到深山打死老虎,消除虎害。蛮人害怕杨大眼。杨大眼在荆州任职期间,蛮首樊秀安等谋反,朝廷派杨大眼与都督李崇一块儿征讨,很快就平息了这次叛乱。

5.……“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解意]这25个字说了名将杨大眼:(1)能够与士兵打成一片,放下架子,深入到士兵中间,为士兵做出表率;(2)杨大眼在战斗中冲锋陷阵,没有任何顾虑,勇往直前;(3)以自己的机智、勇敢快速摧毁敌方的营垒,取得战斗胜利。

6.……“时高肇征蜀,世宗虑萧衍侵轶徐扬,乃征大眼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东征别将、隶都督元遥,遏御淮肥。大眼至京师,时人思其雄勇,喜其更用,台省闾巷,观者如市”。……

[解意]世宗考虑萧衍有侵占徐扬的可能,委任杨大眼为管理北魏军队的最高首脑。到京师,大街小巷人们争相观看杨大眼。为什么,第一,杨大眼勇敢,能打胜仗;第二,人们对朝廷能重用忠臣良将的措施非常赞赏,因而人们敬仰杨大眼。

7.……“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

[解意]与南朝的数次战斗中,杨大眼以自己的勇敢、快速、灵活,率领士兵,奋勇当先,冲锋陷阵,把南朝的军队打得大败。每当南朝派遣督将说与杨大眼作战,还未过江就害怕。

8.……“当世推其骁勇,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解意]为什么当世说杨大眼比关羽、张飞还厉害呢?

第一,杨大眼“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就是朝廷万人以上的军队,杨大眼率领的士兵都能打败。

第二,与南朝军队作战,“军未渡江,预皆畏慑”。还未打仗,就害怕杨大眼。

第三,“震英勇则九宇咸□”,杨大眼在所有战斗中取得的胜利,方方面面,所受到的影响,都是震惊世界的。

三、《魏书》

(一)……延伯与杨大眼等至淮阳,灵太后幸西林园引见延伯等。太后曰:“卿等志尚雄猛,皆国之名将,比平峡石、公私庆快,此乃卿等之功也。但淮堰仍在,宜须预谋,故引卿等亲共量算,各出一图,以为后计。”大眼对曰:“臣辄谓水陆二道,一时俱下,无往不克。”延伯曰:“臣今辄难大眼,既对圣颜,答旨宜实,水南水北各有沟渎,陆地之计如何可前?愚称短见,愿圣心愍水兵之勤苦,给覆一年,专习水战,脱有不虞,召便可用往无不获。”灵太后曰:“卿之所言,深是宜要,当敕如请。”

[解意]权倾朝野的灵太后,在战斗的重要隘口,倾听名将杨大眼等的意见,当崔延伯与杨大眼各讲完对战事的意见后,灵太后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二)“延伯善将抚,能得众心,与康生、大眼为诸将之冠,延伯末路功名尤重。”……

[解意]《魏书》卷七十三,列传六十一,奚康生、杨大眼、崔延伯为北魏诸将之冠,各有特点,其共同点是尽力保卫朝廷,在战斗中尽职尽责,战功卓著。

第二节 元魏名将杨大眼

杨大眼事略

仇池国志

小传

杨大眼,杨难当之孙。魏太和中(477—499)命李冲选将,杨大眼被选中,勇冠六军。魏世宗拓跋恪时,率兵首入寿春,被封安成县开国子。后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击败梁军萧衍部将王茂先,包围钟离城,因部下过桥后退,被罚营州为兵。魏永平中(508—512),魏以杨大眼为中山内史,又为东征别将,守淮、淝二水及荆山地区,两年后死。有三子:杨甑生、杨领军、杨征南,杀后母元氏,携大眼尸奔降衍。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叹。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大眼顾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终不复与诸君齐列矣。”未几,迁为统军。从高祖征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世宗初,裴叔业以寿春内附,大眼与奚康生等率众先入,以功封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除直阁将军,寻加辅国将军、游击将军。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季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讨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阵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萧衍遣其前江州刺史王茂先,率众数万次于樊、雍、招诱蛮夏,规立宛州。又令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军主曹仲宗等领众二万偷据河南城。世宗以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持节,都督统军曹敬、邴虬、樊鲁等诸军讨茂先等,大破之。斩衍辅国将军王花、龙骧将军申天化,俘馘七千有余。衍又遣其舅张惠绍总率众军,窃据宿豫。又假大眼平东将军为别将,与都督邢蛮讨破之。遂乘胜长驱,与中山王英同围钟离。大眼军城东,守淮桥东西二道。属水泛长,大眼所绾统军刘神符、公孙祉两军夜中争桥奔退,大眼不能禁,相寻而走,坐徙为营州兵。

永平中,世宗追其前勋,起为试守中山内史。时高肇征蜀,世宗虑萧衍侵轶徐扬,乃征大眼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东征别将,隶都督元遥,遏御淮肥。

大眼至京师,时人思其雄勇,喜其更用,台省闾巷观者如市。大眼次谯南,世宗崩。时萧衍遣将康绚于浮山遏淮,规浸寿春,诏加大眼光禄大夫,率诸军镇荆山,复其封邑。后与萧宝夤俱征淮堰,不能克。遂于堰上流凿渠决水而还,加平东将军。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然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捶挞过度,军士颇憾焉。识者以为性移所致。

又以本将军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淯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有三子,长甑生,次领军,次征南,皆潘氏所生,气干咸有父风。

初,大眼徙营州,潘在洛阳,颇有失行。及为中山,大眼侧生女夫赵延宝言之于大眼,大眼怒,幽潘而杀之。后娶继室元氏。大眼之死也,甑生等问印绶所在。时元始怀孕,自指其腹谓甑生等曰:“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甑生深以为恨。及大眼丧将还京,出城东七里,营车而宿。夜二更,甑生等开大眼棺,延宝怪而问之,征南射杀之。元怖,走入水,征南又弯弓射之。甑生曰:“天下岂有害母之人。”乃止。遂取大眼尸,令人马上抱之,左右扶挟以叛。荆人畏甑生等骁勇,不敢苦追。奔于襄阳,遂归萧衍。(《魏书·杨大眼传》)[考异]桓按:《文献通考·封建十四》说,“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子”。有异于此传。(《仇池国志》)

第三节 史书典籍有关杨大眼记载

一、辞书

1.《辞海》(缩印本)1259页[杨大眼](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载:杨大眼北魏武都(今属甘肃)人,氐族。孝文帝时,自军主迁为统军,与南朝齐、梁作战,以骁勇著名,官至平东将军,正始四年(507年),围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为韦叡所破,免官。永平四年起用,明帝时为荆州刺史,在州二年死。

《辞海》普及版中册3573页[杨大眼](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史学家经多年研究后在该版确立了杨大眼卒于公元517年。

2.《体育词典》64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2000年6月再版)有[杨大眼]条目:杨大眼,北魏武都(今属甘肃)人,短跑速度惊人……纵观120多位历史体育人物,唯独杨大眼是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短跑的佼佼者。

3.《甘肃大辞典》(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版1167页)是研究甘肃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卷,写[杨大眼]“自幼习武,尤善行走,奔跑如飞,将三丈长绳系于发髻,绳飘脑后,直如飞箭,奔马追之不及……”

4.《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6月版1346页)[杨大眼](?—517)。《中国历史大辞典》是我国首次出版的权威典籍,也载有[杨大眼]条,说明杨大眼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中华历史大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三卷2319页)[杨大眼]……多次与齐梁军队作战,身先士卒,体恤部下,以骁勇著称……

6.《杨大眼造像记》北魏石刻。全称《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无年月,在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龙门造像名品之一。乾隆年间钱塘黄易访拓后始显于世。正书。十一行,每行二十三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广艺舟双楫》谓其如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峻健丰伟之宗,评为“能品上”。黄氏初拓本文内五行“踵应”二字完好。文物出版社《龙门四品》辑入。(《中国书法大辞典》下册1175页)

7.杨大眼后魏氐难当孙。少骁捷,跳走如飞。太和中用为军主。累除平东将军荆州刺史。大眼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涕。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淮泗荆沔之间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8.《杨大眼造像记》29页(《中华学大辞典》,团结出版社2000年1月版)写道:“(杨大眼造像记)……龙门四品之一。……仇池杨大眼者,北魏名将也,髻发结绳三丈,跳走如飞,绳直如矢,马驰不及,以勇猛风靡一世……”

9.孙士熊撰写,陈器编著的《最新书法字典》(重庆出版社1990年4月版)498页(18《杨大眼造像记》)写“将九年以军云千仇了孝女如始纷缘文于皇群超”,说杨大眼在战斗中的功勋是超群的。

1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861页)杨大眼,北魏武都人,氐族,杨难当孙,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孝文帝太和中,起家奉朝请。投军后,用为军主,大眼自谓蛟龙得水。所经战阵,勇冠六军。宣武帝初以功封,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为韦叡所破,免官徙营州为兵。永平中追其前勋,复起。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东征别将,遏御淮肥,威勇震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自为将帅,身先兵士。孝明帝时,官至荆州刺史,州人畏其勇,不敢为乱。卒于州。

二、史书

1.《中华野史镜鉴》(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一卷515页)[杨大眼]记:后魏杨大眼是杨难当的子孙,有胆量,跳跃行走像飞一样……

2.杨大眼(?—517)。武都(今甘肃陇南市)人,自祖父以来即出仕北魏。北魏并不是汉族王朝,而是自北方南下之鲜卑族所建立的王朝,甚至内部也组合了不少的异民族。因此,说是鲜卑的北魏,倒不如说是由鲜卑族为主流所指导的王朝。杨大眼仕孝文帝、宣武帝,以平东将军、荆州刺史的身份在淮南与梁作战,由于一破再破其军,因此让梁之兵卒民众甚为恐慌,只要说到“杨大眼来了”,甚至连哭泣的小孩都会止哭。他亲爱部下,精于骑射,与被称为潘将军的妻子潘氏一同在战场上疾驱,也十分有名。(《北史》卷三十七《杨大眼传》)

3.《魏书》卷七十五,列传六十一[杨大眼传](略)。

4.《中国书法史》6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版)中,作者日本人真田但马写[杨大眼]条“……杨大眼,仇池(今甘肃)人,从青年时期起,就以骁勇著称,说他飞跑比箭快……”

5.仇池人物。杨大眼,仇池人,杨难当孙。北魏著名将领,少时家境贫寒,然以骁勇著称,能用绳三丈,绾在髻上奔走,绳直如矢,快马疾驰也追不上。太和中,北魏将南伐,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被选为军主,不久升为统军。攻南朝梁,勇冠三军。因有战功,升为东荆州刺史,封安成县子、直阁将军。正始四年(507年),围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被韦叡所破,免官。永平中,起用为试守中山内史。后与萧宝夤俱守淮堰,战功显赫,加平东将军。魏明帝时官至荆州刺史,在州二年卒。大眼善抚将士,对士兵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涕。虽然他身为将帅,每临战事,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破敌无不摧枯拉朽。威震淮、泗、荆、沔之间。其地孩儿啼哭,大人恐吓说“杨大眼来了!”孩儿立即止哭。大眼虽不识字,然而常让人读书,坐而听之,一遍不忘,口授机宜,理顺成章。其妻潘氏亦善骑射,大眼称其为潘将军。

杨大眼,武都氐杨难当之孙,大约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卒于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世居仇池,早年随父归顺北魏,举家迁居洛阳,在朝廷中任小吏。

杨大眼自幼习武,勇敢敏捷,尤善行走,奔跑如飞。一次北魏朝廷议决南伐,尚书李冲准备选拔出征将帅。杨大眼自告奋勇,李冲见其为无名小辈,不同意他出征。大眼便说:“尚书不了解我,我给你表演一个绝技吧!”说着,他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头上,便快速奔跑起来,只见绳子在脑后飘起,如射出的箭一般直,奔跑速度快得惊人,连奔马也追赶不上。旁观者无不惊叹,大家都说:“千百年来,还没有听到过有跑得如此之快的人。”遂被提拔为军主,随后又升为统军,屡次出征江淮一带,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因战功卓著,累迁为直阁将军、东荆州刺史。

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杨大眼在领军围攻梁军所据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时,久攻而不克,军无斗志。部属刘神符、公孙祉争相退军,杨大眼节制不力,被免去官职徙至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为兵。永平中“追前勋,起为试守中山内史”。不久,高肇率兵征蜀,魏宣武帝担心南梁乘机进攻,便提升杨大眼为太尉长史、持节、假平南将军,率军防守淮、淝一带。杨大眼与梁军交战数次,屡立战功,声名远播,被提拔为光禄大夫、平东将军。杨大眼到京师领命时,京师吏民慕其雄勇,出巷倚门,观者如市,都想睹其风采。北魏孝明帝时为荆州刺史,在州两年,死于任上。

杨大眼以骁勇著名,南朝诸将无不畏惧。淮、泗、荆、沔一带儿童有啼哭者,大人们便吓唬道:“杨大眼来了。”儿童便立即停止哭闹。有人曾问杨大眼:“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于人。”杨大眼说:“旗鼓相望,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时,人们都认为杨大眼之骁勇,不亚于三国时的关羽和张飞。

杨大眼识字不多,但记忆力极强,常令人给他读书,读过一遍,他便能熟记于心,军中发布露布,皆由杨大眼口授,出口成章。杨大眼为北魏名将,《北史》有《杨大眼传》,《魏书·氐传》及《北史·魏文成帝纪》中也有载。死后有人作《杨大眼造像》,被誉为书法中“峻健丰伟之宗”。

杨大眼妻潘氏也善骑射,常同杨大眼一起坐于幕中筹划军事,披甲戴盔,谈笑自得。杨大眼对左右说:“此潘将军也。”潘氏生有三子,长子甑生,次子领军,幼子征南。杨大眼被徙营州期间,潘氏留居洛阳,行为不轨。女婿赵延宝告与杨大眼,杨大眼一怒之下杀死潘氏。后娶继室元氏。杨大眼死后,甑生等向元氏索要杨大眼所遗印绶,意欲承继其父职位。当时,元氏已怀孕,便指着自己的肚子说:“你父的职位将由我儿子袭承,你们兄弟不要有所指望。”由此,甑生兄弟乘途中宿营之际,打开棺材搜查印绶。赵延宝厉声训斥,争吵中征南拔箭射死延宝。元氏惊慌跳入水中逃命,征南又欲射之,被甑生劝阻:“天下哪有杀害母亲的人。”元氏遂逃脱一命。他们将杨大眼尸体从棺中取出,放置马上,左右扶持,逃往南梁。荆州军士因惧怕甑生兄弟骁勇善战,不敢苦追,甑生兄弟遂投奔南梁。

三、志书

(一)仇池国志

(略)

(二)西和志

杨大眼,仇池人,杨难当孙。北魏著名将领,少时家境贫寒,然以骁勇著称,能用绳三丈,绾在髻上奔走,绳直如矢,快马疾驰也追不上。太和中,北魏将南伐,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被选为军主,不久升为统军。攻南朝梁,勇冠三军。因有战功,升为东荆州刺史,封安成县子、直阁将军。正始四年(507年),围梁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被韦叡所破,免官。永平中,起用为试守中山内史。后与萧宝夤俱守淮堰,战功显赫,加平东将军。魏明帝时官至荆州刺史,在州二年卒。大眼善抚将士,对士兵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涕。虽然他身为将帅,每临战事,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破敌无不摧枯拉朽。威震淮、泗、荆、沔之间。其地孩儿啼哭,大人恐吓说“杨大眼来了!”孩儿立即止哭。大眼虽不识字,然而常让人读书,坐而听之,一遍不忘,口授机宜,理顺成章。其妻潘氏亦善骑射,大眼称其为潘将军。

(三)阶州直隶州续志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孝文帝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冲,弗许。大眼曰:“请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无不惊叹!冲因曰:“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大眼顾谓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谓蛟龙得水之秋。自此一举,终不复与诸君齐列矣。”所经战阵,勇冠六军,除辅国将军,宣武征为太尉长史,持节东征。人慕其雄勇,观者如市。还,加平东将军。大眼善骑射,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恤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士卒,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淮、泗、荆、沔之间,闻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当世推其骁勇,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出为荆州刺史,荆蛮不敢复为寇盗。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有三子,长甑生,次领军,幼征南,皆潘氏所生,气干咸有父风。后奔梁(节《魏书》本传)。大眼妻潘氏,善骑射。大眼讨蛮酋樊季安等,潘白诣军前省大眼。每于攻阵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若。大眼指谓人曰:“此潘将军也。”(《阶州直隶州续志》)

(四)武都志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孝文帝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无不惊叹!冲因曰:“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四、古碑、碑学十讲载

1.《碑学十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6月)68页载:……相同的碑式造像题记在龙门石窟中尚有古阳洞的《杨大眼造像》、《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魏灵藏造像》等,这些碑式题记皆是北魏贵族在龙门地区雕凿的最早期造像。由此可见,石窟或摩崖造像题记的早期型制应该还是沿用碑工,此后再由独立的碑发展到凿壁的碑,最后形成多样的石壁题记。

2.《中国古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241页载:……《杨大眼造像记碑》也是造像记中的珍品之一。杨大眼这个人在《魏书》中有传。此人是文盲,杨大眼是绰号。原名叫什么未载。他是北魏孝文帝时代的著名将领,很有一些传奇色彩。《魏书》说他少年时代就有“胆气”,“跳走如飞”,请求入伍,遭到拒绝,于是亮出绝招:把三丈长的绳子拴在发髻上,奔跑起来,长绳像箭杆似的,笔直地拖在身后的半空中,人骑着马都追不上。入伍后“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做将军后,善待士兵,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士卒,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枯)拉(朽)。江南民间传说,小孩哭闹时,就说“杨大眼来了”,无不即止。为镇抚盗贼,他常常当百姓的面用箭射击草人,百发百中,曾把亲自射杀的老虎头割下来挂在城门上,恶人“遂不敢复为寇盗”。

3.杨大眼的妻子潘氏也善骑射,常跟随杨大眼参加战斗。杨大眼令其妻也穿军装,并驾齐驱,“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还常指妻子对别人说:“此潘将军也。”

后来,杨大眼驻军营地,潘氏在洛阳,行为有些不端,非潘氏所生的女儿的丈夫告知杨大眼,被杨大眼禁闭之后杀掉了。杨大眼在荆州刺史任上仅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扶着父亲的遗体投奔襄阳,投降梁武帝萧衍了。

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杨大眼也曾为孝文帝造像,可见当时雕凿造像碑风气之盛,《杨大造像记碑》的碑文雄深高古,结体方严宽舒,笔法秀拔峻厚,棱角分明,血肉手足,堪称魏碑书法中的上乘之作。

第四节 “跳走如飞”使杨大眼成为军中名将

杨大眼充分发挥“跳走如飞”的本领,率领将士出击征战,取得辉煌战果,在不是赛场的战场名震四方,成为名将。

1.杨大眼快速高效,战绩显著。《杨大眼传》:“从高祖征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穰(今河南邓县)、九江(今湖北武汉寻阳境内)、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之间,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这就是说,杨大眼从参军任军主,到迁为统军,在所参与指挥各地的战斗中,由快速而显示出的勇猛、英勇顽强、灵活多变所取得的战绩在北魏所有将领参与的战斗中是领先的,占第一位的。因此,冀州刺史,兰陵郡开国子,为杨大眼封赠。《杨大眼传》:“裴叔业以寿春内附,大眼等率众先入,以功封安成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除直阁将军,寻加辅国将军。”

在从戎征战中,杨大眼不仅率领将士快速、灵活、勇敢,取得胜利。而且服从命令,听从调遣,与其他将军配合,协同作战取得胜利。《魏书》(五)1567页载:“朕兴居在念,深嘉乃勋。前即敕豫州缘边诸镇兵马,行往赴援,杨大眼、奚康生铁骑五千,星言即路,彭成王勰。尚书令肃率精卒十万,络绎进发。将以长驱淮海,电击衡巫。卿其并心勠力,同斯大举。殊勋茂绩崇名厚秩,非卿孰赏?并有敕与州佐吏及彼土人士,其有微功片效,必有褒异。”皇帝都记着杨大眼等将士为朝廷效力的功绩。

在挣扎中求得生存,名不见经传的杨大眼,为何能在群雄争立、战争频繁、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北魏时期的战场上,屡建功勋呢?其一,是杨大眼深知战士疾苦,会领兵用兵,发挥自己在战斗中的表率作用。《杨大眼传》:“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涕。自为将帅,恒身先士卒,冲突坚阵,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战斗的胜利在人而不在险,兵民是取胜的根本保证。杨大眼正是遵循了这一条重要的领兵打仗原则,激励士兵齐心协力为胜利而战。杨大眼亲自参与战斗,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士兵一样拿起刀枪盾矛,搏杀拼斗,冲锋陷阵,无所畏惧。在古代,杨大眼能与士兵同心同德,患难与共拼搏沙场,表现出一代战将的高贵品德,也反映出杨大眼爱兵如子的风范。其二,杨大眼具有“跳走如飞”的本领,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由快速而获得的过硬素质,能及时感知战场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情况,及时做判断,迅速采取相应的办法,争取主动取得胜利,这对杨大眼能成为一代名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科技水平和武器装备还不够发达的古代,战场参与战斗的主要是人,交战双方你来我往的躲闪、抢占、围追堵截、跳跃、攀登等相互对抗,都以动作灵敏,出击快速、准确有力牵制对方,其核心是一个“快”字,慢了就会因贻误战机而失利,导致整个战斗的失败。“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的杨大眼,从小就在快速中逐渐养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在瞬间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准确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格斗中的一招一式,一闪一躲,一腾一跃,一翻一滚,一退一进,杨大眼因其快而抢在前面,“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战绩辉煌。《杨大眼传》:“仁宗时,又封杨大眼为武卫将军,假平南将军。”

2.杨大眼快速灵活在战斗中的威慑力。当今“飞人”只要通过世界级田径比赛,创造出无可争辩的纪录,是100米跑金牌得主,就是“飞人”。古代没有跑表,杨大眼“跳走如飞”,是古代“飞人”。他成为一代名将,其快速、灵活、勇敢表现在哪里呢?北魏时期,各族豪强争权夺利矛盾激化,战争不断出现,促进了武器装备,有了新的兵种,如重甲骑兵(人马都要披甲)。重甲骑兵具有很强的攻击力,但由于参加作战的重甲骑兵负荷过重,骑兵特有的快速、灵活、机动、敏捷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作战时的地形也达不到重甲骑兵的要求,因而作战效率不高。杨大眼“跳走如飞”正好弥补了重甲骑兵作战时的不足。这就是说:杨大眼“跳走如飞”具有时代特征。在古代没有竞赛,没有访问交流,而只能表现于战场。《杨大眼传》:“大眼善骑射,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骑着战马的杨大眼,两当铠,跨大口褥缚,手持长矛,其神其貌,让人敬重。更让人敬佩的是:将沉重的擐甲自如折转,其力度、其韧性令人折服。因而交战的一方,还未开战就先害怕。《杨大眼传》:“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魏晋南北朝后期,南朝十分重视水军建设,发展民造船业,提高造船技术。到了南北朝后期,有了专门为水战制作的兵器——拍竿。那为什么凡指派与杨大眼交战的南朝将领,还未过江就十分害怕呢?其一,杨大眼具有一般人不曾有的“跳走如飞”的本领,因而能在作战中实现战斗意图时,抢占先机,出奇制胜。其二,杨大眼爱兵如子,有对士兵负责的精神,以自己的胆气影响士兵,把“跳走如飞”渗透在士兵中间,体现在士兵身上。擅长水战的南朝将士,当然惧怕陆上快速、敏捷的杨大眼将士。其三,杨大眼穿着沉重的铠甲在作战时辗转自如,灵活作战,这种本领其他将领不具备,因而杨大眼“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杨大眼“跳走如飞”,威名大震,不仅名扬战场,而且《杨大眼传》传说淮泗(今安徽、江苏)、荆沔(今湖北)之间有儿童啼哭,恐之曰:“杨大眼至”,无不即止。杨大眼“跳走如飞”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人们把目睹杨大眼达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和听到战场快速、勇敢的战斗作风,传到安徽、湖北、江苏一带民间。每当农家孩子啼哭不止,一提到杨大眼来了,孩子马上就不哭了。为什么?杨大眼跑得快,说到就到。杨大眼的快速、灵活、勇敢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3.“飞”赢得崇高威望,杨大眼追加战功。公元514年杨大眼复出时,回到京城,人们奔走相告,传颂杨大眼的辉煌战绩,观看复出的杨大眼,《杨大眼传》:“大眼至京时,时人思其雄勇,喜其更用,台省闾巷,观者如市。”在王宫禁地,民众居住的巷子里,人们像赶集一样,来看杨大眼,可见杨大眼在人们心中的影响是何等之深、何等之大。

杨大眼“跳走如飞”远近闻名,有南齐做秘书丞的王肃,因父奂及兄方被齐武帝所杀,奔魏后的第一件事是先看杨大眼。《杨大眼传》:“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杨大眼曰:‘旗鼓相生,瞋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魏书》(五)1637页:“延伯与杨大眼等至淮阳,灵太后幸西林园引见延伯等。太后曰:‘卿等志尚雄猛,皆国之名将,比平峡石、公私庆快,此乃卿等之功也。但淮堰仍在,宜须预谋,故引卿等亲共量算,各出一图,以为后计。’大眼对曰:‘臣辄谓水陆二道,一时俱下,无往不克。’”北魏权倾朝野的灵太后的话,已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杨大眼快速勇猛,为朝廷出谋划策,屡立战功,享有崇高的威望。

杨大眼在地方为官,能发挥快速勇猛的素质,为民捕虎除害,在北魏有口皆碑,家喻户晓,人人传诵。

《杨大眼传》:“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作为将帅,能认识自己的不足,进而想方设法进行弥补,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选择,学而后知不足,这也是杨大眼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代名将的重要方面。

在北魏时期,杨大眼快速勇敢而取得的辉煌战绩,所表现出的勇猛矫健就是张飞、关羽也比不上。《杨大眼传》:“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综上所述,杨大眼“跳走如飞”是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因而在战斗中有快速变化,适应瞬息万变的战斗环境。快速的反应,相应就会出现快速的动作,在相互对抗中,快速抢占有利位置,调整到最佳体位,转换到具有杀伤力的动作,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在战斗空间的定时定位上,准确出击,取得胜利。这种快速灵活的素质,发挥在战斗中,屡战屡胜,威震四方。北魏时期,人人敬仰“跳走如飞”的杨大眼。

从以上史料记载、考证、分析,可以看出:

1.杨大眼在我国古代史稿及现代史志中多有记载,他有着惊人的运动天赋,“绳直如矢,马驰不及”是对他奔跑速度的真实写照。

2.北魏时期,在陇南出现杨大眼:其一,是当地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的非凡素质;其二,是其在生活劳动中的磨炼使他成为绝代“飞人”。

3.从《杨大眼传》中得知:杨大眼“出一技”从发生、发展、结果符合短跑运动程序:有观众、有裁判、有成绩、有奖励,完全符合今天的体育竞赛程序。“出一技”是历史存在,今天需要,未来发展需要。

4.杨大眼的跑技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应与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应步入世界体育名人殿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