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南北朝的形成和终结

楔子——南北朝的形成和终结

晋武帝是一代雄主,他做成了曹操没有做成的事,统一中国,缔造“太康盛世”,从大乱走向大治!

历史的宿命告诉我们,老子太英雄,儿子往往很混蛋,比如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秦二世却贻笑千古。晋武帝雄视百代,儿子们却个个混蛋,全是窝里斗的高手,他死后不久,儿子们就大动干戈,演绎了惊心动魄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打了十六年,东海王司马越苦笑到了最后。好端端的“太康盛世”被掀了个底朝天!西晋王朝从此日薄西山,国运维艰!

大厦将倾,君臣本当一体同心,共度时艰。但西晋王朝的当权者们却气定神闲,谈玄说理,过着神仙般的逍遥生活,致使国事日非,朝不保夕,这就是王夷甫之流的“清谈误国”。

晋怀帝是位很有理想、抱负的君主,想收拾好这个烂摊子,无奈他只是司马越扶植起来的傀儡,处处受制,望着大厦将倾,只能徒呼奈何!

这可乐坏了西晋王朝的塞外邻居们!

自汉武帝开疆拓土、宣扬“大汉”国威以来,塞外邻居们就一直活得很受伤,日子过得很压抑;即使在动荡的三国时期,也有志难伸,比如那个不可一世的乌桓就被曹操收拾得服服帖帖。现在他们终于苦尽甘来,可以大展拳脚了;面对病入膏肓、行尸走肉般的西晋王朝,他们跨上战马,挥舞马刀,驱赶着牛羊,越过了长城。

在金戈铁马的鼎沸声中,西晋王朝灭亡了。

琅琊王司马睿死里逃生跑到建康(今江苏省南京),被南渡的西晋遗老遗少们拥戴为帝,延续晋祚,占据东南半壁江山,史称“东晋”。

北方大地战火纷飞,有五大强势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脱颖而出,它们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史称“五胡”,各自凭着兵强马壮,雄踞一方,你攻我伐,兼并图王,在长城以南的北方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王朝,史称“五胡乱华”。

所谓“五胡乱华”,就是游牧民族政权取代传统汉族地主政权的正统地位,打破它们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用汉族正统史家的说法就是:历史被颠倒了。用今天的观点看,这不是一段被颠倒的历史,各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这是一段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

北方战乱不断,前前后后形成了“十六国”乱象,最后被鲜卑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终结。北魏统一北方95年后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北周灭掉北齐,重新统一北方,几年后,隋朝又取代了北周。

南方也没有消停,从奠基东南的晋元帝开始,几乎每代东晋皇帝都成了权臣的傀儡。权臣之间内斗不休,江南风景虽好,却无法为东晋王朝注入生机活力,在苟延残喘一百多年后,它被一个叫刘裕的寒门将领“叫停”。刘宋王朝取代了东晋王朝,尔后南齐又取代刘宋,南齐之后,相继出现了梁朝、陈朝。真是“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堂”,它们都偏安东南,“反认他乡作故乡!”

南方五朝加上北方的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公元589年前的隋朝,统称“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历时很长,代价很大!南北政权除了各自的内斗外,彼此之间还互相征伐。但无论是苻坚的南征,还是祖逖、桓温、刘裕等人的北伐,都铩羽而归,无功而返,南北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形成了对峙的僵局。

南北对峙的僵局持续二百七十多年后,被一个叫杨坚的人彻底终结!

杨坚是谁?

杨坚就是隋文帝,他继秦始皇、汉高祖、晋武帝之后,第四次统一中国,为大隋王朝开基立业,从大乱走向大治,缔造了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媲美的“开皇之治”,上追秦皇汉武,下启唐宗宋祖,雄视百代,却被后世遗忘。

提到历代雄王霸主,人们首先会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其次会想到光武、曹操、康熙、乾隆,很少会想到杨坚、更不会提到隋朝,即使提到隋朝,首先想到的也是隋炀帝。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论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隋朝强过唐朝;论个人的丰功伟绩,杨坚可与秦始皇比肩,超过其他帝王。

秦始皇绩20余位秦国国君数百年之惨淡经营,最后“奋六世之余烈”,方成一统天下之势。杨坚代周建隋,内有政敌掣肘,外有强邻虎视,内忧外患,交相攻击,一统天下,却只用了九年时间,隋代的疆域还远远超过秦代!

秦始皇以“三公九卿制”奠定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权力构架;杨坚则易之以“三省六部制”,使中央集权制的权力构架更接近于现代国家的政体框架。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推行愚民教化,招致千秋唾骂;杨坚则开科举之先河,使天下寒门士子能凭寒窗苦读改变自身命运,可谓功在千秋。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而杨坚作为科举之首倡者,实乃功莫大焉!

比之秦始皇,杨坚尚不逊色,比之其他帝王,自可以昂首挺胸,翘首以居!

他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人,一个蕴藏着丰富历史财富的雄王霸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