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洗个澡 2

扫除心灵的垃圾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然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产生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中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处理了。因为,这些内心的垃圾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担心与障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

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了心灵的挣扎与奋斗。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美国前总统林肯“永不寄出的信”,被认为是清除心灵垃圾的良方。

一天,林肯的一个朋友愤愤不平地向林肯诉说了另一位朋友的无理。林肯听后不平地说:“你马上写信去痛骂他,往后不要与他来往。”信写完后,却被林肯拿过来撕了,林肯笑着说:“我写过不少这样的信,但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寄出去。我们可以尽情地倾诉心中的不快,但没有理由去伤害他人。”这位朋友通过写信,烦恼与怒气已经消除了大半。

烦恼是心灵的垃圾,伟人也不例外。林肯把烦恼通过写信的方式发泄出来,既获得了心理平衡,又不会伤害别人,真是一举两得。

烦恼是心中的垃圾,它让你无视现在的幸福,受困于当下的纷扰。如果不将其清除,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有一位美国的大学校长,因感到工作极其枯燥无聊,每天的状态一直都很消极。有一天,校长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同时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去干什么,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来电话,报个平安。”

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过另一种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做工时,连吸支烟或跟工友说句话都得偷偷地做。最让他难忘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只干了4个小时,老板就把他叫来结账,并对他说:

“可怜的老头,尽管你很努力,可盘子刷得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被解雇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他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不知为什么,觉得以往单调、乏味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了一种全新的享受。这三个月的经历,让他体会到另一种生活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把他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清理掉了。

随着岁月尘霾的飘浮,每个人的心灵里难免也会堆满各种各样的“垃圾”,只有定期清理自己的思想,才不至于使心灵灰尘满面,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读书导航