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

林庚

(1910—2006)

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1933年毕业后留校。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林庚把诗看成是“宇宙的代言人”。林庚的不少诗作,都追求“语言的第一次的诞生”,传达生命的醒觉和新鲜感,也使林庚禀赋一种感受力和领悟力,有一颗充满颖悟和智慧的“诗心”。其中显示出的“创造性正是从捕捉新鲜的感受中锻炼语言的飞跃能力,从语言的飞跃中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总之,一切都统一在新鲜感受的飞跃交织之中”。《破晓》中“如人间第一次的诞生”就是对这种新鲜感受的传达。林庚自述道:“我这时忽然有一种无人知道的广漠博大的感受”,“我觉得自己仿佛是站在这世界初开辟的第一个早晨里”。闻一多称这首诗是“水到渠成”。

林庚也以新诗格律的思考和追求见长,但是格律并没有给他带来束缚和镣铐。《春天的心》中“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随便的踏出门去”,“随便”两个字堪称诗眼,整首诗正表现出“随便的踏出门去”的适意感,而春天给人带来的兴奋、新鲜、冲动以及一点点茫然的情怀却在这随随便便的感受中脱颖而出。林庚的诗由此表现出一种清澈明快的风格,诗人追求新的格律形式,但清新的想象和敏锐的感受力仍冲破了格律的可能束缚,显示出一种别样的诗质。

出版诗集:

《夜》,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

《春野与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

《北平情歌》,北平:风雨诗社,1936年。

《冬眠曲及其他》,北平:风雨诗社,1936年。

《问路集》(诗与诗论合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林庚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林庚诗文集》(第1—9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另著有《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多部文学研究专著。

破晓

破晓中天傍的水声

深山中老虎的眼睛

在鱼白的窗外鸟唱

如一曲初春的解冻歌

(冥冥的广漠里的心)

温柔的水裂的声音

自北极像一首歌

在梦中隐隐的传来了

如人间第一次的诞生

春天的心

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

随便的踏出门去

美丽的东西随处可以拣起来

少女的心情是不能说的

天上的雨点常是落下

而且不定落在谁的身上

路上的行人都打着雨伞

车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识的

含情的眼睛未必为着谁

潮湿的桃花乃有胭脂的颜色

水珠斜落在玻璃车窗上

江南的雨天是爱人的

春野

春天的蓝水奔流下山

河的两岸生出了青草

再没有人记起也没有人知道

冬天的风那里去了

仿佛傍午的一点钟声

柔和得像三月的风

随着无名的蝴蝶

飞入春日的田野

无题

一盆清丽的脸水

映着天宇的白云万物

我俯下去洗脸了

肥皂泡沫浮满了灰蓝色的盆

在一个清晨或一个傍晚

光渐变得微弱了的时候

我穿的盥衣是一件国货

华丽的镶边与长穗的带子

一块湖滨新买来的面帕

漂在水上如白净的船蓬

于是我想着一件似乎很怅惘的事

在把一盆脸水通通的倒完时

夜深进行曲

夜收拾多梦的记忆

古老的河床它安息

折起的衣襟轻轻的

乃成为祝福的园地

踏过那平平的草原

马说着青山的神秘

大树下求群的旅人

他们辨识着那时计

天青得像一个坟墓

迫寻梦寐的甜熟吗

一群的队伍低低的

绕过黑暗里的人家

从远远银河的声音

谁袱起昔日的沉重

他们有催眠的节拍

大地的人们在蠕动

五月里夜深的行列

他们浮过红的花叶

描绘那海的高潮吧

织成了更深的黑夜

异乡的情调在树下

留恋高岗的旅人吗

而行列是醒的群众

带去了夏季的变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