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792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文章巨公——韩愈

韩愈

韩愈小档案

姓名:姓韩,名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生卒:768年-824年。

年代:唐代。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职业: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倡导古文运动。

宦海生涯

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

韩愈自幼学习刻苦

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

韩愈出京任职

25岁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

第三阶段,36至49岁。反抗宦官,被贬阳山。

韩愈被贬官

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

第四阶段,50至57岁。五十七岁病故。

韩愈作《论佛骨表》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拔,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

文学成就

古文运动是指唐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以文明道。

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曾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成为一生的好朋友。但他们的这种朋友关系主要是在诗文创作领域,在政治方面却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当时,柳宗元与革新集团的首领王叔文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韩愈却与王叔文等人的关系比较疏远,对王叔文等人为政的风格以及做人的品质也颇为不满,柳宗元死后,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拐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愈和柳宗元原本还是政敌关系。

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

文学创作

韩愈古文众体兼备,举凡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祭文、墓志乃至传奇,无不擅长,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大体而言,主要包括叙事文、论说文、散文、诗歌等几种形式。

叙事文: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论说文: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如《原道》《论佛骨表》。

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阖,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

诗歌:“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题驿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