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评 科技外交的精神盛宴

感评 科技外交的精神盛宴

高秋福

昭东来电,说他完成一部《科技外交官杂记——我的经历与感受》书稿,问我能否为其出版写上几句话。闻讯甚喜,不揣笔拙,我当即答应。他随后电邮来书稿全文,我一口气读完,获益良多,如享一场精神盛宴,欣喜之中又平添几分感奋。

昭东原名昭昕,与我是南开大学外文系同窗。五年修业,一起上课,一起开会,一起劳动,情同手足。昭东为人谨言慎行,诚笃仁厚,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他眼界开阔,关心世界大事,报纸天天读,每到一定时间就给全班同学做一次时事讲座。他组织能力很强,从中学起一直做共青团工作,在大学长期担任校篮球赛首席裁判。毕业时,我们都向往北京,分配结果都如愿以偿。昭东与我于1963年8月搭乘同一列车从天津来到北京。他分配的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从事全然陌生的工作,但他不畏艰难,迅即全身心投入。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凭借自己的为人,很快就担当起研究所领导的重任。在我们班分配到北京工作的二十来个同学中,他是第一批被提拔起来的单位领导干部之一。

在北京,我们两人经常相互走动,无话不谈,相知进一步加深。“文化大革命”后期,我突遭政治诬陷。在这样凶险的时刻,该是避嫌,断绝往来,免遭牵连。但是,昭东没有那样做,仍不时来寒舍探望。平反昭雪后,对我又多加宽慰。他待友之勇,为人之诚,仅此可见一斑。此后,国家逐渐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各自忙碌,联系相对减少,但心中一直相互惦念。只要彼此在国内,每年至少在春节期间会面一次,大多是昭东坚持来看我,殷殷之情,拳拳之意,委实令人感动。

对昭东的工作情况,我是既了解又不大了解。了解的是,他除担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之职外,还曾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情报局副局长和信息司司长,并先后在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和驻美国大使馆担任科技参赞和公使衔科技参赞,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较早派驻国外的高级科技外交官。不大了解的是,他曾被选为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秘书长和顾问。在长期从事科技情报管理、科技政策研究和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中,他忙里偷闲,撰写有大量科技情报研究论文和科技情报工作报告,还单独或与人合作撰写或翻译有大量科技情报学和现代信息学著作。他成绩斐然,声名远播,但却从未向我提及。

现在这部书稿,是我拜读的他的第一部作品。读罢掩卷沉思,我感到对昭东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了解。书稿详细记述了他作为一名科技信息工作者,特别是一位高级科技外交官的经历与见闻。我阅读过不少外交使节的回忆录,但视角之独特,描述之真切,昭东这部书稿恐怕还是第一部。从他生动的往事回顾中,可以看到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些踪影,更可以看到科技外交官为我国科技发展所付出的辛劳,所做出的贡献。而通过国际科技交流的回顾,昭东还使我看到,各国朋友对我国发展的关注,给予的同情和支持。这之中所体现的隆情厚谊,着实令人赞叹。在叙述这一切的时候,昭东总是从国家、从领导、从同事着笔,很少谈及自己的奉献。这是他一贯谦虚谨慎、以诚待人的优良品德的鲜明展现。

昭东在从事中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中走访几十个国家。在完成本职使命的过程中,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下大量有趣的异域见闻和独到的人生感悟。这一切,在这部书稿中都有栩栩如生的记述。见闻偏重于社会风情和科技文化,读起来颇有兴味,令人眼界大开。而由此引发的思考,中外相较,古今对比,见解深湛,启人心智。一位长期从事科技信息工作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足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审时度势的敏锐眼力。

在这部书稿付梓之际,匆匆写出以上这些读后感式的粗浅文字,表达我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并期待他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下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15年岁除,北京)

注 高秋福,先后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和副社长。现兼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新华社高级记者,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