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孟丽昭入党想到的

由孟丽昭入党想到的

孟丽昭在病榻上实现了她渴望已久的入党愿望。消息传来,在为之欢欣的同时,却生出几多深思:现在的孟丽昭已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了,英雄而入党,顺理成章。可是,如果没有这样一场大火,她仍像往日一样,上班,出车,下班,回家,过着一种普普通通、朴实无华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入党呢?

这个假设其实是不能成立的。我只是想借此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英雄毕竟是少数,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千万万像孟丽昭这样的普通人组成的,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支撑着我们的国家,营造着我们的事业。他们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

其实,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也只是普通人。就拿眼前的孟丽昭来说吧,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工,有谁能预言她能成为舍身忘死的英雄?所以,英雄与凡夫俗子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而英雄就蕴藏在普通人中间。

但是,英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造就。当孟丽昭的事迹震动了申城之后,她的同事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小孟是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人,她为人正直,对工作一丝不苟。这就是一个英雄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因为她具有这样的品格,所以才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小孟这样闪烁着英雄光点的普通人何止千万!他们踏踏实实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从来没有想过要当英雄。但可以断言,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会当之无愧地踏上英雄的台阶。遗憾的是,我们的眼睛不够明亮,对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闪光点视而不见;我们的眼睛又太明亮,往往紧盯着那些消极的菌斑。于是惊呼“世风日下”,感叹“人心不古”。诚然,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但,好人毕竟是大多数、绝大多数,社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只要我们稍稍改变一下观察问题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身边的“孟丽昭”大有人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样光彩照人。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至今,有哪一个将军的成功可以离开冲锋陷阵的士兵?士兵造就了胜利的将军,英雄只是群众的代表。就像长江的洪流一样,万顷波涛滚滚而下,而跳出水面的只有几滴浪花。然而正是像这水流一样默默无闻、奔流不息的性格,写就了群众的伟大。孟丽昭之所以值得我们学习、尊敬,舍身救人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像她那样踏踏实实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不同样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理由吗?

(原载于《文汇报》1992年1月2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