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不及门:被遗忘的老师

皆不及门:被遗忘的老师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这句话很有名,是孔子在晚年所发出的感慨。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绝粮于陈蔡”这个典故。孔子游历于陈国、蔡国的时候,遇上战乱,跟着他一块儿游历的学生都饿得起不来身了,孔子这时候还在弹琴。子路问孔子:“君子也这么穷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途末路时,尚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困难时,可能就会胡作非为了。

孔子和学生一路上受了太多的苦,而人们在共同经历磨难后,感情通常会很深。

我们与自己的老师,往往是非常顺利地度过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春节回老家,能专程去看望老师的人,就算很尊师重道了。很多人都做不到,我自己也很难做到。但如果老师和学生共同经历过苦难,一块儿从战火中走出来,互相帮扶,出生入死,所有人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甚至可能有同伴不幸丧失了生命……这一段岁月就刻骨铭心了。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很有可能是孔子在他去世前两三年说的。他说:“当年跟随我在陈国、蔡国经历过苦难的那些人,现在都已经不来看我了。”

孔子到了晚年,年近七十岁的时候,他的很多学生正好到了四五十岁,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当年跟在孔子身边的,据说是颜回、子路、子贡、宰予、子张等人,他们很能干,在经过了孔子的教育之后,都在生活中找到了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家如今都变得很忙。

这就是悲哀之处。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维系的,尤其当老师年迈之时,很需要学生的关怀。在老师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往往是学生最忙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兼顾事业,兼顾家国使命。哪怕曾经那么忠心耿耿的学生,也逐渐忽视了与老师的联系。

其实孔子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深厚的。他的学生没有固定的入学时间,也没有固定的毕业时间,是一生的学生,有一生的感情。师生之间共同遭遇过的逆境又加深了友谊,大家在风雨飘摇中结伴游历,成为一生的、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同行者。

读完这句话,我们能够提醒自己的是,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看一看老师。逢年过节,给老师发一条真诚的、长一些的信息,回顾一下曾经跟随老师求学的经历,说声感谢。

我做了老师后,对此深有体会。每当收到早年间学生的慰问,心中就无比欣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