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庄子》一篇

4 《庄子》一篇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1],百川[2]灌河,泾流[3]之大,两涘渚[4]崖之间,不辩[5]牛马。于是焉河伯[6]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7],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8]其面目,望洋[9]向若[10]而叹曰:“野语[11]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12],我之谓也[1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14]而轻伯夷[15]之义者,始吾弗[16]信;今我睹子之难穷[17]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18]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9]。”

(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注释】

[1]时至:按时而至。

[2]川:河流。

[3]泾(jīng)流:指直流的水波。

[4]涘(sì):岸,水边。渚:水中陆地。

[5]辩:通“辨”,分辨。

[6]河伯:河神,黄河之神。

[7]北海:指渤海。

[8]旋:回转。

[9]望洋:仰视或远视的样子。

[10]若:即北海若,海神。

[11]野语:俗语。

[1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意谓听过一些道理,便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13]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

[14]少仲尼之闻:看不起孔子的学问。

[15]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与弟叔齐互让国君之位,后来一齐逃离故国。周武王灭商后,二人因为道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6]弗:不。

[17]难穷:难以穷尽,无边无际。

[18]殆:危险。

[19]见笑:被笑话。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明晓大道的人。

【阅读提示】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由庄子及其弟子和后来的道家所作。

《秋水》出自《庄子·外篇》,选文是其开篇第一段,也是成语“望洋兴叹”的出处。自以为宏阔壮美的河伯,在看到茫无际涯的北海之后,才认识到天地之大,不禁为之前的得意自满而羞愧。作者通过这个寓言告诫人们切勿骄傲自满。

【朗读】

陆洋

陆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播音员主持人导师,国家广电总局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曾长年担任《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播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