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意志童话》(代前言)

关于《德意志童话》(代前言)

德意志大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德意志民族勤劳智慧,富于创造,他们为德意志文化留下绚丽多彩的生命活力。

生动活泼的《德意志童话》为广大读者欣赏和观察辉煌灿烂的德意志文化敞开一扇古老的窗口,相信它会给许多青少年读者送上新的期待和欢乐,让他们不忍释卷。

《德意志童话》的结构和脉络

打开书卷,我们看到,《德意志童话》收集了一百零一个大小不等的童话。书中有的童话就是一首欢快的诗歌,它以潺潺流水般的自然语言勾勒出闪烁着泪花的民间智慧和幽默,书写成斗一般粗细的雄浑大字,用来赞颂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德意志人民。

美丽的童话如歌如泣,闪烁着德意志民族的思想火花,真是五光十色,晶莹剔透。

说到童话,一般读者总会面临民间童话和艺术童话的两大知识概念和领域。

通常来说,广泛流传于民间而又并不具作者之名的童话称为民间童话。那些由具体的个人创作的童话称为艺术童话,艺术是相对于天然或自然而言的,人工的意思。

《德意志童话》中一百零一个故事大部分是散落民间的故事。有些童话在当年也是由具体个人创作的,可是时代久远了,人们把主要的注意力搁置在童话的内容上,那些作者的名字却慢慢地被淡忘甚至被遗忘了,于是,艺术童话也就成为民间童话了。

当前,尤其在欧洲,在童话领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前,人们把童话按国别和地区进行划分。可是,现在又把它们按内容和形式分成许多的领域。例如有古典童话、兄弟姐妹童话、大地童话、吃喝童话、火童话、水童话、欧洲女人童话、幸福童话、恐怖童话、手工匠童话、妖怪和智慧女人童话、猫童话、疾病和治愈童话、男人童话、凶手和惯偷童话、母女童话、音乐童话、东方女子童话、巨人童话、日月星辰童话、游戏和舞蹈童话、魔鬼童话、动物童话、忠诚和友谊童话、侏儒童话等。

他们把童话这般仔细地分门别类,出版成书,其结果有点儿让读者莫衷一是,应接不暇,难以理解如此分类的优点。

我们无法给《德意志童话》分出如此精细的名目。可是,按其内容和形式来说,它的确可以分成比较集中的三大类,即动物童话、魔法童话和小说童话。

所谓动物童话,顾名思义,就是故事中的主角都是一些个性鲜明的动物。例如《不来梅的乐师》,那是几头动物由于年迈力衰,遭到主人的嫌弃。它们结伴外出,结果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于是,驴背上站着狗,狗背上站着猫,猫背上站着公鸡的乐队欢乐地排列在德国的海港城市不来梅,留下了精彩的画面,让人欣赏,让人传颂。

魔法童话是童话故事中常见的艺术特色。故事里的角色显示了变化腾挪的超人本领,他们完成了平常人无法完成的超等任务,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例如书中讲述的《青蛙姑娘》《约琳特和约琳格尔》《金玛利克和金弗特》。

魔法在这些童话故事中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地供随意使用。

教堂里的女主教由于妒忌成性,不惜诅咒可怜的水芹姑娘变成一只青蛙,而且只能藏身在世界尽头的一座桥下。

谁知她的话音刚落,水芹姑娘真的变成一只青蛙,从眼前消失不见了。

可是,生活在世界尽头之处木桥下的青蛙不忘善心,她再三帮助年轻的王子完成国王父亲交代的困难任务,最后迎来了跟王子的热烈婚礼。

至于《约琳特和约琳格尔》更是吸引读者,它让读者迫切地希望明白宫殿里的老妇人为什么喜欢在白天时变成一只猫或者一只猫头鹰,而且,她为什么喜欢把被魔法定住的姑娘变成一只鸟,锁在鸟笼里,因为在国王的宫殿里已经挂上七千只鸟笼,里面关着各式各样的鸟儿。

在童话《金玛利克和金弗特》中,惹是生非的老妖精常常变成一条鬈毛狗,专门诱骗在林中迷路的青年男女。

老妖精遭到善晓魔法的姑娘金玛利克的抵制和反抗。

最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金弗特挽起了美丽无比的姑娘金玛利克,他们双双走上了婚礼的殿堂。

婚礼在轻歌曼舞中开始了,多么热烈、隆重。

魔法童话中的变化腾挪充分显示了人类在文学创作时的丰富想象和艺术追求。它可以让故事中的角色上天入地,让他们摇身一变,变成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那是一条生动活泼的鱼儿、一只呱呱叫唤的鸭子,多么有趣,多么新鲜。

魔法童话的变化本领啊,只要想象得到,没有变化不成的。

作为一种艺术特点,魔法童话是非常适合作者和读者对故事紧张性和曲折性的想象和追求的。这里正如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一样,其中表现魔法变化的神仙们和妖怪们组成壁垒分明而又剑拔弩张的两大阵营,魔法打斗是他们双方的拿手好戏和看家本领。

试看孙悟空一个筋斗,立刻飞出去十万八千里,真是横空出世的英雄好汉,彻底解决了困扰世人的交通困难。

精彩的魔法童话发挥了艺术想象的无限空间,促使故事的情节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把故事角色的命运顺着理想的浪潮推向一个个完美的结局,让读者拍案叫绝,深得读书的享受。

如果拿欧洲的魔法童话跟中国的《西游记》相比较,这里不仅有十分相似的打斗和变化,两者之间还有共同源于印度文化的天然联系。

这种联系用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就叫作一脉相承。

德国哥廷根的东方学专家推奥多尔·奔菲埃在1859年时曾经撰文指出,印度是童话的故乡,德国的格林兄弟也从几个童话的来源上看出印度文化的影响和色彩。

必须指出,变化腾挪正是印度文化中重要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试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猪八戒站在院子里把身体稍稍地摇晃几下,他的身体早已变得无比高大,几乎撑破了天。

艺术想象到了这般出神入化的地步,可谓登峰造极,无与伦比。它把文学作品送入理想的殿堂。

当然,童话的故乡是否就是单一的印度,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坚持童话源泉是多元化的理论比比皆是。这些理论和研究充分提高了童话的艺术含量和文学地位。

如果说童话的源泉的确是多元的,那么人们有理由指出,德意志大地不愧为童话作品的杰出园地。那里不仅有收集和整理童话的格林兄弟,有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有豪夫、蒂克等童话大家,就连歌德、席勒、海涅这样的文学大家,他们也一再地涉及和创作童话,而且作品十分成功,拥有大量的读者。

其实,在欧洲,例如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狄更斯,甚至连俄罗斯的高尔基,他们都在童话创作上建树非凡。

这些文学巨匠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雄踞世界文学殿堂的傲人宝座。可是,他们都曾写出过精彩的童话作品。

他们在自身的创作活动中从来没有把童话当作不值一谈的小儿科,而是努力实践,从而进一步奠定他们作为大文学家的高尚地位。

德意志大地之所以成为童话作品的杰出园地,除了跟德意志民族游牧般的生活方式,跟广大德国学者的独立创造和承担广泛进行社会教育的责任有关外,还跟德国伟大的学者约翰·戈特弗里特·赫尔德把民间文学推上了崭新的高度有着重要的联系。

1777年,赫尔德在《论英德文学艺术的同一性》中论述童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时指出:“通俗的民间故事、童话和神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民间信仰的结果。”

民间童话反映了民族的灵魂和脉搏,因此,收集童话和研究童话多么像测量具体民族精神的心电图,像中医号脉一样。

呵,许许多多的童话,它们简直如同人体生命中的毛细血管,深入和贯穿一个民族的肌肤和灵魂。它们是民族生命的根须所在。

所谓的小说童话就是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

许多人相信,一些口头传说的童话或者小说内容造就了这种类型的艺术风格。

试看童话《伯爵和他的三个女儿》,它在开始时就有一句提示的话:“这是一个催人泪下、动人心弦的故事。”开宗明义,高瞻远瞩,有力地提升了读者对故事的期待和阅读的迫切感,希望一气呵成。

而《伊莎贝勒王后》《哈特罗姆,蓬,蓬》等童话全都呈现一种小说般的叙述风格,它们为童话的发展找到了宽阔的道路。

德意志童话的由来和发展

民间生活一定会给时代留下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这里包括音乐、诗歌,包括民间传说和童话。

德国的民俗学家瓦·魏奥勒女士在《德国民间童话》一书的前言里指出,在十一世纪用所谓的布鲁塞尔手写体完成的《独牛郎》应该是德国历史上童话作品的早期代表之一,而且,从故事的基本模式来看,它应该是在乡村农民的群体里流传的。

它让我们看到古代文学生活的时代风貌和讲故事人的社会地位。

当然,类似的童话显示了对农民、对贫困的弱者、对那些遭受压迫和歧视之人的同情和理解。势单力薄的农民终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挫败了欺凌和压榨他们的乡村霸头,即牧师、乡保官和大地主,从而获得一份殷实的家产。

我们看到,民间童话在德意志大地上传播时不外乎口头流传和书面传播两大方式。而且,童话无论在口头或者书面流传时,它们都无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变异,因为讲故事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故事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产生和传播的。

毫无疑问,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定会夹杂着不同的文化禁忌,这就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私。因此,人们在讲故事和写故事时都会增加不同于前人的诠释和内容,甚至添加他们自身的经验和评判,把从前的传说提高到他们的时代水准上。

这一类的文学现象不是局部的、地区性的,而是全球的、国际性的,因为文化生活只有在政治大舞台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表现。

时代风云的大环境里不仅有冷暖不一的春夏秋冬,而且,还是那样的变幻无常,有时候兵荒马乱,有时候饿殍遍野,有时候折磨无穷,有时候劫难如山,当然也有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的晴朗之日。

因此,时代和历史的春夏秋冬责无旁贷地会给文学和艺术留下自身的独特风光,这是不以任何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

当然,童话所希望施行的社会教育和由它所倡导的社会责任一般侧重于民间伦理的建设和提高,它对任何时代几乎都是无碍和无害的。

一般来说,对任何文艺作品,尤其对小说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人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所显示的社会、伦理和完成作品的艺术特色三大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公式。

可是,童话竟然无一例外地全都发生在无影无踪的“从前”,那是没有时代风貌的虚拟岁月,所以涉及不到时代的风云。

童话提倡的伦理和道德,其中包括勇敢、正直、勤劳、善良等,它们几乎是各种时代竞相努力从而希望获得的营养品。

另外,童话的服务对象正是纯洁而又天真的青少年和广大的儿童群体。他们需要文学的熏陶,需要童话的指引,希望童话让他们渐渐地睁开双眼,明白世事的艰难。所以,时代的发展为童话的流传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和机会,它同时又推动了民间文学的发展。

我们知道,童话以及传播童话故事的人所以能够受到社会的重视,那是为了提倡善良,提倡正直,为了倡导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摈弃许多不合理的丑恶现象。

这里反映了社会的要求,传达了正义的呼声。善良的人们希望惩处邪恶,他们呼吁时代的清明。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童话和民间故事如同民歌、音乐、美酒一样,始终不渝地营养和愉悦着广大的德意志民众,它们又给自己留下欢乐或者艰辛的步伐、痕迹。

这里还应该提到魔法童话的发展,它其实属于最古老的童话艺术,后来又成为童话的典型。

魔法童话往往把故事角色所迫切追求的幸福置于魔法的解脱之中,这是魔法童话的习惯手法。

魏奥勒女士指出,用于解魔的方法或者随意的变化其实来源于古代的迷信观念:死亡是没有的,它只是一种转世轮回。

古代的德国人认为人在死亡以后会变成一头牲口,变成一棵树等。一旦消除或者破坏了这一轮回的秩序,那么死者,或者遭受了魔变的角色都能重新获得生命。

这样的主题以及由此派生的主题链接成并且丰富了色彩绚丽、反差鲜明的童话故事。

有趣的是,德国人关于生命的轮回观念似乎比我们中国的轮回观念更加复杂和精彩。

中国人在迷信观念里认为人死以后会转世投胎,从而变成人或各式各样的动物。可是,德国人不仅认为会轮回变成动物,还会变成植物,例如变成树。

知道这样的文化背景对我们中国读者是有帮助的。否则,例如亨利希·海涅在他的《哈茨山游记》中讲到孩子们年轻时,说他们还记得从前自己是棵树,所以现在跟树木似曾相识,因此打着招呼。那样的文字表达会让中国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让他们难以登堂入室,难以透彻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深刻含意。

十八世纪时的欧洲文学面临着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欧洲的许多国家首开纪录,他们开动机器,印刷了大量的书籍。

法国人查理斯·彼劳尔特努力收集并写出了法国民间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书的副标题为“古今童话集”。

彼劳尔特的故事集风靡世界,影响很大。在德国,它的影响一直波及到格林兄弟。

德国的格林兄弟,还有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豪夫、蒂克等人致力于收集和整理童话。他们的努力最终把童话送上世界文学的高贵殿堂,给读者创造了巨大的阅读天地,让人们赞颂不尽。

《德意志童话》的艺术特色

《德意志童话》主要形成于德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尤其是在褒贬不一的中世纪,因此,国王、王子、公主、农民和骑士成为童话故事中频繁出现的主角和英雄。

不过,那里的农民和骑士常常在风雨飘摇和危机四伏的生活环境里苦苦地挣扎。如果没有天助和神助,他们几乎盼望不到阳光雨露,也无从谈论自己的明天和希望。

综上所述,《德意志童话》不仅显示了时间跨度大,它们几乎留下从十一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痕迹,而且显示了传播领域广的艺术特色。

必须指出,欧洲在十八世纪文化发展的热潮里,法国人伽琅在1717年间发表了从阿拉伯文译成法文的《一千零一夜》。

1710—1712年,法国人科罗克斯翻译了波斯童话《一千零一天》。

他们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为童话在欧洲的传播、发展奠定了难能可贵的坚实基础。

他们的作品很快被译成德文,在德国和德语国家反响巨大,于是在德国出现了模仿和学习的作品。

试看格林兄弟、豪夫、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以及丹麦的安徒生,这些在德国和世界文坛上名垂千古的文学大家,他们无不深受阿拉伯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熏陶,在他们的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上显示出《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不仅如此,阿拉伯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明白了童话的时代性和世界性。

当然,他们的努力和实践又极大地提高了阿拉伯民间作品《一千零一夜》的文学地位和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奠定了《一千零一夜》作为阿拉伯和世界文学巨著的影响和成就。

至于说到《德意志童话》显示出传播领域广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简单地点数一下,看看《德意志童话》来源于德国的多少地区。

它们在德意志大地上纵横交错,然后一竖一横地贯穿德意志大地的莱茵河和多瑙河,进而涉及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浓郁风情,真是有山有水,有农村,有城市,有多瑙河的水妖,有莱茵河的精灵,还有阿尔卑斯山的侏儒。

于是,读者的眼前活跃着一群农民、牧童、国王、大臣,还有飞禽走兽、妖魔鬼怪,甚至城堡精灵,式样齐全,让人目不暇接。

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童话由于它们诗意般的文学魅力一定会赢得广大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深刻了解德意志童话的精彩内容和历史风貌。

此外,《德意志童话》中的故事短小精悍,内容紧凑,语言表达顺畅、流利,这也是吸引读者、让读者不忍释卷的特色和原因。

中国人追求语言表达,追求语言的形象和震撼力。他们追求语言美,甚至发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壮语,多么崇高的追求,让人难以忘怀。

当然,一般的童话作品里难有如此“惊人”的语言。童话作品需要潺潺流水般的大白话,有时候需要平铺直叙。可是,这样的语言显得如此纯朴、率真,因为表达得最清楚的语言也是最美丽的语言。它们让《德意志童话》显示的精神面貌更加细腻,从中流露出合理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

毫无疑问,童话依据着它们的社会内涵跟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十分亲近、密切,因为它们是穷苦人和无权人的天地。

童话让读者接近了童话世界,也许这里隐藏着读者喜欢童话的原因,解释了古老的童话为什么如同大地、河川一样一直保留到今天的时代。

德国童话对世界文学的启迪和影响

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在民间广泛流传童话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如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以及北欧地区的一些国家。

可是,一般人讲到童话时总会不由自主地首推德国的《格林童话》和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不忘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的《童话全集》。

当然,他们也没有忘掉其实最早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还是德语版的,可见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受德国文学的影响之大。

如果强调童话能够通过德国走向世界,广大的读者应该感谢德国学者们作出的两大贡献。

第一,德国十八世纪后半叶伟大的语言学家赫尔德通过对民间童话地位论述的研究。他指出,民间故事和童话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灵魂,从而为广大的童话作家和收集者指明了行动的纲领和方向。

第二,人们还应该感谢许多德国学者和作家在收集、整理和出版童话作品方面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努力令人赞叹,卓有成效,出版了《格林童话全集》《洛特维希·贝希斯塔因童话全集》《豪夫童话全集》等文学巨著,为广大读者开辟了精彩的阅读领域。

当然,德意志民族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爱好读书等社会风尚也是推广童话成果的有效途径。

应该看到,这样的社会风尚还有力地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建设。

民族和民族的内涵是需要全社会投入精力、加强建设的。它可以成为检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是否坚持社会进步的标杆和试金石。

我们看到,《格林童话》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其出版和流通量是非常大的。《格林童话》不愧为营养广大青少年读者的精神食粮,是德意志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童话在世界各国都有自身的传统和特色。可是,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时至今日尚缺乏对童话具有民族建设作用的认识,因此,作为文学领域内一种优秀的体裁就在那里难以进入青少年读者的视野,无法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无法帮助他们养成自身乃至终身的读书习惯。

读书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错过了童年时代的努力,多少人也许真的会落到“老大徒伤悲”的叹息地步,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苍白。

中华民族是个知书识理的伟大民族。中国人刻苦好学,热爱读书。他们迈步书林,向书本请教前程,在书中寻找爱情。他们运用丰富的语言歌颂青春年华,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另外,中国人在自己的日常语言中把“知识分子”就叫作“读书人”,甚至留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动人佳句。

可是,还有更加高雅的,叫作“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多么生动,多么具体。

当然,世界上也有人把书本比作面包,比作人生向上的阶梯,足见书籍和人的关系之密切。

瓦·魏奥勒女士曾经深刻地指出,童话无须为了感动当时的听众和现时的读者从而寻求和现实的、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事实相互一致。

童话是一种文学形式,人们希望用它设计一个完美、合理的世界。

童话就是通过自身的魅力从而焕发善者的力量,激发读者的美好想象,进而愉悦和营养广大读者的今天和明天。

是为前言。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