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塞上曲[1]
蝉鸣空桑林[2],八月萧关[3]道。
出塞复入塞[4],处处黄芦草[5]。
从来幽并[6]客,皆共尘沙老[7]。
莫学游侠儿[8],矜夸[9]紫骝[10]好。
【注释】
[1]塞上曲:别本作《塞下曲》。《塞下曲》和《塞上曲》都出自汉乐府,属《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战争。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2]空桑林:别本作“桑林间”。[3]萧关:关隘名,在长安以西,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东南。[4]复入塞:别本作“入塞寒”。[5]黄芦草:即芦苇。[6]幽并:幽州和并州,古幽州大致等同于今天河北省北部以北地区,直到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古并州大致等同于今天的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两地皆为汉族与游牧民族杂处,民风剽悍之地。[7]皆共尘沙老:尘沙一作“黄沙”,别本此句也作“共向沙场老”。[8]游侠儿:指好交游、重然诺、轻生死,敢以武犯禁的年轻人。[9]矜夸:自夸。[10]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语译】
这八月间的萧关古道上,只有蝉在空旷的桑林间鸣响啊。出塞而又入塞啊,到处都密生着黄色的芦苇。自古以来的幽州、并州男儿啊,都和那战场风沙一起老去。不要仿效那些游侠少年吧,他们只会夸耀自己的坐骑如何良好。
【赏析】
《全唐诗》录此诗为王昌龄四首《塞下曲》的第一首。无论“塞上”、“塞下”,都是借用古乐府名,述军旅之事,或解此诗为非战,意在讽谏唐玄宗勿穷兵黩武,恐怕不确。
前四句述八月秋景,用以起兴。为什么定时为八月呢?原来秋高气爽,马儿正肥,从来游牧民族南下骚扰大都选在这一季节,也就是说,盛唐时的北疆之战,大抵正在八九月间。而且按照古人将四季以附五行来说,秋季属金,乃主刀兵。这个时候桑林将凋,寒蝉正鸣,芦苇凄黄,烘托出一片萧条景象。接着诗人说北地的男儿大多与黄沙共老,言下之意是这些人大多老于或死于疆场,几乎一辈子都在作战。写到这里,笔锋突然一转,说不要学那些游侠少年,只会夸耀自己的坐骑如何良好。当时的所谓“游侠儿”,大抵是些豪强子弟,家中富裕,故而乐于交游、轻财仗义,乃有“矜夸紫骝好”语。但是这些“游侠儿”虽轻生死,却往往意气用事,以武犯禁,并非真能为国效力,驰骋疆场者。所以此诗并非反对战争,也无反对穷兵黩武意,只是崇公战,反私斗而已。诗人将“幽并客”与“游侠儿”作对比,意为真正男儿就当效力疆场,而不应该只在内地驰骋纵横,甚至横行不法。王昌龄之鲜明爱憎,就此毕见。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1]。
昔日[2]长城战,咸[3]言意气高。
黄尘足[4]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1]临洮:古城名,在今天甘肃省岷县境内,因临近洮水而得名,乃是中原王朝西北方的战略要地。唐军曾与吐蕃战于此地,获得大胜。[2]昔日:别本作“当日”。[3]咸:都。[4]足:这里是充满之意,别本即作“满”。
【语译】
饮过战马,渡过洮水,水是如此寒冷啊,北风如同刀割皮肤一般。一望无际的沙漠啊,夕阳尚未西沉,黯淡的天色中隐约可见临洮古城。想起当初在长城边的鏖战啊,都说士卒的意气是如此高昂,可是古往今来此地都被黄沙覆盖,蒿草丛中白骨纷乱,无人收埋……
唐诗常识
乐府本为汉代政府机构,负责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曲、歌谣,后来成为一种诗歌形式的名称。唐诗中的乐府,早就已经脱离了歌谣的范畴,只能吟而不能唱了,因为并没有严格的规则,所以从大类来说,有别于格律诗而归属于古诗。乐府和其它古诗的区别,在于吸收或保留了大量民谣风味。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古战场的诗。开篇先写渡过洮水,以扣下面所说的“临洮”古城,再说“水寒风似刀”,以见自然环境的恶劣,暗喻在此发生的战事是何等惨烈。继而“平沙日未没”,描摹西北高原上平旷而凄冷的景象,构造悲凉氛围。第五句始写战事,所谓“昔日长城战”,或指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侵犯临洮,薛讷和王晙率兵抵御,先后在武阶、长子取胜,据说吐蕃军大败,死者枕藉,洮水竟为之不流。当然,诗歌所言,往往未必皆有实指,看后面“今古”一语,或许只是泛指古往今来西北边境上的次次战争而已。
昔日之战,士卒奋勇,意气高昂,然而这与前四句所烘托的悲凉气氛并不相合。为什么呢?原来这两句只是过渡而已,诗人真正的用意还在结句——古往今来,这里始终黄沙密布,而蒿草丛中,却积下了累累白骨。昔日意气,如今安在?昔日胜负,与今何益?唐玄宗时代,东有契丹,西有吐蕃,北有突厥、回鹘,南有南诏,烽烟四起,而玄宗不能利用盛唐强大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加以遏制,或者只知一味防堵,或者穷兵黩武,主动发起准备并不充分的战争,胜仗虽多,大败却也不少,一方面削弱了朝廷的财力和威信,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藩镇的崛起,乃至发生安史之乱。王昌龄作此诗,来表达自己非战的态度,反对玄宗的穷兵黩武——所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就算百战百胜,都可能对国力造成影响,更何况五胜五败呢?对照日后的历史发展,无疑王昌龄的头脑是很清醒的,主张是很有预见性的,这同时也提升了此诗的格调和价值。
【扩展阅读】
塞下曲
唐·王昌龄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全唐诗》载王昌龄四首《塞下曲》,“蝉鸣空桑林”是其一,“饮马渡秋水”是其二,上面这首“奉诏甘泉宫”是其三。四首诗都相关对外战争,但重点是不同的,如前所述,其一是崇公战而斥私斗,其二是非战,而这第三首,是希望朝廷打有准备之仗,把宫苑之马都分赐边城,为的是避免“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的悲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