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 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1951年 张宗和给张充和的信(中国—美国)

第一封

四姐汉斯兄:

太长久了,我没有写信给你们。先是自己身体不好,神经衰弱,什么事懒得做。自从四月下旬来到重庆革命大学研究班,生活紧张,洗脸洗脚抹身全用冷水,这种病也就渐渐的好了。昨天是端阳节(你们在国外没有阴历看,自然不会记得哪天是端阳),我哼哼昆曲,唱《断桥》就想起了你们。我很记得那年在上海剧专看了四姐和俞振飞唱过了《断桥》之后我们就分手了,一直到现在。这几年来我一直在贵阳,就只最近才到重庆来学习。解放之后,大家求进步,各地都展开了学习的高潮。上次有机会,西南文教部要我们贵大派七个人来学习,我便争取前来。本学期,我除教秦汉史和中国近代史之外,又在大课新民主主义论中教一段现代史,所以我更需要到这里来学习。这还是一个短训班的性质,只八个月到今年年底结束。我们来学习已经快两个月了,第一门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没有学完。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普通学校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先由教员上大课讲授,我们记下笔记来,然后小组讨论,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我们到这儿来主要的是思想改造。要改造得合乎人民的需要,合乎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把自私自利的思想除去,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套是我们这儿常说的,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说,容易,做到却并不容易。)

学“理论”实际上也是为改造思想。我和四姐一样,一向怕听“理论”,我觉得“理论”和数学差不多。有许多哲学上的名词,我到现在还是说不清。我们预定三个月学完第一门课,要考要做思想总结。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我们已经考过一次,但卷子不是老师批分数。而是大家评,自己评,也不评分数,只提意见。我们的第二门课是政治经济学,第三门是中国革命问题。除上大课、讨论、漫谈之外,就是学习劳动。抬水、抬米、抬煤、抬面、拔草等,差不多每星期都有几次。重庆地方,四姐是知道的,全是坡。我们的校址在化龙桥,四姐也一定知道。在坡上,抬煤到嘉陵江边,抬面到牛角沱,抬米到化龙桥镇上,全都要上坡才行。来时上下坡实在吃力,现在都好多了,也习惯了。平时是集体生活,但上午五时半起来到晚上十时,时间替你排得好好的一点空也没有。今天是星期日,我没有到殷炎麟家去,他在沙坪坝西南师范学院教书。平常星期六我总到他家去唱昆曲玩。他有一个湖南小胖太太和两个男孩。他自己显得很老,头发有许多白的,但嗓子却比以前年青时亮多了。所以得空定下心写这封信。

关于革大的情形已说不少了,现在说说家里的事吧。自从我们那个可怜的软的小男孩迦迦死之后,我们就决心不再生孩子了,但是……又有了孩子,是个女孩,“立”字旁的字实在难找,在《康熙字典》上找到个“”字,是农人的意思,就取了它。现在我们是有了三姐妹,漂亮倒是个个都漂亮,以靖在学校里是秧歌大王表演圣手,不肯用功。端端已上幼稚园,但非要夏妈去“伴读”,脾气给夏妈惯得挺娇,也不会好。小三子“”没有人宠,她将来也许倒好一点。文思在学校妇女会中做事,很热心,是个积极分子,也许实际上比我还进步些。常常开会,顾不了喂孩子的奶,夏妈就“沙刮”。大姐方面的消息我们也许还不如你们知道得多。小弟呢?现在是在法国吗?我们都希望他回国来才好,艺术人才新中国还是需要得很多。你们若是回来,看到中国一定是大变了。不用到北京,就在重庆就可以看出来,贪污绝迹,一切上了轨道。民众们全组织起来,我们坡下茶馆、店的老板、学徒都要学习。学习过后人是好多了,商店里乱要价钱欺侮人的事情少多了。大家看起来也真像“同胞一样”。

我丢了好几次东西全部都找了回来,北京有“无人售书处”,每晚结账也只有比卖出去的书多,绝不会少。由此小小一点就可以看到中国是在进步中。土地改革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下人分得了土地、浮财生活都慢慢的好了。重庆街上就很少看到叫花子了。一切全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好的方向走。

京剧在改造,昆曲也有人在提倡。韩世昌不但不吃窝窝头,而且还可以有钱来接济以前捧过他而现在落魄的人。他一律被尊为“艺人”,是人民的老师,不再是被人轻视的“戏子”了。

四姐若是回来,很可以在戏曲改造工作上做一些事。二姐已到北京出版总署工作,叶绍钧在那儿当副署长。三姐还是在附中教书,从文经革大学习后仍在故宫,北大兼一点课。二弟仍在解放日报。三弟在北京,你们是知道的。四、五弟在苏州,四弟在苏农有课,生活好一些,他们又没有小孩。五弟办乐益,大约不会有很多收入,孩子也多,孝华又还在读书,听说生活不如四弟。不过我想,他是总会有办法的。听说孝乐在和中和恋爱,可能成功。

说了这一大堆,全是我们家的琐事,汉斯兄也许会不爱听。我现在得问问你们现在的情况了。报上说美国为了朝鲜的战事,生活也高了,物价也贵了,我担心你们的生活。汉斯兄又是个老实人,一点不会投机取巧,规规矩矩的过日子,一定不会太富裕的。你们几次寄了钱来,我们很感激。虽然钱由于种种关系最后都没有拿到,但是你们的盛意可感,我们是决不会忘的。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拿的薪水足够一家吃喝了。我来学习八个月,薪水照拿,一点也不扣。汉斯兄现在在哪儿工作?还顺利吗?四姐呢?还常常帮“短工”不?我们很知道,在美国没有钱一定很受整,我们在这里腰里没有钱还是照样过日子。没有因为你没有钱而被人看轻的。我记得我们已经寄过照片给你们了,虽然不好。但你们却没有给我们照片。我们希望得到你们两个人在你们的家前面合照的一张比较大的彩色照片,希望你们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我现在剃了光头(重庆之热,四姐是知道的),活像个胖和尚,不能照相。预备等到夏天过去了再留头。

我现在的通讯处是重庆化龙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简称西南革大)三部四班。我们住的地方是以前的郊农村。在山上,可以看到下面的嘉陵江,晚上更可以看到对岸的灯火。现在重庆并不比抗战时差。经牛角沱起到磁器口一路全连了起来,并不像是郊区,而却像是城区一样。在我们四班似研究班大半是西南各大学的教授,其中也有几个会唱曲子的。他们也认得四姐,如以前在“国史馆”的邢蓝田(仲采)和在成都的李哲生。在这里,他们老叫我唱,又没有笛子,李还在外面等着我唱《思凡》呢!今天从上午起一直下雨,前几天重庆已经热得不能睡觉,我们十二个人一间房,我睡上铺,像我这样还算是少壮派。我们一组十三个人平均年龄是四十六,五十岁的很多。这几天老天阴、下雨,倒凉快了。晚上可以盖棉被,很舒服,臭虫也少了。我写这四张纸,从早上写起一直写到现在,三时睡了中觉起来现在静静的,只有雨打在窗外大芭蕉叶上的声音。我还没下山去寄这封信,回信请你们计算着,若在一九五一年底能到重庆,则寄到重庆,否则寄到贵阳贵大好了。

祝你们

康安

宗和 6月10日

第二封

四姐汉斯兄:

你们的航空信自然比我的平信更快了,七月十八号寄的,二十四号就到了广州,八月八日到重庆,才二十天光景。我们要到阳历年底才结束,我估计我还至少可以等到你们一封信。在革大我们来四个月,第一阶段辩证唯物论已经学完了,下星期又要写学习心得了。我们上课的情况是这样的,在每上一课之前指定许多参考书,有一两天工夫的预习,如最近讲“社会思想意识”,我们就预习了一天,提出问题,第二天就上大课。讲的人大半是学校教育科的人,他们是革命干部,理论水平自然要比我们高一些,实际革命经验也丰富,他依照大纲,再结合我们的问题来讲。有一位丘晓同志讲得不错,自然也有讲得不好的,听完了回来再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由组织上再交下问题来讨论,务求深入。一星期只上一次大课,最多也只是两次。

除了上课之外,劳动和娱乐活动也很注意。到复旦操场上去看露天电影,每星期也总有两次,美国好莱坞的片子在中国市场上绝迹了。片子大半是苏联和中国自己的片子,写革命英勇事迹的很多,绝没有乳罩大腿了,有些片子看了很沉重,同那些俄国小说一样。劳动近来因为天气太热了,劳动减少了。你说到加利福尼亚的天气像云南,真是好许多,云大来的到这忍受不了热都瘦了。文思就盼望我瘦一点,肚子小一点,可是我却并不瘦,仍然是那样胖。别人生病拉痢疾的很多,我却没有病,过得很好,一切也都习惯了。你来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一九五一年的三大任务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不过你信上说的很好,思想很进步。我把你信上资本家压迫大学教授和物价涨的那两段抄了下来,又加一点帽子,作为壁报的稿子。希望你在来信时,多说一点关于朝鲜战争和美国一般人对停战的意见,此外美国的一般情况也希望多披露一点。

你说你们夫妇两人在工作,到底在哪个机关,哪个学校?是不是斯坦福大学?记得你有一封信说你的老爷子,汉斯兄的父亲在斯坦福大学当教授,所以我们联想到你们也许在斯坦福。最近接文思往贵阳来信说肺门结核,常常发烧,也闹肚子痛。五弟有一个最小的也有这样的病,现在却好了。夏妈六十八岁了,很想回到下江去,就是现在马上走不掉。殷炎麟有风湿病,请求文教部调到上海去了,他走了,我也动心了,不过现在在哪儿都是替人民服务。(现在人民和国民有区别,四个朋友——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国民,地主阶级、反动分子是国民。)现在,农村中说地主是骂人,地主成了最不名誉的名字了。我们安徽土改早已完成,文思的爸爸、八姑爷被判两年家牢,不准出去乱跑。东北华北这些老解放区,人民已经可以过到较好的生活了。苏州乐益听说要和乐群、崇实三校合并,私立学校将来不会有出路的,一定要交给公家。五弟倒是很热心,一心一意要把学校办好。二姐在北京出版总署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出版总署的副署长是叶绍钧。三姐还是在师大附中,是个积极的模范教师。三弟在中央戏剧学校研究部谱大歌剧,谱过《一个和平鸽》。四弟仍在苏农当教务主任,他也很忙,暑假他们都在学习。孝棣东吴也毕业了,孝华也在苏农读书。二弟仍在申报馆,解放后改为解放日报。你们以前不是说想回国来吗?我想我们是会会面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我看不会很快,希望不久我们可以见面。

李方桂他们预备回国来吗?在这里无法唱昆曲,以前唱昆曲的大半是地主恶霸,现在都被镇压、被斗争了。听说范崇石也被捕了,不知确否?我唱昆曲是一个人乘凉时哼哼而已。在班晚会时唱过一次“好把那袈裟”,清唱的,别人都叫我“小尼姑”,来学习后剃了光头,自然更像尼姑。王令诲从北京汇了二十几万到贵阳,说是你寄到北京的美金换的,谢谢你们这样的帮助我们,汇钱这样麻烦以后可以不要汇了。我们都有工作,以后生活我们相信会一天一天好的。

俪安

宗和 八月二十日晚

还可再寄一封信来革大

  1. 昆曲艺术家,生于苏州,多次与张充和同台演出。
  2. 张宗和清华大学同学,曲家。
  3. 昆曲艺术家,张充和的朋友。
  4. 张家五弟张寰和妻子,乐益女中教师。
  5. 周孝华的妹妹,后嫁给张家堂兄弟张中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