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掌纹密布,反映出鄱阳湖水网的状态。在古代,从鄱阳湖乘船,可以到达江西的全部县城;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乡镇,经由船只,能与鄱阳湖相通。
秦始皇南征百越,就是通过鄱阳湖流域向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扩展疆域的。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开挖大庾岭,打通了与岭南最便捷驿道。以元代数据为参照,江西行省驿站达一百五十四处,其中马站八十五处,有马两千一百六十五匹,轿二十五乘;水站六十九处,有船五百六十八艘。这些数据或许是枯燥的,却反映出当时鲜活的交通生态。
我费了不少精力,检索明、清时期鄱阳湖区域的交通状况,南昌府、九江府、南康府、饶州府所辖滨湖各县共有十七驿、七总铺、一百四十八铺,南昌府设七驿四十铺。其中,南昌府城一驿、南昌县二驿三铺、新建县三驿十五铺、进贤县一驿二十二铺。这些驿站有章江驿、市汊驿、武阳驿、新兴驿、邬子驿、樵舍驿、吴城驿,沙井铺、乌溪铺、八尺铺、进贤铺、茭塘铺等分布在鄱阳湖西南一线;九江府设三驿三总铺二十九铺,分布于府城和德化、德安、湖口县境内;南康府设三驿二总铺三十七铺,散布在鄱阳湖东西两岸的都昌、星子两县;饶州府设四驿二总铺四十二铺,占据鄱阳湖东南的鄱阳、余干县境。这些驿站、铺,是沟通古代省际和地区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鄱阳湖收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江之水约五百二十七条支流,统汇长江。鄱阳湖水系交通有六十二条航线可到达江西七十个县,有大小港站一百一十七个,码头二百三十六座,泊位四百二十二个,形成长江干线的天然水网。
交通节奏影响着时代的文明进程。古代交通分水路和陆路两道,水路由船只做交通工具,陆路由马匹做主要交通工具,与今天的高速公路、高速列车以及飞机相比,当然要逊色很多,但这一交通模式却贯穿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
我的思绪变成了马匹和船只,穿行在鄱阳湖构造的江西大地。
交通串联着市镇乡村,与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鄱阳湖地区江流密布,河网如叶脉一样有序地分布在大地上。这块膏腴之地聚集着人类群落,逐渐形成城镇,人类依靠水网穿梭于各城镇之间。鄱阳湖四周分布着姑塘镇、南康镇、吴城镇、武阳镇、民和镇、瑞洪镇、鄱阳镇、周溪镇、三叉港镇、都昌镇、左里镇、双钟镇……随着水运交通的萎缩,原先因水而兴的热闹市镇也逐渐冷清,有的完全消失,如过去的姑塘、青山、屏风等街市因为陆路交通兴起而消失。
鄱阳湖周围的城镇,最初大多是因为处于交通要冲、人口汇集中心的码头而形成市镇,也有少数是因为军事防御或政府关税和经贸需要而建。军事型城镇是指处于军事要冲,根据军事防御需要而设立的城堡,后发展为城镇,如湖口县城双钟镇,南北朝时因据钟山、临长江设湖口戍,后于南唐时期置湖口县;关税型城镇处于榷关之地,人流量大,商贾云集,居民繁杂,如姑塘镇,依托榷关地位而形成城镇,后被日军炮火所毁;经贸型城镇是因交通枢纽地位而兴起的城镇,如吴城镇,地处赣江和修河交汇处,依托鄱阳湖的水网形成经贸中心。
各江河沿岸的市镇更是数不胜数,它们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鄱阳湖这只巨掌造就的水系之中,如繁星点亮着江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