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关于七七
在许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七七,在北京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那天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纤细身材,黑框眼镜,长发及腰。记得其中一个朋友说晚饭过后,和她走在路上,她的裙子蓬蓬的,看起来像黑夜里开了朵百合花。
所以翻开她新书的第一篇“雨中百合般的爱情”,我忍不住想起这个形容。七七嘱我为她的新书写序,让我不免回顾起我们认识这些年来她走过的路,从做博士论文的女学生,到人妻、人母,再开了一家很文艺的叫“阅读者”的咖啡馆。作为见证着她生活里一点一滴的变化的闺中密友,说点平常绝不会说的肉麻话吧:百合花这个形容不论对七七还是七七的文字来说很合适,有美而轻灵的外在,以及坚韧的根茎。
不过,“雨中百合般的爱情”这个书名有点太唯美。我觉得,即使不熟悉七七的读者,读起她文字的任何一段都能轻易感受到她细腻敏感和灵动的气息,和她本人给人第一感并无二致——她那么瘦(体重常年在八十斤左右徘徊!),永远纤细,永远长发,穿宽松裙子的时候真的让人担心一阵风就要把她吹走了,这算是唯美部分好了。可她柔弱的外表是有欺骗性的!再多读一点,就会发现她文字背后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辨能力支撑,不致因唯美而堕入彻底的虚无,这也和七七本人很像。我常常意识到七七对生活清晰与务实的判断对我的影响——许多事情,经她三言两语,就变得透彻明了。她的意见常让我觉得安心。她长于分析,见事明白,所以特别适合写评论性文章。一部电影,经她的笔细细剖析,人物关系、导演的意图、整个电影的长处与局限,一下子就昭然若揭了。这需要对电影、对生活都有细微的体察,又得有特别透彻的人生观吧。
在对生活的明晰认识之上,七七还有很强的行动力。文艺女青年的“通病”是想得太多,需要很大的自我空间,要么很难进入婚姻,要么进入婚姻后很容易被生活的琐细和平庸磨损,觉得困顿窒息。可七七对生活的看法从不高蹈,在这本书里那篇“迷失的人与迷失的人群”中,她说:“清晰的自我认识,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家人好好地沟通,对社会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才是普通人生活的希望所在吧。”这完全是她自己啊。她的决断明快和行动力有时候会吓我一大跳:和阿波认识后闪婚(现在沫沫都八岁了);今天说喜欢良渚,过几个月他们就在良渚安家了;看到万科小区刊物上的招商广告就直接打电话去,三下两下搞定租商铺开咖啡馆的事。
她有时在豆瓣上发些小随笔,非常轻快愉悦地,说他们的家,说沫沫在学校里的淘气事,说阿波在跟杨朱学古琴,说她和茗禅那个可爱的小小咖啡馆。她能敏锐地感受和捕捉到生活里特别细微的美、周遭人的好,文字有诗意、有温暖慧黠的质地,让人读来会心微笑。她对生活通常持有一种特别松弛的态度,文章里也是。读过那些随笔的人大概都会觉得她和阿波简直是神仙眷侣,过着理想生活,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一大群意气相投的朋友。
这些都是真的,可是月亮依旧有它的暗面。生活里那些咬啮性的烦恼对于她来说已经不难应付,而真正难的在于对自我的疑虑和偶尔来袭的虚无,这对创作型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有几次我在深夜接到她的电话,和她聊聊天,感觉到她的焦虑,去年夏天她还来上海和我住了一个周末——这是逃逸日常轨道的小小叛逆——但她总会很快整理好自己再回到日常生活里去。书里“忧郁的行星”那篇,她有一大段特别细腻的对自己偶尔涌起的抑郁症状的描写,也有清醒的判断:“忧郁症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病症,它是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产生的,伴随着自我中心与完美主义,伴随着意义感与行动力的丧失”,可是,她也明白什么是解药:“得用什么东西把自己填充起来,明天我得把那些细微的事情解决掉一些,要瓦解掉巨浪般的,想把自己卷挟而去的忧郁,只能是把一个个小浪花拧碎,把它们变成泡沫,于是巨浪也从细部瓦解,因为我有对抗的能力与行动,它就不那么可怕。创作是一种很大的行动力……”
这本新书是创作,是行动力的体现。它是本书信体的影评,是她历年的专栏合集。“影评”这个词真能准确反映七七这些文章的特质吗?我相信它们不同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评论文字。七七是电影评论科班出身,她的专业素养、她对电影理论和电影技术的理解都体现在她的文章里,这大概能满足一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电影而阅读的读者。而在不间断地读这些文章时,我再次强烈感觉到七七是一个多么有灵气与才华的写作者(有时作为太近的朋友反而会忽略了这一点)。这些文章始于电影,又不止于电影。电影是种介质,穿过它们,七七用一种特别优美的方式传递她对人生的思考,她的整个世界观、气质和个性都倒映其中。
所以,尽管这部书里讨论的电影大多都非常艺术和冷门(商业电影她也看,但一向不太是她的茶。七七说她还在当老师时,有次上课同学们聊起《第一滴血》,她只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从来没看过),大部分我也没看过,可是读来全无隔阂。在电影里她真正关注的点,是她自己在生活里也一向很关切的:女性的自我认识、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终极之爱......她以伯格曼作为整本书的“落点”,因为她通过在伯格曼那里汲取的思想资源来形成一个真实的自我:矛盾、诚恳、温暖、宽容、永远的自我叩问、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落足点、行动中探求人生的终极意义。
我记得好几年前有一次,七七、阿波、意达和我,我们在七七和阿波的小书房里聊天到深夜。那时大家说起生活的理想是什么。他们都是创作者,阿波希望能写出更好的诗,意达希望画出更好的画,七七希望自己在写作上能有新的境界。如今七七第三本书(不算合集)的出版,也是她在通向她自己理想境界上所付出的一种努力吧。
对了,这本书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写给TT的信,我悄悄告诉你,TT是虚构出来的。TT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读这本书,请代入你自己,你会觉得亲爱的七七拉着你的手,透过电影的光与影,带你走一段,用余华的话说,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陈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