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做篾

4 做篾

浙中山区竹资源丰富,利用毛竹制作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历史极为久远。浙中民间的竹制品多为将整株的毛竹劈成竹篾后编织的各种器具,故俗称“做篾”,而不叫“做竹”。篾匠的雇工与木工基本相同。

浙中地区的竹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产用品类,如箩筐、畚箕、菜篮、地簟、托盘、团箩、米筛、苞萝笼、番薯篓、鱼篓、壳箜等。另一类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类,如饭篮、蒸笼、食箩、嫁箜、船篮(也称“洋篮”)、果盒、火笼、竹扇子、篾席、门帘、金丝灯笼、竹箬帽等。

从事竹器加工,民间叫“做篾”,篾匠俗称“做篾老师”。

篾匠的主要工具为锯子、篾刀、刮刀、箭门、竹尺、篾替(钎)等。古时候为纯手工劈篾,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劈篾机”。

篾匠的工艺一般为取料(根据需要确定长短)、开竹片(根据需要确定宽窄)、劈篾(根据需要确定厚薄)、过箭门(统一宽窄)、刮篾(特制的刮刀一端为平刀、刮之使其光滑,刮刀另一端有半圆、椭圆等凹槽,刮之使其成型且光滑)、编织等程序。生产类竹制品一般较粗糙,有的工序可省去。生活类竹制品比较精细、较费工时,尤其是用于礼仪的竹器、如食箩、船篮、果盒、嫁箜等,编有花纹图案、吉祥文字之类,极为精致。

篾匠的祖师有两说,一说与木工同,是鲁班师,故有的篾匠也奉鲁班祖师,但其他工匠多不认可。二说是泰山,故有的篾匠则崇奉泰山。篾匠自传,祖先泰山姓石,名敢当,民间用以驱邪镇妖的“泰山石敢当”石碑,即是利用篾匠祖师神威之证。

做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