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这首诗作于肃宗乾元二年(759)至上元二年(761)作者出任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期间。从诗题看,是在虢州后亭举行的欢送李判官使赴晋绛的宴会上,分韵作诗。原注“得秋字”,作者是依所分得的韵脚作成这首七绝。“晋绛”是晋州、绛州之合称,分别属于今山西临汾和新绛,二地皆临汾河。

这首诗整个的感觉作得很空灵,没怎么抒情,也没发任何议论。只写到送行时的天气、景物,以及对李判官的一个寄语。首句“西原驿路挂城头”是写虢州后亭能看到城西南方向一条高出视平线的交通要道,用今天的话说,那是国道。“挂”字用得非常别致,别人想不出。在李白诗中,写风帆如“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写泉水如“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都没有这样奇特。可见那条国道很陡,像是从高处垂下来的。那便是李判官的去路,意味着决不平坦。然后有一个跳跃,没说饯宴上的情形。次句“客散红亭雨未收”说天气有雨,李判官与老同事分手的时候,雨脚还未收住。“雨未收”,人就要出发,可见李判官使赴晋绛,是有期程的,必须赶时间的。这样,他不久之后就当到达汾水。这就逼出了三四两句。

“君去试看汾水上”两句,紧扣“晋绛”生情,是对李判官的寄语:朋友,请你行至汾水,好好替我看一看,那空中的白云,是否还像汉武帝诗中所描写的那样壮美?原来汉武帝刘彻于元鼎四年(前113)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秋风辞》。辞中写景的名句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这便是“白云犹似汉时秋”这个问句的来历。诗中提到汉武帝的《秋风辞》,是有深意的。汉朝国力到武帝时达到鼎盛,遂幸河东祭后土,慷慨讴歌。唐自开国至天宝初,一百四十年间国力之盛,较汉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料安史之乱爆发,局面一发不可收拾。而作者送李判官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而盛唐气象已如云烟过尽。后二句因友人之行,但问白云是否依旧,言下有无尽沧桑感慨。

此外,汉武帝《秋风辞》写景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种普遍的人生感喟,与作者所处历史时期国家所遭遇的深哀剧痛结合在一起,就使得“君去试看汾水上”两句的眼界更大,感慨更深。宋人谢枋得说:“此诗为去国者作,末句隐然富贵不足道。汉公卿往来汾阴,不知几人在,唯白云似汉时秋耳,所以开广其襟胸郁抑也。”(《唐诗品汇》引)正因为此诗之空灵,方有如许之包容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