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几度困惑
1955年,上大学二年级的王选被评为了三好学生积极分子,这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是一件极具荣誉感的事。系里还为此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同学们纷纷畅谈感想,气氛庄重而又热烈。
在与会的同学中,王选看到一位身材小巧却又文静端庄的女生,一双纯净的大眼睛美丽而又传神。她安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不轻易说话,而只要开口话语就能切中要害,极有见地,带着上海口音的嗓音非常动声。他从同学口中得知,这位女生比自己高一年级,叫陈堃銶,和他是上海老乡。王选不曾想到,这位女生的出现,对他以后的人生和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将意味着什么。
王选的数学成绩非常优秀,他却对自己现有的成绩不满意。经过认识的分析,王选认为这一状态的产生,与自己把太多精力用于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上有关。王选认清问题症结后,在不影响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抽出更多时间扎在北大的图书馆里。
除了专业课知识,王选对别人不关注的一些课外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个英文版的《民族前卫》杂志上,他看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的秘密报告全文,这在全数学系的同学中也是第一人。他还看到一则报道,前苏联向1905年发生在我国东北的日俄战争中死去的俄国人献花。他想不通,因为那是在中国领土上打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苏联这样做是不是有大国主义倾向?更为严重的是,王选对朝鲜战争中的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不理解。
思考越多,王选越发现,对于一些历史和现实问题,他的想法跟报纸上宣传的某些内容、做法有很大出入,思想跟当时流行的一些政策并不一致。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他,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1956年,在一次系党支部人员找王选谈话时,王选怀着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觉得在入党之前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思想跟组织上说出来。在此种心情的驱使下,他把自己的心声毫不隐讳地吐露了出来。
不幸就在这之后发生了。王选被上纲上线到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动摇和怀疑的倾向,他的入党问题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此乃一直满怀热情、追求进步的王选始料未及。他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一些推心置腹的真心话,就定了如此“罪名”让他难以接受。
1957年反右斗争中,王选所在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被打成右派。张景中、杨路等同学,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非常好,也无一避免地被打成“极右”,送到边疆改造。与他们相比,王选算是幸运的,但是,他从内心里却为他们鸣不平。
王选在上海的家中,许多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王选的母亲一直是一名优秀的街道干部,为了工作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忙碌,却被无缘无故地革职。不但如此,还有人往母亲身上加上莫须有的罪名。
有一次街道出现了“反革命”传单,是用钢板刻后油印的,有人因为王选家庭的出身怀疑是他的家人所为,派人到他家借钢板以试探虚实。王选的母亲困惑地说:“我们家哪来的钢板?”后来,一位好心的邻居悄悄说出了内幕。使王选的母亲非常生气,情绪变得很不好。王选的父亲后来也莫名其妙地错划为右派,整个家庭陷入了阴霾之中。
后来,“肃反”扩大化、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使王选产生了怀疑,而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采取如此严厉的手段,王选无法理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想不通的事就更多了。越学习,越关心政治,他的怀疑和不解就越多。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选非常希望自己是一个糊涂虫。人糊涂一些,什么独立思想都没有就可以不痛苦,痛苦的产生都源于思想的深刻。有时,他甚至幻想自己出生在一个苦大仇深的家庭里,但是出身又岂是人自己能够选择得了的?王选陷入极度苦闷、困惑与迷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