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沉溺在小细节里(外三章)

我愿意沉溺在小细节里(外三章)

看林风眠先生的一幅画,一些小细节深深吸引了我:蜡梅花上的小小亮点,倚靠在苹果树前的梯凳,清幽的石头小径,落了满地的苹果,苹果表皮上的糖珠……一切是那么安谧,那么和谐。这样的小细节,生活中也随手可掬。我想,我是愿意沉溺在这小小的细节里的。

一场雨水给蜡梅溅上了一点泥土,但花瓣依然脉络清晰。有几枝蜡梅黄中带白,在花托处颜色才深起来;另一些蜡梅几乎是金黄色的,上面沉睡着浓浓的甜香。前面一种似乎不会使花枝弯曲。只有完全盛开的蜡梅显示出成熟的丰腴。我剪两三枝,轻轻用清水喷洒后插于玻璃瓶中,兴致盎然地带到教室。顿时,教室内飘逸着淡淡的花香。

课间,孩子们纷纷围到蜡梅花前,一个个凑上小鼻子使劲地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香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就仿佛一只只小蜜蜂发现了新鲜的花蜜一般。有一个爱画画的孩子竟然掏出了绘画本,照着蜡梅花有模有样地画起来。还有几个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起王安石的《梅花》来。真没想到,几枝简单、朴素的蜡梅花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快乐。

其实,喜悦远远不止这些。在第二天的日记里,我发现好多孩子都写到了蜡梅花。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株金黄的蜡梅花。我好奇地闻了闻,呀,淡淡的清香,真好闻。虽然蜡梅花瓣小小的,可是它的生命力很顽强。难怪人们把它和松、竹叫做‘岁寒三友’呢!”

我一直以为,摸摸香是不需要伺候的小草。忘记浇水,它照样舒枝展叶。小小的它,寂静得像个公主。忘记松土,它依旧层层叠叠,香气馥郁。可是,这个冬天,摸摸香枯萎了,在我的漠视与不经意间枯萎了。这种疏忽,让我心疼和内疚。

那天,我把昔日盛放摸摸香的花盆清理干净,开始切洋葱,忍不住流泪。丫头疑惑地盯着我看,一脸的纯净:“妈妈,谁又惹你生气啦?”

“没有。是洋葱。”

“洋葱真不乖,不会疼妈妈。”丫头一把夺过洋葱愤愤地扔进了垃圾桶。

我刚忍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那一整天,我的心中涌动着最人性的温柔。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整理教室,小惠探头探脑地走了进来,然后神神秘秘地把一包东西往讲台上一放,一溜烟跑了出去。等我走出教室想要叫住她时,早已不见了人影。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盒子,外面裹着一层粉红的包装纸,还用金色的绸带打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我轻轻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支天蓝色的粉笔套,底下压着一张小纸条,一行稚嫩工整的铅笔字落入眼眸:亲爱的黄老师,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了,一定很疼吧?天冷了,送你一个粉笔套,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感觉到病了。这个小马哈,定是把“疼”写成了“病”。我不禁扑哧笑出声来,可笑着笑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脑海里越来越多地浮现出那些可爱的小脸来:调皮的小海见我咳嗽不止,自告奋勇地到办公室为我倒了一杯热茶;文静的叶子把我换下的高跟鞋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储藏室的柜子里;贪玩的小军偷偷塞给我几粒润喉糖……那些不露声色的小细节呵,就如阳光一般温暖、贴心。

读到非常喜爱的一首词,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我情不自禁地在课堂上吟诵起来,而且连读了三遍。孩子们刚刚还都在轻言微笑,看我投入的深情吟诵的样子一下子便都安静了。

当我开始吟诵第四遍时,孩子们也纷纷加入到吟诵的行列中。阳光从洁净的玻璃窗里透进来,正好可以抚摸到每一个孩子的脸。我注意到,孩子的脸在发光,孩子的眼睛也在发光。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诗意。我开始摇头晃脑起来,孩子们跟着摇头晃脑;我开始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也跟着手舞足蹈,抑扬顿挫的吟诵是此刻最动听的声音。我很自豪,我深深感到做一个老师的幸福。

就让我沉溺在这小小的细节里吧,因为,这小小的细节里,我触摸到了生命的芳香。

草木有本心

我喜欢在阳台上养一些花花草草,但常常因疏于管理,花木长势并不佳。一日,偶尔清点了一下,往日栽满的盆景居然空缺了好多,倏地有些伤感,觉得很对不起那些花花草草们。

前些天,我又买了好多新的花木,想把空盆一一补满。忽然,看到一个破瓷盆里有一团新绿,那么水灵,那么鲜亮。原来是宝石花,层层叠叠的叶片,肥厚多汁,呈花瓣状向四面展开。我想起,这是从邻居老伯家随手折了一个叶片来插在瓷盆里的,没想到简简单单一插就活了。

看着眼前这一簇新绿,我的心底泛起了柔波。宝石花从一片单薄的小叶子日日夜夜长到现在,我竟然都没有注意到。更不要说给它浇一次水,松一下板结的泥土,晒一日温暖的阳光了。可宝石花并没有怪罪于我,照样默默地在阳台的角落里,任风任雨打,无人欣赏地生根长叶。这平凡的宝石花,究竟怀着如何坚韧平淡的一颗心啊!

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这段话意思是说,待石菖蒲结子儿时,用冷米汤混合石菖蒲子儿,喷在木炭上,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能长出细小的石菖蒲,随意移种在盆、碗里,绿茸茸的很可爱。读罢不禁莞尔,如此栽种石菖蒲,确实幽趣无穷。哪怕与冷米汤一同嚼过,哪怕是喷在黑黑的木炭上,照样长出绿茸茸的石菖蒲,令人十分惊喜。

记起唐人张九龄有诗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原来,草木非人,却有“心”。兰逢春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都是源于它们草木的本心,并不是为了要博得美人欣赏,让人采折。我忽然就懂了那颗宝石花,那片石菖蒲。它们都顺应着自己的“本心”,寂静欢喜,默然生长。它们的世界从来都不需要我们承认。就像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的,在这条路上,奔波操劳的人太多了,为避于这种匆忙,只在路边为他们鼓掌。自己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是不是富贵荣华都无关紧要。

“我在固我生”,生活的最终目标其实是生活本身。我相信,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草木的“本心”,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本心”渐渐被各种欲望诱惑,遮蔽,扭曲。滚滚红尘里,我们为名为利为生存夜以继日地奔波忙碌,戴着各种假面具,穿梭于人生的舞台;夜深人静时,我们无暇或者是干脆忘了该如何安抚自我的心灵,一味沉迷于灯红酒绿间……日复一日,我们活得愈加疲惫、焦灼、迷惘。物质生活日益丰厚了,内心世界却纷乱不已。简单的幸福感常常难寻。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若能如草木,记得“本心”,活在世上一定会轻松很多。要回归素简淡定的“本心”,就向草木学习吧。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与植物谈心,我敢肯定,一棵树绝不会因为装点了权贵富豪的房子而沾沾自喜,一枝花也绝不会把插进高级瓷瓶作为无上荣光。或许它们会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请保持一颗自在心,安静生长,荣枯自守。

圆融

新广场还在施工。每次路过,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甚是烦躁。然而,有一天,我发现那面墙焕然一新,上面题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圆融广场。刹那间,我就像中了魔力一般,定定地站在那里。

我喜欢圆融这个词,一笔一画,饱满圆润,落纸有声。读起来也很有质感,如同秋天里,果树枝头上沉甸甸的果子,轻轻一咬,香甜溢满心田。

读到圆融,我是满心欢喜的,脑海里念及的也都是喜气洋洋的词儿,“团圆”“圆满”“融洽”“其乐融融”。不知不觉,生活里多了些触手可及的小物件,柔软、可心、圆满。如立一面古色古香的圆铜镜,心意宁静地画眉绾发,在嘴唇微翘的瞬间,一朵明媚的花便开在镜子中。如摆一张梨花木的小圆桌,与心爱的人对面而坐,看书、品茗,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看月亮泊在窗外。再比如,做个圆形的巧克力蛋糕,让九十岁的老外婆许下窖藏已久的美好心愿,醉了自己,也香了我们。

一个精通佛法的友人告诉我,圆融,本是佛教语。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圆融,有“中庸”之味道,但更具有自己内在独特的神韵。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槃,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朋友的话充满了玄机,我自认慧根浅薄,唯有静心聆听,细细揣摩。

一日,读《论语》,孔子认为,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再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君子之争。

好一个“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不论输赢,不谈名利,不究得失,只在乎两厢情意。想来,这或许就是圆融的境界吧。

“当下人很难做到‘圆融’。”那天,朋友感慨万千,他跟我说起单位年终评优的事儿。

一个部门,二三十号人,却只有两个优秀的名额。僧多粥少,大家明争暗斗,闹得不可开交。有的甚至在背地里拉帮结派,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拉选票,那架势几乎可以赶上美国总统大选了。其实,若论业绩,论综合素养,朋友评个优秀是当之无愧的,可他毅然选择了退出。

没有了纷争,没有了杂念,一切都安静了,天地如此辽阔。他把精力全都放在了自己的专业上。最后,当某些人还在为自己不择手段得来的先进沾沾自喜时,朋友却以一个波澜不惊的优美姿态出现在众人眼前——出版了一部个人专著,令大家刮目相看。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人生就是如此,有舍有得,才能圆融一生。

但圆融绝不是圆滑,不是左右逢源,更不是八面玲珑。凡懂得圆融之人,必定耳清目明,心悬明镜,看得透朗朗乾坤。即便是隔山隔水,也能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圆融,就是荷塘里那片青青的莲叶,沉浮全在一念间。不悲不喜,捧出圣洁的莲心,不带走半点暗香。圆融,就是冬天里那枝傲霜凌雪的红梅,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不动声色的大智慧……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也曾在她的公开课上谈到圆融,说真正的长者一定是圆融的。圆融的人都是高贵的,做人做事恰到好处。圆融,是人内心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品质。一个人的心灵杰出,他的行为才会杰出;一个人的心灵美好,他的气质才会高贵。

遇见你是美丽的意外

有些人见了就见了,转过身,又是一片天,风轻云淡了无痕。有些人却像深海里的贝,不管潮涨潮落,总不动声色地躺在你的记忆里。偶尔打捞起,依然散发着熠熠的光彩,时光的脉络泾渭分明。

去南方,正巧赶上了雨季。天青色,水涟涟,烟袅袅。逼仄的小巷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清幽深远。青石板路在雨水的冲刷下越发显得洁净深沉。我和朋友慌慌张张往最近的一个小店走了进去。那是一个宁静淡雅的小画廊,店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微卷的头发在脑后扎了一把,有很浓的艺术家气质。他轻轻地把两杯菊花茶放在我们面前,微微笑了笑,便在门口的那张大书桌前低头看起书来,再无打扰。时光清寂而又美好,我透过雕花木窗,饶有兴致地看着雨中来往的游客。突然觉得面前的这一切像故事,像梦,像刚拍的电影。看着看着,心底情不自禁地溢出诗来。

雨停了,小巷又恢复了先前活泼欢闹的样子。我和朋友在各种小摊前流连。突然,一个卖桃的小姑娘闯入了我们的视线。白净的脸蛋红扑扑的,一身桃红的衣衫把脸蛋衬得更加粉嫩。那水灵灵的模样宛如她篮筐里又大又红的桃子,真惹人喜爱。

擅长摄影的朋友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准备拍照,卖桃的小姑娘已走到了我们跟前。

“大姐姐,尝尝我家新鲜的水蜜桃,六月桃,很甜哩!”声音脆生生的,真好听。

“来,先尝一口。”还没等我们问价格,小姑娘已手脚麻利地切了一块桃递了过来。

朋友迫不及待地接过桃子,塞进口中:“呀,真甜。”小姑娘笑了,笑容也是甜甜的。

可当我们问及价格想称几斤时,小姑娘连连摆手:“不要钱,不要钱。”我们疑惑了,不要钱,那要什么?莫非有什么陷阱?何况,现在旅游景点,各色各样的骗子还真难辨出来。我朝朋友看了一眼,朋友心领神会,拿出十元钱塞到小姑娘手里:“不好意思,我们不买了,这点钱就算我们品尝的费用。”说着欲拉我走。

小姑娘急得脸都红了。她拉着我的手说:“大姐姐,我不卖桃。我是给我妈妈祈福的。”“祈福?”我们愕然地望着她。

“半月前,我妈妈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吃就吐。上医院看了好几回,就是查不出病根。有一天夜里,妈妈梦见一个仙人,仙人说只要收集满一千张祈福卡贴到附近的寺庙里,病就会好。现在正好是暑假,我天天出来收集,就差几十张了。”小姑娘从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花花绿绿的小纸片,有的画满了爱心,有的写着龙飞凤舞的“福”字。

“大姐姐,你们也替我写几张,好不好?我希望妈妈的病早点儿好起来。”我看见一滴清亮的泪从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里滑下来。

那一刻,我心里难受极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朋友已接过小姑娘的纸片开始写起来,字迹很工整:“您有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儿。为了女儿,请快点好起来吧!”我也默默地拿起卡片,一连写了好几张,每张上都写同样一句话“祝好人一生平安!”

那天,小姑娘坚持要让我们带几个桃子走,我们拗不过她,只好拿了几个。一路上,我们都没舍得吃,桃子的香甜已溢满了我们干涸的心扉。后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看到桃子,眼前便会浮现起小姑娘甜美的笑容。

还有一次旅行,也令我念念不忘。

那天,我即将告别友人踏上回家的路。那是一条寂寞的路,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孤身一人。

友人不放心我独自行走,把我送了一程又一程。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最后用力握了握友人的手,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出租车,瞬间,眼泪模糊了双眼。

司机是个热情的小伙子,二十来岁,黝黑的圆脸,黑黑的头发剃成了小平头,说起话来有浓厚的地方口音。他见我落泪,有些好奇,但没问什么,随手递给我一包纸巾。我摇摇头,拒绝了他的好意。我用手擦着眼泪,木然地看着窗外迅速后退的树木,看着身旁一辆辆的士疾驰而过,想来,它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都可以写成故事的吧。

过了好一会儿,小平头开口了,嗓音很有磁性,仿佛厚实的阳光落在花朵上:“嗨,我曾做过导游。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这样吧,闲着也是闲着,我给你介绍介绍!”说着,就自说自话地讲起来。

我不再流泪,但仍默不作声。我知道与陌生人打交道,还是谨慎些为好。何况,我对留小平头的人向来没有好感。

看来小平头真的当过导游,一路上,无论遇到哪个景点或者标志性的建筑物,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解说一番,哪怕一口毫不起眼的破钟,他都能把它的前世今生说得栩栩如生。

我渐渐对他放松了戒备,听到感兴趣的地方偶尔也会回应几声。小伙子见我终于开口说话了,非常高兴,连称呼都变了,一口一个姐,叫得我倒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由于天热,再加上行程远,小伙子好几次都递水给我喝,还热心地问我热不热,累不累,要不要停下来活动活动手脚。

本是一段疲惫孤独寂寞的旅程,却因司机小伙子的热情陡然生动起来,就像沉寂的河流泛起了朵朵浪花,一路欢歌一路行。

我们总在时光的河流里匆忙奔跑,累了、伤了、痛了,要么躲在无人的角落独自疗伤,要么不自觉地在臆想里蓄谋一场春天的遇见。其实,用不着逃避,也用不着“蓄谋”,生命本是一场奇异的旅行,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应该珍惜旅途上每一个与我们同行的有缘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温暖驻足的地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