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为少年 成长之路

第一章 有为少年 成长之路

长于海南,潮汕之家出麒麟

1971年10月29日,马化腾出生在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那时他的父母都在八所港港务局工作。马化腾的祖籍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他的出生,给这个潮汕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喜。

对于这个家庭中第一个出生的男婴,他的父母只是感到脸上更有光彩,亦填补了他们心里的缺憾。然而,这时的他们还不曾想到,这个男孩,在二三十年后,能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深圳,通过互联网掀起一场“社交大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男孩,就是现任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小时候的马化腾,不像别的男孩儿那样闹腾,他安静内向,甚至羞涩如女孩儿。而他的这种性格,也一直持续到现在。据说至今,在腾讯内部联欢会上,马化腾拥抱女员工时还会脸红,这让其他员工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小就内向的理工男的性格,马化腾才会有兴致静下心来潜心琢磨如蝌蚪般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才会专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而鲜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而这些也是腾讯日后能够经得住大风大浪的重要因素之一。

马化腾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海南东方市度过的。东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新兴滨海工业新城和经济中心,那里空气纯净,环境优美,珍奇树木品种众多,是海南岛第三大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城区。市区驻地八所镇,市内有著名港口八所港,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就职的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就在这里。

在海南,东方市的方言比较复杂。闽南语因海南各市县人的口音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基本上还是相通的。同一市县中说海南话的人口音相差无几,话一出口,大致就能判断出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就海南话而言,海口话浊,文昌话甜,定安话软,三亚话沉,琼海话婉转,澄迈话起伏,万宁话粗犷,乐东话则如快板……各有特色。

然而,东方市却是例外,因为这里没有共同的方言。其方言之多、口音之异堪称南腔北调。这里有海南话、黎话、苗话、哥隆话、军话、儋州话,还有鲜为人知的附马话和那斗话。一个小小的东方市,集中了如此多的方言,这在海南是一种奇特的现象。而马化腾,就是在这样复杂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的。

海南的生活对于马化腾来说是快乐且美好的。这一点,在他创业成功后,腾讯公司与海南省政府的商业合作中,也可窥见一斑。创业成功后,马化腾曾多次回到海南,并深情回忆读书时的快乐时光,他甚至还清楚地记得上学时与同学去郊游的细节。

马化腾说,他的小学是在八所港务局子弟学校(小学部)上的,那里是海南岛的最西端,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那时候,他家和学校都在八所港南区(宿舍区),下课后,一班同学会有说有笑地一起回家。那时候校园里非常流行《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同学们总是喜欢唱着歌回家。那时港区离海边比较近,天气热了,下午的时候,大家还会结伴到海边游泳……

这样美好的时光一直持续到1984年,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被调到深圳市航运总公司计财部任总经理。于是,当年13岁正在读初二的马化腾不得不随父母迁居深圳。虽然离开了海南,但是这些年的生活还是给马化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说,他对海南的感情,甚至多过祖籍地潮南。

人对童年和少年时的记忆往往都是深刻的,因为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单纯、最美好的岁月。人对于情愫这东西,亦是非常看重的,那是人内心最柔软的珍藏。海南对于马化腾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后来马化腾在海南进行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对海南有感情,海南养育了他。

2015年,马化腾就已经到过海南,与海南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在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打造腾讯众创空间升级版——“腾讯互联网+生态村”,还探访了落户于海南生态软件园的腾讯互娱基地和众创空间。

2018年2月,腾讯与海南省政府围绕“互联网+”“智慧岛”,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推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展。马化腾说:“海南省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在发展互联网及科技产业方面很有潜力。腾讯很高兴与海南省签订深化合作的协议。我们将继续开放自身的技术资源与平台。与海南形成紧密协作关系。一起推动‘智慧岛’早日建成。”

当我们了解了马化腾与海南的渊源后,才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海南会成为全国首个与腾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省份。马化腾曾说:“我出生在海南,每次回到海南,就像回家一样。”

举家搬迁,深圳中学遇友人

改革开放之前,深圳还是一个百业待兴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发达,村民大多以种菜或者捕鱼为生。那时的深圳还没有大学,也没有电视和广播、报纸,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盖的剧院和一家新华书店。

那时,南方流行一首民谣:“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据说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圳唯一的优势就是毗邻香港,但当时香港还未回归,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往来还不是很密切,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是很贫穷的。

变化发生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行深圳、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的这次南行,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南行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深圳,一夜之间,深圳像变了天地一样,农民洗脚上田,纷纷加入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战役”之中。高楼拔地而起,农田变成商铺,城市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各类企业纷纷入驻深圳,各种人才也纷纷涌向深圳。

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借全国的力量,深圳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一时间,深圳竟然成了一个“香饽饽”。

1984年,马化腾随父母迁居深圳,当时的他正在读初二,于是被安排到与深圳大学相对应的深圳中学就读。深圳中学创建于1947年,是深圳的一所公办中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了。1983年,深圳大学创办后,深圳中学于同年6月被定为深圳市唯一的省重点中学。

迁居深圳后的马化腾成了深圳中学的一名插班生,当时与马化腾一起转学的还有许晨晔,后来他成为腾讯的五位创始人之一。在腾讯的五位创始人中,有四位来自深圳中学,他们分别是马化腾、许晨晔、张志东和陈一丹。

马化腾和许晨晔是初二随父母转学来到深圳中学的,初中时,两个人就在同一个班;而陈一丹和张志东从初一的时候就在深圳中学读书,只是初中不在一个班。

作为省重点中学的深圳中学是深圳众多中学中的佼佼者,后来因腾讯的上述四位创始人而更加出名。在当时,他们四个人肯定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他们的命运会紧紧相连,并合伙创立了一个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互联网公司。

从海南到深圳,马化腾的人生又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这时的他必须要从海南众多的方言转战到另一个语系——粤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学习语言在马化腾的人生中,也是一件有趣却又略显无奈的事情。当然,从学习语言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化腾的学习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是超强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位好朋友,最让马化腾忘不了的应该还有深圳中学校园内的凤凰木。在马化腾的好友陈一丹的记忆里,凤凰木是每一个深圳中学的人不会忘却的记忆。在深圳中学,小伙伴们最爱玩的游戏是:拍花瓣、揉花萼、捡果荚、收藏种子。每当凤凰花和凤凰叶凋零的时候,马化腾和同学们就会轮流值日,清理掉落的树叶和落花。可以说,凤凰花和凤凰木成了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在初中时最美好的回忆,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忘记。

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悠然,但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则大相径庭。到了高中,马化腾有了考大学的目标,所以从高一开始,他就在无形中给自己施加着压力,且这种压力逐年递增。而同学们日常生活的主题,也都是围绕着学习展开,这就使得生活有些单调了。

不过,在紧张的学习氛围里,偶尔的轻松还是有的。比如,马化腾经常在午休的空档时间里和陈一丹互相竞赛背英文成语、背圆周率,将圆周率一直背到了100位。直到现在,腾讯创始人聚会的时候,马化腾和他的伙伴们还会即兴接力背圆周率。

改变志向,深圳大学定未来

在高考之前,马化腾的兴趣主要在天文学方面。他曾经回忆说,自己原来是准备走天文学这条路的,因为自己经常会思考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东西,也喜欢搞一些奇特的研究。1986年的时候,他还去观测哈雷彗星回归,并用学校的器材拍摄了一些彗星的照片。

马化腾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的学生,还为此写了观测报告,得到了几十块钱的奖励。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但因为当时要准备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就没有去成。

1989年7月7日至9日,经过三天的拼搏,马化腾考出了739分(满分900分)的高分,高出重点线100多分。按这个成绩,他本来是可以选择清华大学抑或是复旦大学的,但因为种种原因,马化腾没有选择报外省的学校,也没有学习天文学。

高考前,马化腾了解到,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他又咨询了老师,“天文系毕业后如何就业?”老师告诉他:“能去天文台工作的人很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马化腾一听,觉得当老师并不是他理想的选择,地理与天文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于是,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选择。

当时的深圳大学作为深圳特区唯一的一所大学,得到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在最初的学校学科建设中,由清华大学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北京大学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在当时,深圳大学最有实力的两个系是计算机系和建筑系。

虽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但是深圳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马化腾的父母非常看重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他们不希望马化腾远行。最后,从小就比较务实的马化腾觉得,天文学太遥远了,还是学些比较实用的技术吧,况且南京大学离家又那么远……于是,马化腾最终选择了深圳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对于马化腾选择深圳大学的决定,有人表示很不理解。要知道,当时能上清华或者复旦,这对以后的人生之路帮助可能会更大一些。毕竟,名牌大学的学历在当时可是一块金砖。

然而,对于学历,马化腾却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在创建腾讯之后,他曾经给一位在腾讯做设计师,但是大学没有毕业的员工的回信中这样说:

设计工作比较专业化,如果你觉得目前的工作能让你快速成长,不仅是专业水平,更是成熟程度、协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有很大潜力能提升的话,那学历不会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有的人只有中专学历一样能赢得大家敬重和认可。但是如果你觉得人生之中还是需要有一段完整的大学经历才不会后悔的话,继续回去完成学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有能力也不怕找不到工作。我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和考核在团队中是如何,如果是优秀级别,我相信,你可以先在腾讯挂上号,将来再回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一切要看自己的选择,也听听家里的意见吧。

在大学期间,马化腾并不是特别聪明的学生,但是他的成绩一直在前五名内,他说自己靠的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并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

同样,在学校的编程小团队中,马化腾的技术也不是最强的,他也不是团队中核心的人物,但是他看问题比较中立,总能找到一些与自己互补的伙伴来共同做成一件事情,并且他会尊重比他强的人的意见。这样的性格,也是他日后能够创立腾讯的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创业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团队合作。一个人,如果你既想创业又不想与人合作,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企业走不远。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而一个人的心胸则反映了他的格局。

在深圳大学的求学之路上,马化腾只是专注于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而并没有想到以后要做成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做出的东西能够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但是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许多事情虽然说在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但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深圳更需要实用型的人才。这样的环境,再加上马化腾自身的性格,他的实用理念在毕业之前就已显露苗头。

开明父亲,成长之初启蒙者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和父母的教育,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则是少年时期对马化腾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马陈术,1940年生,党员,中专学历。中专,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不算是高学历,可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专生就算是一个高学历的人了。中专毕业后,马陈术被分配到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当会计。我们都知道,干会计的人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沉稳、精明、耐心、细致的性格,而这些特点也都在马陈术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从会计员到统计员、计划科科长、副局长,深圳市航运总公司计财部总经理,深圳市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最后当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马陈术实现了从工到商身份的转变。而正是这样一位一路稳扎稳打又大胆务实的父亲在后来成了马化腾毕生学习的榜样。

我们从马化腾后来的商业生涯中,其实可以看出他为人处世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父亲马陈术的影响。相比别的孩子,马化腾其实是比较幸运的,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他不仅可以衣食无忧,同时,他的思想和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马陈术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的马化腾勤奋好学,对天文学非常着迷。虽然那时他们在海南的生活条件并不算很好,但是他还是会为儿子订几份报刊,这其中就包括《天文爱好者》这份杂志。当时他的工资并不高,每月只有四十块钱,但为了孩子的爱好,他还是挤出了这些钱。

另外,马化腾对阅读的痴迷也让马陈术很是惊喜。马陈术回忆说:“马化腾大约10岁的时候,有一天在邻居家看到一本书,就一直蹲在那看,到吃饭的时候也不记得回家,害得家人找了半天。”即使是这样,马陈术也没有责骂孩子。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总是扮演着一位严父的角色,但是马陈术说:“马化腾从小就比较懂事,也很少有叛逆的时候,即使有时候他不高兴,也很少表现出来,他更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马陈术说:“刚搬到深圳的时候,马化腾迷上天文,想要一架望远镜,可是当时一架望远镜需要900元,这远远超过了我们夫妻俩可以承受的范围,我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可是很快,马陈术就改变了态度。因为妻子在儿子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买个天文望远镜,但爸妈不让,未来一代科学家就这样被爸妈扼杀了!”看到这句话后,马陈术觉得这事儿非同小可,有可能会影响到儿子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于是夫妻俩四处借钱,终于为马化腾买回来他喜爱的那架天文望远镜。

马陈术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借鉴,当孩子的需求与家庭的经济能力相悖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片面地否定孩子的要求,应该慎重地考虑孩子的想法,以免扼杀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渴望和好奇。

长大以后的马化腾,其实也继承了他父亲的这种开明、豁达的心胸。腾讯成立之初,马化腾作为最大的股东,把自己的股份定为47.5%,其他四位股东所占的比例达到52.5%,也就是说,马化腾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独裁者”的位置上,他希望能够给予合作伙伴更多的权力和尊重。

马化腾愿意自己吃一点亏,来换回别人的信任,赢得伙伴们的尊重。这一点,不管是在成长的路上还是创业的路上,马陈术都不愧是马化腾最好的老师!

学习榜样,怪才师兄史玉柱

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三十多年以来,深圳大学出了两位商业奇才,一个是腾讯马化腾,另一个是“巨人”史玉柱。

史玉柱,1989年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软件科学硕士学位。在史玉柱毕业的时候,马化腾还没有报考深圳大学,所以史玉柱算是马化腾的师兄。然而,等马化腾毕业的时候,史玉柱已经在商界声名鹊起了。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资,他曾制作出炸药,这在当时可是个“惊天事件”,他不仅胆子大,而且“点子”特别多。1980年,史玉柱以安徽怀远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数学系,是同学眼中的“学霸”“怪才”。

史玉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统计局工作,端起了让无数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个性要强的史玉柱受不了那种中规中矩、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快,他便又考进深圳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攻读数学系。1989年1月,史玉柱从深圳大学毕业,随即下海创业。

有人曾问:“史玉柱,大学和研究生念的都是数学,为什么后来却以软件起家呢?”其实,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有软件这门课程,我国的第一代软件人员大多都是从物理学或者数学的学科上转来的,这是因为,软件开发这门学科基本就是物理学和数学结合,升华后的一门学科。

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就是数学逻辑和物理学原理的相结合。一个人如果精通这两门课程,那么,他转行到软件开发行业就相对容易得多。史玉柱大学读的就是数学系,因此,他后来转行做软件开发,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史玉柱就开始接触网络,是中国较早的一批网民之一。

1991年,史玉柱成立巨人公司,推出汉卡软件和“M-6403桌面排版印刷”软盘。史玉柱是个营销天才,刚创业的时候,他的资金周转不开,在艰难的条件下,史玉柱想到了“赊”的营销方式。为了买到最便宜的电脑,他向供销商提出,先把电脑给他用,半个月后,他以加1000元的方式再把钱还给供销商。

半个月就能多挣1000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供销商自然答应。于是,史玉柱用这台电脑起家,开发产品。之后他以同样的营销方式向报纸推销自己的汉卡软件和“M-6403桌面排版印刷”软盘,很快,他就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史玉柱因为不断加高巨人大厦致使资金链断层,情急之下,他把保健品行业的资金调过来帮助巨人大厦。后来,保健品因缺乏资金和管理不善致使业绩下滑,巨人大厦也成了烂尾楼,史玉柱因此欠下了2亿多元的债务。不过,史玉柱并没有申请破产,两年后“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广告标志着史玉柱重出江湖。这一次,他利用电视广告这一媒介,让脑白金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那个年代人们送礼时最先想到的物品。

然而,就在保健品重新走入轨道的时候,史玉柱又突然转战网络游戏。因为史玉柱自己也是非常喜欢玩游戏的,所以当盛大的一批研究人员出来寻找投资的时候,史玉柱毅然决然地为他们提供了2000万元的资金,并把这批人才网罗到自己旗下,之后,他成功开发出了网络游戏《征途》。

擅长营销的史玉柱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让《征途》迅速占领市场,并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形象广告,成为中国首家上央视打广告的网络游戏运营商。此时,史玉柱的名字也因他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而被国人熟知,他也被人们称为“怪才”“奇才”和“赌徒”。

而关于史玉柱的故事,马化腾在深圳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了,特别是史玉柱对网络和编程的热爱,影响了马化腾。据说,当年的史玉柱非常善于编写程序,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全公司只有四个人,史玉柱一个人全权负责编写文字处理软件,编写的代码数竟然达到50万行。单单这一项,就足够让马化腾对史玉柱顶礼膜拜了。

深圳大学校园靠近海边,环境优美,到处都种植着荔枝树。虽然学术氛围不是很浓厚,但是教学制度很独特。而且,深圳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学校每年都会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做报告、演讲,马化腾听说,当年史玉柱就是听了四通集团总裁万润南在深圳大学的一次讲座之后,认定未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将是主流。所以,史玉柱才决定毕业后直接“下海”。

深圳大学流传的这些关于史玉柱创业的故事,都或直接或间接地“闯”入了马化腾的耳朵,并且在他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虽然那个时候的马化腾还没有创业的想法,但是他同样仰慕这位“高高在上”的师兄,觉得他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然而,榜样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它就像氧气一样,时时滋养着人的心灵。在当时的深圳大学,史玉柱就是这样的“氧气”,它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深圳大学学子们学习的榜样。

不过,与营销天才史玉柱相比,内敛的马化腾并没有过度地表现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他踏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编程,为以后创办腾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